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稅務碩士(MT)[專業碩士]考試專用教材
- 圣才電子書
- 1352字
- 2021-05-27 10:30:44
第二章 稅收的涵義
第一節 國家的公共權力與稅收
一、國家的兩種權力和兩種職能
1.公共權力和社會管理職能
國家是掌握在統治集團手中,對社會實施統治,把各種社會沖突、社會矛盾保持在秩序范圍以內的暴力組織,也就是說國家具有行使公共權力、執行社會管理的職能。
公共權力指國家管理社會、維護社會秩序包括對經濟實施宏觀控制和調節干預的權力,其主要目標是防止社會經濟震蕩,促進社會經濟有序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克服市場機制的缺陷,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增進社會效益;其運行方式是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形式強制執行,在社會結構中形成縱向分層聯系,基本機制是下級服從上級。
2.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和國有資產管理職能
私有制社會中國家主要執行社會管理職能,國有資產在經濟中的比重很低。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經營管理職能對社會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資產所有權的主要目標是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保值并增值——遵循等價交換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法則,以追求盡可能大的盈利為直接目標;運行方式上主要通過契約和合同,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形成橫向聯系。公共權力與資產所有權的區別在于是否創造剩余產品價值。國有資產所有權指的是能創造剩余產品價值或實現財產價值增值的經營性財產的所有權,而內含于公共權力中的財產是非生產性的,只是經營性財產價值增值的扣除。
二、市場失靈與稅收
稅收是由國家公共權力引起的,并與之有密切聯系的經濟范疇,稅收的主體和依據是國家公共權力,稅收的目的是為國家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物質基礎。而國家要履行的社會管理職能主要是指克服市場失靈。
市場失靈的表現通常包括公共產品提供的非充分性、外部效應、收入分配不公等。
1.解決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
公共產品是指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的產品或服務,也是專門用于滿足維系整個社會群體共同需要的產品或勞務。公共產品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公共產品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產品。
由于公共產品是人們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同時,其自身的特征及“搭便車”現象的存在,通過自愿繳費或市場交易的方式又無法保證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這就需要一個處于社會各微觀主體之上的機構采用強制手段進行融資以解決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這就是國家稅收。事實上,國家在以征稅的形式取得財政收入的同時也將取得的稅金用于公共產品的供給。
2.治理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通常分為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在正外部效應場合,私人邊際成本大于社會邊際成本;在負外部效應場合時,私人邊際成本小于社會邊際成本。這就需要國家將外部成本內在化,而稅收正是治理外部效應的重要工具。
3.調節收入分配
調節收入分配,就是通過適當方式從富有者獲得一部分收入再以適當方式補貼給較窮的社會成員。其理論依據是收入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從富有者獲得一定數量的收入,只要適當就不會降低他們的福利,而轉移給窮人會增進窮人的福利,這樣會促進全社會福利的提高。稅收是國家調節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國家可以根據納稅人高低不同的收入水平分別征收數額不等的稅收,對低收入者不征稅或少征稅,對高收入者多征稅,縮小不同納稅人稅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緩解因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
- 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8版)課后習題詳解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模擬試題詳解(含2010~2014年真題)
- 2014年經濟師《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812社會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贈5套名??佳姓骖}】
-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689西方行政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8年考研數學高分復習全書(數學三)習題講解
- 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十七版)
- 朱軍《遺傳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876英語學科教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農學門類聯考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242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經濟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