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2020年全國法律碩士《498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10863字更新時間: 2021-05-21 18:07:47
第一部分 法理學[視頻講解]
第一章 緒 論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不同法學流派的表述,正確的是( )。[2017年真題]
A.自然法學派強調人定法高于自然法
B.歷史法學派主張法是自由意志的體現
C.社會法學派倡導法學應當關注法律現實的多種面向
D.分析法學派認為法學應當研究法與道德的內在關系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A項,自然法學派主張法是人的理性,強調自然法普遍永恒,且高于人定法。B項,主張法是自由意志的體現的是黑格爾的法哲學體系,不是歷史法學派。C項,社會法學派強調研究“現實的法學”,研究法律現實的各個方面。D項,分析法學派主張惡法亦法,試圖將價值考慮排除在法理學科學研究的范圍之外。
2.下列關于法學與法理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2016年真題]
A.凡有法律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法學
B.法理學對法律創制和法律適用沒有直接價值
C.法理學的研究應當為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與指導
D.法學的研究對象是有效的法律規范與現行的法律制度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A項,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法學是研究法律這一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問,法學是法律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產生的,所以并非有法律的地方就一定有法學。BC兩項,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研究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特征、作用、形式、發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實施等基本概念、原理與知識,法理學為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對法律的創制和適用有直接的價值。D項,法學研究法或法律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其研究對象不限于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與法律制度,還包括古代的、已經廢止的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發展歷程。
3.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2015年真題]
A.法學是社會科學,不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
B.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超階級的法學是不存在的
C.法學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D.作為法學的一般理論和基礎理論,法理學不是方法論
【答案】B
【解析】A項,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一門以法(或法律)這一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人文社會科學。B項,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鮮明特征包括:①認為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②認為在階級社會中,超階級的法學是不存在的;③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C項,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法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D項,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法學的一般理論、基礎理論和方法論。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自然法學派觀點的是( )。[2012年法學真題]
A.法與道德之間有必然聯系
B.真正的法律應與自然相吻合
C.法律的存在與法律的善惡無關
D.政府的正當權力來自人民的同意
【答案】C
【解析】自然法學派是以昭示著宇宙和諧秩序的自然法為正義的標準,堅持正義的絕對性,認為真正的法是體現正義的自然法,而非由人們的協議產生的規則本身的法學學派。其主要觀點有:①法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②法來源于永恒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③法的功能和目的是實現公意和正義。④法與道德存在天然的聯系,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道德觀念相一致。⑤善法是法,惡法不是法。
5.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2007年真題]
A.人類社會自從有了法或法律現象,就有了研究這一社會現象的法學
B.法學在西方發源于古希臘,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C.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法家、儒家等許多專門研究法律問題的法學派別
D.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以往法學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前者承認法是永恒的和超歷史的
【答案】B
【解析】綜觀法學發展的歷史,法學在西方起源于古希臘,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A項,法學是研究法律現象的科學,社會有了法律現象,就有了關于這些現象的思想、觀點,但法學作為獨立學科出現則比較晚;C項,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沒有像歐洲古代那樣出現過法學派別;D項,以往法學大多認為法是超歷史的,永恒存在的,而馬克思主義法學則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6.羅馬法復興時期出現的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法學流派是( )。[2006年真題]
A.羅馬法學派
B.社會法學派
C.注釋法學派
D.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
【答案】C
【解析】在西方,法學最早導源于古希臘,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法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2世紀至16世紀是羅馬法的復興時期,出現了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新的法學,主要是意大利的注釋法學派。
7.下列選項中,屬于應用法學的是( )。[2014年法學真題]
A.法社會學
B.法政治學
C.法倫理學
D.行政法學
【答案】D
【解析】ABC三項,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理論法學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主要包括法理學、法哲學、法社會學、法政治學等。D項,應用法學通常研究現行法律、法規并注重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中,如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
8.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10年法學真題]
A.法學在我國先秦時期被稱為“律學”
B.所有法律現象都在法學研究范圍子內
C.馬克思主義產生后,法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D.法學隨著法的出現而出現,因而有了法就有了法學
【答案】B
【解析】A項,律學是秦漢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雖然先秦商鞅改發為律,但并沒有產生律學;C項,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法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D項,法學是法發展到出現大量法律現象和職業法學家階層后才出現的,其研究對象是所有的法律現象。
9.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從認識論角度,可以將法學分為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
B.法學的研究對象存在不同層次,最深的層次是創制和適用法的方法
C.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也是法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D.法與科學技術的關系不在法學的研究范圍之內
【答案】C
【解析】以認識論為標準,法學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以法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為標準,法學分為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法學的研究對象具有層次性,最深的層次是法的規律性,次深的層次是法學原理、原則,最淺的層次是創造和適用法的方法和手段。凡屬與法有關的問題和現象,包括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都屬于法學的研究范圍。法與科學技術的關系屬于法與社會的關系,自然屬于法學研究的范疇。
10.關于法學的性質,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由于法學在其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具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故法學是一門科學
B.由于法學解決的是人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要為人們在規則下生活提供精神導向,因此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
C.由于法學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它考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各種法律規范、法律制度的性質、特點與相互關系,研究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聯系、區別及相互關系,因此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
D.由于法學考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研究法的內部聯系和調整機制,因此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答案】D
【解析】法學雖然考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研究法的內部聯系和調整機制,但有明顯的階級性和價值趨向性,因此屬于社會科學而非自然科學。
11.下列關于法學和法學體系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
A.法學是一種存在于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知識形態
B.馬克思主義法學和以往法學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承認新法和舊法之間存在繼承
關系
C.法學最早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于古希臘
D.有了法律就有了法學
【答案】A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和以往法學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以唯物史觀為基礎以及是否承認物質制約性。法學最早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于古羅馬,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法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了法學派別,編寫了法學著作。不是一有了法律就有了法學,法學是法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產生的。
12.下列有關法學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法學的研究對象是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B.法學就其屬性來說,既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又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
C.從認識論的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立法學、法律解釋學、法律社會學等
D.由于各國的法律具有較大的差異,而且法律處在不斷變動之中,因此,法學不可能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因而缺乏科學性。
【答案】B
【解析】法學是一門以法(或法律)這一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人文社會科學,法學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它考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各種法律規范、法律制度的性質、特點與相互關系,研究法的內部聯系和調整機制,研究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聯系、區別及相互作用。因此,法學的研究對象并非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由于法律是人們生活意義的規則體現,法學要解決不同民族、不同國度人們生活所面臨的問題,要為人們在規則下生活提供精神導向,因此,法律又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法學可以分為立法學、法律解釋學、法律社會學,是從法律的制定到實施(即法律的運行)這一角度對法學所作的分類。從科學一詞較為寬泛的定義來衡量,法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以不同方法為主導的各種流派,其方法具有科學性,理論具有規范性。
13.不能構成法學體系中獨立分科的是( )。
A.國內法學
B.法律史學
C.法律經濟法學
D.理論法學
【答案】C
【解析】根據各種類別的法律,法學可以分為國內法學、國際法學、法律史學、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根據法律的制定到實施,法學可以分為立法學、法律解釋學、法律社會學;從認識論的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應用法學;根據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法學可以分為法學本科、法學邊緣學科。但是,以上12個分科中,法律經濟法學不是法學體系中獨立的分科。
14.法學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其分類角度是( )。
A.各種類別的法律
B.認識論
C.法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
D.法律的制定到實施
【答案】B
【解析】以法律的部門進行劃分,法學可分為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劃分的。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是從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劃分的。國內法學、國際法學等是從各種類別的法律這一角度劃分的。
15.從法律的部門進行分類,法學可分為( )。
A.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B.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
C.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
D.國內法學、國際法學、法律史學、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
【答案】B
【解析】從法律的部門進行分類,法學可分為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分的。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是從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分的。國內法學、國際法學等是從各種類別的法律這一角度劃分的。
16.下列關于法理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法理學為部門法學的研究提供了立場、觀點和方法
B.一般法作為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指的是國內法,不包括外國法
C.法理學既是理論法學,又是法學邊緣學科
D.部門法學的研究對法理學具有指導意義
【答案】A
【解析】法理學的材料來源是通過對所有部門法材料進行高度抽象概括獲得的,所以法理學既提供了研究部門法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它所闡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對部門法學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法理學研究的是一般法,一般法指古今中外一切的法,不僅僅指國內法,還包括外國法。法理學是理論法學、法學本科,而不是法學邊緣學科。
17.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法不受客觀規律的影響
B.法最終決定于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國家結構等條件
C.法在本質上是社會成員公共意志的體現
D.法既執行政治職能,也執行社會公共職能
【答案】D
【解析】按照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觀點,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法由統治階級所處的一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它不應當違背客觀歷史條件、違背客觀規律。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職能包括:法律維護階級統治的職能與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其中,維護統治階級的職能即執行政治職能。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法學分支學科中,屬于理論法學的有( )[2011年真題]
A.法理學
B.刑法學
C.民法學
D.法律史學
【答案】AD
【解析】理論法學,是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的法學分支學科,如法理學、法律思想史。
2.下列選項中,屬于應用法學的有( )。[2008年真題]
A.國際經濟法學
B.法社會學
C.刑事訴訟法學
D.刑法學
【答案】ACD
【解析】從認識論角度看,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比較法學、法社會學、法哲學、法史學等;應用法學則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等。B項,屬于理論法學。
3.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2006年真題]
A.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B.法學是隨著法的產生而產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學
C.法學的研究對象存在不同層次,最深的層次是創制和適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也是法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答案】AD
【解析】B項,法學是研究法律現象的科學,社會有了法律現象,就有了關于這些現象的思想、觀點,但并不是有了法就有了法學,法學是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C項,創制和適用法的方法是法學研究對象的較低層次。
4.下列選項中,產生于19世紀的法學流派有( )。[2008年真題]
A.分析法學派
B.歷史法學派
C.自然法學派
D.經濟分析法學派
【答案】AB
【解析】分析法學派是指邊沁和奧斯丁所創立的法律命令說,他們在法律研究的方法方面,采取一種分析的方法。歷史法學派主張以歷史的觀點和歷史的方法來研究法律科學。這兩大學派均產生于19世紀。C項,自然法學派產生于17世紀;D項,經濟分析法學派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
5.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以往法學的主要區別有( )。[2009年真題]
A.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
B.承認經濟以外因素對法律的影響
C.認為法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D.否認新法與舊法之間的繼承性
【答案】AC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法學,它認為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而以往法學則是以唯心史觀為基礎,有的認為法與經濟無關,有的則否認經濟對法的決定作用。不管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還是以往的法學,都承認經濟以外的因素,比如社會道德、政治等對法律具有影響,也都承認新法與舊法之間具有一定的繼承性。
6.下列關于法理學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有( )。[2009年真題]
A.法理學與部門法學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B.法理學為部門法學的研究提供了立場、觀點和方法
C.法理學屬于應用法學和國內法學
D.法理學只研究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
【答案】AB
【解析】法理學與部門法學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法理學的材料來源是通過對所有部門法材料進行高度抽象概括獲得的,所以,法理學既提供了研究部門法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它所闡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對部門法學的研究又具有指導意義。法理學屬于理論法學,而非應用法學,法理學不僅研究國內法,還研究國外法;法理學研究古今中外一切的法,而不僅僅研究現行法律規范。
7.下列關于法理學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有( )。[2013年法學真題]
A.法理學研究的是法學的一般理論、基礎理論
B.法理學與部門法學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C.法理學從總體上闡釋法和法律現象的一般規律
D.當代中國法理學的研究起點與歸宿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答案】ABCD
【解析】法理學是從總體上研究法和法律現象的一般規律,研究法的產生、本質、特征、作用、形式、發展、實施等基本知識、概念和原理,研究法的創制和實施的一般理論,并著重研究社會主義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論學科。法理學和部門法學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其研究起點和歸宿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8.關于馬克思主義法學與剝削階級法學的區別,正確的表述有( )。
A.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才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B.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C.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才實現了法的階級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D.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才第一次闡明了法的階級性與物質制約性的統一
【答案】ABCD
【解析】只有馬克思主義第一次把唯物主義真正貫徹到歷史領域,馬克思主義法學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從而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階級意志性和物質制約性)和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法學關于法的本質的認識盡管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都沒有真正正確地揭示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法學第一次實現了法的階級性與科學性(物質制約性)的統一,即實現了法的主客觀性的統一。
9.下列選項中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理學研究方法的是( )。
A.法律應盡量實現公平,平等保護社會各階級的利益
B.法律應盡量實現公正,發生利益沖突時平均分配利益
C.法學研究應該保持中立,以對現實法律、法規的正確解釋為主
D.法學研究應該堅持實用性,以對立法、司法、執法的指導為主
【答案】ABCD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關于法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階級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階級分析法就是運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法律現象的方法,A項,“平等保護社會各階級的利益”的說法與此方法相違背。價值分析法就是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從而揭示、批判或確認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B項,“發生利益沖突時平均分配利益”的說法與此相違背。C項,實證分析法就是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和分析來建立和檢驗各種理論命題,但不是說法學研究要以解釋法律、法規為主,而是要揭示法的一般原理。D項,法學研究也不是以實用為重。
10.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為( )。
A.它是法學的一般理論
B.它是法學的基礎理論
C.它是法學的方法論
D.它是法學的分支學科
【答案】ABC
【解析】由于法理學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論、原則、制度等的法學分支,因此就為其他法學提供一般理論、基礎理論和方法論。
三、簡答題
1.簡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特征。
答:馬克思主義法學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研究法律現象的學科的總稱。與以往法學相比,馬克思主義法學具有鮮明的特征:
(1)馬克思主義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認為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而以往法學不同程度上以唯心史觀為基礎。
(2)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有階級性的,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意志體現,是國家意志;剝削階級的法學否認法的階級性,認為法是掌握國家政權階級的意志體現。
(3)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有一定發展規律的,從產生到發展到消亡,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隨著國家的消亡,階級意義上的法將會趨于消亡。
2.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法理學有什么必要性?
答:學習法理學對任何一個高等教育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大體上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對學習其他法學學科或課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法理學研究的直接對象是有關一般法律特別是本國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它們是比較抽象的,主要是通過各部門法法律規范的中介同社會生活聯系的。這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是各門應用法學共同適用的。它們是從應用法學中概括出來又用以指導應用法學的。學習各門應用法學,總應該了解法律的產生、本質、特征、作用(功能)、形式;應該了解法律與社會、經濟、政治、國家、道德等現象的關系;應該了解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法律上的權利(權力)和義務、法律的效力和解釋、守法與違法等概念和原理。因此,法理學對學習其他法學學科或法學課程來說,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民主與法治觀念。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理想建設、道德建設、文化建設、民主法制觀念建設以及對這些建設具有指導作用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設。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民主法制觀念,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對我們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其重要性更可想而知。人們的法律意識、民主法制觀念的水平,同他對法律的理論和知識的了解程度是有聯系的,但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或民主法制觀念,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將法律的理論和知識變成他的牢固的信念,能真正體現在為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行動上。認真學習法學基礎理論將有助于我們培養這種信念。
四、分析題(要求觀點明確,說理充分)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其實,只有毫無歷史知識的人才不知道: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
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這種變化可以劃分為量變和質變兩種類型。如果經濟基礎的內容只是發生了局部的變化,那么法律將在原來的性質范圍內發生量變;如果經濟基礎發生了質的改變,例如,從封建主義發展為資本主義,那么法律也隨之發生質的飛躍,成為一種新的歷史類型的法。
恩格斯晚年在寫給施米特的信中說:總的來說,經濟運動會替自己開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經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政治運動的反作用……法也是如此:產生了職業法律家的新分工一旦成為必要,立刻就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獨立部門,這個部門雖然一般地完全依賴于生產和貿易,但是它仍然具有反過來影響這兩個部門的特殊能力。恩格斯曾指出,國家權力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有三種:它可以沿著同一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展得比較快;它可以沿著相反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它在每個大民族中經過一定的時期就都要遭到崩潰;或者是它可以阻礙經濟在某一種方向上的發展,而推動經濟沿著另一種方向發展。恩格斯同時也指出,這種情形也適用于法律。
請運用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對此作出分析。
答: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言論反映了法律與經濟基礎之間的關系。法律是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與經濟基礎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①經濟基礎對法律具有決定作用。法律只能在它的經濟基礎所蘊含的可能性范圍內選擇,而不能任意地選擇;它的性質、內容和發展趨勢等,都主要是由其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的狀況和要求所決定的。
②法律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法律雖然根源于經濟基礎,但作為一種超經濟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經濟基礎,對經濟基礎既具有依賴性,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和相對獨立性。在法律與經濟基礎的關系中,法律并不是消極地被決定的,而是在歸根結底決定于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同時,又服務于該經濟基礎,對該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恩格斯的最后一句話表明,對于符合統治階級根本利益要求的生產關系,法律一般起著保障和發展作用;反之,對于不符合統治階級根本利益要求的生產關系,法律一般就沿著這種生產關系發展的相反方向起否定和排除作用。但是對于整個經濟條件的發展來說,這種作用的最終效果還要取決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的性質以及法律自身的形式合理性水平。
五、論述題
如何理解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
答:法理學的性質及其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可以作如下概括:
(1)法理學是法學的一般理論
法學的所有學科都研究法律現象,但是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層面來研究法律現象或研究法律現象的不同方面和領域。法理學不同于其他法學學科之處在于,它是從宏觀的、整體的角度來研究法律現象,而不是從微觀的、局域的角度研究法律現象。或者說,法理學思考和研究法律現象的一般性、普遍性問題,而不是法律現象某一領域或方面的具體問題。
法理學從宏觀的或整體的角度研究法律的一般性問題,并不表明它不關注法律生活中具體的問題或事件。正好相反,法理學家們往往從現實生活中某些具體的法律問題或事件出發進行法理學思考,從這些具體的法律問題或事件中獲得思想的靈感或啟迪。當然,法理學關注具體的法律問題或事件時,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小中見大,思考和回答這些具體的問題中所折射出來的普遍性意蘊。
(2)法理學是法學的基礎理論
法學的各門學科都為人們提供關于法的知識、理論。法理學不同于其他法學學科之處在于,法理學提供的不是法的具體的、實用的知識,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礎的理論。法理學的理論之所以具有基礎性,不僅因為它們是關于法的根本性、普遍性問題的理論,而且因為它們是一定時代的法的精神、理念的表達。法的精神、理念是各種具體的法律制度的內在靈魂,是整個法律體系大廈的精神支柱。法的精神、理念的變化,必然導致法律制度和法學的變革。法理學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捕捉和表達所處時代的法的精神、理念,為當時的法律體系、法學體系的建立尋求思想基石或者為法律制度和法學的變革提供精神推動力量。
(3)法理學是法學的方法論
法理學是法學世界觀和法學方法論的統一。它既是法學的一般理論和基礎理論,提供一系列關于法的基本思想、理論,又是法學的方法論,提供一系列研究法律現象的基本方法。法理學之所以是法學的方法論,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法理學的理論對法學研究具有方法論價值。理論和方法并不是兩類截然不同的東西,而是經常相互轉化的。當人們自覺運用一定的理論思考、研究和解決問題時,理論實際上就已經成為指導或規范研究活動的方法。法理學的使命不僅在于認識和理解法律現象,為人們提供法的理論、思想,而且在于支配和指導人們的認識活動,為人們認識和理解法律現象提供方法論。法理學所提供的科學理論往往構成人們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法律現象的科學思路和方法。
②法學方法論是法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由于研究方法是否正確和有效對法學研究至關重要,作為法學之基礎學科的法理學,越來越重視對法學方法論的研究,努力為法學建立起科學的方法論。
(4)法理學是法學的意識形態
法理學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色彩。意識形態是指“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思想家對特定社會關系反映后建立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和宗教等社會學說的完整的思想體系,其目的是為了建立或鞏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維護本階級或集團的根本利益,它是該階級或集團的政治綱領、行為準則、價值取向和社會理想的理論依據”。法理學就是法學的意識形態。
①法理學深受一定意識形態的影響。不論何種流派的法理學,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一定的意識形態為基礎。法學家在法學研究中所堅持或遵循的意識形態,直接決定法學家觀察、思考、解決各種法律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
②法理學本身是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法理學提煉和濃縮了法學的一系列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整個法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的核心,是法學的基本思想路線和認識方法,是觀察、認識和分析法學領域的一系列大是大非問題的體現政治方向、理論導向和鮮明的時代精神的思想認識和觀念體系。法理學提出的法的一般理論,是對法的基本理論問題的本質性理解和導向性闡釋,體現了法學的總體性精神結構和獨立自足的觀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