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場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稅收對于某一特定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

一、供求彈性對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影響

稅收負擔能否轉嫁以及轉嫁的程度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些制約因素包括供求彈性、市場結構、稅種性質、課稅范圍以及課稅商品的性質等。其中商品的供求彈性是影響稅負轉嫁形式及程度的關鍵性因素,由于稅負轉嫁與商品交換中價格的升降有直接關系,稅負轉嫁的實現以及轉嫁實現的程度就必然要受到商品價格變動的可能性的約束。

1.供給彈性對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影響

供給彈性,是指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供給量對于市場價格升降所作出的反應程度,其大小用供給量變動的比率與價格變動的比率之間的比值,即供給彈性系數來衡量,可用公式表示為:供給彈性系數=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用符號表示為:

供給彈性的強弱,可以分為四種情形:供給完全無彈性,供給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大,供給完全有彈性。現僅考慮兩種極端情形下的稅負轉嫁情況。其中P代表價格,SS代表供給曲線,DD代表需求曲線。供給彈性由弱到強,在圖形上表現為SS曲線的斜率變化。SS曲線的斜率越大,表示供給越缺乏彈性,越容易向后轉嫁;SS曲線的斜率越小,表示供給越富有彈性,越容易向前轉嫁。

(1)供給完全無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如圖2-2所示,當商品的供給完全無彈性時,Es=0,供給曲線SS垂直于橫軸,與需求曲線DD相交于E0點,商品的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此時,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由于商品的供給完全無彈性,稅后供給曲線不會發生變化,此時無論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多少,其均衡數量一直為Q0。圖中P1為政府征稅以后商品供給者實際得到的價格,P0-P1=T。因此,在供給完全無彈性時,稅負會全部向后轉嫁,由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或生產者承擔。

圖2-2  供給完全無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2)供給完全有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如圖2-3所示,當商品的供給完全有彈性時,Es=∞,供給曲線SS平行于橫軸,與需求曲線DD相交于E0,商品的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供給曲線會因此上移至S'S',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1,稅后商品的均衡價格升至P1,而均衡數量降至Q1,這表明商品供給者對商品價格的變動有強烈的反應。商品供給量的急劇下降,又會促使商品價格上漲。圖中P1-P0=T,即商品價格上升的數額,正好等于政府對單位商品征稅的數額。因此,在供給完全有彈性時,納稅人可以將稅收負擔全部向前轉嫁。

圖2-3  供給完全有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2.需求彈性對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影響

需求彈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對于市場價格升降做出反應程度,其大小用需求量變動的比率與價格變動的比率之間的比值,即需求彈性系數來衡量,可用公式表示為:需求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用符號表示為:

需求彈性的強弱,也可分為四種情形:需求完全無彈性,需求彈性較小,需求彈性較大,需求完全有彈性。現僅考慮兩種極端情形下的稅負轉嫁情況。其中P代表價格,SS代表供給曲線,DD代表需求曲線。需求彈性由弱到強,在圖形上表現為DD曲線的斜率變化。DD曲線的斜率越大,表示需求越缺乏彈性,越容易向前轉嫁;DD曲線的斜率越小,表示需求越富有彈性,越容易向后轉嫁。

(1)需求完全無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如圖2-4所示,當商品的需求完全無彈性時,Ed=0,需求曲線DD垂直于橫軸,與供給曲線SS相交于E0點,商品的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供給曲線會因此上移至S'S',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1,稅后商品的均衡價格上升至P0,而均衡數量仍為Q0,表明商品購買者對商品價格的變動沒有作出反應。圖中P1-P0=T,即商品價格上升的數額正好等于政府對單位商品征稅的數額。因此,當商品的需求完全無彈性時,納稅人可以將稅收負擔全部向前轉嫁給購買者。

圖2-4  需求完全無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2)需求完全有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如圖2-5所示,當商品的需求完全有彈性時,Ed=∞,需求曲線DD平行于橫軸,與供給曲線SS相交于E0點,商品的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供給曲線會向右移至S'S',與需求曲線交于E1,稅后商品的均衡數量為Q1,而均衡價格不變仍為P0,這表明商品購買者對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極為強烈,價格稍有上升,購買者就會停止購買這種商品,轉而尋求替代品。圖中P1是政府課稅以后商品供應者實際得到的價格,P0-P1=T,即商品供應者遭受的損失,正好等于政府對該商品征稅的數額。因此,當商品的需求完全有彈性時,納稅人無法將稅負向前轉嫁,只能由自己承擔或者將稅負向后轉嫁。

圖2-5  需求完全有彈性時的稅負轉嫁

3.供求彈性對稅負轉嫁與歸宿的共同影響

供求彈性的力量對比最終決定了稅負轉嫁情況。如果需求彈性大于供給彈性,則向后轉嫁的成分多一些;反之,向前轉嫁的成分大一些。

如圖2-6所示,需求彈性大于供給彈性,即Ed﹥Es,需求曲線DD較為平坦,供給曲線SS較為陡峭。需求曲線DD與供給曲線SS相交于E0點,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供給曲線會向上平移至S'S',并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1,稅后商品的均衡價格升至P1,均衡數量降至Q1。圖中P1-P0﹤P0-P2,即需求對政府征稅帶來的市場價格變動的反應相對供給來說更靈敏,此時納稅人向前轉嫁的稅負小于由他自己承擔的稅負。

圖2-6  需求彈性大于供給彈性

如圖2-7所示,需求彈性小于供給彈性,即Ed﹤Es,需求曲線DD較為陡峭,供給曲線SS較為平坦。需求曲線DD與供給曲線SS相交于E0點,稅前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政府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征收稅收T,供給曲線會向上平移至S'S',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1,稅后商品的均衡價格升至P1,均衡數量降至Q1。圖中P1-P0﹥P0-P2,即供給對政府征稅帶來的市場價格變動的反應相對需求來說更靈敏,納稅人向前轉嫁的稅負大于由他自己承擔的稅負。

圖2-7  需求彈性小于供給彈性

二、商品稅(流轉稅)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從量稅情況下商品稅的歸宿

假設政府從量計征的稅以消費者為納稅人,如圖2-8所示。稅前需求曲線為DD,稅前供給曲線為SS,兩者相交于E0,則稅前的均衡產量為Q0,均衡價格為P0。如果政府對消費者征收稅收T,則需求曲線會向左平移至D'D',則新的均衡點為E',此時消費者面對的價格為PD,生產者面對的價格水平從P0下降至PS,均衡產量由Q0減少至Q'。此時,PD-PS=T。

從量稅效應就是把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從P0提高至PD,使生產者得到的價格從P0下降至PS,并使產量下降至Q',使政府得到了PDPSE'F的稅收收入。這部分稅收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負擔的,由于課稅商品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大體一致,所以生產者和購買者各負擔一半左右。

圖2-8  從量稅情況下商品稅的歸宿

2.從價稅情況下商品稅的歸宿

在從價稅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成為稅額大小的一個決定因素,價格越高,繳納的稅款越多。如圖2-9所示,稅前需求曲線為DD,稅前供給曲線為SS,兩者相交于E0,則稅前的均衡產量為Q0,均衡價格為P0。如果政府征收稅收T,則需求曲線由DD變成D'D',則新的均衡點為E'。此時,PD-PS=T。政府所得到的稅收收入為PDPSE'F。這部分稅收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負擔,負擔的比例會因稅后需求曲線D'D'斜率的變化而有所變化。

圖2-9  從價稅情況下商品稅的歸宿

綜上可知,政府對商品的課稅,不論以誰為法定納稅人,也不論采取何種形式,稅負的承擔者仍由供求彈性來決定。

三、要素收入課稅(所得稅)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工薪稅的歸宿

這里分析以工薪所得為課稅對象的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的轉嫁與歸宿。工薪稅可以看成對勞動要素征收的一種商品稅,可利用商品稅的稅收轉嫁與歸宿原理進行分析。

(1)普通勞動者工薪稅的歸宿

根據目前中國的情況,普通勞動力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假定勞動供給的彈性為0,則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如圖2-10所示,勞動供給曲線為SS,勞動需求曲線為DD,均衡點為E0,均衡的勞動單位價格即工資率為ω0。如果政府對工薪課征稅率為t的工薪稅(這相當于征收一種從價稅),則稅后名義工資率提高即勞動價格提高,因而勞動需求減少,需求曲線按比例向下移動,工資率較高的情況下移動大,工資率較低的情況下移動小,移動不是平行進行的。則雇主面對的稅后勞動需求曲線為D'D',新的均衡點為E',均衡價格為ω'。此時,ω0-ω'為政府征收的稅收。由于此時供給完全無彈性,雇主可以任意的壓低工資,因此稅收負擔最后全部由工人承擔了。

圖2-10  普通勞動者工薪稅的歸宿

(2)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工薪稅的歸宿

某些專門技術人才的勞動具有供給彈性很高的特點,工薪稅的轉嫁與歸宿同對有供給彈性征收商品稅的情況一致,對他們的勞動所得征收工薪稅,往往會轉嫁給雇主,其形式就是要求稅后凈工資保持與稅前一樣。

2.企業所得稅的歸宿

個人所得稅不僅對工薪課稅也對投資經營所得和資本利得課稅,對投資所得和資本利得課稅的轉嫁與歸宿效應類似于企業所得稅,關于企業所得稅的轉嫁與歸宿原理同樣適用于對這部分所得課征個人所得稅的分析。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一定時期的應稅利潤。企業的利潤包括正常利潤和超額利潤,企業所得稅進而就包含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正常利潤課稅,相當于對資本要素課征流轉稅,上述商品稅的歸宿原理同樣適用;另一部分是對超額利潤課稅,超額利潤也稱為經濟利潤,是指企業所有者獲得的超過生產中使用資本要素的機會成本的收益。

假定能夠設置一種只對超額利潤課稅的稅種(稱為超額利潤稅),以下來分析超額利潤稅的轉嫁與歸宿情況。

在短期均衡的條件下,企業追求超額利潤最大化,由于超額利潤稅并沒有改變企業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所以企業不會改變其產量。而由于產量不變,消費者的支付價格也不會改變,所以消費者的情況不變,最終企業將完全承擔稅收。而在長期均衡的條件下,競爭的結果是企業的超額利潤為零,因此不會產生稅收收入。在壟斷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獲得超額利潤,但同樣由于這種稅不會對產量產生影響,消費者的境況不會因為征稅而降低,因而企業要承擔該稅收,也就是說這個稅不會轉嫁。

顯然從利潤上看,這樣的超額利潤稅不會對企業的經濟決策產生影響,而具有額外負擔為零的特征,富有效率高的優點,但現實中由于超額利潤無法準確核算,一方面基本收益率很難確定,另一方面資本存量價值的確定也存在多種標準,采用原始成本與采用重置成本結果不同,此外在考慮風險因素時,更找不到一個簡單的可操作的方法來確定超額利潤。因此,超額利潤稅缺乏管理和實施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1. 郭著章《英漢互譯實用教程》(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2.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245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3. 宋濤《政治經濟學教程》(第11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4.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名校真題集:基礎英語
  5.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3版)
  6.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811綜合考試(英1)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7. 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8.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9.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0. 吳于廑《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822行政管理內部輔導講義與歷年考研真題詳解
  13. 陳洪亮《電路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14.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
  15.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441出版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沽源县| 焦作市| 商水县| 板桥市| 云阳县| 景宁| 德化县| 潮州市| 岳普湖县| 东至县| 颍上县| 彭州市| 泰顺县| 靖西县| 昌都县| 延安市| 绥阳县| 孟村| 佛坪县| 公安县| 姜堰市| 乌兰县| 晴隆县| 博罗县| 射阳县| 台北县| 兴安县| 江津市| 嘉祥县| 扎赉特旗| 花莲县| 安丘市| 朝阳区| 罗江县| 五原县| 桑植县| 特克斯县| 九台市| 泗水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