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計 劃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王女士近來情緒波動很大,嚴重影響了生活。情緒低落時,王女士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不愿意與他人交往,情緒平穩(wěn)時,王女士能夠像平時那樣生活。對此,社會工作者應該制訂的服務目標是(  )。[2016年真題]

A.防止王女士情緒進一步低落

B.幫助王女士發(fā)現生活中的積極方面

C.鼓勵王女士主動與他人交往

D.延長王女士情緒平穩(wěn)的時間

【答案】D

【解析】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在分析與辨識服務對象的需要與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共同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目的”是指服務總體上要達到的結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測量的。為了完成這個總目的,需要設定很多具體的“目標”,這些具體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并且是可以測量的。

2.社會工作者在制定服務計劃時所需關注的對象是(   )。[2010年真題]

A.要改變的人際關系

B.要改變的問題

C.要改變的人和系統

D.要改變的社會環(huán)境

【答案】C

【解析】“計劃”是一個理性思考及作決定的過程。計劃不僅要詳細說明介入目標,而且要列明介入工作所關注的問題和對象。其中社會工作者制定服務計劃時所關注的對象是指介入行動要改變的人和系統,包括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qū),它是整個介入工作的核心焦點。

3.社會工作中,服務計劃的構成內容不包括(   )。

A.目的及目標

B.鞏固已有改變

C.關注的問題與對象

D.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動

【答案】B

【解析】“計劃”是一個理性思考及作決定的過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標及選擇為了達到目標而采取的行動。社會工作中,服務計劃的構成內容包括:目的及目標;關注的問題與對象;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動。

4.社會工作中,發(fā)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以及決策行動過程的環(huán)節(jié)是(  )。

A.問題的預估

B.制訂計劃

C.實施介入行動

D.構建行動計劃

【答案】B

【解析】“計劃”是一個理性思考及作決定的過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標及選擇為了達到目標而采取的行動。所以,計劃是為下一步的介入行動服務的,也是介入行動的藍圖。計劃是發(fā)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也是決策行動的過程。

5.社會工作中常涉及的個人輔導、小組活動、社區(qū)介入、網絡構建和政策倡導等多種方法,指的是社會工作的(  )。

A.介入目標

B.介入方法

C.介入行動

D.介入系統

【答案】B

【解析】社會工作的服務計劃的構成包括:目的及目標、關注問題與對象,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動。其中,介入可以采用個人輔導、小組活動、社區(qū)介入、網絡建構和政策倡導等多種方法;而介入行動則可以是危機干預、物質支持、心理輔導等多種行動。

6.小王向社會工作者求助。在制定目的和目標時,社會工作者與小王討論協商,認真詢問了他的愿望,最后對需要達到的目的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上述社會工作者的做法體現了制訂服務計劃的(  )原則。

A.公平公正

B.詳細和具體

C.社會工作者單方面制訂

D.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

【答案】D

【解析】制訂服務計劃的原則包括: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詳細和具體;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其中,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是指在制定目的和目標時,社會工作者要考慮服務對象的愿望,要與服務對象分享目的和目標的期望。題中,社會工作者認真詢問小王的愿望,社會工作者的做法體現了要尊重服務對象意愿的原則。

7.社會工作者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是(   )。

A.構建行動計劃

B.選擇介入系統

C.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

D.探究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

【答案】C

【解析】社會工作者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分析與辨識服務對象的需要與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共同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設定目的和目標”層面的工作程序的是(  )。

A.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B.選擇介入系統

C.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

D.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

【答案】B

【解析】在社會工作實務的計劃環(huán)節(jié),設定目的和目標是服務計劃制定的重要方法,其程序主要包括: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目標選擇包括兩個步驟:篩選目標和定義目標;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目標要可測量、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確定目標并決定目標的先后次序。

9.“我們已經對影響問題的因素和問題本身進行了分析,這些問題包括……和……以及……你覺得這些問題是否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這是社會工作者對目標設定中的(  )程序所采用的方法。

A.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B.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

C.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

D.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答案】A

【解析】在制訂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服務對象再次確認雙方對問題和需要的理解與認識,以便所制訂的目標是服務對象所認可并已準備好與社會工作者一起努力積極實現的。因此,這一步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深化問題以使計劃有的放矢并增加服務對象行動決心的過程。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征詢服務對象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來確認問題,例如:“我們已經對影響問題的因素和問題本身進行了分析,這些問題包括……和……以及……你覺得這些問題是否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10.某社會工作者小李對服務對象說:“如果按照現在會選擇的目標去做,你覺得對你會有什么影響?有哪些因素能夠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么障礙?”則小李在進行的程序和工作是(  )。

A.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

B.確定目標并決定目標的先后次序

C.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

D.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答案】D

【解析】在制定目標時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非常重要。目標過高不容易達到,給服務對象造成太大壓力而降低其行動動機,目標過低也會使服務對象缺乏成就感而缺少行動的動力。相反,適當的目標會增強服務對象行動的動機和信心。在制定目標時,社會工作者可以與服務對象進行討論,幫助他們思考目標的可行性和利弊。例如:“如果按照現在你選擇的目標去做,你覺得對你會有什么影響?有哪些因素能夠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么障礙?”所以小李在進行的程序和工作是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11.社會工作者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聯的資源網絡,屬于(  )的介入行動。

A.物質資助

B.安置服務

C.資源整合

D.經濟援助

【答案】C

【解析】資源整合是指制訂計劃時,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聯的資源網絡,包括服務對象需要哪些資源、誰能提供這些資源、如何動員資源以及什么時候和怎樣使用資源等。

12.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兒童福利院、寄養(yǎng)家庭、領養(yǎng)家庭和少年管教所一類的介入行動基本屬于(  )。

A.危機干預

B.資源整合

C.經濟援助

D.安置服務

【答案】D

【解析】安置服務是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從安置場所來看,內容包括: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兒童福利院、寄養(yǎng)家庭、領養(yǎng)家庭和少年管教所;為老人提供服務的養(yǎng)老院、日間照顧中心;為吸毒人員服務的戒毒所;為精神病患者服務的精神病院、療養(yǎng)院;為流浪乞討人員服務的社會救助站。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

1.社會工作者在與服務對象商定了服務目標之后,就需要擬定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內容應包括(  )。[2012年真題]

A.確定目標的先后順序

B.討論目標的可行性

C.把目標轉化為可測量的指標

D.選擇介入的系統

E.選擇介入的行動

【答案】DE

【解析】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分析與辨識服務對象的需要與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共同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構建行動計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統的過程,是發(fā)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也是決策行動的過程。

2.如果社會工作者單方面制訂計劃,會帶來的問題可能有(   )。

A.妨礙服務對象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努力和貢獻

B.服務對象沒有機會對解決自己的問題做出決定

C.損害社會工作者的權威

D.損害機構形象

E.妨礙社會工作者的形象

【答案】AB

【解析】在制訂服務計劃時,要注意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讓服務對象參與計劃的制訂。如果社會工作者單方面制訂計劃會帶來兩個問題:服務對象沒有機會對解決自己的問題做出決定;妨礙服務對象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努力和貢獻。

3.社會工作者制訂服務計劃的原則有(   )。

A.詳細和具體

B.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

C.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

D.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

E.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

【答案】ABCE

【解析】如果社會工作者要制訂具有實際操作意義且有針對性的服務計劃,就要遵循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原則: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詳細和具體;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

4.一對關系緊張的父子希望改善關系,那么社會工作者在制訂服務計劃時,關于他們的目標的表述可以包括(  )。

A.每周共同參加一次“親子教育”小組活動

B.每天至少交談一個小時

C.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D.在一個月內認識了解對方的一個朋友

E.每兩周共同外出運動一次

【答案】ABDE

【解析】制定服務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分析與辨別服務的需要與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目的”是服務總體上要達到的結果,是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通過努力期望最終達到的總目標。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需要設定許多具體目標。一對關系緊張的父子希望改善關系,他們求助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但什么才是“良好的關系”呢?這需要對“良好關系”進行具體的界定和描述,即通過設定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指標來逐步實現父子之間的“良好關系”。ABDE四項均屬于措施和指標,均為達到總目標的具體目標。

5.關于制定服務計劃的目標設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目標陳述要放在介入工作期望建立的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

B.將消除負面態(tài)度和行為作為目標的界定重點進行陳述

C.介入目標應是具體、可測量的

D.介入目標應是可行的,具有操作性

E.目標要具有可能與現實性

【答案】ACDE

【解析】A項,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即目標陳述要放在介入工作期望建立的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而不是將消除負面態(tài)度和行為作為目標進行陳述;C項,目標要可測量、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D項,介入目標應是可行的,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這需要考慮服務對象的動機和能力、能夠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以及社會工作者的專長等因素;E項,計劃的目標應是服務對象容易理解的,有能力達到的,有資源支持目標的實現。因此,目標要具有可能與現實性。

6.下列各項屬于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的有(   )。

A.個人和家庭

B.社會機構

C.社區(qū)

D.宏觀社會系統

E.小組

【答案】ACDE

【解析】一般來說,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可以分為個人、家庭、小組、社區(qū)以及宏觀社會系統。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決定介入的系統。

7.根據問題的性質,社會工作者的介入行動可分為(   )。

A.心理輔導

B.危機干預

C.小組活動

D.資源整合

E.經濟援助

【答案】BDE

【解析】根據問題的性質,社會工作者的介入行動可以分為:危機干預,當服務對象遇到突發(fā)性事件時,需要社會工作者立即進行干預;資源整合,制訂計劃時,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聯的資源網絡;經濟援助,包括常規(guī)性的經濟援助和臨時性經濟援助;安置服務,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

8.常見的臨時性經濟援助包括(   )。

A.緊急醫(yī)療救助

B.特別教育補助

C.正式制度性幫助

D.臨時性的物質幫助

E.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

【答案】ABDE

【解析】臨時性經濟援助是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常見的臨時性經濟援助包括:緊急醫(y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臨時性的物質幫助;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等。

9.根據時間的長短可將安置服務分為(   )。

A.暫時性安置

B.短期安置

C.長期安置

D.永久性安置

E.家庭寄養(yǎng)安置

【答案】ABCD

【解析】安置服務根據時間的長短分為暫時性安置、短期安置、長期安置和永久性安置。家庭寄養(yǎng)安置是從安置場所進行劃分的安置類型。

10.安置服務的安置場所包括(  )。

A.養(yǎng)老院

B.特殊學校

C.療養(yǎng)院

D.寄養(yǎng)家庭

E.社會救助站

【答案】ACDE

【解析】從安置場所來看,安置服務包括: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兒童福利院、寄養(yǎng)家庭、領養(yǎng)家庭和少年管教所;為老人提供服務的養(yǎng)老院、日間照顧中心;為吸毒人員服務的戒毒所;為精神病患者服務的精神病院、療養(yǎng)院;為流浪乞討人員服務的社會救助站。

11.小輝和小廣在街邊被社會工作者發(fā)現,通過聊天得知小輝今年剛考上大學,由于無法承擔學費,在路邊乞討,認識了流浪兒童小廣。社會工作者了解情況后,為小輝提供了一筆臨時性補助,并將小廣送往社會救助站。上述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屬于(  )。

A.資源整合

B.危機干預

C.安置服務

D.經濟援助

E.心理輔導

【答案】CD

【解析】根據問題的性質可將介入行動分為危機干預、資源整合、經濟援助、安置服務四個方面。其中,經濟援助包括常規(guī)性的經濟援助和臨時性經濟援助。常規(guī)性的經濟援助包括對低收入的服務對象給予正式制度性幫助。臨時性經濟援助是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如緊急醫(y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以及臨時性的物質幫助,以及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等。安置服務是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題中,社會工作者為小輝提供了一筆臨時性補助屬于經濟援助,將小廣送往社會救助站屬于安置服務。

12.小強的父母在他3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小強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在小強15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身患重病,由于其母本身就沒有正式工作,因此面對巨額的醫(yī)藥費,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小強輟學了,依靠幫人家打雜勉力支撐,甚至沾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社會工作者小李得知此事,首先幫助小強的母親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多方聯系小強母親的家人,找到了小強的生父。同時,針對小強的情況,小李還聯系了社區(qū)的民警,對小強進行了嚴格的管教。另外,小李還經過多方聯系,聯系到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等慈善組織,幫助小強重新回到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小李采取的介入行動包括(  )。

A.危機干預

B.經濟援助

C.心理輔導

D.安置服務

E.資源整合

【答案】ABE

【解析】危機干預是指當服務對象遇到突發(fā)性事件時,如失業(yè)、疾病和天災人禍等問題發(fā)生時需要社會工作者立即進行干預,包括通報相關機構、安置和安撫服務對象、進行物資救援等。資源整合是指制訂計劃時,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聯的資源網絡,包括服務對象需要哪些資源、誰能提供這些資源、如何動員資源以及什么時候和怎樣使用資源等。常規(guī)性的經濟援助包括對低收入的服務對象給以正式制度性幫助。臨時性經濟援助是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包括:緊急醫(y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臨時性的物質幫助;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等。題中,社會工作者小李在小強母親病重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并聯系社區(qū)民警對小強進行嚴格管教屬于危機干預;為小強母親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屬于經濟援助;聯系小強家人以及慈善機構屬于資源整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建水县| 广水市| 平安县| 岳普湖县| 安达市| 平定县| 同心县| 合肥市| 若尔盖县| 淮北市| 冕宁县| 孟州市| 张掖市| 原平市| 许昌市| 哈尔滨市| 容城县| 新蔡县| 揭西县| 精河县| 嘉黎县| 平利县| 松原市| 酉阳| 万载县| 上饶县| 贵德县| 廉江市| 称多县| 瑞金市| 微山县| 潮安县| 剑川县| 紫云| 贵南县| 弋阳县| 湘西| 武强县| 中宁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