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法的淵源、效力與分類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正式法律淵源的是(  )。[2016年真題]

A.《中國共產黨章程》

B.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

C.國務院頒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D.某市濱湖區政府發布的《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根據憲法及相關法律,當代中國的法律淵源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行政規章、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等。C項,國務院頒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是行政法規,屬于我國正式法律淵源。A項,屬于政黨的規則,不是我國正式的法律淵源;B項,屬于指導性案例,不具有強制力,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D項,區級政府無權制定行政規章,該辦法應屬無效。

2.2013年5月,某外國人在我國境內運輸毒品2千克,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判處其無期徒刑。該案所體現的我國法律效力的原則是(  )。[2016年真題]

A.屬人主義

B.保護主義

C.屬地主義

D.折中主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法律效力也稱法律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對哪些人,在什么空間、時間范圍內有效。法律的空間效力,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圍內發生效力。本題中,某外國人在我國境內運輸毒品,犯罪行為發生在我國境內,適用我國刑法,屬于屬地主義。A項,屬人主義是刑法對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犯罪的效力。本題中的犯罪人是外國人,對其適用我國刑法,不可能是屬人主義。B項,保護主義是刑法對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效力。本題中的犯罪發生在中國領域內,所以不是保護主義。D項,折中主義,是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折中主義是一種綜合原則。本題中的犯罪行為發生在我國境內,直接適用屬地主義,不需要與其他原則相結合。

3.下列關于法的效力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10年真題]

A.法律應使人知曉,不知者不為罪

B.法律不經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C.在現代社會,法律完全不具有溯及力

D.法的效力高低取決于其強制性程度

【答案】B

【解析】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過后,凡是未經公布的,都不能產生法律效力。A項,不知法律者觸犯法律的,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C項,法律原則上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也有例外,特別是在刑法中,目前各國采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原則;D項,法的效力等級是由其制定機關的地位決定的,而不是由其強制性程度決定的。

4.2011年,以緬甸人糯康為首的武裝犯罪集團在湄公河流域劫持我國商船并殺害了13名中國船員。中國政府與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聯合采取抓捕行動,在境外將糯康等人抓捕歸案。2013年,糯康等人被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準執行死刑。該案體現的法對人的效力原則是(  )。[2015年真題]

A.屬人主義

B.屬地主義

C.折中主義

D.保護主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D

【解析】法律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對誰有效力,適用于哪些人。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為基礎,不管是什么國籍的人,在什么地方的行為,只要侵害了本國的利益,就適用本國的法律。本題中,糯康在我國域外劫持我國商船并殺害13名中國船員,嚴重侵害了我國的利益,中國政府與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聯合采取抓捕行動,體現了法對人的保護主義原則。

5.我國《刑法》第6條第2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天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該條文所體現的法律對人效力的原則是(  )。[2012年真題]

A.屬地主義

B.屬人主義

C.保護主義

D.折中主義

【答案】A

【解析】屬地主義,即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凡居住在本國管轄領域內的人一律適用本國法律。我國《刑法》第6條第1款規定,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這是我國刑法關于空間效力的基本原則。而根據國際條約和慣例,以下兩部分因屬于我國領土的延伸而適用我國刑法,即我國的船舶、飛行器或其他航空器。

6.在法的溯及力問題上,目前世界各國通行的原則是(  )。[2013年真題]

A.從舊原則

B.從舊兼從輕原則

C.從新兼從輕原則

D.從新原則

【答案】B

【解析】法律的溯及力,又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頒布后,對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則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則不具有溯及力。一般情況下,我國法律堅持“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這一原則也是各法治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但這個原則也有例外,特別是在刑法中,目前各國采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認為犯罪或罪輕的,可以適用新法。我國現行刑法也采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7.在對人的效力方面,我國法律所采用的原則是(  )[2011年真題]

A.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為補充

B.以屬人主義為主,以屬地主義為補充

C.以保護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屬地主義為補充

D.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

【答案】D

【解析】法律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對誰有效力,適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后采用過四種對人效力的原則: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于本國人,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屬地主義,即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凡居住在本國管轄領域內的人一律適用本國法律。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為基礎,只要侵害了本國的利益,就適用本國的法律。折中主義,即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采用的原則。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也遵循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的原則。

8.下列關于我國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2009年真題]

A.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用從新兼從輕的原則

B.行政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C.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用從新的原則

D.法治的一般要求是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答案】D

【解析】新法不溯及既往,即新法不具有溯及力,這是法治的一般要求。A項,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用從舊兼從輕原則;B項,“從舊兼從輕”不適用于行政法領域;C項,根據“有利追溯”原則,民法一般不具有溯及力,即采取從舊原則。

9.以默示方式終止法律效力時,通常遵循的原則是(  )。[2008年真題]

A.特別法優于一般法

B.后法優于前法

C.國際法優于國內法

D.法律優于行政法規

【答案】B

【解析】法律的效力終止的方式包括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默示廢止是指在適用法律上出現新法和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ACD三項表述的情形屬于法律效力位階所遵循的原則,而非法律效力終止的問題。

10.我國法律在對人的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則是(  )。[2007年真題]

A.以屬人主義為主,與屬地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B.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C.以保護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D.以折中主義為主,與屬地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答案】B

【解析】根據我國的國家主權原則和國際通用的慣例,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遵循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的折衷主義原則。

11.關于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2005年真題]

A.狹義的法律效力是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廣義的法律效力還包括共產黨的政策的效力

B.我國法律的空間效力遵循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的原則

C.在我國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僅在國內生效,而且根據國家主權原則還適用于國外發生的特定事件和行為

D.法律的時間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的問題

【答案】C

【解析】A項,共產黨的政策不是法律,當然談不上具有法律約束力;B項,以屬地主義為主、以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的原則,屬于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應當遵循的原則;D項,法律的時間效力不僅僅包括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的問題,還包括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

12.下列關于法律分類的表述,正確的是(  )。[2016年真題]

A.公法和私法的界限在當代呈現出日益模糊的趨勢

B.普通法是在對衡平法修改和補充的基礎上形成的

C.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最早由羅馬法學家蓋尤斯提出

D.一般而言,普通法相當于私法,衡平法相當于公法

【答案】A

【解析】A項,在當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現了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質的法律,如經濟法、勞動法等。B項,普通法專指11世紀后由英格蘭法官通過判決形式逐漸形成的適用于英格蘭全境的一種判例法。衡平法是指英國在14世紀后對普通法進行修正和補充后而出現的一種判例法。C項,公法和私法這種分類來源于古羅馬法,最早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D項,公法與私法、普通法與衡平法是不同法系對法的分類,不存在對應關系。公法和私法是大陸法系國家對法律的分類,普通法和衡平法是英美法系國家對法律的分類,不能等而言之。

13.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2014年真題]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

B.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C.自治州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D.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判決

【答案】D

【解析】規范性法律文件是以規范化的成文形式表現出來的各種法的形式的總稱,是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文件;非規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沒有普遍約束力,僅針對個別人、具體事所作的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要區別:前者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或事,后者的對象是特定的人或事;前者可以反復適用,后者僅適用一次。

14.我國××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省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2013年真題]

A.該法規性質上屬于行政法部門

B.該法規制定后,不必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C.該法規雖在該省范圍內適用,但仍具有效力上的普遍性

D.該法規屬于我國法律的正式淵源,該省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時可直接適用

【答案】B

【解析】《憲法》第100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題中,《××省食品衛生管理條例》是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故屬于地方性法規,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雖然在該省范圍內適用,但因為地方性法規是我國的正式法律淵源,所以同樣具有普遍性的效力,在該省審理案件時可以直接引用。

15.以法律的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為標準,法律可以分為(  )。[2012年真題]

A.一般法與特別法

B.實體法與程序法

C.根本法與普通法

D.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答案】C

【解析】法的分類泛指從一定角度或根據一定標準,將法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主要包括:按適用范圍的不同,法可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按照規定的內容不同,法可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根據法律的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程序的不同,法可分為根本法與普通法;按照創制和表達方式的不同,法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6.最高人民法院在定期公布的各卷裁判文書匯編的前言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由于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因而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下列相關理解,正確的是(  )。[2012年真題]

A.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本身是規范性法律文件

B.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具有正式法律淵源的地位

C.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的重要功能在于實現對抽象的制定法規范的具體化

D.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具有最高司法效力,因此可以適當超出現行法的約束

【答案】C

【解析】我國法律的正式淵源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經濟特區的經濟法規、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國際條約與協定。非正式淵源有習慣、政策和判例。我國是非判例法國家,最高院的裁判文書并非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正式的法律淵源地位。

17.下列關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法律不經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級別高低和范圍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規定的

C.“法律僅僅適用于將來,沒有溯及力”,這項規定在法學上被稱為“從新原則”

D.法律生效后,應該使一國之內的所有公民知曉,所謂“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案】A

【解析】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未經正式公布的法律,不為人們所知曉,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們的普遍遵守。法律的效力級別高低和范圍大小是由憲法賦予各級立法機關的立法權限所決定的。“從新原則”是指新法有溯及力,即新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生效的法律應當使所有公民知曉。但是,法盲不構成免除其刑事責任的理由。

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4條規定:外國法人以其注冊登記地國家的法律為其本國法,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依其本國法確定。外國法人在我國領域內進行的民事活動,必須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該條規定所體現的是(  )。

A.屬人主義原則

B.屬地主義原則

C.保護主義原則

D.屬人主義和屬地主義之折中原則

【答案】D

【解析】屬地主義是指法對人的效力以地域為準;屬人主義是指法對人的效力以國籍為準。該條前半部分是屬人原則的體現,后半部分是屬地原則的體現。

19.關于法律的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我國刑法規定,外國公民在中國境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構成犯罪的除外。這體現的是法的屬人主義原則

B.我國刑法規定,外國公民在中國境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構成犯罪的除外。這體現的是法的域外效力

C.新法對其生效以后的行為具有效力,則說明法具有溯及力

D.現行刑法采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如果“從舊”則說明法具有溯及力

【答案】B

【解析】我國刑法規定,外國公民在中國境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構成犯罪的除外。這體現的是法的域外效力。溯及力專指新法對其生效前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與新法通過以后的行為沒有關系。因為新法對其生效以后的行為當然具有效力,不存在溯及力的問題。現行刑法采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如果“從舊”,即適用舊法,說明新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沒有效力,即沒有溯及力。

20.以創制方式和表現形式為標準,法可以劃分為(  )[2011年真題]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別法

D.實體法和程序法

【答案】A

【解析】法的一般分類是指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可適用的法的分類,主要有五類: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實體法和程序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國內法與國際法。其中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是以法律創制方式和表達形式的不同為標準對法律進行的分類。

2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正式法律淵源的是(  )。[2010年真題]

A.制定法

B.習慣法

C.國際慣例

D.國際條約

【答案】B

【解析】我國正式法律淵源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軍事法規、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等。習慣、習慣法、判例法不能成為我國正式的法律淵源。

22.下列選項中屬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2008年真題]

A.某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B.某高校制定的《大學生行為守則》

C.《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條例》

D.甲乙兩公司依法簽訂的購銷合同

【答案】C

【解析】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區別的關鍵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是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具有反復適用的效力,因而具有普遍性。A項,屬于非規范性法律文件;BD兩項不屬于法律文件。

23.下列關于法的類別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2008年真題]

A.程序法有助于實體法的實現

B.合同法相對于民法而言是特別法

C.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程序法

D.行政法與刑法都是公法

【答案】C

【解析】程序法是保證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得以實現或以職權、職責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其主要功能在于保證實體法規定的權利義務得以真正實現。合同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相對于合同法而言屬于一般法。公法是主要調整國家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屬于公法。C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24.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非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的是(  )。[2008年真題]

A.國際條約

B.湖北省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C.國務院的《糧食購銷條例》

D.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

【答案】D

【解析】當代中國的正式法律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軍事法規和規章以及有關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ABC三項,均屬于我國的正式法律淵源。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不是當代中國的正式法律淵源,但屬于我國非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

25.下列關于我國“行政法規”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07年真題]

A.行政法規是規范和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B.行政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C.由全部的行政法規構成的法律部門稱作行政法部門

D.行政法規是一種效力僅次于憲法和法律的法律淵源

【答案】D

【解析】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并通過的規范性文件,屬于我國法律淵源的一種,其效力僅次于憲法和法律。A項,規范和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應該是行政法,而不是行政法規;B項,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C項,行政法部門包括大量的行政法規,但是它的內容不限于行政法規。

26.劃分一般法與特別法的標準是(  )。[2007年真題]

A.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

B.法律創制主體的不同

C.法律制定程序的不同

D.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

【答案】A

【解析】劃分一般法與特別法的標準是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B項,屬于劃分國內法與國際法的標準;C項,屬于劃分根本法和普通法的標準;D項,屬于劃分實體法和程序法的標準。

27.下列法律中,不屬于基本法律的是(  )。[2006年真題]

A.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答案】D

【解析】根據《憲法》第62條第3項的規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屬于全國人大的職權,故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大(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屬于國家機構方面的基本法律;《刑法》屬于刑事基本法律。D項,屬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

28.關于當代中國法律淵源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05年真題]

A.就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陸地區的法律淵源而言,可以概括為以憲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主的法律淵源

B.在我國,作為法律淵源之一的“法律”一詞是在廣義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外,還包括其他有立法權的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C.民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必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后才能生效

D.國際法不是構成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法律部門,但是我國簽訂或加入的國際條約是我國的法律淵源之一

【答案】D

【解析】國際法與國內法是根據創制主體和適用主體的不同對法律進行的區分,而法律部門是根據法律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不同對法律進行的區分。因此,國際法不構成我國的部門法。A項,我國大陸地區的法律淵源并非以行政法規為主,而是以法律為主;B項,作為法律淵源之一的“法律”一詞是在狹義上使用的,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C項,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必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才能生效,并非“備案”后生效。

29.關于法的分類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05年真題]

A.解決一般法與特別法沖突的原則是一般法優于特別法

B.實體法與程序法是按照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對法律所作的劃分

C.英美法系法律的基本分類是公法和私法

D.從一定意義上講,法的歷史類型、法的淵源和法系等都可以看作是對法的分類

【答案】D

【解析】法的歷史類型是按照法所據以產生和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的性質和體現的階級意志的不同,對法所作的分類。法的淵源是根據法的法律效力和地位的不同,對法所作的分類。法系是根據若干國家和地區基于歷史傳統原因在法律實踐和法律意識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對法律的一種分類。A項,解決一般法與特別法沖突的原則是特別法優于一般法;B項,實體法與程序法是以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為標準對法律的分類;C項,公法和私法是大陸法系國家法律的基本分類,英美法系國家法律的基本分類是普通法與衡平法。

30.根據法的適用范圍的不同,可以將法劃分為(  )。[2011年法學真題]

A.根本法與普通法

B.國內法與國際法

C.一般法與特別法

D.實體法與程序法

【答案】C

【解析】法的分類泛指從一定角度或根據一定標準,將法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按照適用范圍的不同,法可以分為一般法與特別法。一般法泛指適用于一國內一般人、一般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特別法專指其適用范圍限于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特定地區或特定的事項的法律。

31.以法的創作主體和適用范圍為標準,可以將法劃分為(  )。[2010年法學真題]

A.國內法和國際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別法

D.實體法和程序法

【答案】A

【解析】國內法與國際法是按照法律的創制主體和適用主體的不同而作的分類。B項,根本法與普通法是根據法律的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程序的不同而對法律進行的分類;C項,一般法與特別法是按照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對法律所作的分類;D項,實體法與程序法是以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為標準對法律進行的分類。

32.下列關于行政法規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10年法學真題]

A.行政法規由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組成

B.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C.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制定的規則性法律文件

D.行政性法規是調整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答案】B

【解析】行政法規專指由國務院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位實施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由有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制定,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效力都低于行政法規。A項,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不屬于行政法規;C項,國務院所屬部委制定的規則性法律文件稱為部門規章;D項,調整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指行政法。

33.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法律可分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別法

C.實體法和程序法

D.國內法和國際法

【答案】C

【解析】根據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指規定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體權利和義務(或者職責、職權)的法律;程序法是指規定保證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的程序或方式的法律。

34.對法律進行分類,可以從不同的標準、角度出發。一般來講,根據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劃分為(  )。

A.國際法與國內法

B.根本法與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別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法律的分類多種多樣,可以從大的方向分為法的一般分類和法的特殊分類。法的一般分類主要包括這樣幾種:按照法的創制方式和表達形式,法律可以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適用范圍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按照法的創制主體和適用主體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國內法和國際法。

35.關于法律的分類,下列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

A.實體法與程序法是按照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對法律所作的劃分

B.普通法與衡平法是11世紀以后就在英格蘭出現的一種法律分類

C.不成文法包括習慣法和判例法兩種

D.在社會主義國家,一般不主張公法與私法的劃分

【答案】C

【解析】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分類標準是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一般法和特別法的分類標準是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普通法和衡平法是英美法系國家對法的一種分類,在11世紀諾曼征服之后,還沒有出現衡平法,也就不會立刻出現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不成文法包括習慣法和判例法兩種。公法和私法是大陸法系國家對法的一種分類,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存在公法和私法的劃分,只不過在理論上存在是否引進這種分類的爭議。

36.民法法系與普通法法系由于各自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傳統不同,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點,關于民法法系的特點,不正確的是(  )。

A.民法法系的法的體系一般由憲法、民法、商法、刑法、程序法等部門法構成,實體法與程序法界限清晰

B.民法法系的司法體系比較清楚,一般都有司法部、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它們各司其職、界限分明

C.民法法系的判決書一般都很長,判決書最后不是由法院署名,而是由法官個人署名

D.民法法系采用審問制或訊問制,在開庭審理中,法官居于主要地位

【答案】C

【解析】民法法系(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區別主要有:法的淵源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正式的法的淵源只指制定法,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沒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在英美法系國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淵源,遵循先例是英美法系的一個重要原則,承認法官有創制法的職能,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法的分類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法的基本分類是公法和私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公法主要指憲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等。英美法系國家無公法和私法之分。法的基本分類是普通法和衡平法。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奉行干涉主義,訴訟中法官居于主導地位;英美法系國家采用對抗制,法官一般充當消極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最后,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這也是民法法系的一大特點。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于不同法律之間的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2017年真題]

A.憲法與物權法是根本法與普通法的關系

B.刑法與刑事訴訟法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

C.公務員法與律師法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D.我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國內法與國際法的關系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ABD

【解析】A項,按照法律地位、效力、內容和制定主體、程序的不同,可分為根本法與普通法。根本法即憲法,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法律,在我國憲法是根本法,物權法是普通法。B項,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可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是指以規定和確認權利與義務或職權與職責為主的法律,程序法是指以保證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或職權和職責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的法律,刑法是實體法,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C項,按照法律適用范圍的不同,可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律師不是公務員的一種,《公務員法》與《律師法》不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D項,按照法律的創制主體和適用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國內法與國際法。國內法是指在一主權國家內,由特定國家法律創制機關創制的并在本國主權所及范圍內適用的法律,國際法是由參與國際關系的國家或組織通過協議制定或認可的,并適用于國家之間的法律,其形式一般是國際條約和國際協議等。我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是國內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國際條約,是國際法。

2.下列關于法律淵源的表述,正確的有(  )。[2015年真題]

A.法律的正式淵源通常包括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

B.在大陸法系國家中,判例一般不是法律的正式淵源

C.公共政策與習慣屬于非正式法律淵源

D.我國的法律淵源中不包含國際慣例

【答案】ABC

【解析】法律淵源,又稱為法源或法的淵源,可以分為實質意義上的淵源和形式意義上的淵源。法律的正式淵源通常包括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和國際條約等。非正式淵源包括習慣、判例、宗教規則、法律學說、道德原則等。不同法系的國家中,判例作為法律淵源的情況是不同的,在大陸法系國家中,判例一般不是正式淵源,或僅是非正式淵源,制定法是法律的主要淵源,而在普通法系國家中,除了制定法外,判例法也是重要的正式淵源。我國的法律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法律、行政規章、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3.下列關于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2014年真題]

A.習慣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種形式

B.判例是成文法的一種形式

C.不成文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D.成文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創制的法

【答案】AD

【解析】成文法是指由國家特定機關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又稱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認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習慣法和判例法都是不成文法的一種形式。不成文法也具有法律效力。

4.下列關于我國法律淵源的說法,正確的有(  )。[2013年真題]

A.少數民族的習慣屬于非正式的法律淵源

B.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澳門屬于根本法

C.我國已經加入的國際條約具有正式法律淵源的地位

D.按照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國際慣例屬于正式的法律淵源

【答案】ACD

【解析】法律淵源,又稱法源,主要指形式意義上的淵源,是指法的創制方式和表現形式。法的形式淵源可以分為:直接淵源。又稱為正式淵源或法定淵源,是指國家機關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間接淵源。又稱非正式淵源,如習慣、判例等,少數民族的習慣屬于非正式的法律淵源。當代中國的法律淵源包括了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法律、行政規章和國際條例、國際慣例、國際條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在澳門地區起根本法的作用。在我國,根本法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5.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法的正式淵源的有(  )。[2012年真題]

A.《法律援助條例》

B.《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D.我國加入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答案】ABCD

【解析】我國的法的正式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法律援助條例》屬于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屬于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屬于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屬于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6.下列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有(  )。[2007年真題]

A.從法律分類的角度而言,該法應當屬于公法

B.從效力范圍的角度而言,該法只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生效

C.從法系的角度而言,該法屬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

D.從法律淵源的角度而言,該法屬于我國的“基本法律”

【答案】AD

【解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我國憲法部門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從法律分類的角度看,其應當屬于公法。該法于1990年4月4日由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因此從法律淵源的角度而言,應當屬于我國的基本法律。該法律在我國全國范圍內有效。

7.關于普通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2004年真題]

A.普通法是英國在11世紀后逐漸形成的一種判例法

B.普通法是指針對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適用的法律

C.普通法是指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D.普通法是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

【答案】AD

【解析】在法理學中,“普通法”一詞有兩種含義:英美法系國家對法律的一種分類,其與“衡平法”相對應,是英國在11世紀后逐漸形成的、適用于全國的判例法,衡平法也是判例法,形成時間晚于普通法;與“根本法”相對應,調整某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

8.下列法律淵源中,屬于不成文法的有(  )。[2011年法學真題]

A.習慣法

B.判例法

C.國際條約

D.國際慣例

【答案】ABD

【解析】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認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習慣法。不成文法還包括同制定法相對應的判例法以及國際慣例。

9.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法的效力終止方式的有(  )。[2016年真題]

A.由新法明確規定廢止舊法

B.法在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后不再適用

C.新法中與舊法相抵觸的條款自動終止效力

D.有權的國家機關發布專門的決議、決定,廢除某些法律

【答案】ABD

【解析】法律效力的終止包括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明示廢止是指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廢止是指在適用法律上出現新法與舊法相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在事實上廢止。我國法的效力終止的方式有:新法明確規定廢止舊法;法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后不再適用;舊法中與新法相抵觸的條款自動終止效力;有權的國家機關發布專門決議、決定,廢除某些法律。C項,應是“舊法中與新法相抵觸的條款自動終止效力”。

10.下列有關“法的淵源”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法的非正式淵源,是指不能被國內法院適用的法的淵源,如正義標準、理性原則、習慣

B.在我國,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主要是根據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而作出的分類

C.根據“條約必須遵守”的原則,一切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均構成當代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D.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國家政策可以作為我國法院審理案件時的判決依據

【答案】ABC

【解析】A項,法的非正式淵源,有可能被國內法院適用,如最高法院選擇并發表的判例。B項,根據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而作出分類的是刑法、民法、行政法等。C項,有些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構成當代我國法的淵源之一。D項,民法通則規定國家政策作為法律以外的其他社會規范,也可作為我國法院審理案件時的判決依據。

11.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歷史淵源不同,所以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別。關于兩者差別,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是(  )。

A.法的淵源不同

B.法的分類不同

C.法典編纂的不同

D.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

【答案】ABCD

【解析】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歷史淵源不同,所以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別:法的淵源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法的正式淵源主要是制定法,法院的判例不是正式意義上的法律淵源;在英美法系國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淵源,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法的分類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法的基本分類是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國家法的基本分類是普通法和衡平法。法典編纂的不同。大陸法系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統的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國家,制定法往往是單行的法律、法規;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奉行職權主義,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奉行當事人主義,法官一般充當消極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

12.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其相同之處在于(  )。

A.二者同屬于法的效力

B.二者都具有普遍約束力

C.二者的效力都來自于合法程序和國家強制力

D.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約束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約束力

【答案】AC

【解析】法的效力,即法的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行為模式來行為,必須予以服從的一種法律之力。法的效力來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國家強制力;法的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約束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約束力,而這是二者的區別,不是二者的相同之處。

13.下列有關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對其通過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B.有關侵權、違約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為原則

C.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絕對。目前,各國通例是“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也稱為“有利原則”

D.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答案】BD

【解析】法的溯及力,又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過后,凡是未經公布的,都不能發生法的效力。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絕對。目前,各國通例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也稱為“有利原則”。

14.下列哪些屬于我國法的效力終止的情況?(  )

A.在法中明文規定該法的有效期限,期限屆滿時,該法即自行終止效力

B.新法公布實施后,原有的相同內容的法自行失去效力

C.新法中明文宣布原有的相同內容的法自新法生效之日起終止效力

D.有權的國家機關頒布決定、命令等專門的法律文件,宣布某法失效

【答案】ABCD

【解析】我國法律效力終止的形式主要有:新的法律公布后,原有的法律即喪失效力;新法取代原有法律,同時宣布舊法作廢;法律本身規定的有效期屆滿;由有關機關頒發專門法律文件,宣布廢止某個法律;法律已完成其歷史任務而自行失效。

三、簡答題

1.簡述法的分類。

答: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將法分成不同的類別:

(1)法律的一般分類

國內法和國際法(按照制定法律主體的區別劃分)

a.國內法,指由一國的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并適用于本國主權范圍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b.國際法,是作為國際關系主體的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之間締結或參加并適用的法律法規的總稱。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的創制方式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劃分)

a.成文法,又稱制定法,專指國家法定機關創制和公布并以成文的形式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b.不成文法,泛指由法定的國家機關認可,一般不具有文字形式或雖有文字形式但不具有系統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實體法和程序法(按照法規定的內容的不同和價值取向的差異劃分)

a.實體法,是規定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或職權、職責,以追求實體正義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b.程序法,一般是保障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的實現以及規定訴訟過程中帶有程序性的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效力等級、基本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劃分)

a.根本法,指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居核心地位的、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的、制定與修改程序極為嚴格的憲法。

b.普通法,是除憲法之外的成文法的總稱,其內容必須以憲法為依據而不能與之相抵觸,否則將失去法律效力。

一般法和特別法(按照適用范圍的不同劃分)

a.一般法,泛指適用于一國內一般人、一般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b.特別法,專指其適用范圍限于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特定地區或特定的事項的法律。

(2)西方兩大法系的特殊法律分類

公法和私法

這種分類在大陸法系國家適用。來源于古羅馬法,它是在民法法系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一般認為,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屬于公法,而民法、商法屬于私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

這種分類在普通法法系國家中適用。普通法是指11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后通過法院判決而逐步形成的適用于全英格蘭的一種法律。衡平法是指在14世紀開始的,法院的大法官們以公平正義原則和規則對普通法的修正、補充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法律。

2.簡述確立法律規范效力等級的原則。

答:確立法律規范效力等級的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憲法至上原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制定依據。在實施憲政的國家,任何沒有憲法依據的法律都沒有法律效力,任何與憲法相抵觸的法律都應當被廢止。同時,憲法具有普遍約束力,一個國家中的任何組織和個人的行為都不得凌駕于憲法之上,否則,該行為不僅不具有法律效力,還應當承擔違憲責任。

(2)等級序列原則。法律的效力等級可以通過法律位階加以明確。法律位階是指在正式的法律淵源中各類法律的效力等級關系,以及某一類法律在效力等級體系中的地位。效力較高的法律相對于效力較低的法律,就是上位法;效力較低的法律相對于效力較高的法律,就是下位法。下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這就是等級序列的基本原則。

(3)特別法優于一般法原則。當同一主體在某一個領域里既有一般法,又有不同于一般法的特殊法律時,特殊法的適用效力高于一般法。“特別法優于一般法”原則僅適用于同一主體制定的法律中,對于不同主體制定的法律,首先應根據憲法至上原則和等級序列原則確定其效力。

(4)后法優于前法原則。同一制定機關在不同的時間里關于同一事項制定了兩個以上的法律時,后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先制定的法律,在適用時應當優先考慮。

3.簡述當代中國法的主要淵源。

答: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由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構成。具體包括: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淵源。

(2)法律。法律一詞有廣、狹二義,廣義的法律與法同義,指一切有權創制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制定和認可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我國,作為法的淵源之一的法律一詞是在狹義上使用的,專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僅次于憲法。

(3)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作為法的淵源之一的行政法規專指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在法定職權范圍內為實施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在我國,行政法規是一種重要的法律淵源,其效力僅次于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指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法定權限內制定發布的適用于本地區的規范性文件。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規章。這種規章在實踐中通常稱為“地方政府規章”,以區別于國務院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同時又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6)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區的法是指特別行政區的國家機關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限范圍內制定或認可,在該特別行政區域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7)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國際條約與國際慣例成為我國的法律淵源,需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這些國際條約必須是我國參加或者締結的,并且我國對于相關規定并未聲明保留;二是作為我國法律淵源的國際慣例不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共利益相矛盾。

四、分析題

1.運用法理學理論和知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200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該《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條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兩千元以下罰款。”[2006年真題]

問題:

(1)《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屬于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

(2)運用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理論和知識,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3)從行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種類。

(4)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哪一種類?

答:(1)《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行政規章)。

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行政規章中的部門規章。因此,商務部發布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行政規章)。

(2)法律規則主要由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個要素組成。假定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范圍部分。行為模式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的方式或范式的部分,即作為或不作為的具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規則中對遵守規則或違反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或否定評價的部分。

(3)《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第19條中規定的“酒類經營者”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為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第30條規定的“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和“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是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后果”。

從“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禁止性法律規則”;

從“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命令性法律規則”;

因為禁止性法律規則和命令性法律規則可以合稱為“義務性法律規則”,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總體上屬于“義務性法律規則”。

(4)因違反行政法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

2.某民法典第1條規定:本法有規定的法律問題,適用本法;無規定的,以習慣法裁判;無習慣法的,依法官提出的規則;同時遵守既定學說和傳統。

請運用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對之加以分析。

答:(1)該民法典的這條規定,實質上反映了法的淵源問題。

(2)法的淵源即法的效力淵源,也是法的存在形式。考察法的淵源之目的在于,明確不同的淵源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進而來指導法律適用。

法的淵源分為正式的法律淵源和非正式的法律淵源,正式的法律淵源一般包括制定法、判例法、習慣法、國際條約;非正式的法律淵源主要指政策、學說等。

不同法律淵源的效力是不同的,在該民法典中法律效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法理。

3.對于憲法的歸屬,甲、乙、丙三個同學有不同看法。甲認為:憲法是一個法律部門,它屬于部門法。乙認為:憲法是法的淵源,它屬于法的淵源之一。丙認為:憲法是一個規范性法律文件,它屬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范圍。

請運用法理學的知識對這些觀點加以分析。

答:(1)憲法依不同的標準可分屬不同的地方,上述三個同學的歸類都是正確的。

(2)有時憲法是在法律部門的意義上使用的。法律部門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對一國全部法律規范所作的分類,凡是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即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憲法是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原則、方針政策、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有時憲法是在法律的淵源的意義上使用的。法律的淵源是指根據法的形式效力對法所作的分類,主要有制定法、判例法、習慣法、國際條約等,其中制定法在各國都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在我國,正式的法律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其中憲法是主要的法律淵源之一。

有時憲法一詞是指規范性法律文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主要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一。

五、論述題

1.試述法的效力沖突及其解決方法。

答:(1)法的效力的含義

法的效力是指法對其所指向的人們的強制力或約束力,是法不可缺少的要素。由于法的數量非常之多,它們由多方面的立法主體制定或認可,或由多方面的司法機關所創制,且產生的時間和針對的側重點不同,使得它們之間常有沖突。

(2)法的效力沖突與協調

上位法和下位法的沖突

不同層級的法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和抵觸,即通常所說的上位法和下位法的沖突。處理不同層級的法之間所發生的沖突,應遵循上位法優先于下位法的規則:

a.憲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的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c.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超越權限,它們中的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由有關機關依照《立法法》第97條所確定的權限予以改變或撤銷。

此類法和彼類法的沖突

常見的不同種類的法之間的沖突,就是特別法和一般法的沖突。

a.同一機關制定的法中適用“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規則。

b.不同機關制定的法中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新法和舊法的沖突

法是在不同時間產生的,它們對同一對象發生效力時,往往存在新法和舊法的沖突。

a.處理這種沖突應遵循有條件的“新法優先于舊法”的規則,亦即以同一位階特別是同一主體制定或認可為前提,來適用這一原則。

b.不同位階的法,不適用“新法優先于舊法”的規則;在許多情況下,屬于同一位階但卻不屬于同一立法主體所制定的法,也不適用“新法優先于舊法”的規則。

2.世界各國共同適用的法的分類有哪些?

答:(1)根據法的制定和實施的主體劃分為國內法和國際法。

國內法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制定的實施于本國的法律。

國際法是國際法律關系主體參與制定或公認的適用于各個主體之間的法律。國際法律關系主體主要是國家。

(2)根據法的內容、法律效力和制定程序,劃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這種劃分適用于成文憲法制的國家。在不成文憲法制的國家,具有憲法性內容的法律同普通法律在效力上是相同的。

根本法,即憲法,是指在一個國家中,規定國家的最根本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修改需要特別的程序。

普通法,其內容一般是調整某一或者某些社會關系,效力低于根本法,制定和修改必須符合根本法,程序較根本法簡單的法律。

(3)根據法的調整范圍劃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

一般法是指對一般人和事在不特別限定地區和期間內有效的法律。

特別法是對于特定人和事,在特定的地區、時間內有效的法律。

(4)根據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劃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是指所規定的主要是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體權利和義務(或者職責、職權)的法律;

程序法是指所規定的主要是保證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的程序或方式的法律。

(5)根據法所創制和表達的形式不同劃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又稱為制定法,是指國家機關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號形式表現出來的法律。

不成文法是指國家雖認可其有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號形式表現出來的法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徐闻县| 邹平县| 德阳市| 台山市| 苏尼特右旗| 灵璧县| 涟水县| 伊金霍洛旗| 淳化县| 鲁山县| 开封市| 恩平市| 丹阳市| 斗六市| 松阳县| 海宁市| 宜宾县| 沁水县| 英超| 霞浦县| 金沙县| 平和县| 那曲县| 龙川县| 黎城县| 上饶县| 舟山市| 武邑县| 德化县| 治县。| 玛纳斯县| 苗栗县| 连城县| 南京市| 吕梁市| 清镇市| 农安县| 桑植县| 攀枝花市|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