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大年《生理學》(第8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094字
- 2021-05-21 17:50:58
1.2 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A型題(單項選擇題,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
1.下列生理功能活動中,主要通過體液途徑完成的調節是( )。[西醫綜合2015研]
A.肢體發動隨意運動
B.大量出汗引起尿量減少
C.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D.沙塵飛入眼球引起的閉眼動作
【答案】B
【解析】ACD三項,均是通過神經調節完成的。B項,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尿量減少,此為體液調節。
2.下列生理功能活動中,主要通過神經反射而完成的調節是( )。[西醫綜合2014研]
A.育齡期女性月經周期的正常進行
B.肢體在受傷害性刺激時的回撤動作
C.餐后血糖很快恢復正常水平的過程
D.正常人體的生長與發育過程
【答案】B
【解析】人體生理活動的調節方式包括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ACD三項,育齡期婦女月經周期主要通過雌激素、孕激素、FSH、LH等進行調節;血糖濃度穩態的維持主要通過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進行調節;正常人體的生長與發育過程受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的調節,這些均屬于體液調節。B項,當肢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皮膚感受器可感受這種傷害性刺激,并將刺激信號經傳入神經傳到中樞,信號經中樞分析處理后,經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即有關肌群,引起肌群收縮,使受刺激肢體產生回撤動作,在整個反射過程中,沒有體液因素的參與,是完全通過神經反射完成的神經調節。
3.下列生理活動中,存在負反饋控制的是( )。[西醫綜合2011研]
A.動作電位的產生
B.血糖濃度的調節
C.排便反射的過程
D.興奮的突觸傳播
【答案】B
【解析】受控部分發出的反饋信息對控制部分的活動產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動減弱,這種反饋稱負反饋。受控部分發出的反饋信息促進與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這種反饋活動稱為正反饋。A項,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中,神經纖維膜上0期去極達閾電位時,細胞膜Na+通道開放與Na+內流之間的正反饋,使其達到超射。B項,血糖濃度維持穩態主要受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調節,當血糖濃度過高時,負反饋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當血糖濃度過低時,負反饋抑制胰島素的分泌。C項,排便是一種隨意和不隨意協調的非常復雜的生理性反射動作,一旦排便開始,就逐步加強、加速,直至完成,因此為正反饋。D項,典型的突觸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當突觸前神經元興奮→興奮達神經末梢→神經末梢突觸前膜去極化→突觸前膜Ca2+通道開放→Ca2+進入突觸前膜→神經遞質釋放→遞質進入突觸間隙→擴散到突觸后膜→后膜對某種離子的通透性改變→后膜的去極化或超極化→產生突觸后電位。此過程中涉及局部電位及動作電位的產生,有正反饋過程,而無負反饋。
4.關于體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西醫綜合2010研]
A.分布在各部分的體液量大體相等
B.各部分體液彼此隔開又相互溝通
C.各部分體液的成分幾乎沒有差別
D.各部分體液中最活躍的是細胞內液
【答案】B
【解析】A項,機體內的液體稱為體液,約2/3分布于細胞內,稱細胞內液;約1/3分布于細胞外,稱細胞外液。BC兩項,人體各部分體液彼此隔開,因而各部分體液的成分有較大差別,但各部分體液又相互溝通,細胞膜是分隔和溝通細胞內液與組織液的結構。毛細血管是分隔和溝通血漿與組織液的結構。D項,血漿是溝通各部分體液并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媒介,因而是各部分體液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5.人體功能保持相對穩定依靠的調控系統是( )。[西醫綜合2009研]
A.非自動控制系統
B.負反饋控制系統
C.正反饋控制系統
D.前饋控制系統
【答案】B
【解析】人體內的控制系統分為非自動控制系統、反饋控制系統和前饋控制系統。A項,非自動控制系統不起自動控制作用,人體功能保持相對穩定不依靠該系統。BC兩項,反饋控制系統具有自動控制能力,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負反饋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穩態的重要途徑,是機體絕大多數情況下的調節方式。D項,前饋控制系統只是在反饋信息尚未出現偏差之前及時對其可能出現的偏差發出糾正信號,對人體功能穩態的維持遠沒有負反饋控制系統重要。
6.從控制論的觀點看,對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具有重要作用的調控機制是( )。[西醫綜合2008研]
A.非自動控制
B.負反饋控制
C.正反饋控制
D.前饋控制
【答案】B
【解析】人體內的控制系統分非自動控制系統、反饋控制系統和前饋控制系統三類。A項,在非自動控制系統中,控制部分發出指令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動,而其自身的活動不受來自受控部分或其他糾正信息的影響,因此它不可能對內環境的穩態起自動調控作用。BC兩項,(1)一個自動控制系統必然是一個閉合回路,也就是在控制部分(控制信息)和受控部分(反饋信息)之間存在雙向信息聯系;(2)機體維持內環境的穩態主要依靠反饋信息對控制信息的糾正和調整作用,從而到達精確調節的目的;(3)反饋控制包括正反饋和負反饋,其中,負反饋是維持穩態的重要途徑,但這種調節方式也有缺點,即調節的波動性和滯后性。D項,前饋控制系統所起的作用是預先監測干擾,防止干擾的擾亂;或是超前洞察動因,及時作出適應性反應,條件反射活動是一種前饋控制系統活動,通過前饋機制可避免負反饋所具有的波動性和滯后性兩項缺陷。
7.下列關于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西醫綜合2007研]
A.不受神經系統控制
B.通過特殊化學物質實現
C.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D.反應比神經調節緩慢
【答案】A
【解析】體液調節是指人體的內分泌細胞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如激素),經體液運輸到全身各處,作用于細胞上相應的受體,進行的調節活動。因為激素通常是通過血液運輸到距離較遠的部位起作用,因此稱為體液調節。A項,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成了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稱神經體液調節。BC兩項,除激素外,某些組織細胞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雖不能隨血液到身體其他部位起作用,但可以在局部組織液內擴散,改變附近組織細胞的功能活動狀態,此為局部體液調節。D項,體液調節的特點是:反應速度慢、不夠精確、作用時間持久、作用范圍廣。
8.機體處于寒冷環境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屬于( )。[西醫綜合2006研]
A.神經調節
B.自身調節
C.局部調節
D.體液調節
E.神經-體液調節
【答案】E
【解析】(1)機體功能活動的調節分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通過神經系統進行的調節是神經調節;通過內分泌細胞分泌激素完成的調節是體液調節;既無神經系統活動又無體液因素參與的調節是自身調節。局部調節是相對應全身或較大范圍的調節而言的。(2)機體處于寒冷環境時,溫度感受器的信息通過神經系統到達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經過“下丘腦(TRH)-垂體(TSH)-甲狀腺(T3、T4)”軸促進甲狀腺激素的釋放,促進代謝及產熱。該過程中,既有神經系統的參與,也有體液因素的參與,因此是神經-體液調節。
9.機體的內環境是指( )。[西醫綜合2005研]
A.體液
B.細胞內液
C.細胞外液
D.血漿
E.組織間液
【答案】C
【解析】(1)人體的體液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前者占2/3,分布在細胞內;后者占1/3,分布在細胞外(包括血漿和組織液)。(2)人體的絕大多數細胞都不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而是直接浸浴在細胞外液中,因此細胞外液是細胞在體內直接所處的環境,稱內環境。
1.內環境的穩態( )。[中南大學2009研]
A.是指細胞內液中各種理化因素保持相對恒定
B.是指細胞外液的各種理化性質發生小范圍變動
C.使細胞內、外液中各種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賴于體內各種細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
E.不受機體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答案】B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每組題共用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備選答案可重復選用)
A.偏差信息
B.參考信息
C.控制指令
D.反饋信息
E.前饋信息
1.在神經調節中,由效應細胞發出的能影響相應神經中樞活動的信息是( )。
【答案】D
2.在體液調節中,由內分泌細胞發出的能影響相應靶細胞活動的信息是( )。
【答案】C
3.在食物尚未入口前,能引起唾液分泌的有關食物的外觀、氣味等信息是( )。
【答案】E
三、X型題(多項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中,哪些存在著正反饋?( )
A.肺牽張反射
B.排尿反射
C.神經纖維膜上達到閾電位時Na+通道的開放
D.血液凝固過程
【答案】BCD
2.下列哪些現象中存在正反饋?( )
A.血液凝固過程
B.心室肌纖維動作電位0期去極時的Na+內流
C.排卵前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對腺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的影響
D.婦女絕經后,由于卵巢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的血和尿中的促性腺素濃度升高
【答案】ABC
3.生理學的任務包括( )。
A.機體功能活動規律
B.機體功能活動的產生機制
C.機體內外環境對功能活動的影響
D.機體功能活動的調節
【答案】ABCD
4.下列關于自穩態的描述,正確的有( )。
A.內環境理化性質固定不變
B.包括各種生理功能活動的穩態
C.是機體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
D.主要依靠體內的負反饋控制
【答案】BCD
5.與反饋控制相比,前饋控制的優點有( )。
A.速度快
B.不會失誤
C.有預見性
D.適應性強
【答案】ACD
四、名詞解釋題
1.internal environment
答:internal environment的中文譯名是內環境,是指圍繞在多細胞機體中細胞周圍的體液,即細胞外液。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變動非常小,這對保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非常重要,這也是機體能適應外環境并保持獨立生存的首要條件。
2.穩態[暨南大學2014研]
答:穩態(Homeostasis)是指內環境中的各種理化因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現已擴展到泛指體內細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統水平到整體水平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在神經和體液等因素調節下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3.humoral regulation
答:humoral regulation的中文譯名是體液調節,是指多細胞生物體內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如內分泌激素、生物活性物質或某些代謝產物等)通過體液途徑而影響生理功能的一種調節方式。體液調節包括遠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經分泌四類。
4.negative feedback
答:negative feedback的中文譯名是負反饋,是指在中體內控制系統,受控部分發出的反饋信息調整控制部分的活動,最終使受控部分的活動朝著與它原先活動相反的方向改變的過程。負反饋有兩個特點:(1)控制都有一個調定點。調定點是指自動控制系統所設定的一個工作點,使受控部分的活動只能在這個設定的工作點附近的一個狹小范圍內變動。(2)負反饋控制系統是一個閉合回路,反饋可在回路中反復進行。
5.正反饋[暨南大學2014研]
答:正反饋是指受控部分發出反饋信息促進與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最終使受控部分的活動朝著與它原先活動相同的方向改變。它是一種反饋的形式,意義在于產生“滾雪球”效應,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動過程很快達到高潮并發揮最大效應。一般對穩態的維持不發揮作用。
6.神經調節
答:神經調節是通過反射而影響生理功能的一種調節方式,是人體生理功能調節中最主要的形式。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稱為反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7.前饋控制
答:前饋控制指控制部分在反饋信息尚未到達前已受到糾正信息(前饋信息)的影響,及時糾正其指令可能出現的偏差的現象。前饋控制的特點:①前饋較快速,并具有預見性,適應性大;②有時會發生失誤。
8.反射弧
答: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反射須在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都完整的基礎上才能正常進行;反射弧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被阻斷,反射將不能完成。
五、問答題
1.內環境穩態具有什么生理意義?機體如何保持內環境相對穩定?
答: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如溫度、pH、滲透壓和各種液體成分等的相對恒定狀態。
(1)生理意義:①在人和高等動物,內環境的穩態是細胞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機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②內環境的穩態是細胞各種代謝活動所必需;③內環境的穩態是興奮性細胞保持其正常興奮性和生物電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2)內環境的穩態是一種動態平衡,穩態的維持是機體自我調節的結果,需要全身各系統和器官的共同參與和相互協調來完成。例如,代謝需要的O2和營養物質可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攝人體內,而代謝產生的CO2和H+等終產物則通過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排出體外。
2.簡述人體生理學研究的幾個水平。
答:人體生理學的研究主要可分為三個水平進行。
(1)整體水平研究:主要研究機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如研究人在安靜、不同程度的活動狀態以及特殊環境(高空、高原、潛水等)條件下,整體功能活動的變化及發生機制。
(2)器官水平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的功能活動規律及其調節。
(3)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主要研究細胞、亞細胞結構的功能以及細胞內生物分子的生理作用,可深入闡明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規律以及器官、組織功能活動的原理。
通過以上不同水平的研究,闡明機體生命活動的規律及適應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