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賓斯《管理學》(第1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812字
- 2021-06-04 11:26:37
考點難點歸納
考點一:早期的管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776年)★
1.早期的管理實例
(1)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國的萬里長城證明了在古代就可以完成范圍巨大、役使數萬人的工程。在這樣的工程當中,一定是有管理者來計劃要做什么,組織好人力和物力,確保那些建造者能夠完成工作,施加控制以保證一切按計劃進行。
(2)在14世紀,威尼斯人發展了商業企業的早期形式,參與了與當今組織類似的很多活動。當時的威尼斯兵工廠當中使用的很多流程與方法,在今天的組織中依然能普遍看到。
2.影響管理學發展的重要事件
(1)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一書,他認為組織和社會可以從勞動分工(或工作專業化)中獲得經濟優勢。勞動分工就是將工作分解為細小和重復性的任務,它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2)始于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使機器動力開始取代人工動力,從而使得在工廠中生產產品比在家庭內生產產品更加具有經濟性。
考點二:古典方法(1911—1947年)★★★★
對管理學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紀初期。管理學的第一種研究方法即古典方法,把管理從經驗上升到科學,強調理性的重要性,主要著眼于提高組織和工人的工作效率。古典方法包含科學管理理論和一般管理理論兩大學說。
1.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的重要貢獻者是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吉爾布雷斯夫婦。
(1)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191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書中闡釋了科學管理的概念,即用科學的方法確定完成一項工作的最佳方式。泰勒的四條科學管理原理具體如下:
①對每個工人的工作因素進行科學研究,取代傳統的經驗方法。
②科學地選拔工人,并對他們進行訓練、教導和培養。
③與工人一起工作以確保所有的工作嚴格按照設計好的科學原理進行。
④將工作和責任盡可能平均地委派給管理者和工人,管理者做所有相較于工人而言更適合他們做的工作。
其主要觀點是: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工作效率;達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代替舊的經驗管理;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來一個徹底變革。
(2)吉爾布雷斯夫婦的動作分類方法
吉爾布雷斯夫婦發明了一種精密的計時裝置,可以記錄工人的動作以及在每一個動作上花費的時間。肉眼看不到的無效率動作可以被觀測到,并予以剔除。他們還設計了一種分類方法,歸納了17種基本的手部動作(如伸、抓、握),即動素。這種分類方法能夠更為精確地分析工人的手部動作。
(3)當今的管理者對科學管理原理的運用
管理者在分析那些必須完成的基礎工作任務時,會運用時間與動作研究來剔除無意義的動作,招聘資格最符合的員工,或是設計與產出相關的激勵系統。
2.一般管理理論
一般管理理論更關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是什么造就了好的管理。一般管理理論的兩位重要貢獻者是亨利·法約爾和馬克斯·韋伯。
(1)亨利·法約爾的管理思想
亨利·法約爾關注所有管理者的活動,并首次提出了管理活動的五項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他認為,管理行為是與會計、金融、生產、分銷及其他典型的企業職能不同的事物,管理是所有企業、政府甚至家庭共同努力的活動,進而總結出了14條管理原則(即可以應用于所有組織并可以在學校中教授給學生的管理的基本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①勞動分工。分工通過使員工效率更高而增加產量。
②職權。管理者必須能夠發出指令,職權給予他們此權力。
③紀律。員工必須服從和尊重組織治理的規則。
④統一指揮。每位員工應該從同一位上級處接受指令。
⑤統一領導。組織應該只有一份引導管理者和員工的行動計劃。
⑥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任何員工或員工群體的利益不能超越組織整體的利益。
⑦報酬。員工必須得到公平的酬勞。
⑧集中。指下屬參與決策的程度。
⑨等級制度。指從管理的最高層級到最低層級的權力鏈。
⑩秩序。人員和材料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位置。
?公平。管理者必須對下屬寬容并公平。
?人員穩定。管理必須提供有序的人員計劃,確保補充職位空缺。
?首創精神。被允許首創和施行計劃的員工會投入很大努力。
?團隊精神。提升團隊精神會在組織中創建和諧與統一。
(2)馬克斯·韋伯的管理思想
馬克斯·韋伯提出了權力結構理論以及基于理想組織類型的關系,他將這種理想組織類型稱為官僚行政組織,即以勞動分工、清晰界定的等級、詳細的規章制度以及非人際關系為特征的組織形式,見圖1。韋伯認為,這種“理想的官僚行政組織”在現實中并不存在。他的理論成為當今大型組織的結構設計基礎。
圖1 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的特征
(3)當今的管理者對一般管理理論的運用
現代的一些管理理念和行為可以直接追溯到一般管理理論的貢獻。例如,管理者工作的職能觀來自法約爾。同時,他的14條原則是現在很多管理概念(如管理權威、集中決策、只向一人報告等)演化的參考框架。
考點三:行為方法(18世紀后期到20世紀50年代)★★★★
組織行為學(OB)是研究工作中人的行為的領域。當今對管理者在管理人時做了什么的研究大多來自組織行為學,如激勵、領導、建立信任、團隊工作、管理沖突等。
1.組織行為方法的早期倡導者
組織行為學方法的早期倡導者有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瑪麗·帕克·福萊特(Mary Parker Follett)以及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Barnard)等四位杰出的學者,他們都認為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應該相應地進行管理。他們的思想為諸如員工選聘程序、激勵計劃和工作團隊等管理實踐提供了基石。
2.霍桑實驗
對組織行為學領域的最大貢獻來自霍桑實驗,該實驗是在伊利諾伊州西塞羅市西方電氣公司的工廠進行的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從1924年開始,實驗最初的目的是檢驗各種照明強度對工人生產力的影響。但通過實驗,結果超出預料。梅奧通過霍桑實驗得出的結論包括:
(1)人們的行為和態度有緊密聯系;
(2)群體因素明顯影響個人行為;
(3)群體標準確立了每個工人的產出;
(4)金錢對產出的影響要弱于群體標準、群體態度和安全感。
這些結論第一次強調了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為因素。
3.當今的管理者對行為方法的運用
當今的組織管理中,從管理者如何設計崗位,到他們如何與員工團隊開展工作,再到他們如何交流與溝通,都可以看到行為方法的內容。組織行為學方法的早期倡導者提出的大部分內容以及從霍桑實驗中得出的結論,為今天的激勵、領導力、群體行為和發展以及大量其他的行為方法奠定了基礎。
考點四:定量方法(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
定量方法又稱管理科學,即采用定量技術來改進決策制定。它涉及運用統計學、最優模型、信息模型、計算機模擬及其他量化方法進行管理活動。
(1)定量方法從用于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事問題的數學和統計學決策發展而來。
(2)全面質量管理(TQM)是一種致力于持續改進并回應顧客需求和期望的管理理念,其具體內容如下:
①密切關注顧客。顧客包括購買組織的產品和服務的外部顧客,以及在組織中接觸并服務其他人的內部顧客。
②關心持續改進。質量管理是一種永不滿足的承諾?!胺浅:谩辈⒉皇亲銐蚝?。質量永遠可以更進一步。
③注重流程。在產品和服務質量持續提高的同時,質量管理關注工作的流程。
④提高組織所做的一切的質量。涉及最終產品、組織如何處理送貨、組織對投訴的反應速度、接聽電話是否禮貌以及其他類似的事務。
⑤精確測算。質量管理用統計方法來衡量組織運營中的每個關鍵變量。這些數據會被與標準相比較,用來識別問題、追查它們的根源并消除它們的成因。
⑥員工授權。質量管理涉及流程改進過程中的人員。在質量管理項目中,團隊被廣泛用作授權的媒介來發現和解決問題。
(3)定量方法對管理決策的貢獻直接作用在計劃和控制領域。已開發的專門軟件可以使管理者放心、自由地應用相應的技術。
考點五:當代方法(20世紀60年代至今)★★★★
1.系統方法
系統是由一套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部分以特定方式組合起來的一個整體。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是兩種基本的系統類型。封閉系統不受環境的影響,也不與環境互動;開放系統受到環境的影響,并與環境產生互動。當人們將組織描述為系統時,是指開放系統。組織從環境中獲得投入(資源),將這些資源轉化或加工為產出,再將其分配到環境中。組織對環境“開放”并與之互動。
(1)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管理者可以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由許多要素(包括個人、群體、態度、動機、正式結構、互動、目標、地位和權威)組成。管理者在組織的各個部分協調工作活動,確保所有這些部分都在協作,以實現組織的目標。
(2)系統方法認為,一個組織領域的決策和行動會影響另一個領域。
(3)系統方法認為,組織不是獨立的。它們依賴外部環境向它們進行基本的輸入,并提供出口以消化它們的產出。如果一個組織忽視政府管制、供應商關系以及其他變化的外部因素,不可能長久地存續下去。
2.權變方法
權變方法又稱情境方法,認為組織是不同的,面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四種常用的權變變量如下:
(1)組織的規模。隨著組織規模的增加,有關協調的問題也會增加。
(2)任務技術的例行性。組織運用技術達到目標。例行技術需要的組織結構、領導方式和控制系統與定制技術或非例行技術不同。
(3)環境的不確定性。環境變化的不確定程度影響管理流程。在穩定和可預測的環境中表現最佳者,也許完全不適合迅速變化和不可預測的環境。
(4)個體的差異。個體在他們的成長渴望、自主性、歧義容忍度和期望方面存在差異。這些以及其他的個體差異在管理者選擇激勵技巧、領導方式和工作設計時尤其重要。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64二外德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藍鴻文《新聞采訪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含新聞采訪專題視頻講解]
-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修訂本)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916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貨幣銀行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879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第2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8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國際商務碩士(MIB)考試《國際商務專業基礎》重點院校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817英語語言學與文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資產評估碩士復試歷年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