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國際商務倫理

5.1 復習筆記

一、國際商務中的倫理問題

“倫理”一詞是指支配一個人的行為、職業操守或一個組織的行為正確與否的約定俗成的法則。商業倫理是指支配商人行為的一整套約定俗成的規則,而倫理策略則是指不違反這些規則的策略或行動綱領。

國際商務中會產生許多倫理問題,其根源在于國與國之間在政治制度、法律、經濟發展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國際商務中,最為常見的倫理問題是員工待遇、人權、環境污染、腐敗以及跨國公司的道德義務等。

1.員工待遇

當東道國的工作條件明顯低于跨國公司母國的條件時,暫時還沒有確定的標準供企業選擇實施。但無論如何,跨國公司絕不能對其在國外的企業或轉包商們惡劣的工作環境聽之任之或視而不見。

2.人權

有觀點認為,一個跨國公司在一個缺乏民主和人權的國家做生意是合乎倫理的。長期的外國投資促進了經濟,提高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這些發展最終將推動更多的人要求參與管理、政治多元化以及言論自由。但這一觀點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國家非常落后,以至于很難合乎倫理地經商。

3.環境污染

當東道國的環境保護制度不如母國時,也會發生倫理問題。環境是公共產品,但又是任何人都可以破壞的。這種情況被稱為“公地悲劇”。公地悲劇即一項大家共同擁有的資源,不屬于任何個人,但每個人都能使用,而且在過度使用,結果便導致資源的逐漸消減。

4.腐敗

“加急費”或“通融費”并不是用來獲取那種如果不支付就拿不到合同的費用,也不是用來獲取排他性利益的費用,而是為保證一家企業能從外國政府得到它應有的公平待遇所支付的費用,如果不支付有可能因某個官員的拖延而得不到。一些經濟學家提出,在一個國家,已有的政治體制扭曲或限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通過黑市、走私和向政府官員支付公關費等方式,“加速”政府批準商業投資,有可能促進福利。相反,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腐敗降低了商業投資的回報,導致較低的經濟增長。因此,加急費的合理性導致了一個倫理困境。

5.道德義務

有些倫理專家認為,與權力相伴的是社會責任。社會責任這個概念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商人在作商務決策時應考慮其經濟行為可能導致的社會后果,應該盡力做到經濟和社會雙贏。

6.倫理困境

管理者經常會遭遇倫理困境,不清楚到底如何做才是正確的。這涉及倫理困境的本質所在——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方法看上去是完全合乎倫理的。

二、不道德行為的根源

道德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個人倫理、決策過程、組織文化、不現實的績效目標和領導。

1.個人倫理

企業倫理不會背離個人倫理,個人倫理是指那些指導個人行為對或錯的原則。一個對個人倫理有強烈感受的人在從事商務活動時一般不會作出一些不道德的舉動。所以對一個社會來講,第一步就是要培育一種強烈的商業倫理意識,要強調個人道德。

2.決策過程

商人有時并未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是有違倫理標準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決策或行動是否合乎倫理,相反,他們將其作為一個純粹的商業問題來考慮,忽略了這個決策可能涉及倫理的重要方面。錯誤就隱藏在作商業決策時未進行倫理考慮的決策過程中。

3.組織文化

有些企業文化并不鼓勵員工去思考商業決策的倫理后果,這是造成不道德商業行為的第三個原因——忽略商業倫理的組織文化,將所有的決策都看成是純粹經濟意義上的決策。組織文化是指一個組織的成員所共同分享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對商業決策的倫理產生重要的影響。

4.不現實的績效目標

導致不道德行為的第四個原因就是來自母公司的壓力,即只有通過非法手段或不道德方式才能完成母公司的不現實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為追求遠高于平均利潤的利益,就會違反他們自己的個人倫理,做出一些不合倫理的行為。反過來,組織文化也可以矯正負面的東西,強調倫理行為的重要性。

5.領導

領導會推動一個組織文化的建立——通過為別人樹立榜樣。這不是取決于領導如何說,而是看領導怎么做。

6.社會文化

禮會文化也會對別人或組織采取不道德行為的傾向產生影響。

三、通往倫理道德的哲學路徑

1稻草人

有四種實施企業倫理的主要理論被廣泛討論:弗里德曼學說、文化相對論、自以為是的道德論者和幼稚的非道德論者。所有這些方法都有其內在的價值,但都有局限性。

(1)弗里德曼學說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出了經典的稻草人理論,基本觀點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里,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提高利潤。他斷然否定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外還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他的信念是一個企業應當使其利潤最大化,因為這是使企業所有者,即它的股東獲得最大回報的路徑。但是,弗里德曼也認為企業應該以一種合乎道德倫理的方式行事,而不能使用欺騙和造假的手段。

盡管如此,弗里德曼的論點還是經不起檢驗,特別是國際商務中所謂的“游戲規則”實際上是很難確定的,國與國之間的規則都是不同的。

(2)文化相對論

文化相對論認為倫理僅僅是一種文化的反映——所有的倫理都取決于文化——由此可以推論,一個企業應該采用業務所在國的文化倫理。和弗里德曼的理論一樣,文化相對論也是經不起嚴格推敲的。文化相對論隱含地否認世界上存在某些超越不同文化的普適性的倫理準則。公司不能以文化相對論為借口,來證明一些明顯不合乎基本倫理準則的行為是正當的,即使這些行為在企業業務的所在國既被認為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3)自以為是的道德論者

一個自以為是的道德論者聲稱,一家跨國公司母國的倫理標準也是其在外國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對自以為是的道德論者的主要批評就是他們做過頭了。有些普適性的倫理原則是不能違背的,但同時始終按母國標準行事也不總是對的。

(4)幼稚的非道德論者

幼稚的非道德論者認為,如果某跨國公司的經理看到來自其他國家的企業在東道國不遵循倫理準則,那么這個經理也可以不遵守。對這個經理行為的不贊同有兩個方面:第一,僅僅因為“每個人都這樣做”這一理由并不足以確定這個行為在倫理方面是可行的;第二,跨國公司必須意識到它也有能力改變某個國家的一些陋習,它可以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來達到一個正面的道德目標。

2.實用主義和康德倫理

實用主義倫理認為,道德行動或行為的價值取決于它們的結果。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有價值就是看它所產生的結果的好壞。實用主義者就是要保證好的結果最大化,壞的結果最小化。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最佳決策就是指對最大多數人產生最佳利益的策略。

總體來說,實用主義作為一種處理企業倫理問題的理念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陷。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一個行動的收益、成本和風險的衡量難以準確實現。第二個問題是忽略了有關公正性的考慮。為最大多數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導致對少數人的不公平,所以這類行動是不合乎倫理的——因為它不公正。

康德倫理認為,應該以人為本,永遠不能將人只是作為別人達到目的的一種工具。盡管現代倫理哲學傾向于認為康德的倫理哲學具有局限性,但他所提出的人是有尊嚴的、需要被尊重的觀點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3.權利理論

權利理論認為人具有某些超越國界和文化的基本權利和優先權,這些權利構成了可接受的道德行為的最低限度。對基本權利的一個眾所周知的解釋就是指某種優先于或超越集體利益的東西。道德理論家認為人的基本權利構成了經理們在進行涉及倫理問題決策時的道德指南。

有關超越國界和文化的基本權利的理念構成聯合國發表《世界人權宣言》的動機,它明確了始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不管其與企業業務所在國的文化是否吻合。需要關注的是,伴隨著權利的就是責任。因為我們有言論自由,所以就有責任和義務保障尊重他人的言論自由。

在一個權利理論的框架內,某些人或機構有責任提供利益或服務以保障他人的權利。這類責任和義務并不僅僅是某個倫理機構的事(一個倫理機構是指任何有倫理行為能力的個人或機構,如政府或公司)。

4.公正理論

公正理論所關注的是經濟商品和服務的公正分配。公正分配是指一種被認為是公正和平等的方式。羅爾斯認為所有的經濟商品和服務都應該被平分,除非不平等分配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根據羅爾斯的理論,有效的公正原則就是指在所有人都能自由的、完全無私的情況下所一致贊同的原則?!巴耆珶o私”只有在被稱作 “無知之幕”的概念中才能存在,在這種“無知之幕”下,每個人被設想為對他的所有特性是不知曉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毫無異議地贊同以下兩個基本的公正原則:

(1)最大限度地保證每個人都能同樣享有其他人所享有的自由。

(2)在平等的基本自由被保證的前提下,才允許一些基礎的社會產物得以存在,而這種不平等必須是對每一個人都有利的。羅爾斯承認不平等有時是公平的,前提是這個產生不平等的制度能使每個人受益。具體地說,他提出了一個“差別原則”,即如果使最弱勢的利益群體也能獲益,那么這種不平等才是公正的。

四、對管理者的啟示

為確保其在商務決策時考慮倫理問題,國際企業和它的經理們可以做以下五項工作:

1.聘用和晉升

企業應該努力聘用那些具有很強的個人道德意識、沒有不合乎倫理或不合法行為的人員。同樣,也不會期望企業晉升那些其行為與公認的倫理準則相違背的人員。

企業可以對潛在的雇員進行心理測試,以辨別他們是否存在倫理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從前任雇主那里了解他們的為人。

不僅僅是企業在盡力尋找和聘用具有很強個人道德意識的人員,潛在的應聘者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現一個組織的倫理氛圍。

2.組織文化和領導作風

建立一個強調道德行為的組織文化有三件事情十分重要:

(1)企業必須講清楚它所重視的道德行為。

(2)企業領導應反復強調它們的重要性,不斷給這些文字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要身體力行。

(3)建立一個高度重視道德行為的組織文化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獎勵制度,包括獎懲制度,即獎勵那些道德行為良好的人,制裁那些有不良行為的人。

3.決策過程

企業人員還必須思考在整個決策過程中倫理的含義。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一個道德指南。可采用五步法來思考倫理問題。

第一步,識別。企業人員應該識別出一個決策會影響哪些利益相關者以及以何種方式影響。一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在這個公司有一定利益、權利和股份的個人或團體,這個公司做什么以及如何做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可以分為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內部利益相關者是指在該企業工作或擁有該企業股權的個人或團體,包括所有的員工、董事會成員和股東。外部利益相關者是指其他對該企業有某種權利的個人和團體,通常包括顧客、供應商、貸款人、政府、工會、社區和一般公眾。

第二步,判斷。就是根據第一步所獲得的信息,判斷所提出的戰略決策的倫理含義。經理們需要確定提出的決定是否背離任何利益相關者的基本權利。

第三步,確立。要求經理們確立一種倫理導向。這就意味著一旦發生了與利益相關者的基本權利或主要倫理原則相沖突的事情,企業必須將道德倫理放在首位。

第四步,管理。要求公司管理倫理行為。

第五步,審核。要求企業審核它的決策,評估這些決策是否符合倫理準則。

4.倫理官員

倫理官員的職責是確保所有的員工都能接受道德倫理意識培訓,有關道德倫理的考慮要進入企業的決策程序,企業的道德倫理措施要落實到位。

5.道德勇氣

道德勇氣能夠使經理放棄一項有經濟效益但不道德的決策。道德勇氣給員工帶來力量,使他們能對上司強迫其執行的不道德行動的指令說“不”。道德勇氣給員工帶來了正義感,使其能向公眾、媒體公開揭發公司老總的不道德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罗源县| 冷水江市| 洛南县| 利津县| 仁布县| 库伦旗| 无棣县| 定边县| 会昌县| 乐平市| 施秉县| 张北县| 禹州市| 通辽市| 出国| 托克托县| 彰化市| 忻州市| 长岛县| 鞍山市| 肥乡县| 天全县| 郧西县| 农安县| 乌审旗| 南部县| 东至县| 尼玛县| 龙泉市| 襄汾县| 开江县| 金门县| 平塘县| 沙坪坝区| 磴口县| 全南县| 上蔡县| 黄龙县| 衢州市|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