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課后習題詳解

1文學概念有哪兩種含義?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是什么?

答:(1)文學概念的兩種含義

文學概念有廣義的文化含義和狹義的審美含義。

文化含義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此種文學概念盛行于中國魏晉以前和西方18世紀之前,把文學當作一般文化形態,并無特殊的或專有的性質。

審美含義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等。此種文學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國魏晉時期和西方16至18世紀,強調文學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態的特殊審美性質。

(2)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

在現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學的審美含義:文學主要被視為審美的語言作品。文學是藝術門類之一,是主要表現人類審美屬性的語言藝術,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劇本等體裁。盡管文學的通行含義已經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個明確、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學與非文學,因此,文學的含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2怎樣理解文學的一般意識形態性質?

答:(1)文學是社會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社會結構是由人類社會生活過程的各種要素或各個方面的總和構成的總體組織,包括兩個基本層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是與一定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由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的、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現實物質基礎。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影響和制約的各種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的總和,包含兩個層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

(2)文學屬于上層建筑中的社會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與經濟基礎相對的一種上層建筑形式,指上層建筑內部區別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話語活動。文學作為意識形態,一方面最終決定于社會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它與經濟基礎的關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有距離的,它往往要通過上層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環節與經濟基礎發生聯系。而經濟基礎對于文學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過政治等中介環節才能發生支配性的作用。

(3)文學和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理論和實踐上講,文學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經過能動創作的文學作品顯然要高于生活。社會心理是文學反映生活的中介環節。

3怎樣理解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答:對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的理解:

(1)審美意識形態是指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纏繞的審美表現領域,其集中形態是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藝術活動。審美意識形態在意識形態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識形態的富于審美特性的種類,另一方面又滲透著社會生活以及其他意識形態的因子,與它們復雜地糾纏在一起。

(2)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是指文學的審美表現過程中與意識形態相互浸染、彼此滲透的狀況表明審美中浸透了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巧借審美傳達出來。

(3)從目的、方式和態度三方面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為無功利性與功利性、形象性與理性、情感性與認識性的相互滲透狀況。

從目的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不帶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無功利的,但這種無功利本身也隱含有某種功利意圖。

從方式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處處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種理性。

從態度看,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在,文學富于情感性,但也帶有某種認識性。

4什么是話語蘊藉?怎樣理解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試結合具體作品加以說明。

答:(1)含義

話語蘊籍是指文學活動中蘊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表明文學作為社會話語實踐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生成的可能性。

(2)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

文學作為話語蘊籍,有兩層含義:

整個文學活動帶有話語蘊籍屬性

a.從創作角度看,任何表達意圖、任何社會權力關系的糾纏都必須蘊含到話語系統中,通過話語系統去顯現。

b.從閱讀和批評角度看,處于社會語境中的讀者對文學意義和屬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須根據這種話語蘊藉。

文學活動作為處于特定社會“語境”中的“說話人”與“受話人”通過“文本”而展開的“溝通”過程,其說話人、受話人、文本、語境和溝通五要素無一不是存在于話語系統中,由話語系統蘊藉而成。文學活動作為話語蘊藉,主要是指文學的屬性和意義存在于特定話語系統的創作和接受過程中,仿佛具有無限的生成與闡釋的可能性。

在更具體的層次上,被創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本帶有話語蘊籍屬性

文本作為話語蘊藉是指文本內部由于話語的特殊組合仿佛包含有意義生成的無限可能性。整體的文學話語蘊藉活動需要沉落為具體文本的話語蘊藉,而文本的話語蘊藉也應當納入完整的社會話語蘊藉實踐中去闡明。

文學的話語蘊藉特點常常更具體地體現在兩種較為典范的文本修辭形態中:含蓄和含混。這兩層意思在文學中是統一起作用的,不便分開。

(3)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話語蘊藉的典范形式之一

這是指在有限的話語中隱含或蘊蓄仿佛無限的意味,使讀者從有限中體味無限。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長信宮詞》:“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這首詩雖寫失寵于漢成帝的宮妃班婕妤的痛苦生活,卻對此未置一詞,而是巧借宮妃的一個動作含蓄地表現出來:她在寒秋清晨仍舞動著一把合歡團扇,使人感到她在期冀君恩再度降臨;她感覺自己的美麗容顏尚不及那帶東方日影而來的寒鴉的顏色,表明已意識到自己的命運不如寒鴉。詩人直接寫出的很少,卻能讓讀者從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宮妃的無限幽怨之情和內心的痛苦。

含混是文本的話語蘊藉的典范形態之一

這是指看似單義而確定的話語蘊含多重不同的意義,有多種“讀法”。

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寫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里的“雨巷”和“丁香”都是意義含混,“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幻想中的人物,像夢一般在“寂寥的雨巷”中飄散、消失,是“我”的虛空、縹緲的主觀情緒的外化,讀之令人回味再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安丘市| 墨玉县| 堆龙德庆县| 宣恩县| 乌鲁木齐县| 竹溪县| 保亭| 孝昌县| 察隅县| 锡林浩特市| 平远县| 纳雍县| 合川市| 和田县| 杭锦后旗| 获嘉县| 临高县| 昌宁县| 绥宁县| 辉县市| 岳普湖县| 侯马市| 襄汾县| 民丰县| 白朗县| 荣成市| 郯城县| 青浦区| 嘉兴市| 怀柔区| 胶州市| 本溪市| 资阳市| 武安市| 三原县| 华亭县| 临颍县| 镇安县| 福州市|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