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注冊城鄉規劃師《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過關必做1200題(含歷年真題)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24934字
- 2021-05-20 14:40:33
第四章 《城鄉規劃法》配套行政法規與規章
第一節 行政法規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風景名勝區條例》,下列規定中不正確的是( )。[2013年真題]
A.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
B.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
C.風景名勝區應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
D.歷史文化名城自批準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保護規劃
【答案】D
【解析】D項,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三條,保護規劃的編制期限均應當自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AC兩項,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二條、第十四條,風景名勝區應當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20年。B項,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五條,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相一致;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村莊規劃的規劃期限相一致。
2.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編制、送審、報批、修改有明確的規定,下列不正確的是( )。[2012年真題]
A.保護規劃應當自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
B.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必須舉行聽證
C.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D.依法批準的保護規劃,確需修改的,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保護規劃應當自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第十六條規定,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第十七條規定,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九條規定,經依法批準的保護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護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送審批。
3.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內,“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的規定出自( )。[2012年真題]
A.《文物保護法》
B.《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C.《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D.《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應當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負責歷史建筑的維護和修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從保護資金中對歷史建筑的維護和修繕給予補助。歷史建筑有損毀危險,所有權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進行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
4.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 )。[2012年真題]
A.整體保護
B.分類保護
C.專門保護
D.有效保護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分類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歷史建筑,應當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
5.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 )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2012年真題]
A.建設
B.林業
C.土地
D.旅游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6.下列不符合《城鄉規劃法》和《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的是( )。[2012年真題]
A.城市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B.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C.國家風景名勝區規劃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D.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所在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答案】C
【解析】C項,《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7.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 ),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2009年真題]
A.不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建設活動
B.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
C.超過允許容量接納游客的游覽活動
D.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的活動
【答案】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下列活動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①設置、張貼商業廣告;②舉辦大型游樂等活動;③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的活動;④其他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
8.在我國現行城鄉規劃法規體系框架中,不屬于部門規章與規范性文件的是( )。
A.《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B.《城建監察規定》
C.《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D.《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辦法》
【答案】C
【解析】我國現行的《城鄉規劃法》配套行政法規有《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包括《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方法》、《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城市黃線管理辦法》等。
9.《城鄉規劃法》規定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報( )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A.省級人民政府
B.上一級人民政府
C.省級人民代表大會
D.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B
【解析】《城鄉規劃法》(2015年修訂版)第二十二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10.《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村莊、集鎮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改稱為( )。
A.鄉鎮總體規劃
B.鄉規劃、鎮規劃
C.鄉鎮建設規劃
D.鄉規劃、村莊規劃
【答案】D
【解析】《城鄉規劃法》(2015年修訂版)第十八條對《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名稱及內容作了重大調整,包括:①將本條例中村莊、集鎮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改稱鄉規劃、村莊規劃;②將規劃內容規定為規劃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
11.2008年以前我國實行的是( )的規劃管理制度。
A.城鄉結合
B.城鄉合一
C.先城后鄉
D.城鄉分割
【答案】D
【解析】2008年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城鄉分割的規劃管理制度。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城市規劃法》,該法適用于城市規劃區,不包括廣大農村地區(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集鎮除外)。為了加強村莊、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集鎮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1993年6月29日國務院以第116號令發布了《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
12.《城鄉規劃法》對《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調整描述正確的是( )。
A.規定鄉規劃不應當包括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發展布局
B.規定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批
C.規定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
D.規定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不需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答案】C
【解析】C項,《城鄉規劃法》(2015年修訂版)第十八條規定,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A項,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B項,第二十條規定,鎮人民政府根據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D項,第二十二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13.關于對《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立法背景及其適用范圍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城市規劃法》,該法適用于城市規劃區同時包括廣大農村地區
B.城鄉二元化的規劃管理體制適應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需要
C.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城鄉規劃法》
D.《城市規劃法》貫徹了城鄉統籌的原則,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納入了城鄉規劃概念
【答案】C
【解析】A項,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城市規劃法》,該法適用于城市規劃區,不包括廣大農村地區(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集鎮除外)。B項,由于城鄉二元化的規劃管理體制,使得城市和鄉村之間在資源配置和空間布局上缺乏統籌協調,很難適應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需要。C項,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城鄉規劃法》。D項,《城市規劃法》貫徹了城鄉統籌的原則,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納入了城鄉規劃概念,并對其規劃編制組織、編制內容、編制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14.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應當遵循( )的原則。
A.科學規劃、嚴格保護
B.科學規劃、循環利用
C.循環利用、完整保護
D.科學規劃、完整保護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
15.《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因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應當由( )將其列入瀕危名單。
A.上一級審批機關
B.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
C.批準機關
D.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因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批準機關應當將其列入瀕危名單,予以公布,并責成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采取補救措施,防止情況繼續惡化,并完善保護制度,加強保護工作。
16.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原則集中體現在兩點,一是整體保護,二是處理好( )的關系。
A.保護與發展
B.保護與經濟
C.保護與文化
D.文化與經濟
【答案】A
【解析】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實施保護規劃,首先要明確保護原則及其保護內容,這是做好保護工作的前提。保護原則集中體現在以下兩點:①整體保護。整體保護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格局、風貌和景觀、環境。②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基本內容包括控制人口數量和改善各種設施。
17.由于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因而( )的實施也使《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相當一部分內容相應作了調整。
A.《風景名勝區條例》
B.《城鄉規劃法》
C.《文物保護法》
D.《環境保護法》
【答案】B
【解析】根據黨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方針,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城鄉規劃法》。這部行政法貫徹了城鄉統籌的原則,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納入了城鄉規劃概念,并對其規劃編制組織、編制內容、編制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由于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因而《城鄉規劃法》的實施也使《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相當一部分內容相應作了調整。
18.根據《城鄉規劃法》規定,鄉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以( )為基本目標。
A.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B.促進城鄉經濟發展
C.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
D.促進城鄉文化發展
【答案】C
【解析】《城鄉規劃法》(2015年修訂版)第十八條規定,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鄉規劃還應當包括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發展布局。
19.根據《城鄉規劃法》規定,將《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原則調整為( )。
A.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B.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
C.先規劃后建設、環保節能保護耕地
D.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節約發展
【答案】A
【解析】《城鄉規劃法》明確鄉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基本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規定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
20.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經依法批準的保護規劃內容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不得擅自修改
B.確需修改的,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
C.修改后的保護條例,無需再報送審批
D.經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經依法批準的保護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護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送審批。
21.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進行的活動不需要制訂保護方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的是( )。
A.沒有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活動
B.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影視攝制活動
C.其他影響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筑的活動
D.在核心保護范圍內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應當保護其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筑;制訂保護方案,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①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活動;②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③其他影響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筑的活動。
22.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除新建、擴建( )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
A.影視攝制基地
B.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C.歷史建筑
D.自然保護區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征求同級文物主管部門的意見。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
23.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下列不屬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的禁止性活動的是( )。
A.開山、采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
B.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
C.占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
D.在歷史建筑上刻畫、涂污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①開山、采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②占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等;③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④在歷史建筑上刻畫、涂污。
24.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基本依據是( )。
A.科學規劃
B.統一管理
C.嚴格保護
D.永續利用
【答案】A
【解析】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立法精神所在。這四個重要環節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科學規劃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基本依據;統一管理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可靠保障;嚴格保護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強制要求;永續利用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根本目的。
25.《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 )可以在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評價標準,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經專家論證,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A.省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
B.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
C.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可以在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評價標準,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經專家論證,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26.做好實施保護規劃工作的前提是( )。
A.明確傳統格局、歷史風貌
B.明確保護開發強度
C.明確保護建設控制
D.明確保護原則及其保護內容
【答案】D
【解析】實施保護規劃,首先要明確保護原則及其保護內容,這是做好保護工作的前提。保護原則集中體現在兩點,一是整體保護,二是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整體保護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格局、風貌和景觀、環境。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基本內容包括控制人口數量和改善各種設施。
27.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以下有關在核心保護范圍內保護措施的說法沒錯誤的是( )。
A.對建筑物和構筑物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統一保護
B.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禁止一切新建、擴建活動
C.核心保護范圍是指在保護范圍內以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即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的精華所在
D.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可以拆除歷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實行分類保護。第二十八條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
28.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針對有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對單位并處( )罰款。
A.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
B.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C.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
D.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
【答案】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并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并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29.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針對有擅自損壞歷史文化街區標牌的違法行為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以( )的罰款。
A.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
B.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
C.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D.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設置、移動、涂改或者毀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標志牌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30.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以下有關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措施中舉行聽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保護區內所有建設活動都需要告知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B.利害關系人沒要求聽證時亦可舉行聽證會
C.聽證應在公示期提出,并在公示期滿后及時舉行
D.只有利害關系人才能參加聽證會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措施中舉行聽證的情況:其一,僅在審批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建設活動時,告知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其二,只有當利害關系人要求聽證時,才舉行聽證。其三,聽證應在公示期提出,并在公示期滿后及時舉行。
31.《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立法依據是( )。
A.《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城鄉規劃法》
B.《文物保護法》和《城鄉規劃法》
C.《文物保護法》和《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D.《文物保護法》和《城市規劃法》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立法依據是《文物保護法》和《城鄉規劃法》。《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第四款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城鄉規劃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以及受保護建筑的維護和使用,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
32.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因保護不力而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批準機關應當將其列入瀕危名單并責成( )采取補救措施。
A.下一級執行機關
B.上一級審批機關
C.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D.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已批準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因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批準機關應當將其列入瀕危名單,予以公布,并責成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采取補救措施,防止情況繼續惡化,并完善保護制度,加強保護工作。
33.處理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中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基本內容包括( )和改善各種設施。
A.控制人口數量
B.保護傳統格局
C.嚴格控制空間尺度
D.嚴格控制建設程度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原則集中體現在兩點,一是整體保護,二是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整體保護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格局、風貌和景觀、環境。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基本內容包括控制人口數量和改善各種設施。
34.以下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所指違法行為的描述最準確的是( )。
A.違法行為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法律和本條例規定而實施的行為
B.違法行為是指法律關系客體違反法律和本條例規定而實施的行為
C.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違反法律和本條例規定而實施的行為
D.違法行為是指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和本條例規定而實施的行為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所指違法行為,是指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和本條例規定而實施的行為。法律責任是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因違法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消極法律后果,即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其中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的對象是行政主體中失職、瀆職的公務員,行政處罰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35.《文物保護法》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保護辦法,由( )制定。
A.國務院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D.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答案】A
【解析】《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36.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編制期限均應當自名城、名鎮、名村批準( )編制完成。
A.公布之日起2年內
B.公布之日起3年內
C.公布之日起1年內
D.公布之日起4年內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批準公布后,歷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批準公布后,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保護規劃應當自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
37.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 ),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以確保其整體和諧關系。
A.分別保護
B.重點保護
C.個別保護
D.整體保護
【答案】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整體保護,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以確保其整體和諧關系。同時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保護規劃,控制人口數量,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
38.以下關于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法律責任是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因違法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消極法律后果
B.行政責任包括行政主體處罰和行政處罰兩種
C.行政處分的對象是行政主體申失職、瀆職的公務員
D.行政處罰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答案】B
【解析】法律責任是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因違法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消極法律后果,即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其中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的對象是行政主體中失職、瀆職的公務員,行政處罰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違反條例規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39.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 )期限相一致。
A.鎮總體規劃
B.村莊規劃的規劃
C.鎮修建性詳細規劃
D.鎮控制性詳細規劃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相一致;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村莊規劃的規劃期限相一致。
40.為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法》授權國務院制定配套的行政法規,此行政法規是( )。
A.《風景名勝區條例》
B.《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C.《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D.《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辦法》
【答案】C
【解析】為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法》授權國務院制定配套行政法規。《城鄉規劃法》也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應當遵守有關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于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應運而生,經2008年4月2日國務院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并公布。
41.《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保護規劃的內容包括五個方面,與城鄉規劃管理中確定規劃區范圍相對應的是( )。
A.劃定保護范圍
B.保護原則
C.用地布局
D.建設控制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保護規劃的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和城鄉規劃管理中確定規劃區范圍相對應的是劃定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范圍內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對象采取分類保護的措施。
42.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對于空間形態完整的名城、名鎮、名村,其保護范圍一般應覆蓋其歷史城區或村莊的范圍;其他名城、名鎮、名村需要根據( )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A.歷史文化遺產價值
B.本地歷史事件的價值
C.歷史文化遺產分布
D.本地歷史事件發生地分布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對于空間形態完整的名城、名鎮、名村,其保護范圍一般應覆蓋其歷史城區或村莊的范圍;其他名城、名鎮、名村需要根據歷史文化遺產分布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43.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不屬于行政責任的是( )。
A.地方人民政府未組織編制保護規劃對于地方人民政府應承擔的責任
B.地方人民政府未按照法定程序組織編制保護規劃對于地方人民政府應負的責任
C.市縣人民政府因保護不力,導致已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列入瀕危名單對于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承擔的責任
D.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失職對于該人員應承擔的責任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包括:①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失職、瀆職而造成監管不力的追究行政責任;②地方人民政府未組織編制保護規劃、未按照法定程序組織編制保護規劃、擅自修改保護規劃、未將批準的保護規劃予以公布的四種情況追究行政責任;③省、自治區、直轄市保護主管部門和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未按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履行審批職責的追究行政責任;④市縣人民政府因保護不力,導致已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列入瀕危名單的行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
44.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由( )提出申請,經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專家進行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A.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
B.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
C.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區、直轄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九條規定,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專家進行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45.《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所有保護規劃均由( )審批。
A.上一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
B.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
C.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
D.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46.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人員瀆職而造成監管不力的應追究其( )。
A.行政責任
B.民事責任
C.刑事責任
D.賠償責任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47.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尚應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 )備案。
A.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區、直轄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
C.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48.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 )。
A.本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建設規劃
B.上一級城鄉建設規劃
C.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
D.保護規劃確定的開發強度要求
【答案】C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建設控制地帶是指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以內、核心保護范圍以外,是為確保核心保護范圍的風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須進行建設控制的地區。
49.某單位因違規排放廢水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內的環境造成嚴重損失的,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應對其處以( )罰款。
A.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B.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
C.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D.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
【答案】A
【解析】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四十一條,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內的環境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并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50.下列關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有關內容表述中不符合規定的是( )。
A.經依法批準的保護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則修改后的保護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送審批
B.保護規劃應當自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批準公布之日起1年內編制完成
C.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D.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的規劃期限應當與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相一致
【答案】C
【解析】C項,《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51.《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有關保護原則審批前后的規定,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保護規劃均由國務院審批
B.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應廣泛征求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
C.組織編制機關應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D.經修改后的保護規劃,應當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再報國務院備案
【答案】B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保護規劃報送審批前,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第十七條規定,保護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依法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52.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風景名勝區劃分為( )。
A.甲級風景名勝區和乙級風景名勝區
B.中央級風景名勝區和地方級風景名勝區
C.一級風景名勝區和二級風景名勝區
D.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答案】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八條規定,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于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
53.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送審批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規劃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公告時間不得少于( )日。
A.10
B.15
C.30
D.45
【答案】C
【解析】《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送審批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規劃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公告時間不得少于三十日。
54.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的是( )。
A.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B.全國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C.全國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發展管理工作
D.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答案】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55.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 )。
A.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B.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管理工作
C.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D.風景名勝區的發展管理工作
【答案】C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條規定,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56.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經申請論證后應報( )批準公布。
A.國務院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D.國務院環境保護部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條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57.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應由( )提出申請。
A.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B.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主管部門
C.國務院環境保護部
D.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條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58.根據( )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A.《風景名勝區條例》
B.《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C.《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D.《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59.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應當在( )編制完成總體規劃。
A.自設立之日起1年內
B.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
C.自設立之日起3年內
D.自設立之日起4年內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四條規定,風景名勝區應當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20年。
60.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 )。
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
【答案】C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四條規定,風景名勝區應當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20年。
61.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山嚴重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應處以( )罰款。
A.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
B.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C.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
D.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十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限期拆除,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①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山、采石、開礦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的;②在風景名勝區內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的;③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實施上述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2.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于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設立為( )。
A.市級風景名勝區
B.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C.省級風景名勝區
D.地方級風景名勝區
【答案】C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八條規定,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于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
63.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 ),規劃的組織編制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規劃進行評估,作出是否重新編制規劃的決定。
A.規劃期屆滿前1年
B.規劃期屆滿前2年
C.規劃期屆滿前3年
D.規劃期屆滿前4年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規劃期屆滿前2年,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組織專家對規劃進行評估,作出是否重新編制規劃的決定。在新規劃批準前,原規劃繼續有效。
64.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堅持( )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A.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
B.保護優先、永續利用
C.科學規劃、統一管理
D.科學規劃、開發服從保護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65.國務院在( )的基礎上,公布了《風景名勝區條例》。
A.《資源保護法》
B.《城鄉規劃法》
C.《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D.《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答案】D
【解析】為了加強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建立和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制度,在《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的基礎上,國務院于2006年9月19日公布了《風景名勝區條例》。
66.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的是設立( )區。
A.國家級風景名勝
B.省級風景名勝
C.地方級風景名勝
D.高級風景名勝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條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67.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 )組織編制。
A.省級人民政府
B.市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
D.縣級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68.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的是( )。
A.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
B.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
C.地方級風景名勝區規劃
D.高級風景名勝區規劃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69.全國風景名勝區的主管部門是( )。
A.國務院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B.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C.國務院環境保護部
D.國務院文化部
【答案】A
【解析】國務院于2006年9月19日公布了《風景名勝區條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實施。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即國務院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70.以下有關《風景名勝區條例》和城鄉規劃的關系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風景名勝區管理也是城鄉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B.我國風景名勝區大多地處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區范圍以外,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人文景觀系統,不在城鄉空間地域的覆蓋范圍之內
C.根據《城鄉規劃法》規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為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D.《風景名勝區條例》與《城鄉規劃法》關系極為密切,同樣屬于配套性法規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管理也是城鄉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國風景名勝區大多地處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區范圍以外,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人文景觀系統,但是均在城鄉空間地域的覆蓋范圍。一些風景名勝區位于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區以內,甚至位居中心城區,對于城市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例如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等。根據《城鄉規劃法》規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為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同時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也是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因此《風景名勝區條例》與《城鄉規劃法》關系極為密切,同樣屬于配套性法規。
71.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風景名勝區規劃經批準后,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均有權查閱,個人無權查閱
B.風景名勝區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C.風景名勝區規劃確定下來后不得作任何修改
D.風景名勝區規劃確定下來后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任何建設活動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風景名勝區規劃經批準后,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查閱。風景名勝區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服從規劃管理。風景名勝區規劃未經批準的,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各類建設活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對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的風景名勝區范圍、性質、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游客容量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準;對其他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批準機關備案。
72.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經申請論證后應報( )批準公布。
A.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B.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C.國務院環境保護部
D.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主管部門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條規定,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公布。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73.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下列選項中不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實施管理的相關內容要求的是( )。
A.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建設活動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周圍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資源和地形地貌
B.風景名勝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并與景觀相協調,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
C.禁止超過允許容量接納游客和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區域開展游覽活動
D.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可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根據實際需要可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托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
【答案】D
【解析】D項,《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托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的企業兼職。
74.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下列關于風景名勝區保護的表述中不符合規定的是( )。
A.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的需要可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
B.風景名勝區的建設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后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C.風景名勝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并與景觀相協調,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
D.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
【答案】A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
75.《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修建( )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準。
A.大型游樂場所
B.纜車、索道
C.培訓中心
D.療養院
【答案】B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準。
76.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 )負責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A.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
B.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D.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
【答案】A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4個選項符合題意)
1.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整體保護( )。[2012年真題]
A.保持傳統格局
B.保持歷史風貌
C.保持空間尺度
D.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E.不得改變原有市政設施
【答案】ABC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整體保護,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2.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禁止在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內建設( )。[2013年真題]
A.各類賓館酒店
B.生態資源保護站
C.游客服務中心
D.景區療養院
E.培訓中心
【答案】AD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七條,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
3.我國現行的《城鄉規劃法》配套的行政法規有( )。
A.《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B.《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C.《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D.《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E.《風景名勝區條例》
【答案】BDE
【解析】我國現行的《城鄉規劃法》配套行政法規有《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包括《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方法》、《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城市黃線管理辦法》等。
4.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下列關于我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組成相關內容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都根據城鄉規劃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了配套的地方政府規章
B.在《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后,各地會根據《城鄉規劃法》修改或重新編制有關城鄉規劃的地方性法規
C.《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村鎮規劃編制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等都屬于部門規章范疇,是我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D.《城鄉規劃法》是我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中的基本法,對各級城鄉規劃法規與規章的制定具有不容違背的規范性和約束力
E.行政法規同樣是制定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基本依據
【答案】ABDE
【解析】C項,《村鎮規劃編制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等屬于部門規章范疇,是我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屬于行政法規。
5.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城鄉規劃法》對《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 )作了調整。
A.規劃目標與原則
B.規劃名稱及內容
C.規劃編制與審批
D.規劃的依據
E.規劃的重要意義
【答案】ABC
【解析】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城鄉規劃法》對《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調整內容包括:①規劃目標與原則;②規劃名稱及內容;③規劃編制與審批。
6.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歷史建筑的保護措施包括( )。
A.對歷史建筑實施原址保護
B.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
C.明確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是維護修繕的主體
D.地方人民政府在維護修繕歷史建筑中的責任
E.對其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筑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備案
【答案】ABC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歷史建筑;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對歷史建筑實施原址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確定保護措施,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因公共利益需要進行建設活動,對歷史建筑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本條規定的歷史建筑原址保護、遷移、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7.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的規定,下列關于其保護范圍內的建設活動內容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整體保護,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B.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活動
C.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
D.在其保護范圍內應禁止進行下列活動:開山、采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占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E.在其保護范圍內從事建設活動,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不得損害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得對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構成破壞性影響
【答案】ACDE
【解析】B項,《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
8.《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適用于( )。
A.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
B.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批準
C.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
D.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創建
E.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
【答案】ABCE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批準、規劃、保護,適用本條例。
9.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的責任主體在中央一級是( )。
A.國務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B.國務院環境保護部
C.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
D.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
E.國務院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部
【答案】CD
【解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10.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國家對風景名勝區實行( )的原則。
A.提高效益
B.統一管理
C.嚴格保護
D.永續利用
E.科學規劃
【答案】BCD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家對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
11.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內容包括( )。
A.生態資源保護措施
B.中、小建設項目布局
C.開發利用強度
D.風景資源評價
E.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
【答案】ACD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內容應當包括:①風景資源評價;②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③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④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的范圍;⑤風景名勝區的游客容量;⑥有關專項規劃。
12.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禁止的行為包括( )。
A.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
B.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
C.設置、張貼商業廣告
D.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
E.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培訓中心
【答案】AB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①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②禁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③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畫、涂污;④亂扔垃圾。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
13.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在風景名勝保護區內限制的行為包括( )。
A.張貼商業廣告
B.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畫、涂污,亂扔垃圾
C.舉辦大型游樂
D.在核心景區內建設招待所、療養院
E.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
【答案】AC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下列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后,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批準:①設置、張貼商業廣告;②舉辦大型游樂等活動;③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的活動;④其他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
14.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下列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是( )。
A.未經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準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卻核發選址意見書的,對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人員追究的責任
B.風景名勝區自設立之日起未在2年內編制完成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對主管人員追究的責任
C.選擇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單位編制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對主管人員追究的責任
D.擅自修改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對主管人員追究的責任
E.縣級以上主管部門批準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礦嚴重破壞景觀地貌活動的,對直接主管人員追究的責任
【答案】BCDE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①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的;②風景名勝區自設立之日起未在2年內編制完成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③選擇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的;④風景名勝區規劃批準前批準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建設活動的;⑤擅自修改風景名勝區規劃的;⑥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
15.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利用和管理的內容中,管理機構應當( )。
A.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B.加強安全管理
C.保障游覽安全
D.禁止超過允許容量接納游客和沒有安全保障的區域開展游覽活動
E.合理利用風景名勝區資源,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經濟的投資
【答案】ABCD
【解析】《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強安全管理,保障游覽安全,并督促風景名勝區內的經營單位接受有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的監督檢查。禁止超過允許容量接納游客和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區域開展游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