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社會心理學知識

第1節 概 述

一、單項選擇題

1.按照G.W.奧爾波特的觀點,影響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社會存在形式不包括( ?。?。[2012年11月三級真題]

A.想象的

B.現實的

C.隱含的

D.表象的

【答案】D

【解析】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W.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試圖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的現實的、想象的和隱含的存在所影響。

2.關于人性的爭論,最早出現在社會心理學發展的(  )階段。[2012年11月三級真題]

A.經驗描述

B.哲學思辨

C.實證分析

D.正式確立

【答案】B

【解析】根據美國學者霍蘭德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分為哲學思辨、經驗描述與實證分析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也就是社會心理學的啟蒙期、形成期和確立期,古代哲學家圍繞著“人性”的爭論,可視為最早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3.F.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社會意識和( ?。?。[2012年5月二級真題]

A.社會角色

B.社會環境

C.社會行為

D.社會知覺

【答案】C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F.奧爾波特在《社會心理學》中指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學科。他主張社會心理學主要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揭示個體社會行為的依存條件,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過程。

4.(  )是勒溫提出的研究人們社會行為的公式。

A.B=f(P,E)

B.P=f(B,E)

C.B=f(P,M)

D.E=f(P,B)

【答案】A

【解析】勒溫提出的著名公式:B=f(P,E)。B指行為,P指個體,E指個體所處的情境,f指函數關系。其意義是,行為是個體及其情境的函數,即個體行為是個體與其所處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5.社會學習論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派別,它強調(  )。

A.文化對個體社會行為的影響

B.人們之間的互動是物質與非物質的一種交換

C.事物意義及符號對個體行為的作用

D.直接強化、間接強化與自我強化

【答案】D

【解析】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52年提出的,他試圖用行為主義解釋人們社會行為的學說。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強調強化的作用,觀察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范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并將行為結果的強化分為直接強化、間接強化與自我強化,用以解釋許多社會行為的學習。

6.關于社會心理學,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邊緣學科

B.美國心理學家F.H.奧爾波特(F.H.Allport)在《社會心理學》(1924)一書中指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學科”

C.心理學和社會學是社會心理學的兩個主要學科母體 

D.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先后出版。一般認為,這兩本著作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答案】D

【解析】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E.A.Ross)的著作《社會心理學》,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先后出版,這兩本著作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7.社會行為與社會心理兩者是有區別的,社會心理是( ?。?。

A.外顯的 

B.內隱的

C.客觀存在的 

D.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交互作用

【答案】B

【解析】社會行為是指群體中不同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社會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時期內彌漫在社會及其群體中的整個社會心理狀態,是整個社會的情緒基調、共識和價值取向的總和。社會行為與社會心理二者緊密相連,前者是外顯的、客觀存在的,比較容易觀察;而后者則是內隱的、屬于個體的主觀世界,不能直接觀察,二者的主體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

8.心理生活空間是由( ?。┨岢鰜淼?。

A.弗洛伊德  

B.詹姆斯  

C.巴甫洛夫  

D.勒溫

【答案】D

【解析】勒溫認為,場是包括人及其心理環境的生活空間,從而把空間的概念應用于心理事件。他指出:“心理生活空間的一切陳述都以一特殊的人在一特殊的環境之內的基本概念為其基礎?!?/p>

9.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中,自我意識屬于(   )的研究內容。

A.群體層面  

B.人際層面

C.個體層面  

D.社會層面

【答案】C

【解析】社會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一般來說,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可分為個體層面、人際層面和社會層面。其中在個體層面,主要研究內容是個體社會化與自我意識、社會知覺、態度、社會動機、社會學習等等。B項,人際層面是社會心理學家采用的層面,他們常常采用個人所處的情境及個體與周圍他人的人際關系來解釋行為。D項,社會層面主要研究風俗、時尚、階層、階級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國民性等。

10.研究階層的心理特征,屬于社會心理學的(   )層面。

A.個體  

B.群體  

C.中間  

D.社會

【答案】D

【解析】一般來說,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可分為個體層面、人際層面和社會層面。社會層面主要研究風俗、時尚、階層、階級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國民性等。A項,個體層面,是臨床與人格心理學家所采用的層面,主要研究內容是個體社會化與自我意識、社會知覺、態度、社會動機、社會學習等。人際層面是社會心理學家采用的層面,他們常常采用個人所處的情境及個體與周圍他人的人際關系來解釋行為。

11.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   )提出來的。

A.謝里夫  

B.羅斯  

C.謝夫勒  

D.麥獨孤

【答案】C

【解析】謝夫勒首先在現代意義上提出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A項,謝里夫是20世紀的30、40年代用實證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的著名學者之一。BD兩項,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和麥獨孤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的出版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12.社會心理學的哲學思辨階段從(   )開始,延續到19世紀上半葉。

A.16世紀20年代  

B.17世紀下半葉

C.18世紀末

D.古希臘

【答案】D

【解析】哲學思辨階段從古希臘開始,延續到19世紀上半葉,其特點是,根據哲學思辨及社會準則來認識社會行為。

13.社會心理學的經驗描述時期的主要特點是(   )。

A.對社會心理學已作分門別類的研究  

B.已在哲學的懷抱里積累起來

C.已作定量的研究  

D.已經成熟和壯大

【答案】A

【解析】社會心理學的經驗描述時期是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其特點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對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并對社會心理學做了分門別類的研究。

14.1919年,(  )運用問卷法調查了北京高小女生的道德意識。

A.潘菽  

B.孫本文  

C.陸志韋  

D.陳大齊 

【答案】D

【解析】陳大齊曾于1919年運用問卷法調查了北京高小女生的道德意識。A項,潘菽于1929年出版了《社會的心理基礎》。B項,孫本文于1946年出版了兩卷本的《社會心理學》。C項,陸志韋于1924年出版著作《社會心理學新論》。

15.( ?。┱J為,人性由生物或本能所決定,社會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盧梭  

D.亞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圍繞著“人性”的哲學爭論,可視為最早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性由生物或本能決定,社會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則認為,人類行為及人性是由社會決定的。這種觀點后來被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的啟蒙主義學者盧梭等人繼承與發展。

16.( ?。┲骶幍摹睹褡逍睦韺W與語言學雜志》標志著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經驗描述時期的開始。

A.謝夫勒等  

B.馮特等

C.拉扎魯斯等 

D.勒溫等

【答案】C

【解析】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德國的民族心理學先后出現了三件對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其中,拉扎魯斯等人主編的《民族心理學與語言學雜志》的出版標志著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經驗描述時期的開始。A項,謝夫勒首先在現代意義上提出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B項,馮特出版了10卷本《民族心理學》。D項,勒溫是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有許多開拓性成就。

17.在下列理論觀點中,對社會心理學的誕生影響最小的是(  )。

A.休謨的聯想主義  

B.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C.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D.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答案】A

【解析】社會心理學形成受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德國的民族心理學、法國的群眾心理學、英國的本能心理學、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影響。

18.每一問題都給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調查者從中選擇認為恰當的一個(有時是多個)答案,這種方法叫( ?。?/p>

A.有結構式談話法  

B.結構問卷  

C.訪談法  

D.問卷法

【答案】B

【解析】結構問卷中,每一問題都給出若干備選答案,被調查者從中選擇認為最恰當的一個(有時是多個)答案。A項,有結構式談話法即結構式訪談,是一種對訪談過程高度控制的訪問,訪問過程也是高度標準化的,并且問卷通常是采用事先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的問卷。C項,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D項,問卷法是研究者用統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搜集資料的研究方法。

1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問卷設計的主要原則的是(   )。

A.有結構原則  

B.非歧義性原則  

C.目的性原則  

D.全面性原則

【答案】A

【解析】問卷設計的原則包括:目的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非歧義性原則、非暗示性原則、適度規模原則。B項,非歧義性原則是指設計問卷要使被調查者能正確理解,避免出現歧義。C項,目的性原則是指要設計出符合調研與預測需要及能獲取足夠、適用和準確信息資料的調查問卷。D項,全面性原則是指問卷設計的題目要覆蓋所要調查的內容和范圍。

20.描述行為,提供“類別”及“數量”的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的問題的觀察法是(  )。

A.參與觀察 

B.卷入觀察

C.自然觀察 

D.定點觀察

【答案】C

【解析】自然觀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盡可能少地干預。自然觀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為,提供“類別”及“數量”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的問題。

21.實驗法與觀察法相比,前者的外在效度是(  )。

A.高的 

B.中等的

C.低的 

D.相差不大的

【答案】C

【解析】實驗法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法指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并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與觀察法相比,實驗法具有較好的內在效度,而外在效度則較低。

22.在追問技巧中,當被訪者猶豫不決或不理解時可用( ?。?/p>

A.說明式追問 

B.詳盡追問

C.重復性追問 

D.系統追問

【答案】C

【解析】在追問技巧中,當被訪者猶豫不決或不理解時,可用重復追問;當被訪者回答不全時,可沉默不語;當需要對方提供更多信息時,可采用中性提問或評論方式追問。

23.“殺一儆百”屬于( ?。?/p>

A.替代性強化  

B.直接強化

C.自我強化 

D.內部強化

【答案】A

【解析】班杜拉認為的有機體行為的強化方式有三種: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替代性強化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是指通過觀察榜樣受強化、在觀察者身上間接引起的強化作用,如殺一儆百。B項,直接強化指是指對學習者作出的行為反應當場予以正或負的刺激。C項,自我強化是指個體對自己每達到一個目標即給予自己一點物質或精神的酬報,直到最終目標完成,自我強化時人們傾向于做出自我滿意的行為,拒絕那些個人厭惡的東西。

24.行為主義主要的假設是(  )。

A.環境對人的現時行為有決定作用

B.以前的信息加工對現在有影響

C.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們現時現場的所思所想

D.先前學習對現在的行為有決定作用

【答案】D

【解析】社會學習論試圖通過學習機制來解釋人們社會行為的形成和變化。社會學習論吸收了行為的主要理論假設,認為先前的學習對現在的行為有決定作用。

25.社會認知論源于(  )。

A.精神分析學說  

B.拓撲心理學  

C.格式塔心理學  

D.行為主義學說

【答案】C

【解析】社會認知論是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之一,源于20世紀20~3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K.考夫卡、W.克勒和M.魏特海默等創立的格式塔心理學。

26.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霍曼斯 

B.班杜拉

C.勒溫  

D.布魯默

【答案】B

【解析】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A項,霍曼斯是社會交換論的創始人;C項,勒溫提出了領導行為方式,用場論研究社會心理學;D項,布魯默最早使用符號互動術語。

27.霍妮主張(  ),批評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說。

A.文化因素論 

B.自我實現論

C.現實主義論 

D.人格發展階段論

【答案】A

【解析】霍妮批評弗洛伊德的“力必多”說,認為行為與人格發展的動力不是本能驅力,行為是個體對環境的反應,人格由環境和教育決定,提出了文化因素論;B項,自我實現論是馬斯洛提出的;D項,人格發展階段論是埃里克森提出的。

28.( ?。┱J為,利他者的付出是幫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價值的提高和焦慮的減少。

A.生物學 

B.行為主義

C.社會交換論 

D.社會學習論

【答案】C

【解析】社會交換論是主張從經濟學的投入與產出關系的視角研究社會行為的理論。它重點強調“人們之間的互動是物質與非物質的一種交換”,該理論認為,利他者通過幫助別人獲得了自我價值提高和焦慮的減少。

2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屬于合乎社會道德規范的部分叫(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主我

【答案】C

【解析】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超我代表良心,屬于合乎社會道德規范的部分,本我代表本能需要,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間。

30.沙利文的理論特別強調( ?。?。

A.自我發展的社會基礎

B.自我發展的人際關系基礎

C.早期的母嬰關系

D.童年經驗

【答案】C

【解析】沙利文開創了精神病學的人際關系學說,認為人際關系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31.社會心理學傾向于心理學的定義是(   )。

A.關于社會互動的研究,以群體生活的心理為基礎

B.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怎樣受他人存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C.研究特定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

D.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以解釋社會互動

【答案】B

【解析】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怎樣受他人存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是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側重于心理學提出的社會心理學的定義。A項是艾爾烏德側重于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的定義。C項是我國心理學家潘菽對社會心理學做出的介于心理學與社會學之間的定義。D項也是側重于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定義。

3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有(   )。

A.心理 

B.思維

C.社會性  

D.語言

【答案】C

【解析】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具有社會性。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人在社會化進程中同時發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為方式。

二、多項選擇題

1.G.奧爾波特認為影響人們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 ?。?span id="0ebwgzh" class="ZhenTiTag">[2012年5月三級真題]

A.隱含的

B.現實的

C.想象的

D.抽象的

【答案】ABC

【解析】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試圖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的現實的、想象的和隱含的存在所影響。

2.根據美國學者霍蘭德的理論,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劃分為(   )。

A.邏輯分析時期   B.哲學思辨時期   C.實證分析時期 D.經驗描述時期

【答案】BCD

【解析】根據美國學者霍蘭德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可劃分為哲學思辨、經驗描述與實證分析三個階段,也就是社會心理學的啟蒙期、形成期及確立期。

3.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設包括(   )。

A.事物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B.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往往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事物對他的意義

C.個體對事物采取的行動是以該事物對其意義為基礎的

D.強化和模仿他人

【答案】ABC

【解析】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設包括:個體對事物采取的行動是以該事物對他的意義為基礎的;事物的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往往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事物對他的意義。D項,強化和模仿他人是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4.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通常可以分為(   )。

A.社會認知

B.社會行為

C.群體心理

D.民族心理學系

【答案】ABC

【解析】社會心理學研究包括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群體心理三個領域。社會認知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自我概念、自尊、刻板印象、暈輪效應、偏見、輿論與謠言等;社會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促進與社會干擾、從眾與服從、侵犯與利他、行為歸因等;群體心理包括人際關系、溝通、人際吸引、群體凝聚力、合作與競爭、群體決策等。

5.社會心理學理論的價值體現在(   )。

A.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B.提高人的智力

C.提高人認識自身的能力  

D.滿足研究者的興趣

【答案】AC

【解析】提高人類認識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這是所有心理學理論包括社會心理學理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們的價值體現。

6.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倫理原則有(   )。

A.保護被試原則 

B.征得同意原則

C.不得和被試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關系  

D.退出研究的自由的原則

【答案】ABCD

【解析】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倫理原則:在制定計劃時,研究者應評估其道德可接受性;不得和被試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關系;研究前向被試者說明研究計劃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試者同意;研究者必須采取保護被試者的措施;被試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對被試的資料保密,如公開發表,須經被試同意。

7.問卷設計的適度規模原則包括(   )。

A.針對特定問題展開  

B.問題不要太多

C.避免出現歧義  

D.面不要太廣

【答案】ABD

【解析】問卷設計的適度規模原則包括:問卷設計時,盡量針對特定的問題展開,不要牽涉面太廣。如果問卷過長,問題太多,會引起被調查者的疲倦甚至反感。C項,避免出現歧義是非歧義性原則的內容。

8.問卷的結構一般包括(  )。

A.題目  

B.指導語

C.結束語 

D.調查實施記錄

【答案】ABCD

【解析】問卷的結構包括題目、前言、指導語、問題及備選答案、一些人口學數據的記錄、結束語、計算機編碼。

9.現場實驗法的缺點包括( ?。?。

A.不能廣泛地觀察被試

B.對自變量的控制程度較低

C.難以保護被試者的權利和安全

D.被試的報告效率較高

【答案】BC

【解析】能夠廣泛地觀察被試(人數可以很多)正是現場實驗法的優點,D項屬于實驗室實驗法的優點。

 

10.符合精神分析關于適應問題的正確觀點的是(   )。

A.個體常常不惜改變本我能量的存在或表達的模式,以求得到變相滿足

B.自我防御機制是在承受超我欲望和現實要求雙重壓力時出現的調節功能

C.焦慮分為現實性焦慮、神經癥性焦慮、道德性焦慮

D.正常人也會使用自我防御機制

【答案】ACD

【解析】精神分析關于適應問題的觀點包括:性本能的活動與發展是在自我的監督、控制中度過的,所以,“本我”不惜改變存在或表達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滿足;“焦慮”是弗洛伊德確立適應觀點的重要概念,根據產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將焦慮分為現實性焦慮、神經癥性焦慮、道德性焦慮;自我防御機制是指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壓力時,同時又顧及到現實要求的壓力,自我漸漸形成的一種功能,這種功能可以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用一定的方式調整自我欲望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所以不論是正常人或神經癥病人,都會使用自我防御機制。

11.下列心理現象中,屬于行為主義理論研究框架的有(   )。

A.觀察學習  

B.模仿  

C.心理緊張  

D.力必多

【答案】AB

【解析】聯想、強化和模仿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內容,社會學習理論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理論研究的框架內的。CD兩項屬于精神分析的理論框架。

12.作為符號互動論的核心概念“符號”包括(   )。

A.語言  

B.文字  

C.動作  

D.姿勢

【答案】ABCD

【解析】符號互動論認為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互動過程中的個人行為和活動,而個人行為只是整個社會群體行為和活動的一部分。作為符號互動論的核心概念的“符號”包括語言、文字、記號等,甚至個體的動作和姿勢也是一種符號。

13.社會認知論范疇的理論很多,具體理論包括( ?。?。

A.勒溫的場論 

B.謝里夫的社會規范理論

C.費斯廷格的社會比較理論 

D.布魯默的符號互動理論

【答案】ABC

【解析】社會認知論包括:勒溫的場論、謝里夫的社會規范理論、費斯廷格的社會比較理論、歸因理論、認知一致與認知不協調理論、參照群體理論、隱含人格理論等等。

14.下列屬于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五個普遍性命題的是( ?。?/p>

A.成功命題 

B.侵犯-贊同命題

C.價值命題 

D.剝奪與滿足命題

【答案】ABCD

【解析】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五個普遍性命題包括: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剝奪-滿足命題;侵犯-贊同命題。

15.新弗洛伊德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有(   )。

A.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Adler)

B.卡爾·榮格(C.G.Jung)

C.凱倫·霍妮(K.Horney)

D.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S.Sullivan)

【答案】ABCD

【解析】新精神分析學派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醫療實踐和理論探討中,開始背離了正統的精神分析路線。他們反對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能論,拋棄了力比多的概念和人格結構說,把文化、社會條件和人際關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和治療原則的首位。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阿德勒、榮格、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安娜·弗洛伊德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榕江县| 年辖:市辖区| 盖州市| 三台县| 花莲县| 崇文区| 喀什市| 海兴县| 通河县| 汤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上饶县| 瑞丽市| 通江县| 上林县| 临邑县| 松江区| SHOW| 南平市| 岳西县| 高邑县| 赤水市| 通辽市| 麟游县| 石城县| 东乌| 大庆市| 合川市| 财经| 孟津县| 焉耆| 桃园市| 耒阳市| 汝州市| 平顶山市| 晋中市| 白城市| 临沭县| 醴陵市|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