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西方稅收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西方稅收的起源

西方國家稅收的最初形態(tài)可以上溯至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最早的財政收入形式是liturgy,由富裕的個人自愿貢納,以使其受人尊敬的地位得以保證。后來這種貢納逐漸失去自愿特點而變?yōu)閺娭频某涔蜎]收。在古希臘,社會成員劃分等級,有貴族、僧侶、自由民、奴隸之別,稅收的征收與社會成員的等級有關。稅種主要有關稅和市場稅,關稅主要在城門口就進出城門的商品征收,市場稅就在市場上買賣的物品征收。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稅收是土地稅,此外還征關稅和人頭稅。

二、前資本主義時期西方稅收的發(fā)展

中世紀的國家以領主政府的形式出現,統治者是一塊領地的領主,同時是領地中某些地產的正式地主,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地產收入而不是稅收。11世紀到14世紀初,由于西歐內部的經濟以及與外部的商業(yè)聯系都得到了擴展,剩余勞動的數量增大,政府有了新的資源可利用,集權化政治重組成為趨勢,稅收制度隨之恢復,但是稅收制度的恢復不成體系而且不同地區(qū)發(fā)展極端不平衡,稅種主要是一些臨時稅。

中世紀末期即15世紀前后,封建領主制度隨生產力發(fā)展和城市復活逐漸崩潰,專制政體的民族國家普遍出現。生產力的發(fā)展使歐洲社會的生產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商人的力量得到逐步確認,教會干涉程度減弱,君王的力量成長成為可能,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也使經濟力量強大的國王兼并其他國王或領主成為可能。隨之,戰(zhàn)爭頻繁,規(guī)模擴大,裝備水平提高,軍事開支膨脹,國家支出增加。財政需要導致稅收逐漸恢復,稅收的恢復反過來促進民族國家壯大成長,許多國家生產力的發(fā)展為稅收的恢復提供了稅源保證。

三、資本主義時期西方稅收的發(fā)展

西方國家的稅收制度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重要的階段。

第一階段,大約在17至18世紀,在原有稅制基礎上逐步建立以消費稅和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制度。

第二階段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歐洲各國均實現了所得稅從臨時稅向經常稅、從輔助稅向主體稅的轉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除繼續(xù)推行以個人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外,還大力推行和征收社會保險稅和增值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舟山市| 东台市| 依兰县| 仙游县| 汶川县| 刚察县| 伊春市| 定安县| 蒲城县| 肃北| 石楼县| 赤城县| 和顺县| 隆尧县| 宣武区| 西丰县| 兰州市| 安顺市| 浏阳市| 浦东新区| 肇州县| 余庆县| 商城县| 鄂托克旗| 托克逊县| 安康市| 信丰县| 汉阴县| 沙河市| 公安县| 怀远县| 油尖旺区| 巴青县| 岢岚县| 监利县| 贵定县| 彰化市| 宁河县| 怀安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