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大學712新聞傳播史論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25小時高清視頻】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6778字
- 2021-05-20 14:32:44
2005年中國傳媒大學316新聞學基礎考研真題及詳解
參考答案:
中國傳媒大學
200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316新聞學基礎
新聞理論部分(50分)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10分)
1.輿論監督
答:輿論監督是指社會公眾運用新聞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施的新聞批評。輿論監督借助新聞媒介的傳播優勢,以公開的方式反映公眾對某一社會現象、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所形成的比較一致的意見,實際上它是代表公眾的意志對社會現實作出的強有力的主動回應,因而在實施社會監督方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2.新聞客觀性
答:新聞客觀性是新聞報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新聞客觀性是指新聞報道必須以客觀實際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來反映事物。它是新聞傳播關系賴以建立的基本條件,也是影響新聞媒介信譽的重要因素。它有兩層意思:①根據必須真實,即新聞報道所描述的對象必須具有客觀實在性,不能無中生有、憑空捏造;②表述必須客觀,報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聞中站出來發言,而主要是“用事實說話”,即寓情寓理于事實的篩選、內容的編排、版(畫)面的處理之中。
二、簡答題(15分)
如何理解新聞自由的相對性和具體性?
答:新聞自由是新聞傳播領域實施的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包括新聞采訪自由、傳遞自由、報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報紙的言論自由、廣播電視的播送自由、發表新聞評論及展開批評的自由。
新聞自由這個概念產生于階級社會,因而它本身也是一個階級的概念,事實上也總是為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所占有。當然,被統治階級也總是利用這一手段來爭取自己的解放和權利。因此,超階級的新聞自由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
(1)新聞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不受任何限制的言論、新聞出版自由在階級社會中從來是不存在的。任何社會的言論、新聞出版自由必然受到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要受到當時的社會公共利益,特別是受到各個國家統治階級利益的制約。
(2)新聞自由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在階級社會中,“人”不是超越階級國界的,而是屬于一定階級和國家的人。人的任何權利包括作為公民基本政治權利的言論出版自由,都是階級的權利,都是有鮮明階級性的。新聞自由的性質,是處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維護自己的自由權利,同處于被統治地位的階級向著當權者爭奪言論出版自由的權利進行的斗爭,新聞出版自由歷來是統治階級的一種政治特權。
三、論述題(25分)
試論當前我國新聞界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意義。
答:(1)“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含義和開展
①“三項學習教育”是指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職業道德。中央宣傳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發出《關于在新聞戰線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學習教育活動的通知》以后,中宣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召開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座談會,要求中央新聞單位率先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召開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工作會議,對在新聞戰線廣泛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
②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一系列部署和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的率先示范,在新聞宣傳單位引起強烈反響。普遍認為,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是新聞戰線具體落實中央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新聞戰線加強自身建設、解決突出問題的有力抓手,是新聞戰線內強隊伍素質、外樹隊伍形象的重要途徑,是新聞戰線改進新聞宣傳、提高引導水平的良好契機。中宣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很有必要性、緊迫性、針對性,非常切合新聞隊伍的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
(2)當前我國新聞界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意義
①在新聞戰線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高引導社會輿論能力,切實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
②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有利于增強新聞事業的發展實力。要通過“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推動新聞單位的體制改革,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市場主體。依靠體制和機制的作用,激發新聞工作者的創新精神和敬業精神,使新聞戰線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得到增強。
③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整體上保持了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呈現出全面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的問題。表現為部分媒體的低俗之風、非法出版物的流傳、網上有害信息的傳播等。這些現象的出現與從業人員思想認識、管理機制等有著重要的關系。深入扎實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有利于加大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力度,健全輿情分析機制,不斷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
新聞業務部分(5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社會新聞
答:社會新聞是指著重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反映社會生活、社會風氣,以及某些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發展變化的新聞報道。這類新聞以典型事例為主,注意人物活動的情節、細節,寫作上講究寓愛憎、褒貶于敘事之中,擁有廣泛的受眾。社會主義新聞機構發布的社會新聞,目的在于布新除舊、扶正祛邪,發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抨擊不良的社會現象,以凈化社會風尚,形成健康積極的社會輿論。
2.新聞集納
答:新聞集納是一種短新聞的發布形式,又稱“新聞集錦”。一般把若干則簡訊分類編排,并冠以欄目或題目刊出或播出。這種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稿件,擴大版面或節目的信息容量,但一次集納的條數不宜太多,表達也要力求簡明。
二、簡答題(10分)
簡要闡述消息、通訊、言論三者之間的差異。
答:(1)消息是一種簡明扼要、迅速及時地報道新聞事實的體裁,它廣泛傳播各個領域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是各種新聞媒介運用最多、最經常的新聞報道方式。消息報道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講究用事實說話。篇幅短小,實效性強,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結構。除簡訊外,大多有“本報訊”或“電頭”、“本臺消息”,正文一般由導語、主體、結尾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組成。
(2)通訊是一種以記事為主,比消息容量大、記敘也更為具體、詳盡的新聞體裁。這種體裁兼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可以多側面、多層次、生動形象地報道人物、事件或問題,具體深入地反映事物發生、發展過程及其經驗,是各種新聞媒介常用的體裁。采寫通訊,不僅要求事實真實、準確,講究時效,而且要求題材具有典型意義;不僅用事實說話,而且用形象說話,較為細致、具體、形象地再現人物活動、事物變化和現場情景。
(3)言論是針對新近發生的重要事實、典型報道、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或人們思想中的突出問題,直接闡述編輯部或作者的意見和態度,從而反映輿論和引導輿論,并影響讀者、聽眾、觀眾的思想和行動。新聞報道主要是報道事實,新聞言論主要是發議論、講道理。在表現手法和寫作特點上,新聞通過對客觀事實的報道,體現編輯部或記者的思想傾向,它的主要特點是用事實說話,言論則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種問題和事實的分析論證,直接表明編輯部和記者的思想觀點,它的主要特點是議論說理,直抒己見。消息、通訊的意見傾向是間接無形的,而言論的意見傾向是直接有形的。
三、改寫材料(30分)
根據下列原始材料,撰寫一則消息(要求:①格式規范,使用“倒金字塔”結構;②500字以內;③自擬標題;④不能出現答題者的名字)。
真正的師范熱標志應該是什么?對此河北師大法經系主任王鳳鳴的觀點是:真正的師范熱應該是考生喜歡師范專業,愿意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
北師大招生辦主任王梓華則認為:“報考師范的人數多,并不說明將來愿意從事教師職業的人也多?!畮煼稛帷坏扔凇處煙帷?。”北師大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57.7%的同學打算畢業后繼續上研究生,只有25.1%的人愿意到普教系統當老師。愿意到邊遠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的更少,僅占4.8%。
1996年10月上旬,北師大對96級師范專業的新生曾進行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7%的同學認為教師受到尊敬,社會地位有了提高。
與此同時,京外一些師范院校的招生“捷報頻傳”,錄取形勢好于往年。這種情況引起社會關注,被認為“師范院校出現了十年來最為滿意的招生結果”。有輿論說,“師范院校行情看漲”,出現了“師范熱”。
1996年,國家重點高校北京師范大學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其中在23個省錄取的新生100%是第一志愿。
在某些省份,北師大的錄取分數線僅比清華大學略低。而作為市重點的首都師范大學在上省招收的近400名新生,也全都在重點錄取線以上。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如此眾多的考生報考師范院校呢?
家長的“意愿”迫使考生報考師范院校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北師大教育系96級廣西籍的郭英蘭同學說,好報考北師大是家長逼的。“我媽說,‘現在企業這么不景氣,你學理工科,工作單位沒保證,相比之下,當老師這個飯碗端一輩子沒問題’?!睋私?,在師范院校中,這種被戲稱“父母包辦”的情形并不少見。
師范院校免收學費,這一點成為許多家庭經濟狀況不大好的考生的選擇。一名來自蘇北的男生說,他報的所有志愿都是“師范”?!拔覀兡且粠Ш芨F,只要能上大學,什么學校都行?!睋嘘P方面調查,報考北師大的考生中,出于這一原因的占48%。這些學生中有53%來自農村和縣級以下城鎮,其中的22.9%的師范生入學要靠親友和家人資助。
也有一些考生是因為估分失誤,“一不小心”被錄取到師范院校來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解釋說,“在江西,北師大的錄取分數線比復旦大學還高。北師大是提前錄取,許多同學覺得提前錄取一欄空著怪可惜的,就填個北師大吧,沒想到真就上了這個分數線?!睆恼{查結果來看,出于提前錄取這一原因而填報北師大的,吉林占57.7%,福建占63.3%,江西占70%,四川占63.6%。
還有的學生是由于對專業不甚了解而考進來的。有一名資源與環境保護系的男生一臉苦笑地告訴記者,他從小就想當旅游家,“咋一看這系的名稱很吸引我,當時毫不猶豫地就填上了。后來才知道,這個系實際上是地理系,剛剛改了名字。”
答:略。
新聞史部分(50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中國古代的封建官方報紙一般統稱為( );北宋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擬定的官報審稿制度,稱為( )制度;由外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最早在馬六甲正式創刊的中文近代報刊是( ?。?;1926年10月1日,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 ?。┏闪ⅲ?978年5月11日,改版后《光明日報》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章( ),從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的觀點,拉開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序幕。
答:邸報;“定本”審查;《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美國廉價報刊興起時期紐約市出現的三大著名“便士報”是( )、( )和( );“美國之音”的英文簡稱為( ?。?450年前后,德國的工匠( ?。┌l明了近代的金屬活字和印刷技術。
答:《太陽報》;《先驅報》;《論壇報》;VOA;古登堡。
二、名詞解釋題(每題5分,共20分)
1.梁啟超
答: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運動的領袖之一。廣東新會人。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在國人早期辦報活動中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報刊普遍以政論為核心,政論文章多以“時務”為內容,風格獨特,形式新穎,其中以梁啟超在《時務報》上所載文章為代表,名噪一時,稱為“時務文體”。“時務文體”對辛亥革命乃至“五四”前后的報刊文章有很大影響。1896年8月9日上海出版了《時務報》,梁啟超任主編。該報以變法圖強為宗旨,設論說、諭折、京外近事、域外報譯等欄目,梁啟超連續發表《變法通議》等重要文章,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倡言變法,抨擊頑固守舊勢力,因此頗受讀者歡迎。數月間行銷萬余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對宣傳維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2.反“客里空”運動
答:反“客里空”運動是指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新聞界為了反對新聞失實而發起的一場維護新聞真實性的運動?!翱屠锟铡笔翘K聯劇本《前線》中專門捕風捉影、編造假新聞的記者的名字,后來“客里空”被借用為“假新聞”的代名詞。在解放區土改運動中,新聞宣傳存在右傾偏向,針對一些失實報道,黨中央及時加以糾正。1947年6月15日起,《晉綏日報》率先在報紙上展開自我批評,引發了維護新聞真實性的運動。此后,迅速擴展到整個解放區的新聞事業,掀起了我國新聞史上聲勢浩大的反“客里空”運動。通過反“客里空”運動,發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維護了新聞真實性原則;糾正了土改宣傳中的右的傾向,提高了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新聞業務得到了很大改進。
3.“爐邊談話”
答:“爐邊談話”是指羅斯福當選總統后一種聯系群眾的廣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羅斯福就職總統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宮外賓接待室的壁爐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共同廣播公司的錄音采訪,工作人員在壁爐旁裝置擴音器??偨y說,希望這次講話親切些,免去官場那一套排場,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雙方隨意交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盛頓辦事處主任哈里·布徹便隨口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爐邊談話’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當美國面臨重大事件之時,羅斯福都用這種方式與美國人民溝通。在羅斯福上任后雷厲風行地推動第一次新政時,這種方法的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4.愛德華·默羅
答:愛德華·默羅是美國CBS著名記者,美國廣播電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廣播電視活動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廣播電視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跡: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廣播史上的第一次《新聞聯播》,二戰期間,作為戰地記者,他的“這里是倫敦”的報道贏得極大聲譽;戰后,主辦《現在請聽》,極受歡迎。默羅轉向電視界后主持電視專欄節目《現在請看》,顯示了電視傳媒的強大力量。他的電視實踐創立了嚴肅電視干涉社會生活的良好傳統,擴大了電視新聞在公眾中的巨大影響力,并且主張對世界事務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真實地報道。
三、論述題(20分)
試評《新青年》雜志的辦刊活動與歷史貢獻。
答:《新青年》于1915年9月創刊,1922年7月終刊,共出版了9卷2號,由陳獨秀創辦并主編,原名《青年雜志》,第二卷開始改名為《新青年》?!缎虑嗄辍返某霈F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其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1915年9月—1918年11月,是反對封建主義的新文化運動的宣傳輿論中心;對新文化運動的杰出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提倡民主,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對封建舊禮教、舊道德,反對尊孔復古,要求爭取人權、個性解放。
《新青年》對封建主義思想觀念展開了猛烈的抨擊,它大張旗鼓地批判封建倫理道德,指出封建倫理道德是君主專制制度的思想基礎,尊孔必定導致復辟。同時,它大力宣揚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觀念,指出封建倫理道德是與共和民主政治水火不相容的。把反對封建專制和反對封建禮教的斗爭結合起來,是《新青年》進行民主思想宣傳的一個重要特點。
②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愚昧和盲從,要求用科學法則和理性來判斷一切。
《新青年》發表了不少介紹達爾文進化論、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宣傳唯物論和無神論的文章,抨擊封建迷信謬論。魯迅主張用“科學”這一味藥來診治中國人在思想上迷信鬼神的病。陳獨秀認為一切事物的成敗得失是客觀規律在起作用,批判了神秘論和宗教世界觀。
③主張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反對把文學作為宣傳封建主義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義的國民文學、寫實文學和社會文學。
文學革命開始于1917年,是新文化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缎虑嗄辍肥浅珜膶W革命的主要陣地。同年1月,《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打響了文學革命的第一炮。《新青年》還發表了一系列提倡白話文的論文以及用白話寫作的文學作品,以后又逐漸成為完全白話文的刊物?!缎虑嗄辍穼Ψ饨▽V坪头饨ǘY教的猛烈抨擊,極大地震動了當時的思想輿論界,也震驚了封建頑固勢力,他們大肆誣蔑、攻擊《新青年》。但《新青年》宣稱:“為了民主與科學,‘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北砻髁恕缎虑嗄辍反鬅o畏的氣概。
(2)1918年12月—1920年8月,由民主主義刊物逐漸向社會主義刊物過渡;以李大釗發表的《庶鳴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作為過渡的標志。
五四運動前夕,李大釗把他輪值主編的《新青年》第6卷第5號編成《馬克思研究》專號,轉發長篇論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簡明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使《新青年》在國內外時局發展、新思潮迅速傳播的形勢下,日益傾向社會主義。
這一階段的《新青年》注意把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其后期成為中共旱期組織的機關刊物奠定了基礎。
(3)1920年9月—1922年7月,成為中共上海發起組領導的社會主義刊物和黨成立之后的理論刊物。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 圖解服裝紙樣設計:女裝系列
- 王俊豪《產業經濟學》(第3版)課后習題詳解
-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
- 2020年山西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有機化合物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英文
- 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AutoCAD 2009基礎與實例教程
- 服裝立體裁剪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45二外俄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現代飛行器制造工藝學
- 2020年河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小學教學理論考研題庫(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丁樹杞《大學俄語(3)》(東方老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單元語法+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公共藝術設計
- 2019年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復習全書【大綱詳解+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