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傳播學考研名詞解釋專題訓練
- 圣才電子書
- 2133字
- 2021-06-11 09:47:42
第九章 輿論監督
1輿論監督(北大2018年研;南京師大2018年研;西南大學2018年研;四川大學2015年研;中國傳媒大學2014、2012年研;深圳大學2014年研;中山大學2012年研)
答:輿論監督是指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輿論監督借助新聞媒介的傳播優勢,以公開的方式反映公眾對某一社會現象、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所形成的比較一致的意見。實際上,輿論監督是代表公眾的意志對社會現實作出的強有力的主動回應,因而在實施社會監督方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2反新聞監督
答:反新聞監督是對新聞輿論監督的非法抵制現象。通常表現為:涉及問題嚴重、影響較大的報道采訪,被采訪單位主要負責人全程陪同采訪,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并通過權力部門壓制新聞的報道。如行政干預、告黑狀封殺媒體報道以及制造假象蒙騙記者,收買媒體屏蔽新聞報道,甚至出現以暴力阻止記者采訪的情況。大多通過否定或歪曲新聞報道的作用,對媒體部門施壓,進而干預媒體報道的開放和透明,干涉新聞自由。
3網絡輿論(復旦大學2014年研)
答:網絡輿論是指相當數量的個人、群體或組織在網絡上形成并通過網絡傳播的對共同關心的公共事務表達的傾向一致的議論。網絡輿論并不等于社會輿論。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形態,除了具有一般輿論的共性以外,還有自己的特殊性,即現實性與虛擬性、互動性與放大性、媒體互動性。這些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網絡傳播的特性決定的。
4輿論引導(暨南大學2014年研;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輿論引導是指一定政黨、組織、群體、個人針對特定社會輿情,依據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來設置議題,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公共利益共識、社會信念、社會情感和社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它具有鮮明的導向性、調控性、互動性和藝術性特征。其理論依據主要是馬克思主義者和西方相關學科的理論探索成果。輿論引導的載體主要包括大眾傳媒、新興媒體、社會活動和口頭語言這四種類型。
5輿論導向(復旦大學2014年研)
答:輿論導向是指輿論的傾向,即社會公眾的意見形態通過對群體中各種意見的碰撞、中和,表現為特定群體對特定問題的特定意見。輿論導向是衡量輿論引導正確與否的根本標志。輿論導向具有兩種性質:①積極的輿論導向,即對社會穩定、進步起推動作用的輿論導向;②消極的輿論導向,即有可能導致社會的混亂、阻礙社會發展的輿論導向。
6輿論場(北大2015年研)
答:輿論場是指新聞輿論所集中發生的場所。輿論場的發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新聞媒體的聚集,二是有大量受眾的關注。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于1998年提出,在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著兩個“輿論場”:一個是老百姓的“民間輿論場”;一個是主流媒體著力營造的輿論場。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大,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越強;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小,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兩個輿論場根本不能重疊,主流媒體就有喪失輿論影響力的危險。當下我國客觀存在著兩個輿論場,一個是黨報、國家通訊社、國家電視臺組成的官方輿論場,一個是都市報特別是互聯網構成的民間輿論場。要處理好這兩個輿論場的關系,使之良性互動,正確引導輿論,發揮正能量。
7新聞話語權(人大2015年研)
答:新聞話語權是指控制輿論的權力。話語權所屬決定了社會輿論的走向。在當代社會思潮中,話語權指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一般而言,在信息傳播活動中,話語權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信息傳播主體的話語權,另一種是媒介之間的話語權控制。媒介話語權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大眾傳媒與社會民眾價值走向的關系上。媒體的影響過程和人們的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十分默契。受眾對當前重要的事務的判斷與大眾傳媒反復報道和強調的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的對應關系。政治上,政界通過持續不斷的新聞發布活動,使自己成為媒介最重要的新聞來源之一,通過操縱媒介引導和控制社會輿論。經濟上,大眾傳媒首先通過收集與發布經濟信息,引導生產和消費;通過監督市場秩序,反映社會輿論,糾正經濟生活中的不公正現象和其他偏差。文化上,媒體通過對文化事件的選擇性報道宣言、維護與之關聯的價值觀。
8新聞批評(中國傳媒大學2018、2013年研;山東大學2010年研)
答:新聞批評是指通過新聞媒介面向全社會的公開批評。新聞批評所監督的內容,其廣泛性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評的內容公開訴諸社會公眾,這樣就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引起人們的注意,或關心、同情,或憤怒、譴責,因而具有不可阻擋的巨大社會沖擊力。新聞批評以事實報道為基本手段,以嚴密跟蹤為操作方式,從而形成這種輿論監督形式在真實性和持續性上的獨特優勢。新聞批評具有開放的、自由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公眾廣泛參與社會監督,讓參與者自由地、充分地發表意見。新聞批評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社會監督。
9監督批評權(廈門大學2010年研)
答:監督批評權是指公眾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監督和批評的一項權利。在現代社會里,大眾傳播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許多傳播內容都會直接影響到受眾的利益。因此,廣大受眾對傳播媒介的活動擁有進行社會監督的正當權利。受眾對媒介活動進行社會監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為四種:①個人的信息反饋;②結成受眾團體,以群體運作方式對媒介活動施加影響;③訴諸法律手段;④通過影響媒介的銷售市場來制約媒介活動。
- 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揚州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專業碩士]考研真題(A卷)
- 2020年考研俄語核心詞匯全突破
- 竺乾威《公共行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梁守德《國際政治學理論》(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考前最后5套題(非法學)
-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大串講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817英語語言學與文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閱讀200篇
- 晁福林《中國古代史(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441出版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會計碩士聯考高分突破·財務會計分冊
- 2015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