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教育技術的發展歷史

1如何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階段去研究教育技術發展歷史的概況和特點?

答:(1)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階段分析,教育技術歷史的發展概況是:

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來把握教育技術的內涵

教育技術是技術的子范疇,從技術角度來看,教育技術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物化形態的教育技術與觀念形態的教育技術,它們構成了教育技術發展的兩個主要方向。實際上,這與教育技術發展史上的“媒體論”和“過程論”的觀點相對應,而且涵蓋了教育技術發展中出現的兩個核心概念,視聽媒體和系統方法,它們分別代表了物化形態的教育技術和觀念形態的教育技術。這兩個并行的發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融合起來構成了教育技術學。

從技術的三個發展階段來把握教育技術發展概況

在人類文明史上,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即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技術體系;不論技術發展處于哪個階段,它都包含物化技術和觀念技術兩方面內容。由于教育技術的發展起源于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所以可根據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將教育技術的發展也劃分為三個階段: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技術體系;以機電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技術體系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技術體系,并根據各個階段的特點分別簡稱為傳統教育技術、視聽媒體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教育技術。

(2)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階段來看,教育技術發展歷史的特點如下:

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技術體系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這個時期的教育技術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語技巧和教學技能以及黑板、粉筆、圖片、模型、實物等的運用。

視聽媒體教育技術是以各種視聽教學媒體的使用為標志,初期只重視硬件的使用,后來逐漸重視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在視聽媒體物化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觀念形態的技術也取得輝煌的成績,教育技術中的“過程論”的觀點逐漸形成。這階段的教育技術的領域既包括媒體又包括系統方法。

信息化教育技術主要是指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處理為核心,并更加注重對人的作用。與第二個階段相比,這個階段教育技術有以下重要特點:

a.信息化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為主要標志。

b.教育技術直接用于促進學習,而不僅僅是輔助教學;除了傳統的教學設計外,還要考慮基于信息技術和建構主義理論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c.教育技術在企業培訓方面有愈來愈強烈地應用需求。

2美國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有哪些啟示?

答:美國教育技術產生最早,發展脈絡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響也最大,其他國家均以美國的教育技術理論模式為借鑒。我國教育技術起步比較晚,且源于歐美的視聽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積極吸取有益的理論成果。

美國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啟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國家應該像美國一樣重視對教育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實踐經驗的不斷總結。

(2)在教育技術的發展上,我們應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理論、發展理論,美國對教育技術的在各個不同階段的不同定義體現了美國人對于理論發展的務實性。

(3)我們應該有一個類似AECT的組織,超越商業行為,組織優秀專家,持之以恒地發展教育技術理論。

(4)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技術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并將科技發展的成果應用在教育之中,美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及在教育上的應用就是例證。

(5)我們還需要正確對待人本主義的思潮,美國在教育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與其所追求人本主義思潮不無關系。

3我國教育技術的特點是什么?當前我國教育技術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答:(1)我國的教育技術理論是在移植歐美視聽教育的基礎上,經過改造與創新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國情形成了我國教育技術自己的特點:

我國的電化教育知識體系明顯區別于國外的教育技術。它主要著眼于現代教育媒體如何服務于教學目標,如何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結構比較嚴謹,有自己的特色。

我國的教育技術在堅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的前提下,正積極吸收國外教育技術的理論、方法和技術。1990年代,我們成功借鑒了美國教育技術的核心理論——教學設計,并結合中國教育電化教育學科的特點,發展出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我國的教育技術學的學科建設。我國的教育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專科、本科、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完整的教育技術科專業體系。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即使在教育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也只是以研究生教育為主。

教育技術的組織機構的發展。我國教育技術事業的發展始終有嚴密的組織機構,通過國家意志、政府行為來推進教育技術組織機構的發展,在中央及各級地方設立電化教育研究機構、各級廣播電視大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和網絡。

(2)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教育技術發展迅速,在理論構建和學科建設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認識上誤區和研究方面的問題:

教育技術觀念中存在有誤區主要有:

a.重電輕教。重視電教設備的維修與保管而輕視其發揮教學功能及作用。

b.重硬不重軟。重視硬件建設忽略軟件建設。

c.重教不重學。重視在教的過程中運用教育技術,而忽視對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的支持與發展。

d.偏科技輕人文。重視技術水平考察而忽視人文修養,技術是雙刃劍,需要人文素養的正確引導作用。

教育技術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a.教育技術沒有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獨立學科。

b.教育技術研究力量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研究隊伍。

4結合我國計算機教育應用和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特別是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談談你對構建向21世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學理論框架的設想。

答:(1)網絡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

網絡教育中的多媒體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的結合;

網絡教育技術與仿真技術的結合;

網絡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

(2)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學理論框架的設想;

全方位,多角度開放,擴大網絡教育的開放程度;

調整網絡教育的辦學結構,實現多層次的人才培養;

適應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全面的素質教育;

加強與普通高校的交流、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加速網絡教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實現體系化。

5結合實踐,思考混合式學習思想對教育技術發展的影響。

答:進入21世紀以來,混合學習即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在國際上被賦予新的含義并廣泛流行,從而使國際教育技術界的教育思想觀念經歷了又一場深刻的變革,并促使教育技術理論進一步發展。從目前教育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混合式學習至少在四個方面對教育技術理論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1)對作為教育技術重要理論基礎之一的建構主義的反思。西方建構主義者為了標新立異,為了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劃清界限明確宣示自己的認識論屬于主觀主義。在學習觀上,建構主義強調“意義建構”方式——更多地強調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但是事物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客觀的,所以個人的知識必然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產物。由此可見,西方的極端建構主義者宣揚的主觀主義認識論是完全錯誤的。不僅不符合客觀事實,而且會把建構主義引導到否定“講課、考試”等基本教學過程,甚至引導到削弱乃至否定教師的作用的斜路上去。隨著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的廣泛認同,對于建構主義的認識論應該進行重新審視,拋棄純主觀主義,堅持以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認識論作為哲學基礎(這也是一種Blended),這是教育技術理論能夠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

(2)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認識的深化。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正在逐步進入第三階段,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在進入這個階段以后,信息技術就不再僅僅是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要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創建信息化的教學環境和全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學校教育的深化改革,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不論是目前國內還是國際情況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求與目標都還未達到。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信息化,不能總是“敲邊鼓”,總是打外圍戰,而必須面向這個主陣地,打攻堅戰。也就是既要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與掌握,要把這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如上所述,這是又一種Blended),而且這一目標要通過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整合才能完成。

(3)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建構。認識到教育信息化要面向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要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與掌握這二者結合起來,這表明國際教育技術界思想觀念在提高、在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要想讓這種認識落到實處,還必須通過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實施有效的整合才有可能。而這有賴于科學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課堂的教學結構發生根本變革。創建新型的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結構(這也是一種Blended,而且是意義更為重大,教育思想層面上的Blended)。實現這樣的教學結構變革,就要徹底改變教學系統中四個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地位、作用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而其核心則是要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這種事信息與課程整合的實質與落腳點。

(4)教學設計理論的進一步完善。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西方建構主義的日益流行,國際教育技術界比較強調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設計強調情境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協作學習,忽視教學目標分析,忽視學習者特征分析,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近年來,隨著混合式學習新含義逐漸被國際教育技術界所接受,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有其突出的優點,但也有自身的缺陷。所以目前教育技術界傾向于把“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結合起來,形成“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這是一種更完善、更有效,也更適用于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設計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于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大有好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永定县| 安龙县| 乡城县| 苏尼特左旗| 石嘴山市| 通河县| 汪清县| 海安县| 中牟县| 上思县| 久治县| 英吉沙县| 正宁县| 阿克苏市| 温宿县| 始兴县| 常宁市| 宾阳县| 淮南市| 宝应县| 屏东县| 云浮市| 穆棱市| 灵武市| 沾化县| 汪清县| 丹棱县| 海林市| 吕梁市| 古蔺县| 呼玛县| 仁化县| 陇南市| 宿迁市| 铅山县| 措勤县| 泰州市| 石台县| 文昌市|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