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7年青島大學經濟學院894宏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24分)

1.比較靜態分析

答:比較靜態分析是指分析已知條件變化后經濟現象均衡狀態的相應變化,以及有關經濟變量達到新的均衡狀態時的相應變化。顯然,比較靜態分析只是對個別經濟現象一次變動的前后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分析,而舍棄對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簡言之,比較靜態分析,就是對經濟現象一次變動后,均衡位置及經濟變量變動的前后狀態進行比較。

2.規模報酬

答:規模報酬是指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企業只有在長期內才可以變動全部生產要素,進而變動生產規模,因此,企業的規模報酬分析屬于長期生產理論問題。在生產理論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產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發生變化來定義企業的生產規模的變化。相應地,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一般說來,企業規模報酬的變化呈現出如下規律:當企業從最初的很小的生產規模開始逐步擴大的時候,企業面臨的是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在企業得到了由生產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產量遞增的全部好處之后,一般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將生產保持在規模報酬不變的階段。這個階段有可能比較長。在這個階段之后,企業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進入一個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

3.生產者剩余

答:生產者剩余是生產者愿意接受的產品賣價與他實際獲得的產品賣價的差額。就單個生產者而言,生產者剩余是生產者所獲得的價格超出邊際成本的部分,如圖1所示。

圖1  廠商的生產者剩余

就整個市場而言,生產者剩余是供給曲線以上、市場價格以下部分。如圖2所示。

圖2  市場的生產者剩余

4.一級價格歧視

答:一級價格歧視指壟斷者對每多出售的一單位產品都收取不同的價格。一級價格歧視可以再分為完全一級價格歧視與不完全一級價格歧視。不完全一級價格歧視是指價格與銷售量離散變動;完全一級價格歧視,又稱為純一級價格歧視,是指價格與銷售量連續變動。在完全一級價格歧視的情況下,消費者剩余被生產者完全剝奪了,但生產是有效率的,因為在邊際點上,價格等于邊際成本,總產出水平較高,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加總量較大。完全一級價格歧視純粹是一種理論討論,在現實中很少見到。

5.凱恩斯陷阱

答:凱恩斯陷阱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引誘的一種經濟狀態。當利率極低時,有價債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債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債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完全有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當經濟出現上述狀態時,就稱之為凱恩斯陷阱。

6.貨幣投機動機

答:貨幣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滿足從中獲利的愿望。即人們根據自己對利率變化的預期,為避免資產損失或增加資產收益而產生貨幣需求。例如,若利率過低,債券價格過高,投資者預期利率會上升,將增加對貨幣的需求,以待利率變化時進行投機;若利率過高,債券價格過低,投資者預期利率會下降,將增加對債券的購買而減少貨幣持有量,以待利率變化時賣出債券以獲得資本利益。

7.收入指數化

答:收入指數指把工資、政府債券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同生活費用的價格指數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各種不同的收入都能按照物價指數的變化隨時得到調整的一種做法。它是現代貨幣主義者為對付通貨膨脹或減輕通貨膨脹的副作用而提出的主張: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在實行穩定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政策的同時,應該實行收入指數化政策。通過將各種不同的收入同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掛鉤,按照價格指數的變動,相應地調整工資、政府債券收入及其他各種收入,可以抵消物價波動對收入的影響,消除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收入不平等現象,補償普通居民因通貨膨脹所受到的損失,杜絕政府制造通貨膨脹的動機。盡管收入指數化并不能使所有的合同、契約都隨物價變動而調整,但同其他措施相比,它還是較為公平的一種方案。但收入指數化有可能對通貨膨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也無法完全抵消物價波動對收入的影響。

8.再貼現

答:再貼現指商業銀行將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的第一流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要求付給現款的一種行為,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放款的形式之一。再貼現的利率稱為“再貼現率”,由中央銀行公布,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貼現率著眼于短期政策效應。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在傳導機制上,商業銀行需要以較高的代價才能獲得中央銀行的貸款時,便會提高對客戶的貼現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結果就會使得信用量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增加。中央銀行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則著眼于長期的政策效用,以發揮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變資金流向。

二、簡答題(每題7分,共56分)

1.請列舉影響供給價格彈性大小的因素。

答:(1)供給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它是商品的供給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2)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時間因素。在影響供給的價格彈性的眾多因素中,時間因素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廠商對產量的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廠商若要根據商品的漲價及時地增加產量,或者根據商品的降價及時地縮減產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相應地,供給彈性是比較小的。但是,在長期內,生產規模的擴大與縮小,甚至轉產,都是可以實現的,供給量可以對價格變動作出較充分的反應,供給的價格彈性也就比較大了。

生產成本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生產成本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情況也是影響供給的價格彈性的重要因素。如果產量增加只引起邊際成本的輕微的提高,則意味著廠商的供給曲線比較平坦,供給的價格彈性可能是比較大的。相反,如果產量增加引起邊際成本的較大的提高,則意味著廠商的供給曲線比較陡峭,供給的價格彈性可能是比較小的。

產品的生產周期。在一定時期內,對于生產周期較短的產品,廠商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較及時地調整產量,供給的價格彈性相應就比較大。相反,生產周期較長的產品的供給的價格彈性往往就較小。

2.在生產中,當MRTSLK>(w/r)時,應該增加勞動力的使用還是增加資本的使用?(注意:MRTS取絕對值)

答: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入量時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當MRTSLK>(w/r)時,應該增加勞動力的使用,減少資本的使用。例如:

根據不等式的左邊,在生產過程中,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可以用1單位的勞動去替代a單位的資本(因為)。而根據不等式的右邊,在生產要素市場上,a單位的資本卻可以購買到單位的勞動(因為),且由于是,廠商在維持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節省了單位勞動的購買成本而使成本變小。因此,當MRTSLK>(w/r)時,廠商應該增加勞動力的使用。

3.生產者理論中長期與短期的區別是什么?

答:短期和長期的劃分是以生產者能否變動全部要素投入的數量作為標準的。

(1)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相應地,在短期內,生產要素投入可以區分為不變投入和可變投入:生產者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數量調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變要素投入。例如,機器設備、廠房等。生產者在短期內可以進行數量調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變要素投入。例如,勞動、原材料、燃料等。

(2)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在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的要素投入。例如,生產者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縮小或擴大生產規模,甚至還可以加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生產。由于在長期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變的,因而也就不存在可變要素投入和不變要素投入的區分。

(3)對于不同的產品生產,短期和長期的界線規定是不相同的。譬如,變動一個大型煉油廠的規模可能需要3年的時間,而變動一個豆腐作坊的規模可能僅需要1個月的時間。即前者的短期和長期的劃分界線為3年,而后者僅為1個月。

4.壟斷企業是否會有虧損?陳述理由。

答:壟斷廠商在長期均衡點上一般可獲得利潤,或至少利潤為零;在短期內,壟斷企業可能虧損。

(1)壟斷廠商在長期內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即生產規模,從而實現最大的利潤。壟斷廠商在長期內對生產的調整一般可以有三種可能的結果:第一種結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是虧損的,但在長期,又不存在一個可以使其獲得利潤(或至少使虧損為零)的最優生產規模,于是,該廠商退出生產。第二種結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是虧損的,在長期內,該廠商通過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擺脫了虧損的狀況,甚至獲得利潤。第三種結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利用既定的生產規模獲得了利潤,在長期中,該廠商通過對生產規模的調整,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壟斷廠商在長期均衡點上一般可獲得利潤,或至少利潤為零。

(2)壟斷企業在MR=SMC的短期均衡點上,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也可能是虧損的(盡管虧損額是最小的)。造成壟斷企業短期虧損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產規模的成本過高(表現為相應的成本曲線的位置過高),也可能是壟斷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過小(表現為相應的需求曲線的位置過低)。壟斷企業短期均衡時的虧損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壟斷企業短期均衡

在圖中,壟斷企業遵循MR=SMC的原則,將產量和價格分別調整到Q1和P1的水平。在短期均衡點E,壟斷企業是虧損的,單位產品的平均虧損額為GF,總虧損額等于圖中矩形HP1FG的面積。與完全競爭企業相同,在短期生產虧損的情況下,若AR>AVC,壟斷企業就繼續生產;若AR<AVC,壟斷企業就停止生產;若AR=AVC,壟斷企業則認為生產和不生產都一樣。在圖3中,平均收益FQ1大于平均可變成本IQ1,所以,壟斷企業是繼續生產的。壟斷企業在短期均衡點上可以獲得最大利潤,可以利潤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虧損。

5.考慮到對外貿易部門后,為何宏觀經濟中的部分乘數會變小?

答:在開放經濟中,一國均衡的國民收入不僅取決于國內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還取決于凈出口,即:

其中,指凈出口,為出口與進口之差額:

它現在成了總需求的一部分,其中出口表示本國商品在外國的銷售,代表著國外對本國商品的需求。進出口變動也會同其他變量(如消費、投資、政府購買、稅收、儲蓄等)一樣,影響國民收入。在凈出口中,當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時,一般假定會減少,而國民收入水平下降時,會增加。這是因為,在中,出口是由外國的購買力和購買需求決定的,本國難以左右,因而一般假定是一個外生變量,即

另外,進口卻會隨本國收入提高而增加,因為本國收入提高后,人們對進口消費品和投資品(如機器設備、儀器等)的需求會增加。影響凈出口的除了本國收入,還有匯率。當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交換比率發生變化時,進口和出口都會受到影響。這樣,可以把進口寫成收入的一個函數:

其中,為自發性進口,即和收入沒有關系或者說不取決于收入的進口部分,例如本國不能生產,但又為國計民生所必需的產品,不管收入水平如何,是必須進口的。表示邊際進口傾向,即收入增加1單位時進口會增加多少。

有了凈出口以后,國民收入決定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得四部門經濟中的均衡收入為:

由四部門經濟中均衡收入決定的公式可以得到對外貿易乘數:

表示出口增加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由于公式中

因此

有了對外貿易之后,不僅出口的變動,而且投資、政府支出、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與封閉經濟相比,也發生了變化。在封閉經濟中,投資、政府支出增加,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是,而現在成了乘數小了。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現在要用到進口商品上去了。

6.什么是LM曲線的三區域,其經濟含義是什么?

答:(1)LM曲線上斜率的三個區域分別指LM曲線從左到右所經歷的水平線、向右上方的傾斜線和垂直線三個階段。LM曲線這三個區域被分別稱為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古典區域,如圖4所示。

圖4  LM曲線的三個區域

假設貨幣需求函數為:

則令

解得LM曲線的方程為:

可看出LM曲線的斜率為。LM曲線斜率的大小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貨幣需求對收入的敏感系數k。h一定時,k越大,LM曲線的斜率越大,LM曲線越陡峭。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系數h。k一定時,h越大,LM曲線的斜率越小,LM曲線越平緩。一般情況下,LM曲線斜率為正值,LM曲線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這一區域稱為中間區域。當利率下降到很低時,貨幣投機需求將成為無限大,即h為無窮大,LM曲線斜率為零,LM曲線成為一條水平線,這一區域稱為凱恩斯區域。當貨幣的投機需求為零,即h為零時,LM的斜率為無窮大,LM曲線為豎直曲線,此時被稱為古典區域。凱恩斯區域和古典區域之間的區域即為中間區域。

(2)三個區域的經濟含義:

凱恩斯區域。在水平線階段的LM曲線上,貨幣的需求曲線已處于水平狀態,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已達到“流動性陷阱”的階段,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性極大,也就是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無窮大。凱恩斯認為,當利率很低,即債券價格很高時,人們認為用貨幣購買債券的風險極大,債券只會跌,不會漲,因此買債券很可能虧損,人們愿意長期持有貨幣,不肯去買債券。這時,貨幣投機需求成為無限大,從而使LM曲線呈水平狀態。在凱恩斯區域,經濟一般處于蕭條時期,貨幣政策無效,而財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古典區域。在垂直階段,LM曲線斜率為無窮大,或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已毫無敏感性,從而貨幣需求曲線的斜率(1/h)趨向于無窮大,貨幣需求曲線呈垂直狀態表示不論利率怎樣的變動,貨幣的投機需求均為零,從而LM曲線也呈垂直狀態(k/h趨向于無窮大)。由于“古典學派”認為只有交易需求而無投機需求,貨幣需求的利率無彈性,因此垂直的LM區域稱古典區域。在古典區域,經濟一般處于繁榮時期,財政政策無效,而貨幣政策有效。

在古典區域和凱恩斯區域之間這段LM曲線是中間區域,LM曲線的斜率在古典區域為無窮大,在凱恩斯區域為零,而在中間區域則為正值。因此,在中間區域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及經濟狀況介于凱恩斯區域和古典區域之間。

7.以公開市場業務的擴張性政策為例,說明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如何影響貨幣政策效果。

答:(1)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擴張性政策即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效果指變動貨幣供給量的政策影響總需求進而對產出的影響。假定增加貨幣供給能使國民收入有較大增加,則貨幣政策效果就大;反之,貨幣政策效果就小。

(2)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

在LM曲線形狀基本不變時,IS曲線越平坦,LM曲線移動(由于實行變動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大;反之,IS曲線越陡峭,LM曲線移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小,如圖5所示。

圖5  貨幣政策效果因IS曲線的斜率而異

圖5中有兩條IS曲線,IS0較陡峭,IS1較平坦。當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入政府債券時,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從LM0右移到LM1時,IS曲線較陡峭時,國民收人增加較少,即貨幣政策效果較小;而IS曲線較平緩時,國民收入增加較多,即貨幣政策效果較大。這是因為,IS曲線較陡峭,表示投資的利率系數較小(當然,支出乘數較小時也會使IS曲線較陡峭,但IS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投資的利率系數),即投資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較差,因此,LM曲線由于貨幣供給增加而向右移動使利率下降時,投資不會增加很多,從而國民收入也不會有較大增加;反之,IS曲線較平坦,表示投資的利率系數較大,因此,貨幣供給增加使利率下降時,投資和收入會增加較多。

當IS曲線的斜率不變時,LM曲線越平坦,貨幣政策效果越小;反之,則貨幣政策效果越大,如圖6所示。

圖6  貨幣政策效果因LM曲線的斜率而異

在圖6中,IS0和IS1的斜率相同,當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入政府債券時,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從LM0右移到LMl時,LM曲線較平坦時,收入增加較少;而LM曲線較陡峭時,收入增加較多。這是因為,LM曲線較平坦,表示貨幣需求受利率的影響較大,即利率稍有變動就會使貨幣需求變動很多,因而貨幣供給量變動對利率變動的作用較小,從而增加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就不會對投資和國民收入有較大影響;反之,LM曲線較陡峭,表示貨幣需求受利率的影響較小,即貨幣供給量稍有增加就會使利率下降較多,因而使投資和國民收入有較多增加,即貨幣政策的效果較強。

8.理性預期和適應性預期有什么區別?

答:(1)理性預期又稱合理預期,指人們的預期符合實際將發生的事實。它的含義有三個:做出經濟決策的經濟主體是有理性的;經濟決策為正確決策,經濟主體會在做出預期時力圖獲得一切有關的信息;經濟主體在預期時候不會犯系統錯誤。即使犯錯誤,他也會及時有效地進行修正,使其在長期而言保持正確。它是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的重要假設之一(其余三個為個體利益最大、市場出清和自然率),是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攻擊凱恩斯主義的重要武器。

(2)適應性預期是指根據以前的預期誤差來修正以后預期的方式。適應性預期模型中的預期變量依賴于該變量的歷史信息。適應性預期在物價較為穩定的時期能較好地反映經濟現實。

(3)理性預期和適應性預期的主要區別是:理性預期學派認為,由于人們的預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從而影響宏觀經濟數量,所以宏觀經濟理論必須把人們的預期考慮在內,而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人們會在做出預期時力圖獲得一切有關的信息;然而,適應性預期雖然也考慮了人們的預期,但是這種預期的當事人只使用過去的信息來決定未來的行為。于是,適應性預期受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批判,認為它缺乏微觀經濟學基礎。適應性預期的權數分布是既定的幾何級數,沒有利用與被測變量相關的其他變量,對經濟預期方程的確定基本上是隨意的,沒有合理的經濟解釋。因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理性預期”逐漸取代了“適應性預期”。

三、計算題(每題11分,共22分)

1.已知效用函數為

預算約束為

求:

(1)消費者的均衡條件。

(2)X與Y的需求函數。

解:(1)消費者的均衡條件為:

由題意可得

因此消費者的均衡條件為

(2)由消費者均衡條件可得

代入

得:

X的需求函數為Y的需求函數為

2.新古典增長模型中,已知生產函數為

為人均產出,為人均資本,儲蓄率,人口增長率為,資本折舊率。求:

(1)穩態時人均資本和人均產量。

(2)穩態時人均儲蓄和人均消費。

(3)黃金律對應的人均資本量。

解:(1)穩態時,

代入可解得:

人均資本,人均產量

(2)穩態時人均儲蓄

人均消費為

(3)按黃金分割律要求,對每個人的資本量的選擇應使得資本的邊際產品等于勞動增長率與折舊率之和,即

由題意可得

于是有

解得

四、論述題(每題16分,共48分)

1.假設你只能得到兩種商品——蘋果和香蕉,蘋果是正常物品。請作圖分析蘋果價格下降時,對蘋果需求量影響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答:以圖7為例分析蘋果價格下降時,對蘋果需求量影響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圖7  蘋果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圖7的橫軸OX1和縱軸OX2分別表示蘋果和香蕉的數量,其中,蘋果是正常品。在商品價格變化之前,消費者的預算線為AB,該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于a點,a點是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在a均衡點上,相應的蘋果的需求量為。現假定蘋果的價格P1下降使預算線的位置由AB移至AB′。新的預算線AB′與另一條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無差異曲線U2相切于b點,b點是蘋果的價格下降以后的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在b均衡點上,相應的蘋果的需求量為。比較a、b兩個均衡點,蘋果的需求量的增加量為,這便是蘋果的價格P1下降所引起的總效應。這個總效應可以被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個部分。

(1)替代效應。替代效應是由于蘋果與香蕉間的相對價格變化而導致的對蘋果需求量的變化,為了得到替代效應,必須剔除實際收入水平變化的影響,使此時消費者的效用與價格變化前的效用相同,即使消費者能夠回到原有的無差異曲線U1上去。作一條平行于預算線AB′且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的補償預算線FG。這種做法的含義是:補償預算線FG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表示假設的貨幣收入的減少(用預算線的位置由AB′向左平移到FG表示)剛好能使消費者回到原有的效用水平。補償預算線FG與預算線AB′平行,則以這兩條預算線的相同斜率,表示蘋果價格和香蕉價格的一個相同的比值P1/P2。而且,這個商品的相對價格P1/P2是蘋果的價格P1變化以后的相對價格。補償預算線FG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于均衡點C,與原來的均衡點a相比,需求量的增加量為,這個增加量就是在剔除了實際收入水平變化影響以后的替代效應。

就預算線AB和補償預算線FG而言,它們分別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于a、c兩點,但斜率卻是不相等的。預算線AB的斜率絕對值大于補償預算線FG,由此可以推知,預算線AB所表示的蘋果的相對價格P1/P2大于補償預算線FG所表示的,顯然,這是由于P1下降而P2不變所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當預算線由AB移至FG時,隨著蘋果的相對價格P1/P2的變小,消費者為了維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會沿著既定的無差異曲線U1由a點下滑到c點,增加對蘋果的購買而減少對香蕉的購買,即用蘋果去替代香蕉。于是,由a點到c點的蘋果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便是P1下降的替代效應。它顯然歸因于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它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在這里,P1下降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是一個正值,即替代效應的符號為正。也就是說,正常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

(2)收入效應。收入效應是總效應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由于蘋果價格變化導致的該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化而引起的對蘋果需求量的變化。設想一下,把補償預算線FG再推回到AB′的位置上去,于是,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就會由無差異曲線U1上的C點回復到無差異曲線U2上的b點,相應的需求量的變化量就是收入效應。這是因為,在分析替代效應時,是為了剔除實際收入水平的影響,才將預算線AB′平行移到補償預算線FG的位置。所以,當預算線由FG的位置再回復到AB′的位置時,相應的需求量的增加量必然就是收入效應。收入效應顯然歸因于蘋果的價格變化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它改變了消費者的效用水平。

在這里,收入效應為正值。這是因為,當P1下降使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提高時,消費者必定會增加對正常品蘋果的購買。也就是說,正常品的收入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

綜上所述,對于正常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應必定與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2.請根據短期總供給曲線推導菲利普斯曲線。

答:常規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揭示的是總產量與價格水平同方向變動的關系。在簡單的情況下,總供給函數可寫為:

 

其中,分別為價格水平和預期價格水平的對數,分別為總產量和潛在產量,為參數。

式兩邊減去上一期的價格水平有:

 

式中,為通貨膨脹率,記其為為預期通貨膨脹率,記其為式為:

 

奧肯定律說明總產量與失業之間存在反向關系。具體地,由奧肯定律,有:

 

其中,為常數,u為失業率,un為自然失業率。將式代入式,得:

上式即為菲利普斯曲線。

3.GDP核算體系的原理及其局限性是什么?如何進一步改善這一體系?

答:(1)GDP核算體系的原理。

GDP代表一國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活動(包括產品和勞務)的最終成果,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了中間投入價值后的余額,也就是當期新創造財富(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價值總量。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其中,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

(2)GDP核算體系的局限性。

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生活水平。

因為GDP的統計數據基本是根據市場交換而獲得的,因此,那些雖沒有經過市場交換,但卻對人們生活水平有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就不能通過GDP反映出來。例如,在一個自給自足程度較高的經濟社會,其GDP數據一定低估了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結構不同,GDP便不能作為一個精確的衡量指標加以比較。另外,人們的休息、娛樂也是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GDP對此卻沒有反映。假如GDP的下降幅度不至于嚴重影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當減少勞動時間造成GDP的下降時,人們可能會因獲得更充足的休息時間而感到幸福。

GDP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產品和服務的結構。

比如兩個國家的GDP相同,其中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主要在于制造導彈、武器等軍用品;另外一個國家卻主要在于建立學校教育設施、文化體育中心以及公園等娛樂場所,則GDP無法對兩者的差別作出反映。而這兩個國家在產品和服務上的結構不同,對各自國家人民的生活影響很大。

GDP不能反映產品和服務的進步。

由于GDP的數據是根據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統計而得,而生產技術水平的進步可能會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因而GDP不能反映出這種技術水平的進步。例如現在生產出來的汽車要比半個世紀以前生產的小汽車質量、性能都好得多,但由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現在的生產成本可能比過去低得多,而GDP對此卻無法反映出來。

GDP的統計有一定的誤差。

GDP許多數據是根據抽樣調查得出來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誤差。有些是根據人們的申報得出來的,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在申報時往往并不反映真實情況,因而統計出來的數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虛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國的情況不同,具體的政策規定不同,故統計出來的GDP并不基于同樣的標準。

(3)GDP核算體系的改善。

通過從傳統意義上的GDP中扣除不屬于真正財富積累的虛假部分,再現一個真實的、可行的、科學的指標,即“真實GDP”,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綠色GDP”,使其能更準確說明增長與發展的數量表達和質量表達的對應關系,便可進一步改善GDP核算體系。“綠色GDP”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的正效應。綠色GDP的比重越高,表明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即為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負面效應越低,即向生態環境索取資源、排放廢物或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越少,反之亦然。用綠色GDP替代傳統的GDP可以較為真實地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衡量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彌補傳統GDP的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阳春市| 泰州市| 天台县| 武穴市| 甘洛县| 名山县| 丰城市| 昌图县| 黔西县| 普宁市| 罗山县| 旌德县| 华亭县| 东兰县| 昆明市| 江安县| 晋城| 菏泽市| 江永县| 道孚县| 政和县| 石城县| 福清市| 平乡县| 哈密市| 若羌县| 奉贤区| 集贤县| 通道| 道孚县| 山阳县| 永兴县| 江西省| 丰镇市| 澄城县| 崇文区| 太原市| 汶上县| 吴旗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