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暨南大學803西方經濟學考試大綱解析
- 圣才電子書
- 2175字
- 2021-06-10 17:40:08
3.2 考試大綱詳解
一、生產技術
廠商就是把投入轉化為產出(或產品),這個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過程就是廠商運行的中心。投入也稱生產要素,可以把投入分為勞動、原材料和資本三大類。
二、一種可變投入要素(勞動)的生產
1平均產出和邊際產出
一種要素(如勞動)可變下的生產,可用勞動的平均產出(它度量人的平均生產率)和勞動的邊際產出(它度量了生產過程中最后一單位勞動的生產率)來描述。
勞動的平均產出APL(average product of labor)是每單位投入勞動的產出,由總產出Q除以總勞動投入L得出。勞動的邊際產出MPL(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是最后一單位勞動所帶來的總產出的增加量。概括而言,可用以下關系表示:
勞動平均產出=產出/投入勞動=Q/L
勞動邊際產出=產出變化量/勞動變化量=ΔQ/ΔL
圖3-1(a)中的總產量曲線顯示了不同勞動投入數量下的產出;圖3-1(b)中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曲線直接由總產量曲線推導而得。
圖3-1 一種可變投入情況下的生產
2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大多數生產過程中,都存在著勞動(和其他投入品)的邊際產出遞減現象,一般稱為邊際報酬遞減。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指的是當使用的某種投入品(其他投入品固定)增加時,最終必然會出現一點,在它以后產出下降。當勞動的投入較小時(資本固定),投入的稍稍增加可以產生專業化的分工,使得產出有較大的變化;但是當有太多的員工時,一部分員工的工作會變得缺乏效率,勞動的邊際產出下降,出現邊際報酬遞減的規律。
3勞動生產率
用某個產業或整個經濟體系來度量勞動的平均產出,相關的結果便稱之為勞動生產率。因為平均產出計算的是每單位勞動投入的產出,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測量的。可以在不同的產業間進行勞動生產率的橫向比較,亦可與歷史數據進行縱向比較。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往往決定了一個國家居民的真實的生活水平。
三、兩種可變投入要素的生產
1等產量線
等產量線,即由生產出同一產量的不同投入品組合形成的曲線。等產量線與用來研究消費者理論的無差異曲線非常相似。無差異曲線將消費者的滿足程度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等產量線則按產出水平的高低作同樣的處理。但與無差異曲線區別的是,每一條等產量線都對應著特定的產出水平,而無差異曲線只是排序意義上的效用水平越高對應的無差異曲線位置越高,無法像度量產出那樣度量效用。
等產量線圖是等產量線的集合,其中每一條線表示的是在各種投入品組合下所能得到的最大產出,正如無差異曲線反映了效用函數一樣,等產量圖也是生產函數的另一種描述方式,每一條等產量線與某一產量水平相對應。在等產量線向右上方移動時,產出水平也上升。
等產量線給出了廠商進行生產決策的可行性空間——為得到特定的產出,廠商可以使用不同的投入品組合。對于企業經理人員,這個可行性空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報酬遞減
在長期生產過程中,勞動與資本都是可變的,生產的兩種要素都呈現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這是因為在其他要素不變,一種要素投入增加時,產出的增量越來越小,當更多的資本去替代勞動的時候,等產量線會變得越來越陡峭;當更多的勞動與替代資本的時候,等產量線會變得越來越平坦。
3投入品之間的替代
等產量線一般是向下傾斜的,因為所有投入品的邊際產出為正。每條等產量線的形狀可用等產量線上每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來描述。勞動-資本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在產出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多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可減少的資本投入量。
像MRS一樣,MRTS也一直為正數,在Q的水平一定時,其公式表達為:
MRTS=-資本投入的改變量/勞動投入的改變量=-ΔK/ΔL
式中,ΔK、ΔL是資本和勞動沿著等產量線的微小改變量。
4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由于等產量曲線是以兩要素的相互替代來維持一個固定不變的產量水平,所以等產量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又由于等產量曲線上某一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等產量曲線在該點的斜率的絕對值。所以,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使得向右下方傾斜的等產量曲線必然凸向原點。
5生產函數的特例
關于生產過程中的投入品替代,有兩種極端情形的生產函數。在第一種情形下,兩種投入品之間是完全可替代的。這里MRTS在等產量線上所有點處均為常數。另一種情形下,投入品之間的比例是固定的(固定比例的生產函數)。圖3-2(a)和3-2(b)顯示了這兩種極端情形。
圖3-2(a) 完全替代時的等產量線
圖3-2(b) 固定比例生產函數
四、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變化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1.規模報酬遞增
規模報酬遞增指的是雙倍的投入產生雙倍以上的產出。例如,當全部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都增加100%時,產量的增加大于100%。產生規模報酬遞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高。
2.規模報酬遞減
規模報酬遞減指的是雙倍投入下產出不到原來的兩倍。例如,當全部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都增加100%時,產量的增加小于100%。產生規模報酬遞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生產規模過大,使得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得到協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3.規模報酬不變
規模報酬不變指的是雙倍的投入產生雙倍的產出。例如,當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都增加100%時,產量也增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