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填空題

1民間文學具有雙重屬性,既是________,同時又是________。

【答案】文學現象;民俗文化現象

【解析】首先,民間文學是一種文學現象,它是以語言為主要載體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是區別于作家文學的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其次,從學科體系來說,民間口頭創作是民俗文化的組成部份,民間文藝學是民俗學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語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間文學既是文藝現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藝,它本身是一種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種。

2民間文學在體裁上,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類。

【答案】民間散文作品;民間韻文作品;民間說唱作品

【解析】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在生活語境里集體創作、在漫長歷史中傳承發展的語言藝術。它既是該民族生活、思想與感情的自發表露,有關歷史、科學、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識的總結,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的表現形式,也是該民族集體持有和享用的一種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生活文化。民間文學在體裁上分為民間散文作品、民間韻文作品、民間說唱作品三類。

二、選擇題

1民間文學四大特征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集體性和變異性

B.口頭性和傳承性

C.傳承性和變異性

D.集體性和口頭性

【答案】D

【解析】民間文學的集體性是指民間文學由某個民族、地域或歷史時期的廣大民眾共同創作、共同傳承而顯現出來的特性。民間文學的口頭性是指廣大民眾用口頭語言進行文學創作,并在口頭傳統中將這些作品延續下來。

2(多選)民間文學的特征包括(  )。

A.集體性

B.口頭性

C.變異性

D.傳承性

F.可信性

【答案】ABCD

【解析】民間文學的集體性是指民間文學由某個民族、地域或歷史時期的廣大民眾共同創作、共同傳承而顯現出來的特性。民間文學的口頭性是指廣大民眾用口頭語言進行文學創作,并在口頭傳統中將這些作品延續下來。民間文學的變異性是指不斷變化的特征。民間文學是活的語言藝術,它保存在人們的記憶里,流傳在人們的口耳間,永遠沒有定稿。縱然有時被整理出版或發表,也非最終定稿,不過處于暫時的穩定狀態,一旦回到民間,又繼續處于變化狀態。傳承性又稱“傳統性”,在發展過程中,民間文學一方面在不斷變化,另一方面又存在著一系列相對穩定的因素,這些相對穩定的因素經千百萬民眾世代傳襲下來,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傳統。

三、名詞解釋

民間口頭文學[北京師范大學2010年研]

答:民間口頭文學是流行于民間的群眾口頭創作的文學形態。它運用口頭語言,充分發揮其豐富的表現功能和概括能力,創造各種藝術形象,展示瑰麗的想象,表現高尚的審美趣味和深刻的理性認識,這是民間口頭文學區別于其他民俗事象的藝術特性。民間口頭文學按文體可以分為三大類:散文的口頭敘事文學,包括神話、傳說和各種民間故事;韻文的民間詩歌、諺語、謎語;綜合敘事、抒情、歌舞,具有較多表演成分的民間說唱、民間戲曲。

二、分析題

閱讀以下兩則《指紋螺鏟歌》,談談你對民間文學變異性的認識。[中山大學2010年研]

指紋螺鏟歌二則

一螺精(指為人機靈),二螺飽(言不愁吃喝),三螺沒米咬(言窮得沒飯吃),四螺吃生水芋頭(生水芋頭價賤),五螺唔死六螺愁(指這兩種人都一生坎坷),七螺七個倉(倉指谷倉),八螺八眼塘(塘指魚塘),九螺足足上山裝谷(以上三句言生活富裕),十螺齊齊上山裝泥(指此人一生勞碌卻一無所獲)。

一螺窮,二螺富,三螺開檔鋪,四螺擔水磨豆腐,五螺平平過,六螺攞老婆。七螺谷滿倉,八螺看牛上山崗,九螺九頭鳥,十螺十糞箕,有錢無人知。

答:民間文學是人民大眾的語言藝術。它運用口頭語言,充分發揮其豐富的表現功能和概括能力,創造各種藝術形象,展示瑰麗的想象,表現高尚的審美趣味和深刻的理性認識。民間文學作為民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自然也具備民俗學的一些基本特征。

(1)民間文學變異性

民間文學是集體口頭創作、口頭傳承的,因此它是“活的語言藝術”,“它保存在人們的記憶里,流傳在人們的口耳間,永遠沒有定稿。即使有時被整理成文、出版、發表,也非最終定稿,不過處于暫時的穩定狀態,一旦回到民間,又繼續處于不斷變化狀態。”也即由于采用集體的、口頭的創作和傳播方式,使得民間文學本身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狀態之中。于是,一些民間故事在同一地區,同一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流傳時,就出現了大同小異的現象,這種現象即“變異性”。變異的結果是很多作品的主體,變化成為許多大同小異的作品,從而形成了若干個異文。正是由于變異性,《指紋螺鏟歌》才會有題干所展示的兩種文本形式。

(2)民間文學變異性產生之因

民間文學變異性特征的形成,固然以集體的、口頭的創作與傳播為重要因素,集體創作和流傳是民間文學產生變異性的內在因素,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外在的因素。

民間文學作品流傳的自然環境

民間文學作品根植于人民生活,最密切地結合群眾的生活環境和實際情景。因而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環境就成為促使作品內容變化的因素。特別是散文故事,在甲地就不一定和乙地講的一樣。自然風物變了,生活環境變了,一些具體情景和發生的事件也各有差異,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民間文學口頭作品,甚至會使得民間文學作品的面目全非。

民間文學作品流傳的社會環境

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革,是形成民間文學作品變異性特征的客觀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變遷,一代傳一代,使口頭文學增添了新的生活色彩,在內容上往往發生重大變化。從前一代流傳下來的民間文學作品,往往不斷地以當代的生活內容去補充或改換原作品的內容,以適應新情況的需要,這是很自然的事。歸納起來,民間文學作品流傳的社會環境因素又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a.口頭性的文詞產生變異

口傳心記,靠記憶保存,容易產生變異。這是因為它的文詞沒有用物質形式固定下來,接受者再傳開去時,就隨時可能發生變動。

b.傳播者的廣泛產生變異

民間文學作品沒有著作權觀念,傳播者同時也是創作者,有權加工修改。包括許多著名的作品,其原始作者也無從查考;一些新產生的作品,雖可查出作者姓名,但從不為讀者所注意,作者本人對別人傳播甚至修改他的作品也并不關心。這種情況,使得民間文學作品的變化愈演愈烈,不但同類作品可變,不同類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滲透。

c.流傳環境的不同產生變異

流傳環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異。如“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稱“狼外婆”,山西稱“老狐精”,山東稱“馬郎精”,潮汕稱“豬哥精”,廣州稱“熊人婆”,四邑一帶稱“老狨婆”,云南稱“老變婆”,講的都是各種動物精靈假扮外婆的故事。漢族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流傳到貴州羅甸布依族地區,大家閨秀祝英臺變成了美麗的山寨姑娘,她打柴挑水,樣樣能干。在白族《讀書歌》中,她還和梁山伯一起勞動建校,勤工儉學。

d.時代發展產生變異

時代發展,社會生活內容和人的思想認識發生了變化,因而使作品內容產生了變異。這種變化,使作品換上了嶄新的內容和藝術風格,更受群眾歡迎。

(3)對民間文學變異性影響的認識

變異性是民間文學的特征之一,變異性對民間文學的發展,有兩方面的影響:

積極的一面:顯示了民間文學不斷變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的長處,使作品與人民的生活一道發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在不斷變化中吸收養分、日臻完善,獲得永久的生命力。

消極的一面:往往因遺忘和誤傳而使作品中好的部分失去原有光彩,變得殘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對民間文學的損害。

在民間文學的研究領域,變異是指民間文學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然流動。研究民間文學的變異性,對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有著重要的意義。變異實際是民間文學機能的自身調試,也是民間文學的生命力所在。民間文學的變異性是很正常的,沒有變異的民間文學是不存在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平邑县| 隆安县| 芮城县| 沙雅县| 宝应县| 两当县| 甘南县| 贵定县| 灌阳县| 醴陵市| 安岳县| 庄浪县| 墨竹工卡县| 寻甸| 鹤壁市| 沅江市| 达州市| 滨州市| 岳池县| 高碑店市|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陟县| 临猗县| 正安县| 宁明县| 南乐县| 永胜县| 多伦县| 郯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教育| 奉贤区| 明光市| 桐柏县| 肥乡县| 淮南市| 柘荣县| 上杭县|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