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4版)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770字
- 2021-04-30 14:58:45
2.2 課后習題詳解
1.寫出一項實驗室研究的實驗設計。
答:(1)實驗目的
研究內隱自尊對不同任務類型自我妨礙的影響。
(2)實驗假設
內隱自尊的主效應顯著,高內隱自尊的練習次數顯著多于低內隱自尊的練習次數;任務類型主效應顯著,數理邏輯任務的練習次數顯著多于言語理解任務的練習次數。內隱自尊與任務類型交互作用顯著。進一步的簡單效應檢驗結果表明,高內隱自尊在不同任務性質中自我妨礙無顯著性差異,但是低內隱自尊水平在不同任務性質中自我妨礙的差異顯著,內隱自尊水平越低,在言語理解類任務中出現越多的自我妨礙。
(3)實驗程序
實驗采用2×2兩因素混合設計,其中自變量A作為被試間變量,自變量B作為被試內變量。自變量A是內隱自尊,有兩種水平:高內隱自尊、低內隱自尊。自變量B是任務類型,有兩種水平:數理邏輯任務、言語理解任務。因變量是被試的自我妨礙水平,即被試在正式測試前練習的次數。研究首先從某大學中隨機抽取40名大學生,通過內隱聯想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簡稱IAT)測試成績,將被試分為高內隱自尊、低內隱自尊兩組,各20人,然后每組都接受第二個自變量的數理邏輯任務、言語理解任務兩種處理,不同任務類型的順序在被試間平衡處理,實驗順序安排如表2-14所示。
表2-14 內隱自尊對不同任務類型自我妨礙影響的實驗設計
(4)數據分析
首先對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得出每組被試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然后進行2×2重復測量結合非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2.寫出一項現場研究的準實驗設計。
答:略。
3.舉例說明交互作用的概念。
答:(1)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項實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量,當一個自變量的效果在另外一個自變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樣時,我們就說存在著(自變量的)交互作用。
(2)交互作用的研究案例
①實驗程序
在某大學校園的咖啡店里,當主試看到小桌子(只供2個人用)或是大桌子(只供4人用)旁邊坐著一個學生時,就有禮貌地詢問能不能坐下,得到允許坐下后,主試點來一份午飯。不久,主試離開桌子去買杯飲料。
這時,一位裝束同咖啡店招待員一樣的主試的同伙來到桌邊,問這個學生,留在桌上的午飯是否是他(她)的,就在學生解釋吃午飯的人很快就會回來以前,假招待員已經把午飯掃走,扔進垃圾桶內。
當主試回來時,看見午飯沒有了,就試圖向這個學生借錢再買一份午飯。有時候,午飯不是由假招待員掃走,而是主試假裝不小心弄掉在地上,然后向學生借錢。這樣,這個實驗的因變量就是,學生即被試愿意借多少錢給一位陌生人(主試)。
由上述實驗情節可以想見,影響借錢數量的因素有兩個。第一,學生所在桌子大小。第二,處理午飯的方式:午飯是被別人掃走還是自己弄掉的。
②實驗結果
愿意借出較多的錢來幫助午飯被掃走的人只是坐在小桌子邊上的學生;坐在大桌子邊上的人對午飯被掃走或是掉地一視同仁,都只愿意借出少量的錢。
③交互作用的體現
處理午飯方式這一自變量的效果在另一自變量的不同水平上(桌子大或小)不一樣。當午飯被掃走,桌子大小導致借錢數目不同。如果午飯掉地,桌子的大小就無關緊要。這就是自變量的交互作用。
4.舉例說明什么是過程效度?什么是結果效度?內部效度與外部效度的關系?
答:(1)過程效度
過程效度是基礎研究的目標,關注的是表面結果背后的基本心理過程,通常是研究極為基本的心理過程以便概括為普遍規律。例如,基于空間的注意或基于物體的注意的實驗范式,分別對“空間”或“物體”作了嚴格的、清晰的規定。
(2)結果效度
結果效度是應用研究的目標,關注的是行為變化本身。例如,在預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頻率是關注的焦點。在學前教育的研究中,詞匯量與社交技巧是關注的焦點;應用領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獲得的結果推廣到更一般的場合。
(3)內部效度與外部效度的關系
結果效度與過程效度各有兩個水平:內部水平與外部水平。內部水平指研究在某具體情景設置下的有效性,外部水平指超出該具體設置的概括化。內部結果效度的評估始于統計顯著性檢驗,達到統計顯著性水平意味著特定設置下的研究結果是有效的,而不是隨機產生的;但外部結果效度的評估要求超越統計的推論,例如,當把動物實驗的結果推廣到人類時,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內部過程效度與外部過程效度的評估都依賴超越統計的推論,這是因為過程效度本質上不是數據、事實本身,而在概念。
5.用2×2因素設計(組間設計)設計一個實驗,并寫出該實驗的實驗程序(流程)。
答:(1)實驗目的
研究正常閱讀和快速條件下文章標記對文章主題通達的影響。
(2)實驗假設
閱讀速度和文章標記的主效應都顯著,正常閱讀比快速閱讀更能促進主題信息的通達;文章有標記比無標記能更好地促進主題信息的通達。
(3)實驗程序
實驗采用2×2兩因素組間設計。自變量A是閱讀速度,有兩個水平:正常閱讀、快速閱讀;自變量B是文章標記,也有兩個水平:有標記、無標記。這樣總共有四種實驗處理:正常閱讀有標記(A1B1)、正常閱讀無標記(A1B2)、快速閱讀有標記(A2B1)、快速閱讀無標記(A2B2)。本研究的因變量是文章主題通達的成績。首先從某普通中學高一學生中隨機選取120名被試,隨機分成四組,每組隨機指定接受四種實驗處理中的一種。
(4)數據分析
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得出每種條件下被試因變量反應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然后進行2×2非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6.利用表2-15的數據,寫出方差分析的項目與公式并進行計算。
表2-15 互助行為實驗的假設數據
答:(1)方差分析的項目與公式為:
表2-16 方差分析的項目與公式(組間設計)
(2)將表2-17的數據整理得:
表2-17 數據的重組
(3)計算過程如下:
把表2-17中的數據分別代入表2-16中各項目的公式:
①I之間自由度:
I間和方:
I間均方:
I間F:
②J之間自由度:
J間和方:
J間均方:
J間F:
③交互作用(I×J)自由度:
:
④誤差自由度:
誤差和方:
誤差均方:
⑤總計自由度:
總合計方:
7.參考表2-18與表2-19,討論Craik(1994)實驗的優點。
表2-18 四組被試各種特點
表2-19 四組被試的回憶成績*
答:(1)隨機組設計
隨機組設計(random groups design)屬于組間設計,它把被試分為兩組,隨機組1和隨機組2,其程序如下:
隨機組1:實驗處理測驗
隨機組2:無處理測驗
在實踐中要隨機挑選兩個等組并不容易,因此,在應用隨機組設計時一方面要盡可能做到隨機挑選被試,另一方面還可以應用如下擴展了的隨機組設計:
隨機組1:無處理→測驗
隨機組2:x數量的處理→測驗
隨機組3:2x數量的處理→測驗
隨機組4:3x數量的處理→測驗
隨機組5:4x數量的處理→測驗
其中的x,2x,3x等代表自變量的不同水平,并不一定是整倍數的關系。
(2)Craik(1994)實驗的優點
Craik(1994)開展的一項關于老年記憶的研究就是應用了這種擴展的隨機組設計。
隨機組設計的優點:每個被試只對一種自變量作反應。因此,一種自變量或者實驗條件,不會影響另一種自變量,這就避免了自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即避免了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等由于實驗順序造成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