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運動員選材

3.1 復習筆記

一、運動員選材概述

1.運動員選材釋義

運動員選材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測量評價手段選拔適合從事某類運動項目訓練的專門人才的過程。主要對象為兒童少年。指標體系構建注重運動項目的特點。實施過程注重動態觀測和評價。

2.運動員選材的任務

運動員選材是運動訓練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運動訓練的起始點。選材就是在充分研究和認識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和遺傳特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要求,綜合應用有關知識,采用調查、測試、評價和預測等科學手段,把具有運動“天賦”的兒童少年選拔出來,進行科學的訓練,以獲得較佳的運動競技能力。一般通過以下主要環節的工作實現上述任務。

(1)獲取參訓候選人現實狀態信息

一般通過調查和測試,獲取兒童少年運動員形態、遺傳、生理、心理和各種運動能力的信息,并進行定量描述和科學的分析,以最終獲得各種現實狀態的信息。

運動員選材的診斷

運動員選材是對運動員起始運動能力的一次早期全面“診斷”,依據該診斷:

a.分析其運動能力的潛力,及適合的運動方向;

b.如果選材結果是肯定的,則選材測試信息是開始實施早期專業運動訓練計劃的重要依據。

選材診斷與運動競技能力診斷的區別

選材診斷與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的運動競技能力診斷有一定的區別。

a.選材診斷主要是通過現實競技能力狀態分析預測未來可能的運動能力水平。而運動訓練過程中的競技能力的診斷主要是對已實施的運動訓練效果的判定以及后續訓練計劃的制訂的依據;

b.選材診斷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選項,即分析判斷運動員合適從事的運動項目;運動訓練過程中的競技能力的診斷已基本上不具備判別運動方向的功能。

c.極個別的案例有例外,如相同項群之間的轉項。

(2)評價參訓候選人現實狀態信息

一般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相對評價

相對評價是指將個體實際調查和測量的數據與某一個專項兒童少年運動員群體的選材標準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該個體所處的水平。這種評價方法是相對于某一專項運動員群體的現實狀態而言。

絕對評價

絕對評價是指將個體實際調查和測量的數據與某一個專項優秀運動員群體的特征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該個體距離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所存在的差距。這種評價是相對于某個專項優秀運動員群體理想狀態而言。

(3)預測參訓候選人的競技潛力

選材是把握成才可能性的基礎,對個體現實狀態準確判斷是進行科學預測的前提。所以,建立有效、可靠和客觀的選材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成為科學選材的核心內容。

3.運動員選材工作的階段劃分

(1)運動員選材的階段劃分

自然選材階段

自然選材主要以運動成績作為選拔運動員的標準;

經驗選材階段

經驗選材主要以教練員在實踐中積累的、有目的的經驗總結為依據,憑借教練員自己的經驗,以定性的標準和簡單的定量指標測定為主,采用簡易的手段所進行的粗略選材;

科學選材階段

科學選材是相對于“經驗選材”而言,是指運用相關學科理論和方法,建立系統的“運動員選材標準”,通過測試和考察,參照“運動員選材標準”進行的運動員選材。運動員科學選材(即運動員選材),事實上是指目前正在實施的、并且隨著相關學科發展不斷完善的運動員選材體系。

(2)運動員早期選材的概述

運動員早期選材是指針對那些有培養前途的兒童少年所進行的初期選材,包括一般性觀察、調查、測試,以及最后確定其是否能夠進行長期系統訓練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中,主要是對運動員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先天才能”進行選拔,比較注重對兒童少年生長發育和一般運動潛能進行測試、評價和預測。

4.我國運動員選材發展概述

(1)《我國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科學選材成果匯編》

1980~1984年,原國家體委科教司設立“優秀青少年運動員選材研究”課題,其研究成果為《我國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科學選材成果匯編》,對田徑、游泳、體操、排球等運動項目運動員選材標準與選材機制進行了初步系統探討。

(2)《運動員科學選材》

概述

1987~1992年,由原國家體委科教司組織,匯集全國運動醫學、運動訓練學、體育測量與評價、體育統計、部分項目教練員等各學科專家學者組成的“全國運動員科學選材中心組”,完成了田徑、游泳、體操、舉重、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9個項目青少年中級選材標準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以《運動員科學選材》研究專著的形式出版。

意義

《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出版,在各省市科研所已建立了選材研究室,從此,我國運動員科學選材研究和選材工作從組織體系和管理等方面得到完善,并為我國競技后備人才的培養和競技運動訓練科學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評價

a.優勢

中國運動員科學選材體系比較強調建立具有項目特征的選材指標和評價標準,其主要內容也是根據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基本特征來確定;

b.缺陷

由于受到專項訓練理論和診斷競技能力方法學的限制,研究內容重點還停留在體能指標(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上,反映運動員心理、技術和戰術等特點的指標還不多見,這也成為制約中國運動員科學選材領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

(3)《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材標準》

概述

1993~1994年,由原國家體委訓練競賽一司組織,匯集全國10個體育科學研究所、大學、國家、省市運動隊的44名專家學者,歷時1年半,完成了賽艇、皮劃艇、蹼泳、自行車、帆船、帆板、射擊、射箭等8個運動項目的《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材標準》專著。

理論成果

a.明確提出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結構模型對運動員選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研究指出:運動員選材標準的制定,以及運動員選材工作的組織實施,其目的都在于創造有利條件,使得被選出的兒童青少年的競技能力結構,經過多年系統的訓練,逐步逼近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結構模型。從而實現運動訓練的目標。

b.專門成立了心理研究組,根據上述8個項目的選材要求,對運動員個性特點的測試指標和方法進行了專題研究,開發了“WT”智力測試系統。為運動員心理選材的個性測試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在選材指標體系中,明確地提出建立“資格指標”概念,并賦予一票否決的權重。

(4)2000年后運動員選材國家重大課題情況

2001~2004年

國家科委啟動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奧運科技專項“奧運優秀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研究”,對體操、跳水、羽毛球、乒乓球、舉重、柔道、跆拳道、自行車、擊劍、射箭、游泳、藝術體操、摔跤、皮劃艇、棒壘球等l5個奧運、亞運優勢項目進行了生物學選材指標、心理學選材指標(認知特征、操作思維、人格指標、情緒指標和神經類型)、專項素質選材指標等,根據遺傳特征和項目特征進行指標篩選、開發利用和體系的構建。同時建立了約2500余人的“我國優秀競技后備人才庫”。

2002~2004年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杰出運動能力的分子遺傳學研究”探討人類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標記與分子機制,為運動能力遺傳標記的篩選與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2003~2005年

a.啟動項目

國家科委啟動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奧運科技專項“優秀中長跑運動員分子生物學基礎的研究”,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結題階段,對決定優秀中長跑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分子生物學基礎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表明了我國運動員選材已開始進入分子生物學水平。

b.主要任務

第一,建立優秀運動員永生細胞庫;

第二,建立優秀運動員DNA庫;

第三,進行基因多態分析。

二、運動員選材的生物學基礎

1.遺傳與運動員選材

人類遺傳學的研究表明,構成人體競技能力的許多性狀均具有較高的遺傳性。

(1)競技能力遺傳的物質基礎

概述

人體是由許多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在細胞核中存在著遺傳物質的載體——染色體,它儲存著大量的遺傳信息,DNA(脫氧核糖核酸)就是其重要的組成成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已經證實,DNA上的片段(基因)是生物遺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基因不僅可以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而且,還可以使遺傳信息在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上得以表達,從而使子代表現出于親代相似的性狀。由此可見,基因就是人類競技能力的物質基礎。

染色體

a.人類細胞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l~22對為常染色體,男女都有,決定身體各部分的性狀;第23對為性染色體,決定男女性別。

b.現代遺傳學的研究發現,人類攜帶遺傳信息的基因大約有35000個左右,不同染色體上有基因編碼不同的蛋白質和RNA(核糖核酸),而且,在多數情況下,一種基因只編碼一種蛋白質;但是,由于一個基因可以產生兩種以上的mRNA,并可以翻譯出兩種以上的蛋白質,所以,一個基因也可以編碼出幾種不同的蛋白質。

遺傳方式

攜帶遺傳信息的基因一般以兩種方式遺傳給后代。

a.單基因遺傳

單基因遺傳是指遺傳性狀僅僅受到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遺傳性狀是非連續的,一般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b.多基因遺傳

多基因遺傳是指遺傳性狀受到一對以上基因的控制,其遺傳性狀是連續的,一般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與人體運動能力有關的各種性狀,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多基因遺傳的。

圖3-1  競技能力遺傳的物質基礎

(2)競技能力的遺傳及其規律

組成競技能力的各種性狀,無論是身體形態、機能還是素質等,絕大多數都受到多基因控制。因此,親代具有的競技能力性狀在向子代傳遞過程中,均是由多對基因的累加效應、基因蛋白表達方式以及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所以,性狀在子代間會發生程度不同的差異。競技能力的遺傳和變異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連續性

在中國乃至世界均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體育世家。這是競技能力性狀遺傳連續性的表現。因此,在選材工作中,對于家族性遺傳性狀的連續性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相關性

現代遺傳學認為:一個基因具有多種效應,多個基因也可以完成同一效應。即基因對性狀控制的多效性,促使基因和性狀之間縱橫相關。它們之間既能相互促進,又能相互制約。此外,在實踐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高低與自身具有的身體形態、機能、一般和專項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選材工作中,只有對運動員競技能力做出綜合的評價,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各種遺傳性狀之間的相關性。

階段性

人類競技能力的遺傳性狀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一般受到遺傳性狀發展變化時間的制約。由于遺傳有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之分,有的性狀甚至于表現出隔代遺傳的特征。所以,遺傳性狀往往需要在生長發育的特定階段上才表現出來。尤其是個體在發育速度上的差異,使得同類性狀在不同個體中的表現,在時間、強度上均存在差異。

(3)競技能力的變異

變異的概述

變異是生物界的一個普遍現象,它是人類進化及其多樣性發展的動力。人類由于遺傳確保了自身種族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是相對的“不變”;而變異是絕對的“變”,它使人類原有的特性發生了變化,從而現了新的遺傳性狀。競技能力的遺傳特性已經在運動實踐中大量的表現,涌現出許多家族類型的優秀運動員;然而,在子代中也常常發現超越親代競技能力的現象。

產生變異的原因

現代遺傳學研究發現,產生變異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彷徨變異。控制競技能力性狀基因的變異,既可以使子代表現出超常的運動天賦,也可以導致運動才能的低下。

a.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指某個基因在特殊情況下,在結構和排列順序上發生改變而出現新的基因,從而直接影響了所控制性狀的表達;

b.基因重組

基因重組是指在受精過程中,遺傳物質重新進行了組合,從而引起了子代性狀的變異;

c.彷徨變異

彷徨變異一般是指由于環境因素(如訓練)引起人體競技能力的變異。

影響變異的因素

競技能力各要素均受到遺傳基因的控制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人體的形態、機能和素質等數量性狀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環境和訓練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異。遺傳為競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結構和功能等物質基礎,而環境和科學訓練對運動潛力的開發發揮著巨大的誘發和促進作用。所以,環境是誘發突變的基本條件,遺傳物質及其發展的潛在能力卻為變異提供了可能性。

在選材過程中的要求

在選材過程中,不僅要了解親代競技能力的表現,更要注意觀察子代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在環境和訓練因素作用下競技能力的表現。而后者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較為準確地了解競技能力遺傳特征,而且更能反映出競技能力的變異,并較為準確地把握候選對象的競技潛力。

(4)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與運動員選材

HGP提出的背景

a.基因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中一段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是決定一個生物物種所有生命現象的最基本因子。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并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人類遺傳物質是DNA,它的總和就是人類基因組。

b.人類遺傳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約有6~10萬余個基因,由大約30億個堿基對組成,分布在細胞核內23對染色體上。

c.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僅僅知道幾千個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對大部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數量、位置、分布、結構和功能及其表達、活動規律等,并不清楚。

d.認識每一個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就是認識生命的基礎。另外,所有基因(即編碼蛋白質分子的DNA片段),只占人的全部DNA系列中的很小一部分(即3%~5%),而95%~97%的系列并不為蛋白質編碼。所以,要徹底認識生命活動的本質,不僅要了解基因,而且還要充分認識全部DNA系列。

HGP的發展

a.1985年

HGP于1985年由諾貝爾獎獲得者杜伯克(美)首先提出,旨在闡明人類基因組DNA上的長達3×109個堿基對,以建立詳細的人類基因組遺傳圖和物理圖,解讀關于人類生、老、病、死的遺傳信息。

b.1990年

美國率先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后,該計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由多國政府支持的國際項目,先后有美、英、日、德、法和中國等6個國家參加。其總體目標是完成人類基因的鑒定、構建基因圖和DNA序列分析。

c.2003年

HGP成功完成了染色體上所有DNA的測序工作和人類基因圖的繪制。

HGP的意義

a.HGP極大地推動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促進了生命科學技術與材料科學等其他高新技術的結合,加速了遺傳密碼的破譯;

b.HGP也為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為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競技能力的決定因素和調控機制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目前,美國、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已經有實驗室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發現了一些與運動能力密切相關的基因。

運動員選材的發展

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生物芯片等理論和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后基因組”計劃的推行,精確識別基因、克隆與運動能力相關基因,構建優秀運動員基因庫等都將成為現實,那時,將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對運動能力的早期診斷和預測,使選材真正實現選拔“天才”的目標。

(5)運動能力的遺傳度

遺傳度的概述

a.概念

遺傳度是指某一個特定性狀在總的變異中,有多大比例決定于遺傳,有多大比例決定于環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一般情況下,凡是以遺傳為主決定的性狀,遺傳度數值就大;反之,則小。

b.選材要求

在運動員選材中,應該高度重視那些遺傳度高而且是決定專項素質的關鍵性狀,并按照生長發育規律,在這些性狀發育敏感期中加以誘導和發展,促使其充分地表現。對于那些受后天環境影響較大的性狀,在選材時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不過,在性狀發育敏感期中也要從嚴要求。如果,發現兒童少年某一些性狀在遺傳和訓練誘導雙重作用下,依然不能充分地表現,那么,該兒童少年運動能力發展的潛力即需要重新評估。

主要體能指標的遺傳度

a.體能的概念

體能是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主要包括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

第一,身體形態

人體的形態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體表性狀,受多基因控制,其形成過程受遺傳的影響最明顯。

第二,機能水平

生理機能水平的高低不僅受到環境和訓練的影響,也受到遺傳因素的制約;人體生化過程和代謝特征會直接影響到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的表現,代謝能力的高低與形成過程主要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第三,運動素質

運動素質中各種性狀表現均受多基因的控制,當然,環境和訓練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b.選材的要求

在選材時,要選擇那些遺傳度高的指標作為觀察的重點;因為,遺傳度越高的性狀,其穩定性越好,預測的可靠性才會越大。原則上,遺傳度小于50%的指標,一般不作為選材指標。

主要心理指標的遺傳度

運動員心理能力是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表現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一名優秀運動員而言,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特征是其戰勝對手的保證。遺傳學研究表明:人類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一旦形成,后天是難以改變的。所以,在選材中注重對運動員心理能力的診斷和評價也是不容忽視的。

2.人體生長發育規律與運動員選材

(1)兒童少年生長發育基本規律

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是指兒童少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現象。人體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階段性和程序性

a.階段性

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該過程既有量變,也有質變,因而形成不同的發育階段。生長發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第一,生長

生長是指體細胞不斷地繁殖、增大,同時,細胞間質也將隨之增多,人體從小到大,是一個典型的量變過程;一般表現為組織、器官、系統、整個身體大小、長短及重量的增加以及身體化學成分的變化。

第二,發育

發育是指有機體個體_的各種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形態結構的分化和功能的逐步完善,心_理、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它是質的變化過程,是人類個體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獲得生命發育成胚胎,再從胚胎發育成胎兒;出生后繼續發育直至成人發育成熟的質變過程。

第三,成熟

成熟則意味著人類個體在形態、生理、心理上全面達到成人階段。由成年到老年不僅有量變過程,亦有質變過程。根據上述生長發育的特點,可將人一生中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8個階段。

b.程序性

生長發育各階段之間既相互銜接,又不能任意跨越。前一階段的生長和發育為后一個階段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而且任何一個階段的生長和發育受到障礙時,都將對后一階段產生不良的影響。此外,身體各部位的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順序。

不均衡性

人體內各細胞、組織、器官等均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完成其生長發育的全過程。

a.生長發育速度呈“波浪式”前進

生長速度是指身體及其各部分某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的年增長值,一般用厘米/年或千克/年表示,能較為客觀而敏感地反映兒童少年近期生長狀況(但不能反映累計生長狀況)。生長發育速度并非直線上升,而是快慢交替地進行。在人類生長發育過程中,經歷兩次生長速度高峰期:

第一,胎兒期和嬰兒期

第一次在胎兒期和嬰兒期,但進入幼兒期后,增長速度逐漸減慢;

第二,青春期

機體表現在生殖器官、第二性征、身體的大小和形狀、肌肉、脂肪和骨骼的相對比例,以及各種生理功能和心理行為等出現明顯的系列變化。

b.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

身體內各器官、系統的發育有先有后、快慢不一,是不平衡的,但又是統一、協調的;各系統的發育也并非孤立地進行,而是相互影響、相互適應,是人類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對環境適應的結果。同時,任何一種對身體產生作用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多個系統。

c.身體各部的生長速度不均等

人類個體生長發育的非等比性特點,表現在生長發育的全過程,并導致了受精卵分化發育成為胎兒;再由胎兒娩出(出生)后經過20年左右的時間,最終形成成人體型。

生長發育的關鍵期

身體內許多重要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快速增長的時期——關鍵期。如果此時的正常發育受到干擾,常成為永久性缺陷或功能障礙。

生長發育的長期變化

多年的研究證實,由于社會經濟條件和營養水平明顯提高,許多國家的兒童少年人群出現了一代比一代高大、青春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提前、性成熟明顯提前,以及生長速度加快等現象,即生長發育的“長期變化”。這應引起人們的關注,以便在運動員選材中適時調整、修訂運動員選材標準。

(2)競技能力各構成要素的選材特性

體能

a.身體形態

人體的各類形態指標均屬于多基因遺傳。其遺傳度除了少數指標(如體重)外,均較高;根據上述生長發育規律,各類形態指標在整個生長發育期中,均遵循了兩次突增高峰期的規律,在青春突增期內都有明顯的增長,這一點在選拔兒童少年運動員時應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身高

身高是各項目選拔運動員時的一個重要指標,因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預測兒童少年運動員未來身高已經成為眾多教練員關注的問題。在選拔兒童少年運動員從事體能主導類項群時,身高應該作為重要指標。

第二,體重

體重由于受到后天因素的影響變化較大,在選拔運動員時,就不能僅僅選擇體重作為評價運動員生長發育狀況的指標。一般選用BMI指數或者克托萊指數來反映兒童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體重與身高的合理比例或者身體的充實程度。正常人的BMI切點為24和28,介于兩者之間的數值為正常,小于24為偏輕,大于28為超重。BMI=體重(kg)/身高(m)2。克托萊指數=體重(kg)/身高(cm)×100。

第三,瘦體重

在青少年時期,選擇瘦體重(去脂體重)來反映生長發育狀況、營養水平和身體內肌肉含量等十分必要。運動員身體中肌肉成分的比例越大,即肌肉系統發展的潛力越大。在選材實踐中,常常將該指標與體脂%配合使用。如果體脂%偏低,則表明營養狀況不良,發育將會因此而延遲,對于女性少年而言,月經初潮的時間還會明顯滯后。

第四,其他指標

在運動實踐中,還應該重視諸如肢體長度(如下肢長等)、寬度(如肩寬等)和圍度(如上臂圍等)等指標。

b.生理機能

人體生理機能是運動員體能形成的重要條件,在其發育過程中,同樣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神經、循環、呼吸等系統機能水平的評價和預測也是選拔運動員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第一,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發育最早的系統,它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始終處在支配地位,并起著主導作用,其機能的強弱常常用大腦皮層細胞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表示。研究證實,中樞神經系統的三大特征不僅會產生個體間行為的差異,形成不同的神經類型,更為重要是對形成良好的動作技能十分重要。因此,神經系統的三大特征是選拔青少年運動員必須考慮的重要特征。

第二,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機能水平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人體的體質和健康狀況,也會影響人體的運動能力,同樣是運動員形成良好體能的基礎。在選材中,應該對反映循環系統機能的指標進行測試。

第三,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的機能是完成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呼吸系統機能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人體的氣體代謝過程,而且會明顯影響有氧和無氧能力的增長,并最終影響運動能力。在選材中經常采用的指標有: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最大吸氧量(V0:…)等。該指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體的有氧能力;在選拔青少年運動員時,應給予高度重視。

第四,丘腦—垂體—性腺軸

在選拔青少年運動員時還應該高度重視丘腦—垂體—性腺軸的變化。在選材中,不僅要注重發育速度的快慢,而且還應注意性激素水平的高低,特別是與運動能力形成密切相關的睪酮水平。要選拔那些發育速度正常,不明顯提前或滯后,且睪酮水平保持較高水平的青少年從事競技運動,這樣將為他(她)們體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c.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的增長與生理機能水平的提高基本一致,身體形態、生理機能是身體素質的物質基礎,而身體素質是生理機能的外在表現。在三大身體素質中,能夠通過后天科學訓練提高幅度最明顯的是力量素質,其次為耐力,最難改變的是速度。在選拔兒童少年運動員時,一般不需過多地強調其專項素質的測試和預測,應該把選拔的重點放在一般身體素質的測試和預測。

第一,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與肌肉系統有密切的關系,是身體素質的基礎。力量的大小與肌纖維類型、生理橫斷面積的大小,以及各肌肉群之間是否協調發展有關。一般在青春期,由于肌肉系統得到快速增長,力量素質的增長速度也很快;而在青春后期,力量素質的發展達到較高的水平;以后,力量增長速度逐漸減慢,保持10年左右。在選材時,不必過分的強調青少年運動員絕對肌力的大小。

第二,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的遺傳度較高,主要與神經系統的反應性、靈敏性以及肌纖維類型等有關,基本上屬于先天性的。此外,速度還是許多競速項目爭金奪銀的關鍵。在選材中,要盡量選拔那些先天高步頻的青少年從事競速項目。

第三,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作為反映人體長時間持續工作和抵抗疲勞的能力,主要與人體循環、呼吸、肌肉和神經系統等機能水平有密切的關系,也會受到運動員本身的技能和協調能力的影響。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一般在24~30歲左右才得以充分表現。研究證實,先天耐力水平高的青少年運動員,經過科學訓練后,依然有10%左右的潛力可以提高。

技能

運動員技能是指完成技術動作的方法,是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每個項目的技術動作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要符合人體運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對于每個運動員而言,只有具備良好的體能基礎,才能更好地選擇和掌握具有個性特征的技術,并有效在競技過程中得以表現。研究顯示,

第一,影響運動技術的主要因素包括身體形態特征、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與協調能力、感覺與知覺能力等。

第二,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時,需要各種感知覺參與。其中,肌肉的感知覺最為重要。

心理

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取決于其競技表現,而競技表現取決于運動員現實的競技水平,即賽前的體能、技戰術和心理狀態;其中,“賽前心理狀態”的相對重要性會隨著比賽的臨近而提高。運動員在大賽中無論是發揮失常還是發揮超常,均與賽前和賽中的心理狀態有密切關系。研究證實,心理素質是先天遺傳的,但也可以通過后天訓練得到改善。因此,運動員面對比賽而表現出的各種心理狀態,有些與后天訓練有關,有些則與遺傳因素有關。即心理選材必不可少。

3.運動員發育程度的鑒別

(1)發育程度鑒別在選材中應用的價值

在選材工作中,只有區別了兒童少年的發育程度,并以發育程度分組,才能對兒童少年形態、機能、素質、心理、技術、運動成績等做出客觀而正確的評價。選拔優秀運動員的目標是選出那些生活年齡與生物年齡相一致(或偏小),而形態、機能、素質、心理、技術、運動成績等確實是某一個生物年齡中水平較高者。

(2)發育程度鑒別的常用方法

骨齡

a.含義

骨齡是指根據骨化中心出現的時間與數量,骨骺與骨干愈合的時間、程度來判斷骨骼的發育程度,常常可以代表個體的生物年齡,是目前鑒別發育程度最為準確的方法。此外,許多研究還證實,骨齡還可作為預測身高、青春期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判斷營養狀況的主要指標。

b.判斷方法

判斷骨齡的常用方法是采用拍攝左手正位x光片,在選擇相應的骨齡標準對x光片進行判讀。常用的骨齡標準為圖譜法(如G-P標準、CHN法)和記分法(Tw-I、Tw-和CHN法)。其中,CHN法是目前我國應用最為廣泛的骨齡判讀標準。

第一,圖譜法

圖譜法是將適宜人群從出生到成熟各年齡組X線片中的中位數片順序排列構成的系統標準圖譜,使用時,將拍攝的手腕骨x光片,對照標準圖譜進行判讀。標準圖譜依據每個個體骨發育都經歷相同的變化過程,按照性別分類,從新生兒到成年前,篩選出最能代表該年齡段骨發育特征的x光片制作完成。該方法具有直觀、簡單、易操作的優點,但是會受到人種和選擇人群等因素的影響,使判讀結果出現較大差異。

第二,記分法

判讀標準是根據不同年齡段手腕骨x光片,選擇需要判讀的骨(如CHN法為14塊手腕骨),經過統計學處理后,將每塊骨骼最有代表性的骨化程度(或發育特征)進行分級(大部分骨骼分為6~8級),并將每1個等級賦予相應的分值。在判讀時,可依拍攝的手腕骨x光片.根據記分標準,對手腕骨逐一進行判讀,最后將每1塊骨骼的得分進行相加,查表,最后獲得骨齡。

第二性征

學者們認為男女少年陰毛、睪丸和乳房分度可作為反映性發育程度的標志,并以其為依據推導骨齡,從而鑒別發育程度。

a.女少年乳房與陰毛分度標準和發育程度的推導

第一,乳房

乳房是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發育最早的特征,是女性青春期開始的標志。一般10歲乳房就開始發育,但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可早至8歲或晚至13歲才開始發育。女少年乳房分度主要根據乳頭、乳暈和乳腺在不同階段的變化,以及乳節出現時間與大小進行分度評價。一般區分為五級。

0°:乳部未發育,乳部平坦。

I°1:乳頭、乳暈呈芽苞狀突起,尚無乳節塊狀出現。

I°2:有乳節塊狀出現,有觸痛,其他情況與I°1相似。

°1:乳頭、乳暈呈芽苞狀突起,乳節硬塊大于乳暈,乳腺稍鼓起。

°2:乳腺鼓起較大,乳節硬塊不易摸到,其他情況與°1相似。

°:乳頭突起,乳暈突起消失,乳腺鼓起顯著,呈現出成熟的乳房特征。

第二,陰毛

女性陰毛一般區分為4級。

0°:陰部無毛。

1°:陰毛開始在大陰唇出現,短而稀少。

°:陰毛長到恥骨聯合處,稍密而長,部位比較集中。

°:陰毛分布達恥骨聯合上緣,呈倒三角形。

第三,發育程度的推導

學者們根據女少年乳房和陰毛發育分級標準,制訂了推導骨齡的標準。

b.男少年陰毛與睪丸分度標準和發育程度的推導

第一,陰毛

男性陰毛一般區分為4級。

0°:陰部無毛。

I°:陰毛開始出現在陰莖根部,毛稀少而短。

°:陰毛長到恥骨聯合處,稍密而長,部位比較集中,初步呈倒三角形趨勢。

°:陰毛分布范圍廣,陰毛密而長,已呈明顯倒三角形,并有向下肢鼠蹊部、臍部延伸,毛發重者有向菱形發展的趨勢。

第二,睪丸

以右側睪丸長徑(即測量睪丸上下的最大距離)的長度為準,分為4級。

I°:長徑1.0~1.5厘米。

I°~°:長徑1.5~2.0厘米。°:長徑2.0厘米。

°~°:長徑2.5厘米。°:長徑3.0厘米。

°~°:長徑3.5厘米。°:長徑4.O厘米。

第三,發育程度的推導

根據男少年陰毛和睪丸發育分級標準可推導骨齡。

c.兒童少年第二性征出現的年齡順序

第二性征出現與發育程度(骨齡)之間的關系,如表3-1所示。

表3-1  兒童少年第二性征出現的年齡順序

(3)骨齡在運動員選材中的作用

骨齡在運動員選材中主要用于發育類型的判定。

(4)青春發育高潮期

青春發育高潮期的基本特征

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第二次高峰階段,是人體各種生物學特征飛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中,身高突增,體重明顯增加,內臟器官結構和功能趨于完善,以及性征快速發育等都是青春發育進入高峰的主要標志。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一般來說,當骨齡為13歲(男)和11歲(女)、出現拇指籽骨骨化中心、乳房開始發育和第一次出現乳節等標志時,則標志著開始進入青春發育期。可將開始進入青春發育期的時間分為三種情況:

a.提早開始發育

若生活年齡男子10~11歲、女子8~9歲開始(或更早)出現上述標志者,即認為是提早開始發育。

b.正常開始發育

生活年齡男子13~14歲、女子11~12歲開始出現上述標志者,即認為是正常開始發育。

c.推遲開始發育

生活年齡男子15~l6歲、女子13~14歲才開始(或更晚)出現上述標志者,即認為是推遲開始發育。

青春期發育高潮持續時間

從進入青春發育高潮期到發育趨于穩定,一般要經歷4年左右的時間,少數人可能會延長和縮短,而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均與其自身的骨發育程度有密切的關系。

a.骨齡標準評價法

當采用骨齡標準(如G-P法)來評價兒童少年時,

第一,如果出現在3個生活年中跨過4個骨齡年,則是發育高潮持續時間正常的表現;

第二,如果在2個或更少的生活年中跨過4個骨齡年,則是發育高潮持續時間縮短的表現;

第三,如果在4個生活年中跨過4個骨齡或更少,則是發育高潮時間延長的表現。

b.第二性征判斷法

當采用第二性征來判斷青春發育高潮持續時間時,

第一,如果任何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現,均意味著青春發育高潮持續時間將會縮短;

第二,如果任何第二性征出現時間的推遲出現,則意味著青春發育高潮持續時間延長或發育推遲;

第三,如果第二性征的出現能夠按照正常順序進行,則說明發育高潮持續時間正常。

發育類型對成材的影響

雖然個體在青春發育期中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可以根據青春發育期開始和持續時間,將青春發育期中的兒童少年的發育類型區分為9種情況,如表3-2所示。

表3-2  9種不同發育類型

a.早發育

第一,縮短型

由于開始發育年齡早,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起點低,發育期短,提高的幅度小,運動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所以,他們僅僅是兒童組的“優勝者”,很難成才;

第二,正常型

其特征與縮短型相似,也很難有成才;

第三,延長型

雖然提早開始發育,但他們的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水平起點高,發育持續時間的延長可以彌補早發育的不足,有成才的可以,但在人群中的比例較少。

b.正常發育

該類型的兒童少年在體校中比例最高。

第一,縮短型

縮短型由于比一般少年提早成熟,運動能力較早得到體現,容易成為少年組的“優勝者”;不過,調查發現,該類型的少年運動員,往往由于持續時間的縮短,常常表現為后勁不足。

第二,延長型

延長型有利于后天訓練的誘導,成才率最高。即發育高潮持續時間越長,訓練的誘導作用越強,成才的幾率就越高。成才率最高的是正常年齡開始發育的延長型,他們的運動才能一般在青春發育期后期方可充分表現。

c.晚發育

由于開始青春發育期的時問推遲,他們一般都具有瘦長的體型,但是,由于比正常型和早發育型推遲進入青春期,勢必會造成他們肌肉、內臟系統發育的延遲,干擾或錯過了運動能力干預的敏感期,其結果會降低成才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晚發育的個體有時會伴有部分醫學問題,在選材時,要高度重視。

發育類型的確定

根據選材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對兒童少年發育類型的確定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才能確定。主要采用以下步驟進行。

a.確定進入青春發育期的時間

可以采用骨齡和第二性征的方法。骨齡標志拇指籽骨骨化中心出現,即男子13歲和女子11歲;第二性特征標志為出現乳節等。

b.確定青春發育高潮持續時間

確定青春發育高潮持續時間一般可用骨齡和第二性征鑒別。

三、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實施

在運動員選材過程中,一般通過以下5個主要實施步驟。

1.確定選材時機

從競技體育發展的需求和選材研究現狀看,選材的主要對象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因為該群體是從事運動訓練的開始階段。由于開始從事專業運動訓練的時間對于運動員的訓練效率影響很大,因而,從事專業訓練的時機顯得尤為重要。過早或是過晚都會錯過各種運動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運動能力的潛力不能充分發掘。但是,不同運動項目究竟從何時開始選材為最佳,依然是目前學術界關注和爭論的問題。

2.家族調查

(1)調查目的

在選材工作中,對被選運動員的家族進行調查很有必要。其目的是采用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針對調查結果,重點分析和判斷與被選運動員競技能力發展有關聯的因素,以及被選運動員可能達到的最高競技水平,從而提高對運動員現實競技能力診斷和預測的準確性,提高成才率。

(2)調查方法

運動員選材常用的調查方法包括結構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結構訪談法

結構訪談法是指研究人員對調查對象按照統一設計的、具有一定結構的訪談提綱所進行的調查;由于結構訪談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訪談提綱,即訪問提綱的設計和談話技巧成為保證訪談效果的關鍵。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不僅是體育科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式之一,而且也是社會學、管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等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是指研究人員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調查項目,向調查對象收集相關資料和事實經驗的一種手段。它不僅可以描述某種現象的主要特征,又可以解釋客觀事物發生與存在的原因,常常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等。

(3)調查對象和內容

根據遺傳學研究中譜系調查的理論和科學選材的實踐經驗,調查對象主要包括:被選運動員家庭成員(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和存在密切聯系的直系親屬。主要調查內容如下:

形態特征

身高、體重和體型特點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根據所選項目的要求選擇指標。

運動經歷和能力

曾經從事的項目、興趣愛好(特別是對體育的興趣)、運動能力(或日常活動能力)和曾經達到的最佳成績,以及有無嚴重運動損傷和過度訓練等情況。其中,要特別注意體育世家和優秀運動員的后代,是否存在或再現親代運動員的某些運動才能。

健康狀況

身體健康水平和既往病史,重點為家族慢性病史和遺傳病史。

生活環境

家庭成員職業、學歷、生活條件、飲食習慣;居住地域、氣候等。

被選運動員生長發育史

出生時是否順產、早產、難產等;父母生育史(尤其是母親的體質健康狀況、生育年齡、生活狀況等);胎次等。

3.體格檢查

運動員體格檢查將幫助確定被選運動員的健康情況,發現其是否存在身體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影響運動能力的先天性疾病等。運動員體格檢查不完全等同于普通人的健康體檢,其檢查重點是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常規醫學檢查。

(1)運動系統

骨、關節、肌肉的發育狀況和功能直接關系到運動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尤其是體表特征、關節靈活性、姿勢、步態和足底等檢查至關重要。

體表檢查

重點檢查皮膚是否蒼白,有無出血點、黃染,手足是否有胼胝,以及是否有皮膚病等;還要重點觀察甲狀腺和淋巴結是否腫大,如發現,要做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檢查。

體姿

身體姿勢(或體態)是人體各部分在空間的位置,能反映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力學關系,是評價身體生長水平的重要指標。具有良好的體姿,將有助于人體各器官系統之間的協調和平衡,對保持身體的穩定、減少肌肉和韌帶的緊張度,以及延緩局部肌肉疲勞有重要的意義。常用的身體姿勢檢查包括坐姿和站姿,其中,站姿為檢查重點。

a.脊柱形狀

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駝背、鞍背和平背,以及脊柱前后過度彎曲和側彎畸形等。

b.胸廓外形

重點檢查胸廓前后徑和橫徑的比例,兒童期兩者比例基本相同,隨著年齡的增加,橫徑逐漸加大;成年期橫徑和前后徑的比例為4:3。在兒童少年期,嚴重影響胸腔內臟器發育的胸廓畸形為扁平胸、雞胸等。

c.腿的形狀

重點檢查是否存在“o”形腿和“x”形腿等。

d.足形

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扁平足。

肌肉系統

a.重點觀察和檢查肌肉發達程度和彈性,檢查肌肉在放松、緊張和收縮時的硬度。一般而言,在放松時軟,用力時硬,表明彈性指數較高;反之,若放松時呈僵硬狀,表明肌肉彈性較差。這一點,對于選拔兒童少年運動員尤為重要。

b.還可選擇握力、背力、引體向上、俯臥撐和仰臥起坐等指標對肌力進行測試,尤其是注重肢體兩側肌肉群力量是否平衡。對于還未從事訓練的兒童運動員來說,可以參考普通兒童的標準進行評價。

關節功能

重點檢查關節活動幅度,可以采用轉肩、踢腿、下腰等簡單動作檢查肩關節、髖關節和軀干的靈活性。

(2)心血管系統

心臟檢查

a.心率

重點檢查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圍,跳動頻率是否均勻等。

b.節律

對于兒童青少年而言,由于先天性心臟發育不良或植物神經系統調節功能障礙,會造成心臟活動的頻率和規律發生紊亂,出現心律失常。如不及時發現,將會對訓練帶來嚴重的憂患。常見的心律失常為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心律不齊等。

c.心音

重點檢查心音強度和有無雜音。

血壓

青少年血壓的正常值范圍為100~130/60~80mmHg。但收縮壓超過13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時,要注意排除原發性高血壓。在實踐中,還需要注意排除“少年高血壓”。

(3)呼吸系統

重點檢查反映呼吸系統功能的指標,如肺活量、時間肺活量、肺通氣量等;此外,還需要排除肺部疾病,如肺結核、氣胸等。

(4)其他常規檢查

例如,肝功能、血常規、尿常規。

(5)各年齡段檢查重點

青春前期(6~10歲)

該年齡段的兒童多數為自發進行各項運動,此時主要排除任何先天性異常的可能性。國外學者Martens強調,在該年齡段的兒童,若未發現異常,但卻發現有運動天賦者,要鼓勵他(她)們積極投身到競技運動中。

青春期(11~18歲)

該年齡段是身體和心理快速增長期,也是性成熟的明顯變化期。這時期的青少年大多數都在有組織地參加競技運動,有的甚至已具備很高的競技水平。所以,要高度關注人體測量、心肺功能常規檢查,以及受傷和患病的記錄,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為進一步選拔奠定基礎。

4.鑒別發育程度和分型

這一環節在選拔兒童少年運動員過程中極為重要,主要方法如下:

(1)確定發育年齡(骨齡)

采用拍攝骨齡片的方式進行。

(2)評價發育程度

采用骨齡或第二性征出現的順序確定。

(3)鑒別青春期發育高潮持續時間和確定發育分型

5.選材指標的測試

(1)選材指標體系的確定原則

確定選材指標體系是運動員科學選材的關鍵,所選指標是否具有綜合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直接關系到選材的成敗。

綜合性

要對兒童少年競技能力進行診斷和對其發展潛力預測時,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那些能比較全面反映競技能力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學者們在選材指標綜合性的認識上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將選材指標劃分為形態、機能、心理、素質(一般和專項)、技戰術能力和教練員評定6大類。在每類指標中,根據對專項運動成績的重要程度和貢獻大小,分別給予不同的權重,然后進行綜合評價。

典型性

根據選材的基本任務,在確定指標時,既要充分考慮和選擇那些與專項成績密切相關的指標(即典型性指標),又要同步考慮所選指標的遺傳特征。只有這樣,才能使選材工作有的放矢。

可行性

考慮到廣大基層訓練單位的實際條件,要求選材指標可以在運動員選材實踐中切實可行,并被廣大教練員和兒童少年運動員所接受。

(2)不同項群代表項目指標體系應用舉例

體能主導類項群選材指標體系

體能主導類項群包括: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3個亞類。其共同的競技能力特點是,以體能為其競技能力主導,技術動作相對單一。這一項群的選材指標體系在指標選擇上以形態機能素質為主,這3類指標的權重也相對較大,在初級階段一般大于50%。

技能主導類項群選材指標體系

技能主導類項群包括:技能主導類表現難關性項群、技戰術主導類對抗性項群、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群。其共同的競技能力特點是,以技能為其競技能力主導,技術動作相對復雜、戰術多變。這幾項項群的選材指標體系在指標選擇上以技戰術心理指標為主,素質形態機能為輔。建立選材指標體系是運動員選材的關鍵技術環節。

(3)選材指標的測試

對選材指標進行測試是運動員科學選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對被選運動員各種選材指標的實地測試,是獲取其競技能力現實狀態信息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選材指標的測試通常包括準備工作、組織測試和數據整理三個主要環節。

6.綜合評價和分析

(1)單項指標的評價和分析

首先根據受試者的年齡(骨齡)、性別及各指標、派生指標的測試值,查閱選材標準中相應的年齡段和評價標準范圍值,從而獲得該指標應該達到的等級和分數。

在進行單項指標評價時,通常被選運動員不可能每項指標都“好”或“差”,被選者的“特殊優勢”,為發現具有特殊“天賦”的運動員提供依據。

(2)綜合評價和分析

將各單項指標的得分相加,計算總分,并對照總分的等級標準,最后獲得被選者綜合評價等級,一般定為不及格、及格、良好和優秀4級。并根據綜合等級結果,結合被選運動員其他情況(如比賽成績、教練員意見等)做出最終判斷,決定其是否人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敦化市| 嘉禾县| 贵港市| 娱乐| 高邑县| 桦川县| 仙桃市| 炎陵县| 绍兴市| 古田县| 包头市| 红桥区| 雅安市| 寿宁县| 河源市| 徐州市| 宜良县| 海林市| 永靖县| 资溪县| 屏山县| 霍州市| 新干县| 于田县| 卢湾区| 泸定县| 贵德县| 苏尼特右旗| 志丹县| 贺兰县| 新竹市| 平昌县| 奎屯市| 西乌珠穆沁旗| 辽中县| 淮北市| 怀集县| 满洲里市| 桂平市|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