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少華《新聞評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63字
- 2020-11-15 12:41:05
1.2 課后習題詳解
1新聞評論表達觀點,新聞報道陳述事實,這是兩者基本的區別。新聞報道中為什么不應該包含觀點?新聞評論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實?為什么?
答:新聞評論是在與新聞報道的分工中確定下來的獨立的新聞文體,這種分工符合新聞評論與新聞報道的不同規律,也符合傳播與接受的倫理規范。它是在新聞活動的歷史實踐中逐漸被發現和接受下來的。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都是人的認識活動,都具有主觀性。但是,新聞報道的主觀性主要表現在探尋事實和選擇材料的過程之中;而新聞評論則在作品中直接表達主觀認識。
新聞報道中不應該包含觀點,這是新聞報道的規范所決定的。這個規范由來已久,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報道本身的客觀性,因為觀點是主觀性信息,它介入報道,可能使受眾懷疑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或使受眾受到作者主觀評論動機的影響,影響新聞報道的客觀立場。新聞評論中包含事實則是正常的,客觀事實不會改變新聞評論作為主觀性信息的本質,卻同時可以為新聞評論提供客觀的依據。新聞評論就是針對客觀事實進行評論,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觀事實。但應當注意的是,新聞評論中的事實不應淹沒觀點。
2新聞傳播各個環境、各種形式都追求傳播的效率,試述在新聞評論中是如何追求傳播效率的?
答:在新聞評論中追求傳播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新聞評論的效率性,應該著眼于是否有效率地表達了論點。而讓讀者盡早地接觸到論點,盡可能突出地表達論點,就是新聞評論的效率性之一。這需要在形式方面,即在文章內在的結構中精心安排。
比如,在文章開頭簡要敘述新聞事實,是新聞評論通常采用的結構。但在文章開頭這樣一個非常寶貴的優勢位置——它給人最初的和最深刻的印象——如何處理敘事與論點的關系?如何避免因敘事過長而壓迫觀點?在敘事中,哪些。要素和細節要寫進來,哪些要素和細節不必寫進來?這都要著眼于它們與論點的相關性。如何把必要的敘事性內容巧妙地分散到后面的議論之中,以避免敘事過長造成的節奏沉悶?這些都需要作者在新聞傳播的節奏中把握分寸。
(2)評論表達的效率性也體現在確定、清晰的結構和語言文字之中。
清晰的結構具有路標一樣的作用,使讀者能夠順暢地完成閱讀過程,準確地把握評論文章的內在關系和議論線索,甚至可以承受一些讀者“跳讀”習慣的考驗。我們上面談到的為實現“連貫”而通過句型的重復形成的“并列結構”,就是一種有利于讀者把握文章內在關系的語言手段。而對于遞進的議論線索來說,
明確為讀者提示遞進層次的連詞或提示語,如“由此看來”等,也會為表達效率做出貢獻。
確定性強的語言避免歧義、誤讀。而將抽象和具體適當搭配的語言表述,適當的修辭,都可減輕讀者閱讀過程中陷入“濃度過高”的抽象語匯所造成的沉悶感和過重的理解負擔,也對表達效率有所貢獻。
3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寫作經驗,思考一下:在新聞評論寫作的不同環節,可不可以聯想,如果可以,那么它在新聞評論中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
答:這個問題本書作者沒有確定答案。本書作者把它當作是新聞評論寫作和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它需要從個人的寫作體驗出發,同時要結合認識與表達的實際效果。如果聯想實際促進、深化了認識,并且對于表達認識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相反,聯想干擾了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削弱了論證的力度,不利于人們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觀點,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241基礎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5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17年考研英語考前沖刺模擬考場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名校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 劉海貴《新聞采訪教程》(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616基礎英語(含語言學及英美文學基礎知識)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經濟學原理 宏觀經濟學分冊 考點歸納、習題詳解、考研真題
- 高教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0年修訂)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437社會工作實務[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部分答案)
- 國際關系學院外語學院359日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