- 2019年初級會計師《經濟法基礎》復習指南【考綱分析+考點精講+真題演練+強化習題】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4595字
- 2021-06-04 17:50:11
1.2 法律關系
【考點一】法律關系概述(★)
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即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如夫妻關系、合同關系。
注意:法律關系一定是受法律規范調整的,不受法律規范調整的不屬于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三者缺一不可。
【考點二】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因法律關系的具體情況而定。任何一個法律關系至少要有兩個主體,如此才能形成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具體如表1-3所示。
表1-3 法律關系主體

【真題演練】
【例題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法律關系主體的是( )。[2018年真題]
A.中國公民
B.社會團體
C.機器人
D.機關法人
【答案】C
【解析】A項屬于自然人;B項屬于非營利法人;C項,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目前尚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D項屬于特別法人。
【例題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法律關系主體的是( )。[2018年真題]
A.中國公民
B.社會團體
C.機器人
D.機關法人
【答案】C
【解析】A項屬于自然人;B項屬于非營利法人;C項,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目前尚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D項屬于特別法人。
【例題3】下列各項能成為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2018年真題]
A.乙農民農業合作社
B.甲市財政局
C.智能機器人阿爾法
D.大學生張某
【答案】ABD
【解析】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①自然人(公民);②組織(法人和非法人組織);③國家。C項,智能機器人不屬于具有生命的個體的人,因此不屬于法律主體。
【例題4】根據我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能夠成為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2012年真題]
A.自然人
B.商品
C.法人
D.行為
【答案】AC
【解析】AC兩項屬于法律關系的主體;BD兩項屬于法律關系的客體。
【例題5】下列各項中,可以成為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2010年真題]
A.國有企業
B.集體企業
C.合伙企業
D.個人獨資企業
【答案】ABCD
【解析】“機構和組織”屬于法律關系主體之一,ABCD四項,各種企業事業組織均屬于“機構和組織”,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考點三】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包括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兩個方面。
(一)權利能力
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法人權利能力自法人成立時產生,至法人終止時消滅。
(二)行為能力
法人行為能力與權利能力一致。
1.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
表1-4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2.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劃分。
表1-5 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真題演練】
【例題1】下列自然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 )。[2018年真題]
A.15周歲的小趙,先天腿部殘疾
B.70周歲的老錢,已經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
C.8周歲的小孫,智力超常
D.20周歲的小李,先天智障,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答案】D
【解析】我國將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三類:完全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無行為能力人。其中,8周歲以上(包括8歲)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ABC三項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D項,在民法上,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例題2】下列關于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2018年真題]
A.14周歲的李某,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7周歲的王某,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C.18周歲的周某,能夠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D.20周歲的趙某,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答案】CD
【解析】A項,“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同時滿足2個條件:①16周歲以上(≥16周歲)的未成年人(<18周歲);②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李某的年齡不滿足,不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B項,不足8周歲的王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例題3】趙某,15周歲,是甲省體操隊專業運動員,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夠滿足自己生活所需。下列關于趙某民事行為能力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2018年真題]
A.趙某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趙某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C.趙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D.趙某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同時滿足2個條件:①16周歲以上(≥16周歲)的未成年人(<18周歲);②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在本題中,趙某的年齡未落入16~18周歲區間,仍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例題4】甲公司和乙公司簽訂買賣合同,向乙公司購買3臺機器設備,總價款為60萬元,該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是( )。[2017年真題]
A.買賣合同
B.甲公司和乙公司
C.60萬元價款
D.3臺機器設備
【答案】B
【解析】法律關系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公民、機構和組織、國家。A項屬于法律關系;CD兩項,屬于租賃法律關系的對價和標的物,D項按照“經濟法基礎”考試的觀點,也可以稱為該買賣合同的客體。
【例題5】下列公民中,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 )。[2017年真題]
A.趙某,9歲,系某小學學生
B.王某,15歲,系某高級中學學生
C.張某,13歲,系某初級中學學生
D.李某,17歲,系某賓館服務員,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
【答案】D
【解析】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例題6】根據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達到一定年齡階段、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該年齡階段為( )。[2016年真題]
A.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
B.18周歲以上
C.10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
D.不滿10周歲
【答案】A
【解析】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考點四】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與義務)(★)
法律義務包括積極義務(繳納稅款、履行兵役)和消極義務(不得毀壞公共財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
法律權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權益,表現為權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規定有權自主決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和一旦被侵犯,有權請求國家予以法律保護。
【考點五】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具體種類如表1-6所示。
表1-6 法律關系客體表

【真題演練】
【例題1】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有( )。[2018年真題]
A.有價證券
B.庫存商品
C.提供勞務行為
D.智力成果
【答案】ABCD
【解析】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客體是確立權利與義務關系性質和具體內容的依據,也是確定權利行使與否和義務是否履行的客觀標準。一般認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物(AB兩項)、人身人格、非物質財富(D項)和行為(C項)四大類。
【例題2】非物質財富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物質財富的有( )。[2017年真題]
A.著作
B.獎章
C.發明
D.榮譽稱號
【答案】ABCD
【解析】非物質財富,也稱精神產品或精神財富,包括知識產品和道德產品。①知識產品也稱智力成果,是指人們通過腦力勞動創造的能夠帶來經濟價值的精神財富。如著作、發現、發明、設計等,它們分別為著作權關系、發現權關系、發明權關系、商標權關系的客體。②道德產品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所取得的非物化的道德價值,如榮譽稱號、獎章等,它們是公民、法人榮譽權的客體。
【例題3】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法律關系客體的是( )。[2016年真題]
A.土地
B.榮譽稱號
C.人民幣
D.天然氣
【答案】ABCD
【解析】ACD三項屬于法律關系客體中的“物”,B項屬于“非物質財富”。
【考點六】法律關系變動的原因——法律事實(★★★)
任何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都要有法律事實的存在。法律事實是指由法律規范所確定的,能夠產生法律后果,即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總稱為“變動”)的情況。
按照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為之轉移為標準,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
(一)法律事件(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不可抗力)
(1)自然現象(自然事件、絕對事件,任何人都不能左右):水災、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等。
(2)社會現象(社會事件、相對事件,當事人以外的某些人可以左右):社會革命、戰爭、重大政策的改變等。
(二)法律行為(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
無論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表1-7 法律行為的分類

【真題演練】
【例題1】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是( )。[2018年真題]
A.流星隕落
B.簽發支票
C.火山爆發
D.臺風登陸
【答案】B
【解析】ACD三項,屬于法律事件。
【例題2】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是( )。[2018年真題]
A.爆發戰爭
B.發生地震
C.簽訂合同
D.瓜熟蒂落
【答案】C
【解析】ABD三項,屬于法律事件。
【例題3】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租賃合同,約定甲公司承租乙公司一臺挖掘機,租期1個月,租金1萬元。引起該租賃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 )。[2016年真題]
A.租賃的挖掘機
B.甲公司和乙公司
C.1萬元租金
D.簽訂租賃合同的行為
【答案】D
【解析】法律事實是指由法律規范所確定的,能夠產生法律后果,即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情況。法律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A項,簽訂租賃合同的行為,使甲乙之間建立了租賃法律關系,屬于引起法律關系產生的法律行為。A項為法律關系的客體,B項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例題4】下列各項中,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實有( )。[2011年真題]
A.自然災害
B.公民死亡
C.簽訂合同
D.提起訴訟
【答案】ABCD
【解析】不論是法律事件,還是法律行為均屬于法律事實。AB兩項,屬于法律事件;CD兩項,屬于法律行為。
【例題5】下列法律事實,屬于法律事件的是( )。[2015年真題]
A.訂立遺囑
B.臺風登陸
C.租賃設備
D.買賣房屋
【答案】B
【解析】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B項,臺風登陸不以人們(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屬于法律事件。ACD三項屬于法律行為。
【例題6】根據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有( )。[2016年真題]
A.訂立合同
B.銷售貨物
C.發生海嘯
D.簽發支票
【答案】ABD
【解析】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ABD三項均屬于法律行為,C項屬于法律事件。
【例題7】甲公司向乙公司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屬于法律事件。( )[2017年真題]
【答案】×
【解析】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甲公司向乙公司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屬于“法律行為”。
【例題8】根據行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實質要件,法律行為可以分為( )。[2015年真題]
A.單方行為和多方行為
B.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
C.要式行為和非要式行為
D.自主行為和代理行為
【答案】C
【解析】A項是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類;B項是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所作的分類;D項是根據主體實際參與行為的狀態所作的分類。
- 天津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 甘肅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19年全國外經貿單證專業培訓考試《單證繕制與操作》歷年真題及詳解
- 山東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專用教材【考綱分析+考點精講+真題演練+強化習題】
- 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初級會計電算化上機考試題庫
- 陜西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全真模擬:經濟法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高頻考點串講與專用題庫: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全真模擬:經濟法基礎
- 2020年國際商務碩士(MIB)考試《國際商務專業基礎》考試專用教材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用教材:經濟法
- 深圳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1小時高清視頻】
-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輔導教材:中級會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