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上冊)》(增訂本)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字
- 2021-06-04 11:35:26
第2章 夏與商
2.1 復習筆記
一、夏
(一)夏王朝的起源
約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是中國歷史上夏王朝的開始。
1夏的起源
夏人活動的主要地區是夏,原來是一個部落聯盟的名字,以后才成為王朝的稱號。據《史記·夏本紀》所載,這個部落聯盟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12個姒姓的氏族部落組成的。
2夏人活動地區
據古書記載,今河南嵩山到伊水、洛水流域這一范圍是夏人活動地區之一。今山西南部,也是夏人曾經活動過的地方。古書上說禹又都于安邑、平陽,西周初年,這一帶還被稱為夏墟,這里的居民尚保存著夏人的一些風俗習慣。古書上說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則夏人活動的范圍,東面一直達到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
3夏朝的時間
約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是中國歷史上夏王朝的開始。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夏王朝自禹至桀,共為17君,歷時471年。
(二)夏王朝的建立及其發展
1禪讓制被世襲制所替代
(1)《史記·夏本紀》說夏禹仍是按照舊的傳統制度以天下傳給益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當時不少貴族擁護王位世襲制。由于私有制的發展,掠奪戰爭日益頻繁,氏族制已失去作用,軍事首長轉化為最早的專制君主。禪讓制遂被啟破壞。益為了維護禪讓制而反對啟,結果啟殺掉了益。當時有些守舊的氏族如有扈氏,也對啟奪位不服,而進行武裝叛亂,啟與有扈氏戰于甘,有扈氏被啟所滅。經過了一場激烈斗爭之后,傳賢才為傳子所替代。
(2)古老的氏族制被國家所替代,這種巨大的社會變革,在夏啟時就初步實現了。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所以《禮記·禮運》把夏禹作為小康之世的開端,以區別于禹以前的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特點就是“天下為公”,而小康之世則是“天下為家”。
2官制與法律
傳說禹曾設官分職,并作贖刑?!蹲髠鳌氛f:“夏有亂政,而作禹刑”,這反映出夏代已經形成了國家,并制定出最早的刑法。
3貢賦的產生
《孟子·滕文公》說:“夏后氏五十而貢”,即夏國家分給每戶農民土地五十畝,農民向國家交一定的貢賦?!妒酚洝は谋炯o》說,“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稘h書·食貨志》也說:“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貢賦的產生,是出現國家的一個重要標記。
4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
(1)太康失國
從啟開始,夏國家建立起來了,但夏的政權并不是很穩固的?!赌印贩Q夏啟好酒耽樂,其子太康則更為荒淫,《楚辭·離騷》就說他是“娛以自縱”。啟子武觀便起來作亂,發生了太康失國之事。
(2)少康中興
少康爭取復眾和夏臣,作為復興夏國之準備。夏遺臣靡趁寒浞父子不得人心,糾集斟灌、斟鄩的余眾而立少康。少康滅浞子澆,少康子杼滅浞子豷。羿和浞對夏人幾十年的統治至此結束,少康重新掌握了夏的政權。
(3)夏朝的發展
少康死,子杼繼位,杼曾“征于東?!??!秶Z·魯語》說:“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夏的統治到杼這時才趨于鞏固,因此夏人對杼十分尊崇。杼以后,夏人不斷向東發展。后杼時,很多東夷族都臣服于夏,并受夏的爵命。從這時起直到夏末,夏王朝始終是黃河中下游的統治勢力。
5農業的發展
(1)重視水利
根據古文獻記載,農業在夏代經濟中已占重要地位。《論語·憲問》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論語·泰伯》說禹“盡力乎溝洫”。這些話說明夏人對農業是很重視的,這也表明夏已開始開溝洫以引水或排水。
(2)制訂歷法
夏人還制訂出適合農業需要的農歷《夏正》。《夏正》后來在較長時期內都為人們所遵用,如孔子就認為要“行夏之時”。保存至今的《夏小正》,就是曾經在春秋戰國時通行過的一本農歷。
6銅器的鑄造
不少古代傳說都提到夏代鑄造銅器的事,《左傳》宣公三年說:“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薄赌印分幸舱f:“夏后開使蜚廉采金于山,而陶鑄于昆吾?!边@些傳說反映出中國從夏代開始,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銅器時代。
(三)夏王朝的滅亡
1孔甲
夏代的滅亡從孔甲時起,夏王朝因內部矛盾日益激化而開始走向崩潰,《史記·夏本紀》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薄秶Z·周語》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2夏桀
孔甲以后四世是履癸,履癸即夏桀。夏桀是一個暴君,《尚書》說桀不用賢良,不憂恤于民,“乃大淫昏”。正當夏王朝內部矛盾尖銳化的時候,殷人威脅日益加劇。為了抵抗殷人的威脅,夏桀曾為“仍之會”,企圖驅使東方諸部落去牽制殷人,但是夏桀的這種企圖失敗了。《左傳》說:“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又說,“桀克有緡以喪其國”。桀靠軍事征服的勝利,也不能挽回其危亡的命運。最終,商的首領湯率眾伐桀,滅亡了夏。
二、商
(一)商的興起 商王朝的建立和發展
商是興起于黃河中下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傳說商的始祖名契,商族是以燕子作為自己的氏族圖騰,也反映了商族在契以前還未脫離母權制氏族的歷史階段。從契開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為主的世系,商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大概就在這時。
1湯滅夏和商王朝的建立
(1)滅夏
夏代末年,夏王桀無道而失掉民心。商湯趁夏亂而翦滅夏的許多屬國,以擴大自己的力量,正如《孟子》所說:“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焙髞頊譁珥f(今河南滑縣)、顧(今河南范縣)兩國,又用伊尹為佐,于是舉兵伐夏。湯與桀戰于鳴條(今河雨升封附近),夏桀敗走。湯滅掉夏最后一個屬國昆吾(今河南濮陽),同時也滅桀?!对姟ど添灐らL發》:“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正是商人歌頌湯滅夏的史詩。
(2)建都
古書上說湯建都于毫(今河南商丘),一說建都于西毫(今河南偃師)。按《史記》記載,自湯建國到商亡,共傳17代31王,歷時約554年。
2盤庚遷殷
(1)遷都的原因
據古書記載,從湯至盤庚,商人“不常厥邑”,曾經五次遷都。關于盤庚遷殷之事,《尚書·盤庚篇》說起初遭到貴族反對,后來在盤庚的脅迫下,貴族們才服從遷都。遷都的原因,《盤庚篇》未提。漢代學者推測是當時貴族生活奢侈并侵迫平民,盤庚遷殷是為了緩和貧富間的矛盾。也有人認為商代農業生產力還比較低,經常遷都可能和地力耗竭有關。不過這些推測都缺乏確鑿的根據。
(2)遷殷的證據
《竹書紀年》說:“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庇捎趶囊笮娉鐾亮藦奈涠≈恋坌恋臍v代王室的不少占卜刻辭,證明“更不徙都”之說是可靠的。盤庚遷殷以后社會經濟方面一定有了較大變化,才會一變過去長期以來經常遷都的局面。
3武丁時期的商王國
(1)盤庚遷殷后,商王國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了發展,特別到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可說是商朝最強盛的時期。武丁在商諸王中頗負盛名,《詩經》的五篇商頌,其中《玄鳥》和《殷武》都是為頌美武丁而作。《尚書·無逸》說:“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愛暨小人?!币馑际怯捎谖涠≡用耖g,多少能知道一點民間疾苦?!妒酚洝氛f“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雅,殷道復興”。
(2)武丁對外不斷用兵。隨著商人對外征服戰爭的不斷勝利,商的疆域也日益擴大起來?!睹献印氛f:“武丁朝諸侯,王天下,猶運之掌上?!憋@然有夸大之處,但武丁時的商,國家強盛,社會秩序較安定,大體上是可信的。
(二)商的經濟和社會結構
1農業
(1)農業是商代的主要生產部門。商四境之內,分布著許多農田。商王在祈年時既希望“中商受年”,也希望“東土”“西土”“南土”“北土”都能獲得好收成。
(2)大量的考古材料證實,商代從早期到晚期,農具基本上都是木、石制成的。木制的雙齒耒,無疑是商代的一種重要耕作工具。石鏟和骨鏟是商代遺址中常見之物。鏟裝有木柄,是鏟土或除草的工具,人們用石制、蚌殼磨制的鐮、錘收獲農作物。
(3)甲骨文中的“田”字作。在甲骨文中還見到有疆、畎等字。可見田字中間的格子是表示田地上的疆界和溝洫。卜辭中有“日劦田”“王大令眾人日劦田”的記載。劦田是指許多人在一起耕作。由于工具和技術都還比較落后,故而農業中仍保留著大規模的簡單協作。
(4)平民是商代農業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卜辭中所見的眾或眾人就是平民,卜辭中有王令眾人入羊方皇田的話,還有“王往氐眾黍于固”,“真小臣令眾黍”的記述。為商王種田的不僅有商人,而且還有外族人,如卜辭中有王令多羌塞田的記載。為了監督勞動,商王還設置“小糟臣”“小眾人臣”之類管理的官吏。
(5)農業收入是商王國的主要財源,因而商王對農業生產非常關心。商王經常向上帝、祖先和河神祈求降雨和得到好年成,又經常督促“小秸臣”“多尹”去指揮具體的田間生產事宜。有時商王也親自去察看地里的莊稼,或者去參加藉田的收獲活動。
(6)出現于卜辭之中的谷物名稱,有禾、黍、稷、麥、稅(稻)等。禾、黍適宜于在黃河流域生長,是當時廣泛種植的作物。商代貴族飲酒之風極盛,卜辭中除提到酒之外,還有醴和鬯。而黍是主要的釀酒原料,故而卜辭中有較多關于黍的記載。
(7)商人除經營農業外,也飼養著牛、馬、豬、羊、雞、犬等家畜。在不少商遺址中常發現鏃、網墜等漁獵工具和獸骨、魚骨,表明漁獵在民間仍有經濟上的意義。
2手工業和商業
(1)青銅冶鑄業
①發展
青銅冶鑄業在商代獲得了重大的進展。在商代早期,商人就已能制造出較為精致的武器和容器了。到商代晚期,冶銅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②分布
商代銅器使用的地區相當廣闊,除了偃師、鄭州、安陽的商代都城遺址以外,山西、山東、河北等地,也都發現過不少的青銅器物。另外還知道,至少從商代中期開始,青銅器的生產已擴大至長江流域的江西、湖北、湖南等處。
③用途
現在所見到的商代青銅器物,屬于容器者有鼎、甗、壺、盤、鬲、爵、觚、斝、尊、觶、卣、罍、彝、觥等,其他方面有樂器和車馬飾物。容器主要是供貴族使用的。商晚期的銅器上常常是鑄有銘文的。青銅武器有戈、矛、鉞、鏃等。青銅制的工具有刀、斧、錛、鑿、鉆、錐、鏟、魚鉤等。而石斧、石鑿在商代仍被長期使用著,這一現象說明青銅器的出現還無法完全取代石器工具。
(2)陶器制造業
雖然青銅器物發現不少,但在商代也只有少數貴族才能使用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陶器仍是必不可少之物。所以商代陶器生產的規模是較大的,如在鄭州就發現過大片的窯場遺址。在陶器中頗為突出的乃是高嶺土燒成的陶器,為后來瓷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3)絲織業
從考古發掘材料得知,商代織物除麻布之外,還有絲織品綺和刺繡,充分說明絲織工藝在商代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
(4)商業
商代手工業和農業已有初步的分工,商業也有了萌芽。商代遺址中常出土海貝,當時人除用海貝作裝飾品外,也可能作為交換的媒介?!渡袝ぞ普a》說到西周初年朝歌一帶的商遺民“肇牽車牛遠服賈”的情況,當時各地之間互通有無就是依靠這種小商人。
(三)商的社會結構
1大貴族
商王朝的大貴族集團,是由商王及其親屬和顯貴所組成的。大貴族都是聚族而居,他們依靠宗法關系來統治其廣大的宗族成員,他們在商王手下任文武要職,官爵一般是世代傳襲的。
2平民
在商代社會中還存在平民的階層。《尚書·無逸》中提到的小人,就是指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睹献印氛f,“殷人七十而助”,即商王把一部分土地劃成70畝一份而交給民戶去耕種。所謂助就是要耕種者給商王提供繁重的力役地租。此外,有時他們還要參加征伐和戍衛。
3奴隸
商代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奴隸,其中有由戰俘轉化而來,尤以羌人為多。商代后期,貴族死后要用人殉葬,也往往使用戰俘或奴隸,少者一兩名,多者幾十。
(四)官僚機構和分封貴族
1王位繼承制
商國家權力掌握于商王之手。商王在臣民前自稱為“余一人”,以表示其獨尊無二的特殊身份。王位是世代相傳的。一般是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到晚商時期才完全確立起父死子繼制。
2神權統治
《禮記》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材料證實,商王對國家大事的決策,事先都必須向鬼神占問?!渡袝返挠涊d表明,商湯和盤庚在貫徹其政令時,都假借鬼神的旨意,實行神權統治。
3官僚制度
商王手下有著為數眾多的“臣”或“臣正”。見于卜辭和銅器銘文的官名很多,有小臣、小藉臣、小眾人臣、卜、史、作冊、御史、宰、尹等。屬于武職的有馬、亞、射、衛等。商代小臣的地位頗高,如湯的輔佐伊尹就是小臣。后來也如此,卜辭中有不少小臣代王祭祀或率兵出征的例子。
4分封制度
(1)內外服
《尚書·酒誥》:“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薄毒普a》指出商代有內、外服之分。內服是商王畿,即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指分封給邦伯的封地,再有派侯、甸去統治的邊境地區。內服、外服中都有許多的邑,貴族、平民都聚居在邑中。
(2)封君
封君有侯、伯兩種。如見于卜辭的,武丁時有倉侯虎、井伯、易伯,帝辛時有攸侯喜。見于文獻的有鬼侯、鄂侯、西伯。侯伯的封地是世襲的,他們各自擁有武裝,置有“臣正”。封君對商王有貢納谷物、龜甲、牛馬的義務,再就是要服“王事”,即率兵隨王出征。商代統治集團就是由大小貴族官僚和侯伯所組成的。
(五)軍隊和刑法
1軍隊
商統治者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士兵成分多為平民。軍隊一般是臨時征集的,卜辭中稱之為“登人”或“雉眾”。軍隊主帥由王或大臣擔任。商代軍隊的職責除對內鎮壓外,便是對外進行征服和掠奪。商代對外戰爭十分頻繁。卜辭中記載被商人殺死的敵人,一次便達二千六百多人,說明當時的戰爭非常殘酷。
2刑法
《荀子》說“刑名從商”,《呂氏春秋》說商代有“刑三百”,商代刑法繁多。監獄在商代也已出現,紂王曾把周文王拘禁在羑里,羑里即商監獄所在。甲骨文中的執字作,象一人雙手戴上刑具,安陽殷墟出土的陶俑,雙手是被枷鎖住的。文獻記載商代還有醢、炮烙等酷刑,刑法是商代統治者維持統治的重要工具。
(六)商和諸方國的關系
1諸方國
在商的四周,分布著許多小國,有的則穿插于商國境之內。商稱它們為方或邦方。在武丁時期有御方、井方、危方、馬方等三十幾個方國。在商西北方向的有土方、舌方、鬼方、羌方,在商之南有人方、虎方。
2敵對方國
舌方、鬼方、羌方、人方是較為強大的方國,和商處于敵對地位,成為商的勁敵。帝乙、帝辛之世,商人對東南的人方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卜辭和銅器銘文中都有不少“征人方”或“王來征人方”的史料。”
(七)商的衰亡
1統治階層的腐化
武丁以后,商統治階層越來越腐化,到商末帝乙、帝辛時,情況最為嚴重。統治者沉醉于奢侈、享樂生活之中。紂王帝辛“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在邯鄲以南、朝歌以北這一范圍內修建許多離宮別館,又作“酒池”“肉林”,“為長夜之飲”。西周時銅器銘文說,“唯殷邊侯、甸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梢姶笮」倭艧o不沉湎于酒,甚至一部分平民也不例外,出現了“庶群自酒,腥聞在上”的現象。
2統治階層的內部分化
隨著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統治階層內部的傾軋也加劇起來。紂王自恃有材力而疏遠其舊臣。紂王失去了一部分具有實力的大貴族對他的支持,使得統治集團陷于分崩離析的狀態,這對于商政權的覆滅也起了加速的作用。
3平民階層的反抗
由于整個統治階層的奢侈腐化和對民眾殘酷的壓榨、掠奪,平民的反抗活動日益展開。
4周的興起
由于商統治力量的削弱,許多小國便紛紛從商的控制下擺脫出來。曾經長時期屈從于商的周,這時乘機拉攏一些小國,以壯大自己的力量?!蹲髠鳌氛f周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紂”,出現了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的局面。商要被周滅掉已成定局。
(八)商朝的文化藝術
1天文和歷法
(1)天文
商人十分重視天象變化,在卜辭中已有日蝕、月蝕的記錄,卜辭中還有關于鳥星、商星、大星、火星的記載,當時的人已具備了一定的天文知識。
(2)歷法
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商代已有較完善的歷法。商人將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每逢閏年則加一個月,武丁卜辭中有“13月”這樣的名稱,可知閏月是放在歲末的。從祖甲時起,歷法有了改進,置閏歲終為置閏歲中所代替。
2文字
(1)甲骨文
現在所見到的商代文字記錄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銅器及其他器物,其中以甲骨上的最多,甲骨文的時代是從武丁到帝辛。甲骨文的單字約在4000以上,說明商代晚期文字已相當繁多。甲骨卜辭及銅器銘文長的一般約為四五十字,當時寫在簡牘上的或許更長,周人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應該是可信的。
(2)“六書”
后人所謂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轉注這六種構成與使用文字的原則,在甲骨文中基本已具備,則商代晚期已經形成了具有嚴密規律的成熟的文字系統。無疑,這是經過長期發展而來的。不少刻在甲骨上或是書寫在器物上的文字,書體是非常美觀的,都是一些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
3宗教迷信
(1)宗教
上帝這種宗教觀念在商代已經產生,商人認為“帝”或“上帝”是天上的最高統治者,帝下面也有“臣正”,上帝既是自然界的主宰,又可降福降災于人間。日月、星辰、河流、土地也是商人的崇拜對象。此外商人還崇拜祖先,統治者認為商的先公、先王可以賓于帝或是配于天,即他們升到上帝左右,獲得和上帝相仿佛的某些權力,商人對先公先王的祭祀名目繁多,儀式十分隆重。
(2)占卜
占卜在商代很盛行,各地的商遺址中都發現有卜骨。占卜的范圍很廣,從天時、年成、祭祀、征伐到商王個人田獵、疾病等瑣事無所不包。
4藝術
青銅鑄造和裝飾藝術在商代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在許多青銅器上面,裝飾有絢麗的花紋。有的銅器還做成動物形,造型非常美觀。青銅器成為了商代藝術中的代表者。此外,商代有些玉、石、陶、骨、角、牙的制品上也雕刻有精美的花紋。出土文物中發現較多的玉石佩戴物和飾物,多作鳥形或魚形,用簡練的刀法刻琢成很優美的形象。在殷墟發現的商代樂器有塤、磬和革鼓、銅鐃。
- 河南大學806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18)考研政治核心考點精編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南京大學919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6資產評估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及詳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西方經濟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葛洪義《法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詳解【16.6小時高清視頻】
- 藍鴻文《新聞采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章志光《社會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第2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8小時高清視頻】
- 趙春明《國際貿易》(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含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何維達《經濟學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外語學院359日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小普《廣播電視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