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201字
- 2021-06-04 11:33:30
上編 50~70年代的文學
第1章 文學的“轉折”
1.1 復習筆記
一、40年代的文學界
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會轉折,影響、推動了中國文學的構成因素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劇烈錯動。文學的“轉折”主要是指40年代文學格局中各種傾向、流派、力量的關系的重組。具體表現為:
1.抗戰中的文學流派分布
(1)左翼文學
以延安文學作為主要構成的左翼文學,進入50年代,成為惟一的文學事實。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毛澤東的文藝思想,成為“綱領性”的指導思想。
②文學寫作的題材、主題、風格等,形成了應予遵循的體系性“規范”。
③作家的存在方式,寫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閱讀和批評等文學活動方式也都出現了重大變化。
(2)解放區文學
抗戰爆發后根據地和解放區出現的,規模宏大的創建理想社會的實驗。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觸及有關人性的深層次問題,表現歷史樂觀主義的理想情懷。
②不僅干預現實事實,也思考社會和人生的悖論情境,思考中國社會的背景與難題。
③作家以個體體驗為出發點,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2.抗戰后期及戰爭結束后的文學流派分布
抗戰后期和戰爭結束之后,各種政治力量都試圖以文學服務于它們的主張和行動,而文學作家也難以回避在現實政治上做出他們的選擇。具體表現為:
(1)1945年10月,由中共領導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改名為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
(2)1946年,以張道藩為首的、與國民黨政府有密切關系的作家,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作家協會。兩協會的存在,宣告了戰爭期間文藝界“團結”的結束。
(3)“廣泛的中間階層作家”在戰后表現出普遍理解左翼文學路線的趨向。代表作家中聞一多、朱自清成為政治和文學立場發生轉變的“進步主義者”范例。
(4)在40年代后期,被稱為“自由主義作家”的一群,主張作家應忠于藝術,力圖“匡正”當時文學的強烈意識形態化走向。代表作家有朱光潛、沈從文、梁實秋等,其中朱光潛追求樹立健康的純正的文學風氣。
二、左翼文學界的“選擇”
1.概述
40年代后期的文學界有著明確的目標,左翼文學界領導者和重要作家清楚地認識到:文學方向的選擇應與社會政治的轉折同步。
2.左翼文學界的主要工作
左翼文學界在抗戰之后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傳播延安文藝整風確立的“文藝新方向”,以達到理想的文學形態的“一體化”實現。具體表現為:
(1)傳播《講話》的基本觀點,介紹、評價、實踐《講話》的解放區文藝創作。
(2)以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作為理論依據,對一些重要的文學問題進行回顧、清理。
(3)對40年代作家、文學派別進行“類型”劃分。作家常被劃分為革命作家、進步作家(或中間階層作家)和反動作家等三類,這種描述深刻地影響了四五十年代之交的文學進程。左翼的主流派別不承認左翼內部存在分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將內部“非主流派別”指認為“異端”加以清除。
三、毛澤東的文學思想
1.特征
毛澤東的文學思想,在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形成了體系性的關于文藝問題的觀點,具有實踐性的特征。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我們討論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不是從定義出發”。
2.主要內容
(1)文藝方向論
文藝方向論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基石。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他提倡“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容”的新文化,打擊以“中華民族的舊政治和舊經濟”為根據的舊文化。
(2)政治效用論
政治效用論是毛澤東文學思想的核心問題。現實政治是文學的目的,而文學則是政治力量為實現其目標必須選擇的手段之一。
(3)文學創作方法論
①創作重視生活
a.在《講話》中,“社會生活”被稱為“文學創作”的原料、“半制品”或“自然形態的文藝”,創作則是對它們的“加工”。
b.以先驗理想和政治烏托邦激情來改寫現實,使文學作品“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帶普遍性?!?/p>
②對待文學遺產的態度
a.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
b.新文化的建設不能與人類歷史上的精神產品割斷聯系,而其“發展民族新文化”的戰略目標,在文化遺產的繼承與變革、斷裂的關系上,強調的是對“古人、外國人”的借鑒,特別是對待西方文化遺產上。
③作家隊伍建設
a.對現有作家隊伍有很大保留。毛澤東在《講話》中提出:“(他們的)靈魂深處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王國”。要求作家思想改造、轉移立足點、長期深入工農兵生活。
b.重建無產階級的“文學隊伍”,特別是從工人、農民中發現培養作家。
3.文學思想指導下的文學行動
毛澤東從馬克思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觀點出發,指出要建立新文藝。一方面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文藝政策,另一方面也發動、支持了一系列的運動,為新文學的建立清理基地。1942年延安的文藝整風,五六十年代發起的電影《武訓傳》批判胡適的政治、哲學、文學思想的運動,對“胡風集團”的攻擊均是其體現。
【名師點撥】毛澤東的文學思想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尤其是其“文藝方向論”“政治效用論”“文學創作方法論”等知識點,在高校歷年考研真題中都有所涉及,對這一部分知識考生需重點理解記憶。
四、“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1.“文學新方向”確立的過程
(1)1948年邵荃麟、馮乃超等在香港創立《大眾文藝叢刊》,郭沫若發表《斥反動文藝》,初步對文學進行了等級劃分。
(2)第一次文代會
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以后通稱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在北平召開。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成立了文聯和機關刊物《人民文學》《文藝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文學的生產、評價機制。第一次文代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在后來的文學史敘述中,常被當做是“當代文學”的起點。
②會上總結了40年代解放區和國統區的文藝運動和創作,把延安文學所代表的方向確定為當代文學的方向,并對當代文學的創作、理論批評、文藝運動的展開方式和方針政策制定規范性的綱要和具體的細則。
③40年代已明確的文學階級性的類型學尺度,在這次會議之后得到強化,將當代文藝作家劃分為等級。這種等級存在于“新文學”和“舊文學”“左翼文學”和“自由主義文學”“解放區文學”和“國統區的革命文學”之間,甚至存在于來自解放區的不同文學派別。
(3)1950年,電影《武訓傳》的批判確立了對歷史的正確敘述。
(4)1951年對蕭也牧《我們夫婦之間》的批判又確立了對工農兵的正確敘述。
伴隨著一系列的文學運動,政治不斷規訓著文學,不斷塑造文學新的品格,“文學新方向”便逐步確立起來。然而,通過政治不斷規訓而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新文學,必然具有強烈的排斥性,也使得文學不可避免地走向單一化。最終,隨著文革的結束與八十年代的到來,社會主義文學最終崩潰。
2.“文學新方向”的性質及表現
(1)性質:文藝大眾化
五四以來,文學作為啟蒙的工具是建立在西方啟蒙視野之上的,民眾在五四文學中是蒙昧的。因此,“文藝大眾化”其實一直都是“化大眾”?!吨v話》試圖在根本上扭轉這一方向,真正使得文藝從工農兵的土生土長的根基中生發而出,真正實現了“文藝大眾化”。
(2)表現:文學服務于政治
對于毛澤東來說,社會主義的建立不僅意味著制度建設,更意味著文化建設?!罢螛藴实谝?,藝術標準第二”意味著將文學組織到社會主義的結構中去。一方面,文學是政治的表達,另一方面,文學需要為工農兵服務。這種觀念是支撐整個社會主義文學的根本觀念。縱觀1950~1970年代的社會主義文學,政治始終貫穿在文學之中,并一步一步通過文學的生產機制得到強化。
3.對“文學新方向”的評價
“文學新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展,比五四以來新文學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眾化要具體得多,政治內涵非常突出,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整個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名師點撥】“文學新方向”是本章的又一個重點,經常以論述題形式出現在考研題中。復習時,需重點掌握第一次文代會的基本情況、理解毛澤東《講話》的主要內容,從整個社會大環境背景出發,去更好地理解“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美學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北師等)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812社會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試大綱解析及考研真題詳解
-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6資產評估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及詳解
-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許燕《人格心理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8版)名??佳姓骖}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北京第二外國語816綜合考試(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永濤《英美文化基礎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余勁松《國際經濟法》(第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2小時高清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