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聞傳播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9489字
- 2020-11-15 12:49:56
2015年中國傳媒大學712新聞傳播史論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中國傳媒大學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712新聞傳播史論
一、名詞解釋
1.廉價報刊
2.新新聞學
3.成舍我
4.媒體公信力
5.《循環日報》
二、簡答題
1.簡述鄒韜奮的辦報活動與特點。
2.簡述媒介素養的定義和內涵。
3.簡述CNN的創辦情況及其特點。
4.評價李普曼的擬態環境。
三、論述題
1.試述五四運動時期新聞業務的改革。
2.論述兩個輿論場的特點及相互關系。
參考答案:
中國傳媒大學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712新聞傳播史論
一、名詞解釋
1.廉價報刊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廉價報刊是指19世紀30年代前后產生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的一種報刊類型,其基本特征是大眾化、商品化和機器化,一些新聞史學家們為此將它稱為“機器的、群眾的”報刊樣式。廉價報刊以普通讀者為對象,并極力滿足公眾求知、獵奇、娛樂、爭論等各個方面的需求,注重報道內容的趣味性,售價便宜,著眼于盈利。廉價報刊是第一種真正建筑于資本主義市場體制之上的近代報刊,是資本主義現代商業化大眾報刊的雛形,它奠定了當代西方新聞傳播事業的許多原則和基礎。
2.新新聞學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新新聞學,又稱新集納主義,新新聞體。簡而言之,新新聞學是指用小說的筆法來寫新聞故事。這種報道方式融合小說的創造想象力及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一反新聞界過分依賴新聞來源提供消息的傳統,由記者對現場一件事情深入觀察,并作詳盡分析。新新聞學強調的是寫作的風格及描述的品質。在這種新聞報道方式里,洋溢著濃郁的小說化氣息和主觀性色彩,甚至走著由事實轉向虛構的道路。
3.成舍我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成舍我是中國現代著名愛國報人、新聞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24年起,他先后創辦《世界晚報》、《世界日報》和《世界畫報》,形成著名的“世界”報系,還創辦了《民生報》、《立報》等報紙,最終創下資產達數億美元的成氏“新聞帝國”,被譽為民國時期“四大報人”之一。成舍我的報業生涯雖然多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新聞事業起步未久的階段,但他在許多方面吸收了西方的辦報經驗,其報業經營主張和新聞思想與現代傳播理論不謀而合。盡管成舍我辦報也有局限和過失之處,但其辦報經驗不僅在中國現代新聞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而且對繁榮中國新聞報刊事業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媒體公信力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媒體公信力是指新聞媒體本身所具有的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它是媒體自身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所占據的位置,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標尺,也是媒體贏得受眾信賴的能力。對于媒體來說,媒體公信力就是以其主體業務為核心形成的能夠贏得受眾、占領市場、獲得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保持獨特優勢的資源和能力。媒體公信力的高低,決定其輿論影響力的大小,媒體公信力是衡量、評判其輿論影響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標準之一。
5.《循環日報》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循環日報》是早期國人自辦報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2月4日,《循環日報》在香港創刊。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王韜是該報的創辦人和第一任主筆。在王韜的主持下,《循環日報》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辦報宗旨,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公開鼓吹變法的報紙之一。該報取名“循環”,是因為其創辦人王韜是循環論的信奉者。王韜先后在該報上發表了數以百計的政論文章,評論時事政治,鼓吹變法自強。在業務上,《循環日報》對中國近代報業發展的最大貢獻是首創一種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作為一份政論報刊,《循環日報》還大膽改革文體,建設報刊政論文體。王韜為《循環日報》撰寫的政論,立場鮮明、短小精悍、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新的報章文體,對當時的文壇和以后的維新派報人有很大影響。
二、簡答題
1.簡述鄒韜奮的辦報活動與特點。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鄒韜奮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杰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主辦過6刊1報,撰寫了幾百萬字的文章,出版了幾十本譯著。
(1)鄒韜奮的辦報活動
①l926年10月接辦《生活》周刊,正式開始了他的新聞出版生涯。鄒韜奮接任《生活》周刊主編后,對周刊的內容和形式均作了重大改革。在內容上,注重短小精悍的評論和“有趣味、有價值”的材料,并開辟“讀者信箱”一欄,為讀者解答各種問題。在編排形式方面,由4開小報改為16開冊子形式,配制精美的照片和插圖。
鄒韜奮接辦后早期所創辦的《生活》周刊是從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出發的,但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而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他在《生活》上發表了《我們最近的思想與態度》和《我們最近的趨向》兩篇文章,標志著鄒韜奮已從一個改良主義者轉變為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愛國者。
②《生活》的抗日救亡宣傳,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仇視,鄒韜奮被迫流亡,《生活》周刊被迫查封。但鄒韜奮不怕艱難顯著,又繼續創辦了《大眾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生活日報》《抗戰》、《全民抗戰》這五個雜志或報紙,無一例外都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張。
鄒韜奮l935年11月在上海創辦了《大眾生活》周刊。在發刊詞里,韜奮提出要把實現民族解放、鏟除封建殘余、克服個人主義作為三大目標。l936年2月,《大眾生活》被國民黨當局封閉。1936年3月鄒韜奮被迫再次流亡到香港。不久,他又在香港創辦了《生活日報》和《生活日報星期增刊》。1937年8月鄒韜奮在上海創辦《抗戰》3日刊,次年和李公樸辦的《全民》周刊合并,改名為《全民抗戰》。1941年5月在香港復刊《大眾生活》。同年12月,香港淪陷,《大眾生活》停刊。
(2)鄒韜奮在長期的報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報刊的經驗,并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理論見解:
①關于新聞言論自由問題。鄒韜奮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的國家和資本帝國主義所侵略的殖民地,只有少數人享到言論自由的權利,因為強有力的言論都在這少數人的掌握中”,“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里,卻有多數人享到言論自由的權利”,這表明他對新聞自由的本質已有了深刻的認識。
②密切聯系讀者,熱忱為讀者服務。這是韜奮報刊活動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和經驗。他稱讀者來信為“本刊真正的維他命”,熱心為讀者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對讀者來信,鄒韜奮或親自答復,或派專人處理,親自簽名。
③報刊要有特點和個性。他強調新聞工作者要有“創造的精神”。他辦的報刊,每一份都有獨特的風格,這也是他的報刊為讀者歡迎、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④新聞記者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為了新聞事業,為了創辦真正代表大眾利益的報刊,他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和精力。他認為報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應該成為實現民族解放、大眾解放大目標的工具。
⑤文風要“明顯暢快”。鄒韜奮把提高人民大眾的文化水平、推廣大眾文化作為報刊的基本任務之一,因而一貫重視報刊文字的通俗易懂,對于廣大讀者和國民黨當局采取完全不同的兩種文風。
⑥重視經營管理和社會信用。他認為應妥善處理好商業性新聞與廣告的關系。
2.簡述媒介素養的定義和內涵。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公眾利用媒介資源的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
(2)媒介素養關注的是信息時代不同群體或個人的信息處理和傳播能力的問題,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①媒介技術的基礎技能,即接觸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設備的能力;
②媒介信息的識讀能力(對各種信息文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③媒介信息查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獲取所需相關信息的能力);
④媒介信息的選擇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選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⑤對信息內容的質疑和批判能力(包括對各種信源的動機、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對媒介信息生產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分析能力);
⑥信息的加工制作和發布能力(作為傳播者的基本能力)。
3.簡述CNN的創辦情況及其特點。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CNN是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由特納廣播公司(TBS)董事長泰德·特納(Ted Tumer)于1980年6月1日創辦,通過衛星向有線電視網和衛星電視用戶提供全天候的新聞節目,總部設在美國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CNN受到關注的轉折點是1981年里根遇刺事件,其里程碑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報道。CNN的衛星直播不僅讓全球億萬人看到了戰爭的第一現場,也使交戰國首腦們及時了解戰況。由此,CNN確立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電視新聞網的地位。
(2)CNN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報道迅速,十分講究時效性。CNN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衛星傳送新聞,提供24小時全天候從不間斷的新聞報道,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同步報道。在報道突發事件上,CNN實戰經驗豐富,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觀眾獲取新聞的“第一停靠站”,無論是1981年率先在電視上報道里根遇刺事件,還是2001年以領先全世界媒體的速度首播9?11襲擊事件,亦或者最近發生的馬航失聯事件,CNN均有不俗表現。
②注重獨家性。CNN發展起來后,以報道獨家新聞作為出奇制勝的經營之道。第一個發現和報道重要的新聞事實,做到“人無我有,人淺我深,人平我新”。這種新聞不可能是大量的,卻是十分重要的。新聞媒體的實力、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獨家新聞以及獨家新聞的多少。沒有獨家新聞的媒體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注重獨家性,所以CNN雖然創辦時間較晚,卻能在新聞報道領域占領重要一席。
③盡可能地詳盡。CNN在第一時間播報重大新聞后,還會對新聞事態發展作詳盡的追蹤報道,在現場傳遞最新信息。CNN對于柏林墻拆除、蘇聯解體等的報道都是持續、詳盡的。正是對重大新聞事件快速、詳盡的報道,使CNN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聞源。CNN不僅是觀眾的第一選擇,也是供應美國乃至世界各國電視新聞機構的龐大新聞源。
④強調“我在現場”。CNN的報道新穎生動,可視性強,是因為在報道方式上采用的都是現場報道的手法。每逢重大事件發生,CNN記者力爭第一個趕到現場,在現場向觀眾“面對面”地播報新聞信息。CNN將現場報道與衛星傳播相結合,使新聞變成現場直播,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⑤富有深度。進入20世紀90年代,CNN創辦人泰德·特納開始采取措施以加強新聞的深度報道程度,加強了對國外記者的投資比重。為提高名牌節目知名度,CNN重金聘請著名節目主持人,創辦了更多的富有主持人獨特風格的新聞節目。拉里·金、伯納德·肖等著名主持人主持的頗有深度的節目《拉里·金現場》《火力交叉》等,使CNN新聞朝著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獨特風格的高水準方向發展。
⑥強烈的意識形態傾向。CNN作為西方國家的主流新聞網站,與美國的VOA和《紐約時報》一樣,對東方的社會主義事業抱有天然的偏見。在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薩發生打砸搶燒事件中,CNN肆意歪曲造假,顛倒黑白,誤導受眾,嚴重違背了西方新聞媒體一貫標榜的“客觀中立”原則,也損害了其媒介公信力,被網友調侃為“做人不要CNN”。
4.評價李普曼的擬態環境。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擬態環境的含義
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與新聞》、《輿論》等論著中便提出了現代人與客觀信息的隔絕的問題。他認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于活動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己相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事物都保持經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感知范圍以外的事物,只能通過大眾傳媒去了解。大眾傳播以提示環境變化為己任,但它所提示的并不是環境的全部,而是一種“擬態環境”。
“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是指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并重新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李普曼認為,大眾傳播產生之后,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社會中人的行為是對環境的直接反應,而在現代社會,“人與環境之間插入了一個擬態環境”,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成了對“擬態環境”的反應。
(2)對擬態環境的評價
李普曼的這個觀點,不僅讓人們認識到大眾傳播具有形成信息環境的力量(它通過人們的環境認知活動來制約人們的行為,這是大眾傳播發揮其社會影響力的主要機制),還為以后的學者提出培養理論以及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提供了理論契機。
(3)“擬態環境”理論在當今網絡時代的重建
在當下的信息時代,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自由民主觀念的深入人心甚至變成制度設置,公眾的信息渠道和交往范圍得到了極大擴展,隨之而提升的是他們運用理性關注公共事務的能力。李普曼認為的處于20世紀初的“擬態環境”中的可以被社會精英隨意操縱的公眾已為歷史陳跡,代之而起的是有著交往需求和行動能力的公眾。這些公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會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他們參與現代社會中“擬態環境”的構建:
①“擬態環境”的非結構化趨向
李普曼提出“擬態環境”理論的20世紀初是傳統媒體一家獨大的時代。那個時代,經媒體操作進行選擇、加工的“信息環境”是具有內部統一性即結構化的特征。而在當今時代,公眾接收信息的渠道里增加了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及其地位的提升給信息環境帶來兩大變化,一是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二是信息把關的弱化。
網絡是崛起中的新媒體的典型代表,它是促使“擬態環境”出現非結構化趨向的主要動力。網絡是一個自由的信息平臺,甚至是對現實世界的全面模擬。相對于傳統媒體,公眾可以在網絡上更自由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他們已不僅僅滿足于被動接受,還會對當前的信息做出判斷進而有選擇的接收,甚至會否定已有信息的真實性,動用網絡的力量擴展交往范圍或親自行動起來去挖掘信息。近年來“人肉搜索”的興起及“躲貓貓”事件中網友們的親自調查就是例證。
②受眾的能動性增強
李普曼的“擬態環境”理論是基于其個人經歷及所處的特定時代賦予他的某些理論前見而提出的,但這些理論前見正是其時代的社會現實的反映。那個時代,公眾處在對媒介的未啟蒙狀態,當他們相信了媒介提供的那看似符合理性與邏輯的一切事實,會漸漸地形成媒介依賴,不由自主地減少思考的過程,甚至再也不思考了。
李普曼只是從媒介的視角出發,塑造了一個“擬態環境”的媒介神話。在這個神話中,李普曼把社會精英塑造得能力非凡,而只把受眾當作擊而必中的靶子。現實中,受眾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行動能力。尤其在當今時代,受眾自己已經具備了建構“擬態環境”的能力,他們更加不會對“擬態環境”不加判斷就全盤接受,更不會根據自己所不相信的“媒介真實”去做出下一步行動。
因此,現如今,李普曼所謂的被社會精英操縱的結構化的“擬態環境”已轉變為公眾積極參與構建的非結構化的“擬態環境”。這種非結構化的“擬態環境”內部呈現原生態、多樣性、無序化的特征。
三、論述題
1.試述五四運動時期新聞業務的改革。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五四”時期我國新聞業務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報紙版面編排的改進
①重要新聞以頭條形式出現。頭版頭條此時已變成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新聞,原先作為頭版頭條的“大總統命令”已被排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當做補白性材料來充填版面。
②專欄增多。報紙版面分為4欄、5欄、6欄、7欄、8欄等多種形式,且注意創新,如各種時事述評專欄、《要聞》、《社論》、《隨感錄》、《新文藝》、《通信》、《譯叢》、《國內勞動狀況》、《新刊批評》等比較新鮮的欄目。
③標題的制作得到重視,力求醒目引人,努力做到便利讀者。
④排版形式日趨多樣化。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符號在報刊上的廣泛應用,《新青年》作出了影響巨大的表率。
(2)新聞采訪業務的改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我國沒有發國際新聞稿的通訊社,英國路透社又壟斷在中國的發稿權,因此不能滿足國內報紙的要求。但在“五四”時期,這一狀況得到了改善。
①不少報紙聘設特派記者,開辟國內外新聞來源,重視直接采訪報道,使國內外消息、通訊比重增加,并出現了一批有價值的新聞作品。如邵飄萍在擔任《申報》駐北京特派記者期間采寫的大量獨家新聞和北京通訊,在當時具有廣泛的影響。
②國際通訊報道的開展和加強。有些報紙聘請國外兼職通訊員、特派員,從而豐富了報紙的國際新聞通訊。1918年《大公報》總編輯胡政之出席巴黎和會,為該報發回一批專電、通訊,是采訪巴黎和會的惟一中國職業記者。1920年秋,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聯合向歐美5國一次派7名特派記者,其中瞿秋白等成為我國采訪報道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實際情況的第一批新聞記者;周恩來采寫的旅歐通信,為這個時期報紙的國際新聞通訊增添了光彩,深刻反映了當時歐洲的革命形勢、旅歐華人的斗爭和中國留學生的艱苦生活。
(3)副刊的重大革新
我國報紙的副刊有較長的歷史,但直到五四時期,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報紙副刊才突破消閑性質,成為介紹新文藝、新知識、新思想的園地,在這方面最有影響的是“四大副刊”,即北京《晨報》副刊、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京報》副刊、上海《時事新報》副刊《學燈》。
“四大副刊”大力宣揚民主、科學,宣傳社會主義,是傳播新思想的園地;它們大量刊登新詩、散文、短篇小說、知識小品以及“論時事、貶錮弊”的雜文,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重要陣地。現代文學史上許多著名作家都與這些副刊有著密切的關系,魯迅一生就主辦和利用過很多副刊。重視報紙副刊,是我國現代新聞史的一個顯著特點。五四時期“四大副刊”的重大改革,為辦好新式副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4)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的使用
“五四”之前,中國有少量白話文報刊,但自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文學革命旗幟、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開始,白話新詩、白話小說才紛紛出現,這引起了我國報刊文體的空前變革。《新青年》從第4卷第5號起,全部文字改成白話文。《新青年》這樣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型刊物改用白話文,對其他報刊起了榜樣的作用。在《新青年》的影響下,《每周評論》、《新潮》、《湘江評論》、《少年中國》等先后采用白話文出版。一些全用文言文的舊式大報,為不致于失去讀者,有的把副刊改為白話文,有的在部分消息、通訊、評論中采用白話文或半文半白的文字寫作。在提倡白話文的同時,新式標點符號也在《新青年》等報刊的提倡下逐步推廣開來,改變了過去報刊文章不分段落、沒有標點的結構形式。
2.論述兩個輿論場的特點及相互關系。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兩個輿論場”是由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首先提出的。他把馬克思關于“表達社會輿論”的觀點同新聞實踐結合起來,在1998年提出了正確處理“兩個輿論場”的關系問題。他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著兩個“輿論場”:一個是老百姓的“口頭輿論場”;一個是新聞媒體著力營造的輿論場。在當下中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黨報、國家通訊社、國家電視臺組成的官方輿論場,一個是都市報特別是互聯網構成的民間輿論場。
(1)兩個輿論場的特點
①官方輿論場和官方媒體公信力的缺失
官方輿論場和眾多官方媒體在形成主流輿論、引領社會前進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官方輿論場和不少官方媒體,由于種種原因,公信力日差一日,對民間的影響力不斷下滑。
a.體制的原因。黨報作為黨的喉舌,報道內容除了有明確的規定,有時還要特別請示報告。這樣,勢必在時效性、客觀性甚至真實性等方面給報道帶來損害。有時,這類報道的空白和乏力,正好使坊間輿論場有了用武之地。后者不僅占據了報道的優勢,公信力也得到了提升。
b.理念的影響。有時片面地以宣傳價值代替新聞價值,有時以新聞人物的地位和影響力誤判新聞價值。這種情況下,發表的新聞也不會引起受眾興趣。久而久之,媒介和官方輿論場的公信力自然打了折扣。
c.關注和關照的機關及官員較多,使得版面上往往出現的是水分過多的關系稿、阿諛之詞或違背民眾心愿的“先進典型”。而人民群眾關心的事件,人民群眾咬牙切齒的“問題官員”,由于這個求情,那個威脅,統統都不見蹤影。
d.新聞生產程序復雜繁瑣。無線移動網絡程序簡單,報道快捷,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轉發容易,很快就能傳遍天下。因此,某種程度上,在報道內容的豐富性和報道程序的快捷化方面,坊間媒體遠在官方媒體之上,使官方媒體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但官方媒體也并非無動于衷,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紛紛開辦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等,試圖重新奪取網絡時代的話語權。
②坊間輿論場的非理性
坊間輿論場由于“全民皆記者”,互聯網和手機就是“編輯部”,所以海量信息和意見論壇成為同官方輿論場競爭的最厲害的武器,并由此而獲得了比官方輿論場多很多的受眾和支持者。但難以改變信息的失真和意見的失當的現象。互聯網用戶或手機擁有者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便上網發布,很少人想到去驗證事實,缺乏像正規媒體那樣的把關機制,這種情況下,網絡言論就很容易滋生“網絡謠言”。這種坊間輿論場和群體傳播的非理性特征,是其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在坊間輿論場這個新聞生產與消費的空間,由于進入門檻較低和生產技藝要求不高,人人都可主陣,所以各種信息不經甄別就滿世界流傳,各種觀點、意見、評論和看法不用審查、研究、掂量就自由表達與發表,盡管其中確實有不少真知灼見,但荒唐的言論也比比皆是,網絡水軍四處肆虐,個人隱私任由踐踏,許多人被扣以莫須有的帽子。有時候,坊間輿論場甚至成為少數人泄私憤和中傷他人的污濁之地,好端端的新興媒體,成為令人驚嘆不已的恐懼之域。
坊間輿論場一方面成為億萬民眾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知情、參與和表達的工具,另一方面,頭上又總是懸著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擔心政策的改變而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現在看來,后者的擔心已越來越沒有必要,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走歷史的回頭路是不會有出路的。
(2)兩者的相互關系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重要的使命就是進行輿論引導。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大,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越強;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小,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兩個輿論場根本不能重疊,主流媒體就有喪失輿論影響力的危險。
要處理好這兩個輿論場的關系,一方面要使“官方輿論場”在“三貼近”上下大氣力,讓受眾看得懂、易接受、更親切;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回應和引導民間輿論場出現的熱點輿論,或者通過技術手段在官方網站搭建互動平臺,吸納和承擔部分民間輿論場的功能。具體而言要以下面兩條原則為導向:
①以公共利益為導向
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利益訴求。公共利益為兩個輿論場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條件。公共利益是全社會共同奮斗的目標,它能聚合社會各方面的輿論力量,形成團結統一的輿論場。在整個社會的輿論場中,各種輿論不能否定或偏離這一根本利益。在公共利益至上這個理念的共識之下,民間輿論場中那些非理性的、消極的部分自然會被糾正和淹沒,而官方輿論場中正面的、高尚的部分自然會被民間話語推崇、認可。在追求公共利益的道路上,兩個輿論場就形成了強烈的共振效應。
②堅持理性對話,實施有效互動
輿論場是開放的,一個熱點話題一旦被引爆,就會出現兩個輿論場的互動。作為社會大輿論場的組成部分,網絡輿論場擴展了民眾話語的空間范圍,增強了民間“口頭輿論”的影響力,更快速地傳遞了非主流的輿論。民間輿論場與官方輿論場只有良性互動,才能保障民眾的話語暢通,才能保障輿論場的正常形成與消解,才能有助于社會內部的團結與穩定,而促進良性互動可以從網絡意見領袖和媒體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發揮網上“意見領袖”的作用,引導“意見領袖”理性發言,發布有深度、客觀全面的信息,及時溝通采納其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降低網上噪音分貝,促進社會輿論正能量的發揮。另一方面媒體也要做好社會的潤滑劑,平衡兩個輿論場的聲音。媒體有義務也有能力扮演好“潤滑劑”的角色,既要從政府立場出發,指導實踐,也要從群眾立場出發,反映民情民意。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臨床醫學人文精神考點歸納與典型題詳解
- 2017年材料科學基礎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景躍進《政治學原理》(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湖南大學等四校合編《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942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三慧《大學物理學:熱學、光學、量子物理》(第3版)(B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改錯高分特訓500句+100篇
- 2020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周健臨《管理學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四川師范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高教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0年修訂)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4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閱讀2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