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部分 國際貿易理論

第2章 比較優勢原理

2.1 復習筆記

一、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誕生于17~18世紀。重商主義者認為國家富強的方法應當是盡量使出口大于進口。出超的結果是金銀等貴重金屬的流入,而一個國家擁有越多的金銀,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當竭盡所能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類消費品)的進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貿易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金銀總量是固定的,一個國家的獲利總是基于其他國家的損失。因此,重商主義者鼓吹經濟民族主義,認為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沖突的。

二、絕對優勢原理

1絕對優勢原理的內容

絕對優勢原理由亞當·斯密提出。該理論認為當一國相對另一國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絕對優勢),但在另一種商品生產上效率較低(或有絕對劣勢)時,那么兩國就可以通過專門生產自己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來交換其有絕對劣勢的商品。這樣,資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兩種商品的產出會有很大增長。這種增長可用來測度兩國專門化生產所產生的收益,這種收益通過國際貿易在兩國間進行分配。

2絕對優勢原理的政策主張

亞當·斯密認為,所有國家都可以通過自由貿易獲利,倡導自由放任,即政府盡可能少干涉經濟活動。自由貿易會使世界資源獲得最有效的利用,使世界福利最大化。

3絕對優勢原理的局限性

絕對優勢只能解釋現在世界貿易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一些貿易。大多數世界貿易,尤其是發達國家間的貿易,無法用絕對優勢解釋。

三、比較優勢原理

1比較優勢原理

比較優勢原理由李嘉圖提出。該理論認為,即使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較之另一國均處于劣勢(即無絕對優勢),仍可能有互利貿易。一個國家可以專門生產并出口自己絕對劣勢相對較小的商品(這是其有比較優勢的商品),同時進口其絕對劣勢相對較大的商品(這是其有比較劣勢的商品)。

2比較優勢原理的例外

當一國在兩種商品上的絕對劣勢與另一國相同時,兩國將均無比較優勢,因而兩國之間不會有互惠貿易發生。

四、比較優勢與機會成本

1比較優勢與勞動價值論

(1)李嘉圖的假設

李嘉圖將比較優勢原理建立在以下假設上:僅有兩國和兩種商品;自由貿易;一國之內的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而國家間無勞動力流動;生產成本固定;沒有運輸成本;沒有技術革新;勞動價值論。

(2)勞動價值論的偏誤

根據勞動價值論,商品的價值或價格只取決于投入商品生產中的勞動量。這意味著: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中勞動均占一固定比重;勞動是同質的(即只有一種類型的勞動)。由于這兩條假設都不符合實際,因此比較優勢的解釋就不應該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具體分析如下:

勞動既不是投入生產的唯一要素,也不是以固定比率投入所有商品的生產過程;

在大多數商品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資本和其他一些要素之間是可以相互替換的;

勞動顯然不是同質的,在培訓、生產率和工資上都有很大不同。

2比較優勢與機會成本理論

機會成本理論由哈伯勒提出。根據該理論,一種商品的成本是再生產1單位該商品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生產量。這里沒有做出勞動是唯一的投入要素或勞動是同質的假設,也沒有假定勞動是決定商品價格的唯一要素。結論是,當一國在一種商品生產上有較低的機會成本時,該國在該商品生產上就有比較優勢(在另一種商品上有比較劣勢)。

五、固定成本下的貿易基礎與貿易所得

1固定成本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也稱為轉換曲線)是指一國使用其所有資源和最佳技術時所能生產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可以用來解釋機會成本。

圖2-1 美、英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

圖2-1給出了美、英兩國生產小麥和布匹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曲線上每一點代表該國可能生產的小麥、布匹的組合。例如,在A點,美國可生產90單位小麥和60單位布;在A′點,英國可生產40單位小麥和40單位布。

生產可能性曲線以下或以內的點也是可能的,但不是有效的,因為現有資源和(或)最佳技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基于現有資源和技術,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外各點均不可能達到。

2機會成本與相對商品價格

在圖2-1中,美、英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下傾斜,表明如果它們想生產更多的小麥,必須放棄一些布匹的生產。小麥的機會成本是指每多生產1單位小麥必須放棄的布的生產量。這可由生產可能性曲線或轉換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得出,有時也被稱作邊際轉換率。

兩條生產可能性曲線均是直線表明它們的機會成本是固定的,每多生產1單位小麥,美國必須放棄2/3單位布的生產,英國必須放棄2單位布的生產。換句話說,美國1單位小麥的機會成本是2/3單位布,英國1單位小麥的機會成本為2單位布,并保持不變。

基于價格等于成本及每個國家同時生產小麥和布這兩種商品的假設,小麥的機會成本等于小麥與布的相對價格(PW/PC)。

因此,在美國,PW/PC=2/3;在英國,PW/PC=2。美國較低的PW/PC值,表明美國在小麥生產上有比較優勢。類似的,英國較低的PC/PW值,表明它在布生產上有比較優勢。

3貿易基礎與貿易所得

(1)貿易所得的分析

在沒有貿易時,美國可能選擇生產和消費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商品組合A(90W,60C),如圖2-2所示,英國可能選擇的組合為A′(40W,40C)。

圖2-2 貿易所得

貿易發生后,兩國專門生產其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所帶來的產出增加使得兩國能夠消費更多的小麥和布。

沒有貿易時,美國生產90單位小麥,英國生產40單位小麥,產出總量為130單位。通過專門化的生產和貿易,可生產180單位小麥(全部由美國生產)。同樣,沒有貿易時,美國生產60單位布,英國生產40單位布,產出總量為100單位,通過專門化生產,可生產120單位布(全部由英國生產)。通過專門化生產而增加的50單位小麥和20單位布,是美國與英國可以分享的貿易所得。

(2)有貿易時的相對商品價格

圖2-3說明了在專門化生產與貿易的條件下,均衡相對商品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圖2-3 需求和供給下的均衡相對商品價格

在左圖中,SW(US+UK是美國與英國的小麥總供給曲線。它表明在PW/PC=2/3時,美國可生產最大量的小麥180單位,即OB段;而當PW/PC=2時,英國可生產最大量的小麥60單位,即BB*段。DW(US+UK是有貿易時美國和英國對小麥的總需求曲線。DW(US+UK和SW(US+UK交于E點,因此均衡產量為180單位小麥(全部由美國生產),均衡價格為PW/PC=1。右圖表明布在DC(US+UK與SC(US+UK的交點E′點達到均衡,這時的產量為120單位布(全部由英國生產),PC/PW=1。

通過貿易,小麥只在美國生產,美國完全專業化生產小麥,另一方面,布只在英國生產,英國完全專業化生產布。當兩國進行完全專業化的生產時,每一種商品的均衡相對商品價格就處在每個國家貿易前的相對商品價格之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额济纳旗| 辽中县| 司法| 元朗区| 隆尧县| 临湘市| 西乌珠穆沁旗| 河津市| 秦安县| 大冶市| 沙河市| 宜都市| 呼伦贝尔市| 乌恰县| 枣阳市| 广州市| 惠来县| 拜城县| 南通市| 北碚区| 澎湖县| 监利县| 舟山市| 绥宁县| 高唐县| 紫云| 方山县| 邢台市| 时尚| 巴彦淖尔市| 樟树市| 托里县| 蒙自县| 泸西县| 庆云县| 灵璧县| 闸北区| 呼伦贝尔市| 时尚|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