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企業與市場

1請解釋下列概念

廠商  產業  市場  交易費用  組織成本

答:(1)廠商

經濟學里的廠商是“同一資本”支配意義下的企業。“同一資本”可以是獨資、合伙、合資或股份資本的匯集。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微觀經濟學經典理論的基本假定。廠商的微觀行為主要包括: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供給方面,在生產要素市場上作為生產要素的需求方面,并與相應市場上的需求或供給方面相互作用,決定產品或生產要素的價格及其變動。

(2)產業

產業是指生產同一種或同一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的集合,著重的是供給方面。產業是由利益相互聯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盡管它們的經營方式、經營形態、企業模式和流通環節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經營對象和經營范圍是圍繞著共同產品而展開的,并且可以在構成業態的各個行業內部完成各自的循環。

(3)市場

市場就是買者與賣者進行交易的場所。市場和企業一樣,其規模可以大到包羅萬象的國際市場,也可以小到只有某種特定商品的小商品市場,這取決于對市場的界定。市場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按照交易場所的不同,可以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按照市場競爭的程度,分為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等。

(4)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指為了完成交易而發生的費用。在任何一個經濟社會中,只要進行社會生產,就一定會有交易發生,而任何一筆交易得以進行和完成,就必須付出相應的費用。按照具體的交易活動所涉及的程序,可將交易費用分為:尋找和發現交易對象的成本、了解交易價格的成本、討價還價的成本、訂立交易合約的成本、履行合約的成本、監督合約的履行和制裁違約行為的成本等。

(5)組織成本

組織成本是指企業作為市場的替代而產生的企業組織內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業原有的生產成本。企業內部組織成本與交易成本不同,它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成本。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的組織成本是由企業內部信息交換的不完全引起的。這種信息不完全主要來自于內部信息的質量和內部信息傳遞速度兩個方面。

2試以交易費用理論來解釋企業組織的存在。

答:(1)交易費用就是為了完成交易而發生的費用。在任何一個經濟社會中,只要進行社會生產,就一定會有交易發生,而任何一筆交易得以進行和完成,就必須付出相應的費用。按照具體的交易活動所涉及的程序,可將交易費用分為:尋找和發現交易對象的成本、了解交易價格的成本、討價還價的成本、訂立交易合約的成本、履行合約的成本、監督合約的履行和制裁違約行為的成本等。

(2)交易費用理論認為,市場的運行是有成本的,交易費用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外部成本。如果原來的交易雙方合并成一個企業,那么原來的外部成本就內部化了,從而減少了交易費用。企業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過程就是用企業內部計劃、機制來替代市場價格機制的過程,也就是用企業內部上下級的權威關系來替代市場的平等交易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有可能增加,但關鍵是降低了交易費用,因而有可能使原來不能完成的市場交易通過企業內部交易實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企業實際上是一種不同于市場的交易組織,企業作為市場的替代能夠降低市場交易費用,這正是企業組織存在的理由。

企業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交易者的有限理性與機會主義傾向,導致合約的不完全性,從而影響市場交易的效率,增加了市場交易的費用。如果是在企業內部,上下級的科層關系代替了市場交易的平等關系,當合同出現漏洞或合同中沒有規定的事件發生時,擁有權威的一方有權對合約作出解釋并采取適當的行為,從而降低交易費用。企業也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機制,是一種市場替代性組織。企業與市場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依靠非價格機制實現資源在組織內的有效配置。因此,從本質上講,企業是用一種契約形式取代市場契約形式,所以,企業是一個契約結,是作為不同要素所有者,或更廣泛意義上的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契約關系的連接點。該契約結連接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勞動所有者、資本所有者、經理和管理者、供應商、銀行、消費者、其他公眾和政府等。

企業取代市場的原因。企業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市場,是因為企業相對于市場具有成本優勢。主要表現在:

a.企業的存在減少了簽約的數量。因為企業存在時,某一生產要素(或它的所有者)可以充當中心簽約人,由這個中心簽約人來與其他要素簽訂一系列契約,從而將要素所有者之間的多邊契約關系轉變為要素所有者與中心契約人之間的雙邊契約關系,減少了契約數量。另外,通過用一個長期契約代替若干個短期契約,可以部分節省簽訂每一個契約的費用。

b.企業可以以低于它所替代的市場交易的價格得到生產要素(否則要素交易將重新回到公開市場)。

c.企業契約關系的特性在于,生產要素所有者通過簽約獲得一定的報酬(固定或浮動的)并同意在一定限度內服從企業家的指揮。企業家在限定的范圍內,利用其權力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將生產要素配置到“最優”的用途上。由此可見,企業的存在是為了減少交易費用,是在利用價格機制配置資源存在較高交易費用時對價格機制的替代。

3試述信息技術對企業組織成本的影響。

答:企業的組織成本是指企業作為市場的替代而產生的企業組織內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業原有的生產成本。企業內部組織成本與交易成本不同,它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成本。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對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對企業組織成本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隨著電腦的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的生產、加工、傳播和處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大大節約了企業獲取各種信息的成本。在電子商務時代,賣者能夠通過網絡上顯示其產品和服務的所有相關信息;買者可以通過網絡表明對其所需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具體要求,大大擴大了企業的交易范圍和交易對象,從而降低了尋找交易對象和發現價格的成本。網絡把生產者之間,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之問的距離拉近了,替代了面對面的談判,還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交易者機會主義的謀利傾向,從而減少了談判成本和其他費用。當然,在虛擬環境里談判和面對面的談判畢竟有所區別,合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包含著的大量交易成本也不可能通過網絡消除,但這些都絲毫不能掩蓋信息技術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已經發揮和即將發揮的巨大作用。

(2)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組織結構,從而降低了企業內部的組織成本。網絡技術在企業內部的不斷延伸,使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和研究開發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內部信息交換的不完全性。

(3)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拓寬了企業管理的幅度,在企業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地減少了企業內部組織的層次,使現代組織結構趨于扁平化,從而降低了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

4用交易費用理論說明企業邊界的確定。

答:企業規模是由市場交易費用和企業組織成本的比較決定的,即交易成本、組織成本之和的極小值決定企業規模的均衡點。在現實中,大企業在交易成本上具有優勢,小企業則在組織成本上具有優勢。

組織成本取決于企業規模的起點。當企業規模起點較低時,擴大企業規模所遇到的組織成本方面的阻力較小,因而隨企業規模的擴大,組織成本以遞減的速度增加;在企業規模起點較高時,組織成本則以遞增的速度增加。雖然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能大大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但在信息失控或扭曲方面所能起的作用卻是有限的。傳遞什么樣的信息是由人選擇的;形成決策和貫徹決策前的信息綜合,也必須通過人的大腦。組織成本是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限制因素,當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帶來的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組織成本的上升相等時,企業就停止擴張。

因此,從交易費用理論出發,企業的邊界是一個動態、不斷變化的過程。不同行業的企業由于交易成本和組織成本的差異,企業的規模會出現差異。即使是同一行業的企業,由于雙方所處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同,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企業的邊界會隨交易成本的變動而變動,也會隨組織成本的變動而變動,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模式。

交易費用的企業邊界理論同樣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方法——邊際方法進行分析。如果市場交易成本和企業組織成本都能夠明確地計算,那么,對于企業而言,當企業規模擴大時,市場交易成本的下降可以看作是企業的邊際收益,而企業組織成本上升則可以認為是邊際成本。廠商在比較這兩種成本的基礎上,作出是否擴展企業規模的決策,并由此確定企業的邊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古丈县| 平阳县| 茂名市| 敦化市| 双辽市| 万山特区| 临汾市| 林州市| 石屏县| 台州市| 米林县| 安国市| 南召县| 汨罗市| 定西市| 呼和浩特市| 彭泽县| 罗甸县| 贡嘎县| 若羌县| 清苑县| 游戏| 浮山县| 永川市| 大新县| 治县。| 沾化县| 连云港市| 尤溪县| 杨浦区| 杭锦后旗| 犍为县| 台前县| 屏东县| 唐河县| 平凉市| 合山市| 丹阳市| 伽师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