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3 考研真題詳解

1商業倫理[中央財經大學2013國際商務碩士;寧波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

答:商業倫理是商業與社會關系的基礎,它研究的是商業活動中人與人的倫理關系及其規律,研究使商業和商業主體既充滿生機又有利于人類全面和諧發展的合理的商業倫理秩序,進而研究商業主體應該遵守的商業行為原則和規范、應當樹立的優良商業精神等商業道德問題。

在當今時代,如果企業只追求利潤而不考慮商業倫理,則企業的經營活動會越來越為社會所不容,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如果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沒有必要的倫理觀指導,經營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樹立商業倫理的觀念,體現了重視企業經營活動中人與社會要素的理念。

2倫理困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國際商務碩士]

答:倫理困境也被稱為道德悖論,是指陷于幾個道德命令之間的明顯沖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項,就將違犯另一項的情形。此情況下無論如何作為都可能與自身價值觀及道德觀有沖突。

3企業社會責任[南開大學2012國際商務碩士,廈門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

答: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應當最大限度地關懷和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包括消費者利益、職工利益、債權人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當地社區利益、環境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及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等內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權尤其是社會權,也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權利和利益。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與利益相關者理論表述雖有不同,但其核心內容相同,都體現了對公司營利性之外的社會性的關注。公司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而非以錢為本。公司社會責任既是一種公司治理理念,也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一種商業實踐。沒有公司社會責任的理念,便沒有成熟的制度設計;沒有自覺的公司社會責任實踐,公司社會責任理論也就成了無源之水。而其中的制度設計則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組織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國際商務碩士]

答:組織文化是指一套關于組織的基本假設和公司成員分享的目標和實踐。具體來說,是指一個群體對于什么是好的、正確的,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界定。

組織文化的作用是指組織文化對組織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產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組織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可以分為正功能和負功能。組織文化的正功能可以提高組織承諾,增強組織成員行為的一致性,引導組織的成長、進步,進而提升組織的效能。而在某些特定背景下,組織文化對組織的發展也會產生束縛和限制等負面效應。

(1)組織文化的正功能

組織文化的正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導向功能。組織文化對組織整體和組織成員的價值取向與行為取向有導向作用。組織文化可以使組織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和組織目標相一致,從而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凝聚功能。組織文化使成員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通過共享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使成員固守在組織之內,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當組織成員對組織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組織就成為一個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和理想追求的統一體,此時成員會更加忠誠,組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約束功能。組織文化通過組織的文化氛圍、群體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等軟約束。對組織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約束和規范作用,從而減少起消極作用的成員,保持組織的良好秩序。

激勵功能。組織文化能夠滿足組織成員的多重需要,并對不合理的需要予以約束,使組織成員產生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同時,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和行勾準則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驅動力,引導成員進行自我激勵,最終保持組織的活力。

樹立組織形象。不同的組織擁有不同的組織文化,組織文化具有鮮明的特征,可以將組織與其他組織區分開來。一個在組織文化上有鮮明個性的組織容易在社會公眾前樹立自己的形象,提高組織的知名度。

(2)組織文化的負功能

組織文化還具有阻礙組織變革和發展的負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變革創新的障礙。組織文化通常是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沉淀才形成的,具有相對長期的穩定性。當組織面對的環境比較穩定時,組織文化就成為一種資本;而當組織面對的是動態環境時,組織共享的價值觀就可能與進一步提高組織效率的要求產生沖突,從而成為組織變革創新的障礙。

多樣化的障礙。組織的強文化對成員具有明顯的遵從壓力,它限定了組織可以接受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組織通過聘用各具特色、多樣化的員工來獲得多樣化的優勢,但一旦新員工融人組織的強文化中時,多元化的優勢就隨即喪失。因此組織文化,特別是強文化,將大大削弱組織的多樣化,從而阻礙組織的發展。

兼并和收購的障礙。在組織進行兼并和收購時,管理者不僅要考慮融資優勢、產品的協同性等因素,還要考慮收購對象的文化與本公司的文化是否相容。不同組織的個性鮮明的組織文化,可能使得本可以整合的利益關系變得不可能。

5.你若作為商務咨詢人士,應該如何從政治經濟、文化與倫理的角度,向擬進入中國市場的一般外國企業介紹中國的國別制度特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國際商務碩士]

答: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倫理的角度來看,中國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方面

一國的政治體制,指一個國家的政府體制。政治體制可以用兩個相關的指標加以考察,第一個是其對集體主義或個人主義的重視程度,第二個是其民主或集權的程度。

集體主義是指集體目標優先于個人目標的一種政治體制。當強調集體主義時,一個整體的社會需求通常被認為要比個人自由重要得多。集體中的社會主義是根據馬克思的理論提出的。個人主義是指一個人應享有其經濟和政治追求的自由。相對于集體主義而言,個人主義強調個人的利益應優先于國家的利益。

民主是指這樣一種政治制度,在該制度中,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選舉或通過其所選代表間接選舉出來的。集權是這樣一種制度,在該制度中,個人或一個政黨對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政治反對黨派則是被限制的。

民主、集權和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是有相關性的,民主和個人主義往往形影相隨,而集體主義通常與集權主義相連。但是灰色地帶總是存在的。

就中國的政治體制而言,中國是一個強調集體主義的民主國家。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單一黨制,與其他各黨的關系為:共產黨為執政黨,其他黨派為參政黨,而非反對黨。與各民族的關系也十分友好。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為世界各國在中國進行投資營造了一個十分寬松公平的環境。中國的和平崛起使其在世界舞臺上已經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對世界重大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雖然受到朝核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周邊不穩定因素的困擾,但中國總體政治局面是比較穩定的,政治風險較小。

(2)經濟方面

具體地講,有三種主要類型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和混合經濟。

在一個純市場經濟中,所有生產性活動都為私人擁有,而非為國家所擁有。一個國家生產什么商品和服務,以及生產多少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并通過價格機制將信息傳遞給生產者。在一個純粹的計劃經濟中,一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生產的數量及銷售價格都是由政府計劃指定的。在純粹的計劃經濟中,一切工商企業均歸國家所有,其基本原理是,政府能夠直接按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投資,而不是按個人的利益進行投資。在混合經濟中,一部分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場機制,另一部分是國有制和政府計劃機制。

就中國的經濟體制來看,中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持續多年高速發展,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9年GDP增速仍高達8.7%,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市場監督機制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是不可忽視的。

(3)文化倫理方面

文化是指一群人所共同擁有的、為生存而設計構建的一種價值觀和準則的體系。價值觀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指一群人借以確定什么是好的、正確的和所向往的某種觀念。換一種說法,價值觀就是關于事情應該如何的一種公認的假設。準則是指社會規則,即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有關適當行為的規定。社會結構是影響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指基本的社會組織。在解釋文化差異時其有兩個尺度尤為重要。第一個尺度就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是個人還是群體,第二個尺度是一個社會分成階層或等級的程度。

倫理體系是指一整套道德準則或價值觀,借以引導和規范行為。世界上大多數倫理體系都是宗教的產物,所以有基督教倫理、伊斯蘭教倫理等。不過,倫理體系來源于宗教的現象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即儒教。儒家學說和儒教倫理影響并形成了亞洲部分地區的文化及其行為,但它并不是宗教。宗教對商務活動最重要的影響主要在于,不同的宗教所蘊涵的對工作和企業家精神的看法,以及宗教倫理對一國商務活動成本的影響程度。

雖然中國人已經擁有越來越多的現代社會的物質產品,但根植于千年文明古國的悠久文化傳統依然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經商之道。中國在文化方面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人重視家庭和血緣關系,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人們對集體懷有很強的歸屬感。在人際交往中重視集體的責任和權力,個人的情感依賴于集體。

中國人崇尚權威,屬于高權力距離文化的國家。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幾千年的宗法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呈等級性,人際交往中重關系。因此很多外國企業會發現,要想在中國進行商務活動,搞好“關系”十分關鍵。

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封建社會體制的歷史,至今仍受到等級觀念、官本位思想以及關系意識的影響,法制觀念總體還比較淡薄。因此,中國商人在商務洽談過程中更注重人情關系以及非正式的處理方式。

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中國人通常追求中常之道,強調內外協調,保持平衡,不走極端。這樣一種思想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偏向保守,強調行事的穩健篤定,對風險通常采取規避態度。

受到以儒家思想為主干的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經商講究“仁義”,在商務活動中強調“誠信”,特別注重與重要商業伙伴保持長久友好的關系。

6請列舉國際商務中的倫理問題。[西南財經大學2015國際商務碩士]

答:國際商務中會產生許多倫理問題,其根源在于國與國之間在政治制度、法律、經濟發展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國際商務中,最為常見的倫理問題是員工待遇、人權、環境污染、腐敗以及跨國公司的道德義務等。

(1)員工待遇

當東道國的工作條件明顯低于跨國公司母國的條件時,暫時還沒有確定的標準供企業選擇實施。但無論如何,跨國公司絕不能對其在國外的企業或轉包商們惡劣的工作環境聽之任之或視而不見。

(2)人權

有觀點認為,一個跨國公司在一個缺乏民主和人權的國家做生意是合乎倫理的。長期的外國投資促進了經濟,提高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這些發展最終將推動更多的人要求參與管理、政治多元化以及言論自由。但這一觀點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國家非常落后,以至于很難合乎倫理地經商。

(3)環境污染

當東道國的環境保護制度不如母國時,也會發生倫理問題。環境是公共產品,但又是任何人都可以破壞的。這種情況被稱為“公地悲劇”。公地悲劇即一項大家共同擁有的資源,不屬于任何個人,但每個人都能使用,而且在過度使用,結果便導致資源的逐漸消減。

(4)腐敗

“加急費”或“通融費”并不是用來獲取那種如果不支付就拿不到合同的費用,也不是用來獲取排他性利益的費用,而是為保證一家企業能從外國政府得到它應有的公平待遇所支付的費用,如果不支付有可能因某個官員的拖延而得不到。一些經濟學家提出,在一個國家,已有的政治體制扭曲或限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通過黑市、走私和向政府官員支付公關費等方式,“加速”政府批準商業投資,有可能促進福利。相反,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腐敗降低了商業投資的回報,導致較低的經濟增長。因此,加急費的合理性導致了一個倫理困境。

(5)道德義務

有些倫理專家認為,與權力相伴的是社會責任。社會責任這個概念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商人在作商務決策時應考慮其經濟行為可能導致的社會后果,應該盡力做到經濟和社會雙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儋州市| 长汀县| 盐城市| 三明市| 垦利县| 芦山县| 越西县| 闻喜县| 永修县| 韶山市| 前郭尔| 兰溪市| 昂仁县| 藁城市| 勃利县| 巩义市| 安阳市| 广宁县| 衡山县| 海安县| 五大连池市| 丰县| 米泉市| 日照市| 四川省| 涪陵区| 江阴市| 武乡县| 轮台县| 定日县| 射洪县| 清苑县| 比如县| 江津市| 中阳县| 大竹县| 泽普县| 黄平县| 肇州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