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0.2 考研真題詳解

一、概念題

1.取得時效(北郵2006年研)

答:取得時效是指占有他人財產,持續達到法定期限,即可依法取得該項財產權的時效。取得時效因其事實狀態必須占有他人財產,又稱占有時效。《民法總則》僅規定了訴訟時效,而未規定取得時效。在是否應規定取得時效問題上,主要有兩種學說:

否定說。在我國沒有必要建立取得時效制度。

肯定說。在我國有確立取得時效制度的必要。

在如何確立取得時效制度的問題上,有學者主張采用個別立法主義,即在我國制定《物權法》時,在所有權通則中規定取得時效。

2.訴訟時效(南航2016年研;武大2015年研;華中農大2013年研)

答: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義務人便享有抗辯權,從而導致權利人無法勝訴的法律制度。即訴訟時效經過以后,權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當事人在訴訟中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3.訴訟時效之客體(清華大學2004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又稱訴訟時效的客體。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及司法解釋,參考外國的立法例和學者的主張,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包括:債權請求權;繼承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人身權請求權;基于特殊身份而產生的請求權;基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請求權;基于共有關系產生的請求權;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請求權。

4.訴訟時效中止(湘潭大學2016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按照《民法總則》第194條的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導致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6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訴訟時效中止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權利人遇有阻卻權利行使的特殊事由時仍然有行使權利的必要時間,這樣,即使遇有權利人主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暫時不能行使權利時,亦有補救的機會。

5.訴訟時效的中斷(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民法總則》第19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都是阻卻時效完成的障礙,但時效中止為暫時性的障礙,而時效中斷則為根本性障礙,故時效中斷后,時效期間重新開始進行。

6.除斥期間(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研;湘潭大學2017年研;中山大學2015年研;南京大學2012年研;武大2012年研)

答: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對于某種權利所預定的存續期間,又稱預定期間。其主要特征有:除斥期間一般是法律規定的。從立法例看,除斥期間一般是法律規定的,也有法律規定可以由當事人確定的情況。除斥期間是某種權利存續的期間。這里所指的某種權利,是指有限范圍的權利。

7.期限(浙江工商2015年研)

答:期限,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期日。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點到另一特定的時間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期限可以由法律規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判確定,還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由當事人一方依法指定。無論采用什么方式,期限一旦確定之后,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

二、簡答題

1.民法時效制度的作用。(中南財大2006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時效制度的意義及基本分類。(中南財大2004年研)

答:時效是指一定事實狀態在法定期間持續存在,從而產生與該事實狀態相適應的法律效力的法律制度。

(1)時效的分類

時效可分為取得時效和訴訟時效。取得時效是指占有他人財產,持續達到法定期限,即可依法取得該項財產權的時效。取得時效因其事實狀態必須占有他人財產,又稱占有時效。訴訟時效是指因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持續經過法定期間,即依法發生權利不受法律保護的時效。《民法總則》僅對訴訟時效作了規定。

(2)民法時效制度的作用

穩定法律秩序。時效制度的設置作用之一在于穩定法律秩序。在社會關系的事實狀態與法律狀態不一致持續一定的期間時,法律應適應現實生活的需要,否認舊的關系,確認新的關系,以穩定社會經濟秩序和確保交易安全。實行時效制度,因法定期間的經過而使原權利人喪失權利,使長期存在的事實狀態合法化,有利于穩定法律秩序。

促使權利人行使權利。時效制度的作用之二在于促使權利人積極行使權利。西方法諺有言:法律幫助勤勉人,不幫睡眠人。權利人如不及時行使權利,就可能導致權利的喪失或者不受法律保護或者使權利人取得權利,這就促使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避免訴訟上舉證困難。一種事實狀態長期存在,必致證據湮滅、證人死亡,此事實狀態是否合法,殊難證明。實行時效制度,凡時效期間屆滿,即認為權利人喪失權利或者不受法律保護,便于及時確定法律關系。

2.什么是訴訟時效的起算?因人身損害侵權行為而發生的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如何起算?(上交2007年研)

答: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又稱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是指從什么時候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民法總則》第188條第2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1)訴訟時效的開始是權利人可以行使權利的時間,該權利的行使以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為前提。“應當知道”,是一種法律上的推定,不管當事人實際上是否知道權利受到侵害,只要客觀上存在知道的條件和可能,即使當事人不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也應當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權利人以不知道權利被侵害為借口而規避訴訟時效。

(2)因侵權行為而發生的賠償請求權,從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或者損害發生時起算。損害事實發生時,受害人知道的,從損害時起算;損害事實發生后,受害人才知道的,從知道時起算。在人身損害賠償中,侵害當時即發現受傷的,從侵害當日起算;侵害當時未曾發現的,事后經檢查確診并證明是由該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3.辨析:身體受到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是兩年。(北師2008年研)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具體分析如下:

(1)訴訟時效期間按其適用范圍和時效期間的長短的不同,可將訴訟時效分為一般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特別訴訟時效,是指法律規定的僅適用于某些特殊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時效。對各種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只要有特別訴訟時效規定的,就應適用特別訴訟時效。我國民事立法對特別訴訟時效的規定有短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三種。

(2)《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因此,身體受到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是3年。

4.辨析: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這里的“一年”為訴訟時效期間。(首都師大2010年研)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具體分析如下:

依《民法總則》規定,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一旦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則不再享有請求人民法院保護的權利。訴訟時效的特點主要有:

訴訟時效一般適用于請求權。

訴訟時效經過以后權利人只是喪失了司法保護請求權,權利人仍然享有原權利。

題目中提到的“一年”的期間針對的是撤銷權,撤銷權是一種形成權,因而不符合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另外,1年期間經過后,撤銷權就會喪失,因而也不符合訴訟時效的法律效果特征。因而,題目中提到的“一年”是一個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期間,因而該說法是錯誤的。

5.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哪些?(北化2007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訴訟時效中止事由中的“其他障礙”。(湘潭大學2015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是法定事由。根據《民法總則》第194條的規定,中止時效的事由有:

(1)不可抗力。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3)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4)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如當事人雙方有婚姻關系,夫對于妻或者妻對于夫,其行使權利不困難,但因相互信賴以致對權利行使多不計較,基于倫理的考慮,通說認為婚姻關系的持續為時效中止的事由。

6.時效中斷與時效中止的異同。(山東大學2011年研)

相關試題:訴訟時效中止與訴訟時效中斷(概念題,武大2013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總則》第195條對訴訟時效的中斷進行了規定。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都是阻卻時效完成的障礙,但時效中止為暫時性的障礙,而時效中斷則為根本性的障礙,故時效中斷后,時效期間重新開始進行。

(1)時效中斷和時效中止的相同點

訴訟時效中斷和時效中止都是阻卻時效完成的障礙。

(2)時效中斷和時效中止的不同點

產生的時間不同。訴訟時效的中斷可以發生在訴訟時效開始之后的任意時間。而訴訟時效中止只有發生在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才能引起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法定事由發生在最后6個月之前而延續到最后6個月之內的,訴訟時效的中止也從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開始。

事由不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請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訴訟中止時效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礙。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其他障礙,是指當事人無法控制的除不可抗力之外的其他事由。

效力不同。訴訟時效中斷原則上僅具有相對的效力,即只對使訴訟時效中斷的當事人有效力。訴訟時效中斷使中斷事由發生前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訴訟時效的中止從中止訴訟時效的原因消除后,時效期間繼續計算。中止前已經進行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以前計算的訴訟時效期間至屆滿為止。

7.簡述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北師2007年真題;北郵2007年研)

相關試題:

(1)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之間的區別。(中南財大2015年研)

(2)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概念題,華南理工2015年研)

答: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對于某種權利所預定的存續期間。二者的異同具體包括:

(1)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的相同點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都是以一定事實狀態的存在和一定期間的經過為條件而發生的一定的法律后果,在性質上均屬于法律事件。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制度的直接目的均在與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穩定交易秩序。

(2)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的區別

立法精神不同。除斥期間維護的是原秩序。在除斥期間內,權利人如果不行使權利,原秩序就繼續存在。相反,訴訟時效維護的是新秩序。

適用的范圍不同。訴訟時效適用于請求權,除斥期間適用于形成權。

起算時間不同。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除斥期間根據法律規定的時間或者權利發生的時間起算。

期間的可變性不同。法律對訴訟時效有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對除斥期間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法律效力與法律援用不同。訴訟時效期滿后,權利并不當然消滅;除斥期間期滿后,權利當然消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當事人可以放棄時效利益;除斥期間屆滿后,其利益不得拋棄。

三、論述題

1.試論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山東大學2007年研;北化2008年研)

相關試題:訴訟時效的客體。(山東大學2015年研)

答:(1)訴訟時效的含義

權利人在法定期間不行使權利,義務人便享有抗辯權,從而導致權利人無法取勝訴的法律制度。即訴訟時效經過以后,權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訴訟時效的效力的適用范圍

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又稱訴訟時效的客體。我國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是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及司法解釋,參考外國的立法例和學者的主張,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包括:

債權請求權

債權請求權為訴訟時效的客體已無爭議。包括:

a.基于合同債權的請求權,如履行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違約金請求權、利息請求權。

b.基于侵權行為的請求權,主要是賠償損失請求權。

c.基于無因管理的請求權,主要有必要費用請求權、不當管理的賠償損失請求權。

d.基于不當得利的請求權。

e.其他債權請求權。

繼承權請求權

我國法律承認繼承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繼承法》第8條)。在有多人繼承的情況下,繼承人分割遺產請求權是基于共有關系產生的,不適用訴訟時效。

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請求權

a.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存有爭議。我國多數學者對上述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持否定態度。《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b.返還財產請求權(又稱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有三說:否定說、有限肯定說、區別說。《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不適用訴訟時效。返還原物請求權涉及原權利人權利的保護和新生法律關系維護之間的平衡。如果徹底否定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則不利于新生法律關系的維護。如果返還原物請求權徹底適用訴訟時效,又不利于對于原有權利人的權利保護。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于已經登記的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基于登記的公信力,應不適用訴訟時效。對于一般動產,從維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以適用訴訟時效為宜。

人身權請求權

基于人格權的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當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基于人格權發生的停止侵害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影響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因侵害人格權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本人認為,侵害人格權產生的賠禮道歉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因為基于社會公眾的普遍心理,時過境遷,賠禮道歉無實質意義。

基于特殊身份而產生的請求權

例如,基于合伙人身份而產生的收益分配請求權,基于股東身份而產生的股息支付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另一種觀點認為,公司的利益分配方案經股東大會議決后,公司和股東之間形成了關于股息、紅利的債權債務關系,這種債權請求權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基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請求權

基于相鄰關系的請求權,例如防止危險建筑物倒塌請求權、基于地界爭議發生的請求權等,不適用訴訟時效。

基于共有關系產生的請求權

基于共有關系產生的請求權,如分割合伙財產請求權、分割家庭財產請求權,其實質為形成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之規定。離婚后當事人對于離婚時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但對于離婚后當事人請求再次分割離婚時一方隱匿、轉移、變賣或侵占等的夫妻共同財產的,適用兩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婚姻法》第47條、《婚姻法解釋(一)》第31條)。

2.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及效力。(中山大學2015年研)

答: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1)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包括:

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a.權利人除向義務人直接提出請求外,權利人向債務人的擔保人、代理人或者財產管理人主張權利的,也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中斷。

b.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義務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義務人的,可以認定訴訟時效中斷。

c.權利人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義務人的,可以認定時效中斷。

d.權利人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義務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可以認定時效中斷。

e.義務人下落不明,權利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義務人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可以認定時效中斷,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f.權利人對同一債權中的部分債權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及于剩余債權,但權利人明確放棄剩余債權的除外。

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同意履行義務的表示方法除了書面或者能夠證明的口頭方式之外,債務人向債權人要求延期給付、對債務履行提供擔保、支付利息或者租金、做出部分履行或者分期履行等承諾或者行為的,都屬于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表現方式。債權轉讓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權轉讓通知到達債務人之日起中斷。債務承擔情形下,構成原債務人對債務承認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務承擔意思表示到達債權人之日起中斷。

權利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

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訴訟時效中斷。依據《訴訟時效若干規定》第12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中斷。

其他。

依《訴訟時效若干規定》的規定,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申請仲裁;申請支付令;申請破產、申請破產債權;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申請強制執行;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在訴訟中主張抵消等。其次,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的,訴訟時效中斷。再次,權利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中斷。

(2)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對人的效力

訴訟時效中斷原則上僅具有相對的效力,即只對使訴訟時效中斷的當事人有效力。但是,連帶之債中對于連帶債權人或者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應當認定對債權人的債權和債務人的債權均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

對期間計算的效力

訴訟時效中斷使中斷事由發生前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3.論除斥期間。(蘇州大學2013年研)

答:(1)除斥期間的概念和特征

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對于某種權利所預定的存續期間。其主要特征有:除斥期間一般是法律規定的。除斥期間是某種權利存續的期間。

(2)除斥期間的性質與作用

除斥期間界滿,權利即消滅,由此可見其性質應是一種民事法律事實。

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都是對權利的存續或者行使時間的限制,因此除斥期間的作用與訴訟時效的作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除斥期間更突出強調促使權利人盡快行使權利,以利于穩定社會秩序。

(3)除斥期間的適用范圍

除斥期間適用于形成權,如撤銷權、解除權等。

(4)除斥期間的計算

法律對有些除斥期間規定了起算時間,例如《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撤銷權。但法律對有些除斥期間沒有規定起算時間,對此學者通說認為自權利發生時起算。

(5)除斥期間的效力與法律援用

除斥期間屆滿,權利即消滅。除斥期間屆滿后,其利益不得拋棄。

在訴訟過程中,即使當事人不援用除斥期間,法院也應當依職權援用。

(6)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立法精神不同。除斥期間維護的是原秩序。在除斥期間內,權利人如果不行使權利,原秩序就繼續存在。相反,訴訟時效維護的是新秩序。

適用的范圍不同。訴訟時效適用于請求權,除斥期間適用于形成權。

起算時間不同。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除斥期間根據法律規定的時間或者權利發生的時間起算。

期間的可變性不同。法律對訴訟時效有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對除斥期間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法律效力與法律援用不同。訴訟時效期滿后,權利并不當然消滅;除斥期間期滿后,權利當然消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當事人可以放棄時效利益;除斥期間屆滿后,其利益不得拋棄。

四、案例分析題

2000年的8月原告薛明向法院起訴,稱被告李忠1990年8月向原告借款8000元人民幣并提供有李忠字跡的借條(借條中沒有還款期限),1997年至1999年間被告歸還了其中的800元,尚欠7200元未還,要求被告償還此款,并支付滯納金及利息。被告李忠辯稱:被告不欠原告的錢,原告提供的是假借條,況且原告提供的借條是1990年的日期,已過訴訟時效,要求法院駁回其起訴。在法院審理時,因被告不愿交鑒定費而未對借條予以鑒定。(中南財大2001年研)

問:

(1)此案涉及訴訟時效的哪些基本原理?

(2)作為審判法官,如何認定借條的真偽?如何處理此案,其法律和法理依據是什么?

答:(1)此案涉及訴訟時效的中斷及訴訟時效的效力等基本原理。

訴訟時效是指對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權利人,使其喪失在訴訟中的勝訴權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包括權利人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等。訴訟時效完成后,權利人的勝訴權消滅。

本案中,原告薛明稱被告李忠于1990年8月向其借款8000元人民幣,并曾于1997年至1999年間歸還其中800元,訴請法院判令被告繼續償還剩余款項。而被告李忠的抗辯理由包括兩項,一是聲稱借條為假,二是主張訴訟時效已過。

假設借條為真來討論訴訟時效的問題。借條系1990年8月所寫,雖然距提起訴訟時已經年代遙遠,但是如果不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則完全可能仍在訴訟時效期間之內。為了證明該債權債務關系仍在訴訟時效之內,原告須證明以下幾點:第一,自1990年到1997年間不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事由,使債權的強制力得以保持;第二,自1997年到1999年確有被告還款一事。至此,將各個階段的訴訟時效中斷事由聯系起來,可使該債權的法律強制力一直保持到訴訟時。

(2)作為審判法官,對于借條的真偽應當憑借這樣幾點,首先,盡量找一些可對照的材料,以防出現重大失誤,其次,要求被告進行鑒定,并向被告講明,如果拒不進行鑒定,可能因未盡到舉證責任而被推定為借條為真。因為借條是原告舉出的初步證據,如果沒有相當的反證,應當認定借條具有法律效力。這樣做的法律依據在于民事訴訟法上的證據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清流县| 大同县| 桦川县| 渭源县| 卫辉市| 昔阳县| 大足县| 章丘市| 额济纳旗| 奇台县| 蚌埠市| 长宁县| 吴江市| 宜宾县| 临夏市| 襄垣县| 锡林郭勒盟| 小金县| 肥乡县| 喀喇沁旗| 永福县| 玉屏| 东丰县| 安化县| 来安县| 新田县| 博爱县| 商城县| 沅江市| 新密市| 江山市| 奉化市| 张北县| 定结县| 冕宁县| 新兴县| 阜阳市| 仁寿县| 江陵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