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編 專利法

第十一章 專利法概述

11.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專利法的歷史與發展

1專利法的起源

(1)13世紀,英國皇家開始以特許令的方式獎勵在技術上有創新,并且為社會帶來利益的人們。其獎勵方式是,由英王頒發詔書對新近的發明或者新引進英國的技術授予在一定期限內的壟斷權。

(2)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貿易交往已日趨發達,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許多國家開始著手建立保護新技術的法律制度。1474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國元老院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

(3)1624年頒布、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之一的英《壟斷法案》,以取代原有的英王依其個人喜好而授予特權的制度。《壟斷法案》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專利法,各國紛紛效仿,建立了各自的專利制度。

2專利法的發展

(1)19世紀專利法的發展一度在歐洲的一些地區出現倒退現象,專利法所授予的權利是一種在外在形式上具有壟斷性的權利,故被斥為惡法。

(2)專利法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在那些堅持實施專利制度的國家得到了驗證,那些沒有實施專利制度的國家在國際貿易和人才競爭方面漸漸地感到了劣勢,所以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施專利制度的國家數量仍然在緩慢地增加。

(3)20世紀,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創立了一套發明人證書制度,依照這種制度,發明人一旦獲得了發明人證書,國家將給予發明人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獎勵,但該發明的權利卻歸國家所有,該發明的實施亦由國家掌控。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于市場的要求,東歐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相繼恢復專利制度的實施,進而廢止了發明人證書制度。

(4)在西方國家,進入20世紀后對于專利制度本身的存在已經不再成為爭議的焦點,但對于專利權的效力以及保護的力度的強弱,實踐中卻存在不同的做法。

(5)20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后,西方國家為了維護其靠著技術優勢所建立起來的領先地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則開始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對專利權的保護。

(6)在專利法的國際協調方面,在1883年,以法國為首的十多個歐洲國家為了解決工業產權的國際保護問題達成《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開創了專利法國際協調的先河。如今,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對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國在專利法方面的協調已經成為知識產權領域極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二、中國專利制度

1近代中國有關專利的法律思想和制度

(1)中國古代沒有專門的專利法,雖然有“專利”一詞,其含義同英國早期的君賜特權大致相同,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專營或專賣。

(2)太平天國洪仁玕在其《資政新篇》中稱:“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準其自專其利,限滿準他人仿造”,這是中國學者在接收了西方的思想之后,第一次用文字形式將專利制度的輪廓表述出來以告民眾。鄭觀應在其《易言》中的《論機器》一文中就西方專利制度作了介紹。

(3)1898年,光緒皇帝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依此章程在兵工、紡織、造船等行業中頒發了幾項專利。這一章程是改良派變法的成果之一,但隨著變法的失敗該章程并未得到很好的執行。

2民國時期的專利制度

(1)1912年,中華民國工商部制定了《獎勵工藝品暫行章程》。根據該章程,有關發明或改良的制造品經工商部考驗合格始予以獎勵,工商部于1923年修訂了《獎勵工藝品暫行章程》,章程將獎勵范圍作了適當調整。

(2)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獎勵工業品暫行條例》,并廢止先前頒布的有關獎勵章程,后又于1932年頒布《獎勵工業技術暫行條例》,并先后于1939年及1941年對該條例進行了修訂。

(3)1944年,國民政府公布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專利法。該法分為發明、新型、新式樣及附則四章,共133條。從立法技術的角度看,這一法律在當時的世界上算是非常先進的,該法在臺灣地區一直施行到20世紀九十年代中才作了大規模的修訂。

3新中國專利制度

(1)建國后,政務院頒布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根據這一條例,申請人可以就一項發明創造自由地在發明權和專利權之間選擇其一申請之,到1963年國務院明令將其廢止。

(2)國家頒布了《發明獎勵條例》對那些具備新穎性、在生產實踐中取得重大效益、技術水平在國內或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的發明創造發給發明證書,這使中國從過去的專利與發明獎勵制度并存的雙軌制,轉變成為單一的發明獎勵制度。

(3)1978年國家開始研究在中國建立專利制度的必要性。1979年3月成立專利法起草小組,1980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專利局。1984年3月12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專利法終于獲得通過,1985年4月1日起實施。

(4)1992年,國家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

(5)2000年,為了全面滿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法律法規方面的最低要求,我國再度對專利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

(6)2008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三、專利制度的特征

1以法律的手段實現對技術實施的壟斷

(1)現代專利法的具體規定中不僅包括授予發明人以權利的內容,同時還有兼顧公眾利益的內容,對專利權人的權利內容作出了較為嚴格的限制。專利制度在20世紀中的幾項重大變革直接反映了專利法立法宗旨的演變:

先發明制向先申請制的過渡,大大地提早了公眾了解最新技術信息的時間,這對于發明人顯然是不利的。

改即時審查制為早期公開延遲審查制,不僅提早了公眾知曉專利信息的時間,而且將那些不滿足專利性要求、并申請了專利的有關技術信息直接劃歸公有技術的范疇。

(2)從專利法所賦予的壟斷性權利內容看,專利法所規定的壟斷絕非對技術的全面壟斷,而僅僅限定在對技術的營利性實施方面:

專利法絕不限制技術信息的傳播,相反還鼓勵或有助于技術信息的廣泛傳播。

專利制度絕不禁止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即使研究開發中需要實施專利技術。

(3)專利權的壟斷也不同于其他知識產權的壟斷

著作權人所享有的是一種對于作品使用的專有權,商標權人所享有的是商標的專有使用權。這些專有權利都不涉及對技術的實施,因而在權利內容上完全不同。

2以書面的方式實現對技術信息的公開

(1)技術的公開是專利制度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各國專利法都要求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必須清楚、完整地公開其申請專利的全部細節,否則該申請將因公開不充分而被駁回。

專利的公開性不僅表現在技術信息的公開,還表現在專利權利內容的公開。

(2)專利制度的這兩方面的屬性,也構成了它與技術秘密保護制度的區別

技術秘密在其自然狀態上首先應當是一種秘密。

技術秘密之所以能夠為其持有者壟斷,不是依靠法律手段實現的,而是通過前述保密手段維持其秘密性,從而在事實上實現其壟斷。

四、專利制度的有關假說

1自然權利說

(1)自然權利說是在自然法學派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照自然法學派的理論,法律的制定只是為實現這種意志而設置的一種技術手段,權利是天賦的,法律只是對天賦人權加以確認,而不是創制權利。

(2)發明人因其實際完成了發明創造工作而對其創造的成果自然享有權利,專利法只是從法律的角度上對這種權利給予了確認。

2報酬說

(1)發明人為了完成發明創造勢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法律授予其專利權是作為對其預先支付的人力和財力的一種回報。

(2)專利制度本身在事實上并不體現按勞分配或者按資分配的原則。

(3)按照專利法,每一個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其他的發明人盡管也同樣完成了發明創造,但卻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權利,可見專利權在性質上并不是智力勞動的報酬或者資本投入的回報。

3契約說

(1)按照社會契約說,專利制度實際上是一種發明人與社會訂立的契約

(2)按照這種契約,發明人以公開其最新的發明創造作為對價,來換取社會對其專利權的承認。

(3)這種契約說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專利制度的特質,體現出法律保護與公開發明創造之間的關系。

4發展經濟說

(1)根據這一學說,專利制度的建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國家經濟。

(2)專利權的授予在事實上可以起到鼓勵人們從事發明創造的作用。

(3)高新技術的誕生客觀上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南溪县| 香港| 青川县| 昭通市| 隆林| 肇东市| 沅江市| 丹寨县| 宁明县| 云安县| 楚雄市| 板桥市| 牡丹江市| 茌平县| 山阳县| 溧阳市| 耿马| 治多县| 通辽市| 永登县| 拜泉县| 米泉市| 昆山市| 西平县| 收藏| 界首市| 尖扎县| 开原市| 辉县市| 桃江县| 文登市| 宝丰县| 桐乡市| 吴川市| 凤城市| 喜德县| 定安县| 古丈县| 镇赉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