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8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字
- 2021-06-04 17:15:39
第2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2.1 復習筆記
一、需求和需求的變動
1需求的概念
需求(demand)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對應于某一商品的各種價格,人們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需求的定義說明了兩個含義:
(1)需求以人們的貨幣購買力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或者說有效需求;
(2)需求這個概念總是涉及商品的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購買數量兩個變量。
2需求表、需求曲線和需求規律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個可能的價格上商品需求量的表列。需求表可以直觀地表明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需求曲線(demand curve)是表現需求函數的圖形,通常在以價格(P)為縱坐標,需求量(Q)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它的斜率為負值。
需求規律(law of demand)是指,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反向的依存關系,即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規律或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是對一般情況和一般商品而言的,但也有可能出現一些例外的情形,如特殊的低檔商品“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和某些炫耀性消費商品。
3影響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數
(1)影響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價格(price)。一般說來,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該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②消費者的偏好(taste)。一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加后,即使價格不變,需求量也會增加。
③消費者的收入(income)。收入對需求的影響根據商品的不同特性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正常商品(normal goods)而言,消費者的收入愈高,對它們的需求就愈大,反之則愈小;而對另一部分劣等商品(inferior goods)而言,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它們的需求反而下降。
④其他商品的價格。這也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替商品,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另一種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第二,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補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則一種商品價格的提高,就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的減少。
⑤人們對未來的預期(expectations)。如果人們估計某些影響需求的因素將發生變化,就會及時調整消費,從而影響現期的需求。
(2)需求函數
把影響需求量的所有因素作為自變量,把需求量作為因變量,則可以用函數關系來表達需求量和這些影響需求量的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這種函數稱為需求函數(demand function),記作:Qd=f(T,I,P,Pi,E,…),其中,Qd代表某種商品的需求量,T代表偏好,I代表收入,P代表該商品的價格,Pi代表其他商品的價格,E代表對未來情況的預期等等。假定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不變,只單獨研究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需求函數可記作:Qd=f(P)。
4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稱為需求量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在需求曲線圖形上表現為在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如圖2-1(a)所示。當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時,由于其他因素的變動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稱為需求的變動。需求的變動在圖形上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如圖2-1(b)所示。

圖2-1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二、供給和供給的變動
1供給的概念
供給(supply)是指生產者(廠商)在一定時期和一定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某種商品的數量。供給的定義也說明了兩個含義:
(1)作為經濟學中所述的供給,必須同時具備愿意出售和有能力生產兩個方面。廠商供給市場的產品,可以是當期新生產出的產品,也可以是存貨。
(2)供給這個概念涉及兩個變量:商品的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供給量。因此,供給實際上反映了廠商的供給量與商品價格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2供給表、供給曲線和供給規律
供給表(supply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個可能的價格上商品供給量的表列。供給表直觀地表明了價格與供給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供給曲線(supply curve)是表示商品供給量與價格之間關系的曲線,通常在以價格(P)為縱坐標,需求量(Q)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它的斜率為正值。
供給規律(law of supply)是指,在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供給量與自身價格之間存在著正向的依存關系,即商品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商品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
3影響供給的因素和供給函數
(1)影響供給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價格。由于廠商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極大化,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條件下,如果某種商品價格上升,廠商就會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源用于該商品的生產,從而使其供給量增加;反之,則廠商就會將生產資源轉用于其他相對價格較高的商品的生產,從而該商品的供給量減少。
②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即使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也會提供更多的產品,供給量增加。
③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商品的生產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素價格上升,廠商利潤減少,供給就會減少;反之,則供給增加。
④其他商品的價格。如果商品間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將使資源重新配置,從而影響商品的供給。
⑤對未來的預期。如果賣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將上漲,就會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從而該商品的短期供給會減少。反之,如果預期價格將下跌時,則會大量拋售,使短期供給增加。
(2)供給函數
如果把影響供給量的所有因素作為自變量,把供給量作為因變量,則可以用函數關系來表達商品供給量和這些影響供給量的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這種函數稱為供給函數(supply function),記作:Qs=f(P,Pi,Pj,a,E,…),其中,Qs代表某種商品的供給量,P代表該商品的價格,Pi代表其他商品的價格,Pj代表生產要素的價格,a代表生產技術、管理水平,E代表未來的預期等等。
在經濟學中,價格是影響供給量的主要因素。如果運用抽象法,只單獨研究某種商品的供給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則供給函數可記作:Qs=f(P)。
4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給數量的變化,稱為供給量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在圖形上表現為在一條既定的供給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如圖2-2(a)所示。當商品本身的價格既定時,由于其他因素的變動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化,稱為供給的變動。供給的變動在圖形上表現為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如圖2-2(b)所示。

圖2-2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三、需求和供給的彈性理論
1彈性的概念
彈性是指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函數關系時,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兩個變量變動的百分比之比,即彈性系數來表示。如,設變量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E為彈性系數,則:
E=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ΔY/Y)/(ΔX/X)=(ΔY/ΔX)·(X/Y)
2需求的價格彈性
(1)定義與計算方法
需求的價格彈性通常簡稱為需求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等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如果用Ed表示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用Q和ΔQ分別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變動量,用P和ΔP分別表示價格和價格的變動量,那么,由定義得:
Ed=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ΔQ/Q)·100%]/[(ΔP/P)·100%]=-(ΔQ/ΔP)·(P/Q)
需求弧彈性的中點公式:

需求點彈性公式為:

(2)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
根據彈性系數絕對值的大小,需求價格彈性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①|Ed|=0,即需求完全無彈性,無論價格怎樣變動,需求量都不會變動,對應的需求曲線是與縱軸平行的一條垂線。
②|Ed|=∞,即需求彈性無窮大,它說明商品的需求變動對其價格變動異常敏感,對應的需求曲線是與橫軸平行的一條水平線。
③|Ed|=1,即需求是單位彈性(也稱等一彈性),它表示需求量與價格按同一比率發生變動。
④|Ed|<1,即需求缺乏彈性,它表示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小于價格變動的比率。
⑤|Ed|>1,即需求富于彈性,它表示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大于價格變動的比率。
(3)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①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強度。一般而言,消費者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強度大且比較穩定,受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小,因而需求彈性小;而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強度小且不穩定,受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大,因而需求彈性大。
②商品的替代品數目和可替代程度。一般說來,一種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彈性就越大;反之,則需求彈性越小。
③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般而言,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彈性就越大。例如,羊毛有廣泛的用途,其價格的提高,必然會從多渠道影響對羊毛的需求,從而使需求以較大的幅度減少。
此外,時間、地域差別、消費習慣和商品質量等因素,也會影響需求的價格彈性。
(4)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益的關系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重要性不僅在于通過彈性系數大小的變化及比較,可以使人們了解商品需求量與商品價格變化的關系,而且更在于指出了當價格變動時,需求量的相應變動所引起的消費者總支出或廠商銷售總收益的變化程度,從而對于廠商確定銷售價格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而言,需求富于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價格是反方向變動的,即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價格則是同方向變動的,即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
3需求的收入彈性
(1)定義與計算方法
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收入變動的百分比之比。如果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用I和ΔI分別表示收入和收入的變動量,Q和Δ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變動量,則需求收入彈性公式為:
Em=需求量變動的百分率/收入變動的百分率=[(ΔQ/Q)·100%]/[(ΔI/I)·100%]=(ΔQ/ΔI)·(I/Q)
或:

(2)正常品與劣等品
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可正可負,并可據此來判別該商品是正常品還是劣等品。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可等于1,大于1(奢侈品)或小于1(必需品);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是負值,即Em<0,則該商品為劣等品。
4需求的交叉彈性
(1)定義與計算方法
需求的交叉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是一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之比。如果以x、y代表兩種商品,用Exy代表x商品的需求量對y商品的價格變動反應程度,需求的交叉彈性公式為:

或:

(2)互替品與互補品
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彈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隨著y商品價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減少),則x、y商品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為互替品。其彈性系數越大,替代性就越強。
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彈性是負值,即Exy<0,表示隨著y商品價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增加),則x、y商品之間存在互補關系,為互補品。其彈性系數絕對值越大,互補性就越強。
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彈性為零,即Exy=0,則說明x的需求量并不隨y的價格變動而發生變動,x、y既非替代品亦非互補品,它們之間沒有什么相關性,是相對獨立的兩種商品。
5供給彈性
(1)定義與計算方法
供給的價格彈性是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彈性系數等于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之比。以Es表示供給彈性系數,以Q和ΔQ分別表示供給量和供給量的變動量,P和ΔP分別表示價格和價格的變動量,則供給彈性系數為:

供給彈性的弧彈性公式為:

供給彈性的點彈性公式為:

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的變動在一般情況下是同方向變動的,故供給彈性系數一般為正值。
(2)供給彈性的類別
根據彈性系數的大小,供給彈性可分為五種類型:
①Es=0,供給完全無彈性,其供給曲線是與縱軸平行的一條垂線。
②Es=∞,供給彈性無窮大,其供給曲線是與橫軸平行的一條水平線。
③Es=1,供給為單元彈性,其供給曲線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
④Es<1,供給缺乏彈性。此時,供給量變動的幅度小于價格變動的幅度。其供給曲線先與橫軸相交,再與縱軸延伸線相交。
⑤Es>1,供給富有彈性。此時,供給量變動的幅度大于價格變動的幅度。其供給曲線先與縱軸相交,再與橫軸延伸線相交。
(3)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
①生產的難易程度。一般而言,在一定時期內,容易生產的產品,當價格變動時其產量變動的速度快,因而供給彈性大;較難生產的產品,則供給彈性小。
②生產規模和規模變化的難易程度。一般而言,生產規模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其生產規模較難變動,調整的周期長,因而其產品的供給彈性小;而規模較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則應變能力強,其產品的供給彈性大。
③成本的變化。如果隨著產量的提高,只引起單位商品成本的輕微提高,供給彈性就大;而如果單位商品成本隨著產量的提高明顯上升,則供給彈性就小。
④另外,時間的差異、廠商生產能力、對未來價格的預期等因素,都會影響供給彈性。
四、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的決定
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產者所提供的該商品的供給量時的市場價格。均衡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兩種力量共同決定的。在均衡價格下的交易量稱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數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價格的形成,即某一商品市場達到均衡的過程,可以用圖2-3來加以說明。如果某一商品初始的市場價格為P1,高于均衡價格PE,那么,與P1相對應的供給量P1G大于此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P1F,有超額供給FG。在純粹的市場競爭經濟中,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供給方即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結果使價格逐漸下降,供給量逐漸減少,需求量逐漸增加。這個過程一直持續進行下去,直到價格降到均衡價格PE,需求量和供給量都等于QE時為止。

圖2-3 均衡價格的形成
2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1)需求變動的影響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則新的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則新的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2)供給變動的影響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則新的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則新的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3)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的影響
需求和供給同時發生變動,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如何變化要由需求和供給的變化方向和程度來決定。在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時,均衡產量增加,但均衡價格的變動不能確定;反之,均衡產量減少,但均衡的價格還是不能確定。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時,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的變動不能確定;需求減少而供給增加時,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也不能確定。
(4)供求規律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
3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
(1)支持價格
支持價格是指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生產,對該行業產品規定的高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如政府為了扶持農業,常實行農產品支持價格。實行支持價格后,市場價格上升,供給量大于需求量,該商品市場將出現過剩。
(2)限制價格
限制價格是指政府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價格而對它們規定的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其目的是為了穩定經濟生活。實行限制價格后,市場價格下跌。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給量,該商品市場將出現短缺。此時,市場就可能出現搶購現象或是黑市交易。
(3)政府稅收和補貼政策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政府對廠商征稅,將使廠商的生產成本或供應成本相應提高,因此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少;如果政府是對消費者進行征稅將使消費者的收入相應減少,需求曲線左移,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少。當需求曲線斜率大于供給曲線斜率(需求的價格彈性小于供給價格彈性)時,稅負主要由消費者承擔;反之,主要由生產者承擔。補貼對均衡價格的影響與稅收反向同性。
五、蛛網模型
蛛網模型所考察的是當期價格波動對下一周期產量的影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均衡變動,并以其圖形如蛛網而得名。蛛網模型屬于對市場均衡的動態分析,且通常分析的是完全競爭市場中某些產品的價格和產量之間的關系。
1.封閉式蛛網模型
在這種模型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是相同的,這表現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一樣陡峭。價格和產量均按同一幅度不斷波動,永遠達不到均衡狀態。
2.收斂式蛛網模型
在這種模型中,在某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的價格彈性小于需求的價格彈性,即供給曲線比需求曲線陡峭,價格和產量以越來越小的幅度波動,直至達到均衡時為止。這種情況稱為動態的穩定均衡,這種蛛網稱為“收斂式蛛網”,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這個條件,稱為蛛網穩定條件。
3.發散式蛛網模型
在這種模型中,供給的價格彈性大于需求的價格彈性,即供給曲線比需求曲線平緩。在此情況下,價格變動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動大于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一旦出現失衡狀態,競爭機制不僅不能使其恢復均衡,而且會使價格和產銷量的變動在時間序列中呈發散型,越來越偏離均衡。這種情況稱為動態不穩定均衡,這種蛛網稱為“發散式蛛網”,而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這個條件則稱為蛛網不穩定條件。
-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中國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含部分答案)
-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厲以寧《西方經濟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胡正榮《傳播學總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出版碩士《441出版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武大、中傳等)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附高清視頻講解】
-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