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2 課后習題詳解

1.法國最早的日報誕生于何時?此前法國出版過哪幾家重要的官方報刊?

答:(1)法國最早的日報是《巴黎新聞》,創辦于1777年1月1日,創辦人是布里索。該報雖非官方報紙,但經官方批準,要接受新聞檢查官的審查。

(2)此前法國出版的重要的官方報刊主要有:

《公報》。1631年5月在巴黎創刊,創辦人是勒諾多,他被認為是法國新聞之父?!豆珗蟆房d政府批準的新聞,國王和首相還親自為之撰稿。開始以報道國外新聞為主,后來增加國會消息、國王諭旨等國內新聞和廣告,還有政治評論。在發生重大事件時,《公報》也刊登一些“奇聞”,其風格頗似早期的不定期小冊子。自1632年起,又增加了一頁“問訊處專版”,亦即現代報紙廣告版的雛形,由此演變出的報紙“啟事欄”一直沿用至今不衰。勒諾多家族經營該報131年,至1762年報紙由外交部接辦,改名為《法蘭西新聞報》。1915年該報停刊。

《學者報》。1665年德尼·德·薩洛創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資助。主要內容是介紹法國國內外出版的新書,定期公布新書書目滿足了社會需要,因此,深受讀者歡迎,并成為歐洲許多同類刊物的楷模。創辦初期是周刊,1724年改為月刊,并延續至今。

《信使報》。原名《文雅信使》,1672年多諾·德維澤創刊于里昂。創刊之初,是一張具有鄉土氣息、風格多樣的報紙,后來很快變為一張以刊載文藝作品為主的報紙。它的豐富多彩的格式具有獨特風格,在整個歐洲也不乏模仿者。1724年更名為《法蘭西信使》,由外交部贊助,共存在約120年。

2.為什么人們把法國的18世紀稱為“啟蒙時代”?當時有哪些代表性的思想家?他們的主張和貢獻如何?

答:(1)法國的18世紀被稱為“啟蒙時代”的原因

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博馬舍等啟蒙思想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齋型學者,而是介入社會、深入生活的思想家、作家和人類進步事業的捍衛者。所以人們把18世紀稱為“啟蒙時代”。它從古典時代中走來,與舊制度幾乎同時結束;它又為行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輿論準備,為新制度的建立掃清了道路;而它所確立的許多原則為后人所接受,一直延續至今仍不失其生命力。

(2)法國18世紀的代表性思想家

18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統治岌岌可危之際,涌現出一大批啟蒙思想家,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博馬舍等。

(3)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和貢獻

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

孟德斯鳩是世界上資產階級法學的主要奠基人。狄德羅編纂了彪炳史冊的《百科全書》,是啟蒙運動中唯物主義哲學的優秀代表人物。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宣揚“主權在民”理論,是最著名的激進民主主義思想家。博馬舍是杰出的啟蒙戲劇家,膾炙人口的《費加羅的婚禮》中對伯爵老爺的嘲諷實際上折射出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廢除等級制度的愿望。

啟蒙思想家們的貢獻:a.啟蒙思想家們繼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后,掀起了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人類對外部世界及自身認識的提高,為理性學說的騰飛插上了科學的翅膀。思想家們吸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營養后,向封建王權、神權和特權提出了挑戰;b.啟蒙思想家們不僅將舊制度批判得體無完膚,而且對將“理性”社會化為現實充滿信心,認定理性的力量是最強勁的,必將贏得勝利;c.啟蒙運動最直接、最偉大的功績是為摧枯拉朽的法國大革命鋪平了道路。他們的反封建主張一度成為革命中居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

3.法國大革命時期有哪些重要報刊?簡述馬拉其人及其報刊活動。

答:(1)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重要報刊包括《人民之友報》、《杜歇老爹報》、《法國布拉班革命報》以及《鐵嘴報》等。

《人民之友報》。1789年9月由雅各賓派領袖馬拉創辦,1792年9月改名為《法蘭西共和報》,是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影響的報紙。

《杜歇老爹報》。1790年9月6日由阿貝爾創辦。這份報紙創刊初期,態度比較溫和,隨著革命的深入和?;逝烧婷婺康谋┞?,它開始猛烈抨擊貴族和天主教。

《法國布拉班革命報》。由德穆蘭在大革命前期創辦。該報以大部分篇幅報道和討論法國、比利時和其他國家的革命問題。德穆蘭在報上發表大量文章,譴責封建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國。

《鐵嘴報》。它是社會俱樂部機關報,由修道院院長毛勞德·福適和記者尼古拉·邦維爾創辦。該報秉承社會俱樂部的宗旨,宣傳平均分配土地,限制過多財產,主張財產平均主義。

(2)馬拉及其報刊活動

馬拉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雅各賓派主要領導人之一,是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新聞記者。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投身革命。同年8月,他創辦了《愛國者指南》,但只出版了一期;9月12日創辦了《巴黎記者報》,16日改名為《人民之友報》,發表許多政論文章,宣揚暴力革命,譴責君主立憲派的妥協行為,后受人迫害,被捕入獄,《人民之友報》被迫停刊。

《人民之友報》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影響的報紙。該報結合革命進程大力抨擊封建勢力的腐朽和反革命,及時揭露大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堅定地主張依靠人民,實行革命的專政;及時反映人民的呼聲和要求,主張頒布限價法,嚴懲奸商。這些主張后來在雅各賓派專政時付諸實現。馬拉一直深入群眾進行革命活動,并且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辦報。共和國成立后,1792年《人民之友報》更名為《法蘭西共和國報》,仍堅持革命方針,與吉倫特派反人民的行徑作斗爭。1793年7月,當政權轉入雅各賓派手中不久,馬拉遇刺身亡。

4.為何法國革命后政黨報紙長期居于統治地位?

答:法國大革命后,政黨報紙長期居于統治地位,其原因有:

(1)法國革命后政局多變,資產階級民主派與?;逝山洑v了長時期的斗爭。

(2)法國政黨林立,各個黨派均擁有自己的政治報紙,為自己的利益鼓噪。故在19世紀末,法國大眾化報紙取代政黨報紙成為報紙主體之后,政黨報紙仍然與之并存。

(3)由于報業商業化進程不快,這一時期法國的政黨報紙,仍在報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5.巴黎公社時期(1871)的革命報刊有何特點?其在新聞領域方面最重要的歷史教訓是什么?

答:(1)巴黎公社時期(1871)革命報刊的特點

巴黎公社時期,巴黎約有近40種支持公社的報紙,這是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報紙,是公社事業另外一條重要戰線。它們闡述公社的目標和任務,公布公社的各項法令和決議,向人民解釋法令、決議的內容和意義,揭露資產階級政府投降賣國的真面目,及時反映勞動人民的呼聲,與讀者建立密切的聯系,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為捍衛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做出了重大貢獻,它們的經驗是無產階級新聞工作的寶貴財富。在這些報紙中最重要的有:

《法蘭西共和國公報》。簡稱《公報》,是巴黎公社期間最重要的報紙。原是梯也爾政府的機關報,1871年3月18日被國民自衛軍接管,3月20日改為巴黎公社的機關報。自3月20日到5月24日共出版66期。該報除發布公社的重要宣言、法令、決議和指示外,還澄清事實真相,戳穿敵人的謊言。但該報印刷發行業務掌握在私人手里,文風刻板,不太關心群眾利益,出報時間晚,價格太貴,所以銷量只有3000份。

《杜歇老爹報》。公社時期影響最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重視并大量刊登讀者來信,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語言淺近,通俗易懂,很受歡迎,但是缺乏深度。

《社會革命報》。很有影響的蒲魯東派報紙,自3月31日至5月7日共出48期。該報以大量篇幅報道國民自衛軍的英雄業績,其最大特點是更多地討論一些革命問題。如工人階級和婦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改造所有制等問題。“無產者論壇”專欄為開展討論提供了場所。

《人民覺醒報》。在新雅各賓派報紙中最有影響。詳細報道公社委員會會議情況,經常發表論述公社各項政策的專論。態度堅決,反對和凡爾賽妥協。

此外,蒲魯東派的《公社報》、新雅各賓派的《復仇者報》、發行量最大的《人民呼聲報》都是重要的革命報紙。

(2)巴黎公社在新聞領域的歷史教訓

報紙立場不堅定。由于斗爭形勢復雜,這些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誕生的第一批報紙畢竟缺乏經驗,加之公社內部存在著兩派分歧,不少報紙卷入了內部斗爭,有的還發表過一些為敵人張目的錯誤言論,造成很壞影響。

報紙素質良莠不齊。不是如《法蘭西共和國公報》文風刻板,不太關心群眾利益,價格太貴,就是像《杜歇老爹報》雖然語言淺近,通俗易懂,但是缺乏深度。

從全局來看,公社領導的新聞政策失之過寬,這更是一個深刻的教訓。當時巴黎還有不少報刊敵視公社并且攻擊誹謗公社的政策,公社領導人對此沒有采取果斷的查封措施。這些反動報刊的造謠污蔑造成反動言論甚囂塵上,使公社失去了中間階層特別是農民的支持,這是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

6.法國成功的廉價報紙出現于何時?《新聞報》是如何提高它的發行量的?

答:(1)法國最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36年創刊的《新聞報》和《世紀報》。

吉拉丹于1836年7月1日創辦《新聞報》( La Presse),其一年訂費低于當時報紙報價一半,立即受到讀者歡迎,銷路不斷上漲,但也遭到一些新聞界同行的妒忌。

杜塔克于1836年7月1日創辦《世紀報》(Siecle),每份售價一蘇。它是獨立經營的,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

(2)《新聞報》主要依靠以下方法來提高它的發行量:

降低報價?!缎侣剤蟆芬荒暧嗁M僅40法郎,低于當時報紙報價一半。

減少政治新聞和言論,大量刊登社會新聞和法院案件。

大量刊登有關衛生、健康、食品、服飾、家庭等方面的知識性、實用性的文章。

連載巴爾扎克的《老姑娘》,吸引讀者。

重視廣告經營。在法國首創靠增加廣告收入降低報價的先例。

7.法國的報業壟斷何以晚于英、美?目前法國有哪些主要報團?

答:(1)法國報團的出現不僅晚于美國、英國,而且也后于德國。它的報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才有的。導致法國難以形成大型的報業壟斷組織的原因主要有:

兩戰之間法國經濟發展緩慢,報紙單憑廣告收入難以維系生存,名為“商業報紙”,多數卻在暗中與政府、政黨、商界保持密切接觸,這既能在政治上有所依靠,又能在經濟上得到資助。

勢力強大的地方報阻止巴黎報紙向外省擴張、滲透。

(2)目前法國主要的報團

埃爾桑報團。二次大戰后發展起來的法國新興報團,創始人是羅貝爾·埃爾桑。1950年起,先后創辦了《汽車報》、《瓦茲省晨報》和《中部新聞報》。60年代,已擁有20多家地方報紙。70年代,先后取得《巴黎-諾曼底報》、《費加羅報》、《法蘭西晚報》、《震旦報》,從而成為法國最大的報團。80年代又買入《自由多菲納報》、《進步報》等。到80年代后期已有報紙40余家,占地方日報發行量的26.4%,巴黎日報發行量的38%。該報團還擁有新聞通訊社(報業新聞總社)、廣告公司、印刷廠等企業,并向電視業進軍。埃爾桑自詡為右派領袖,其報紙亦是為財團和右翼政治勢力服務的工具。

阿歇特報團。其前身是1826年創建的阿歇特書店,現已發展成為法國最大的圖書出版和報刊發行集團。該報團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報紙、雜志等刊物達20多種,如《法蘭西星期報》、《星期日報》、《她》、《時裝園地》、《每周電視》等。此外還經營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公司,擁有兩座印刷廠。

阿莫里報團。又稱“解放了的巴黎人”報團。創始人艾米利安·阿莫里是法國廣告業巨頭。曾任哈瓦斯通訊社社長。1944年8月《解放了的巴黎人報》創刊。政治上支持戴高樂,具有較強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色彩。內容以社會、犯罪新聞為主,因而有“兇殺案大全”之稱。該報團還擁有《西部信使報》、《體育日報》、《觀點》等報刊。

世界出版集團。原為西諾·德爾·杜卡報團。創辦人杜卡去世后,幾度易主,現由科拉超級市場集團控制。擁有數種暢銷雜志如《我倆》、《親密朋友》、《電視雜志》、《巴黎時裝》等,該報團還有三座印刷廠和一家新聞通訊社。

巴亞德報團。法國最重要的天主教報團,政治上代表右翼資產階級。主要報刊有歷史悠久的《十字架報》(1885年創辦)、《朝圣報》(1873年創辦)、《天主教參考》、《圣經世界》等宗教出版物。1993年營業額為20億法郎。

菲力巴奇報團。成立于1955年,主要經營娛樂性雜志和畫刊。菲力巴奇和泰諾分別掌握60%和40%的股份。該報團擁有的刊物有:《致敬》、《OK》、《花花公子》、《圖片》、《爵士畫刊》、《他》等。1993年營業額為15.32億法郎,凈利潤1.30億法郎。

共產黨報業集團。著名的《人道報》是該集團的旗幟。戰前曾在各地建立“保衛人道報委員會”,戰后改為“人道報推銷委員會”,用來籌集資金、推廣發行。70年代后銷量下降,陷入財政窘境,80年代發行量為十多萬份。該報團還有《人道報星期刊》,三家地方日報:里爾的《自由報》、利摩日的《中部回聲報》、《馬賽曲報》,刊物有《共產主義手冊》、《革命》等。

8.法國現有哪幾家主要報紙?《世界報》當年是怎樣創辦起來的?

答:(1)法國現在主要的報紙有:《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費加羅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法蘭西西部報》、《回聲報》等。

(2)《世界報》的創辦經過

《世界報》是法國最有影響的報紙。1944年12月18日創刊于巴黎。當時巴黎剛解放,著名記者于貝爾·伯夫—梅里受戴高樂委托,聯合30名青年記者,接受原《時報》設備,辦起這份“為國家新聞事業服務”的報紙,使之成為“民族自信的工具”?!妒澜鐖蟆窂囊婚_始就宣布,報紙有權批評和提出建議。

9.法新社的前身是哪家通訊社?簡述其當前的“發展與多樣化”的經營方針。

答:(1)法新社全稱“法國新聞社”,1944年9月組建,其前身是哈瓦斯通訊社,職員也大多為原哈瓦斯社的職員。

(2)法新社當前的經營方針是“發展與多樣化”?!鞍l展”是指改善原有產品,精益求精;“多樣化”則指推出新產品,不抱殘守缺,推出的新產品指新的新聞產品。80年代以來,法新社拓展的服務領域有:創建信息庫,開展微電腦信息咨詢服務;1984年10月成立視聽部,提供廣播新聞和聲像產品;1985年加強圖片新聞供應,繼而又開發圖表新聞;設有獨立的金融專線,1991年同英國金融時報集團聯合推出英語經濟信息專線(AFX),打破了路透社獨占倫敦市場的局面。該社把科技消息刊登在《法新社科學簡報》上,作為定期新聞稿出售。為了保證照片的質量、時效,該社為攝影記者配備了精良的器材。記者不僅可以通過電話線,也可以使用可攜帶的衛星天線傳輸圖片,這樣記者就不會受發稿條件的限制,而能及時發回稿件。

10.法國廣播事業開始于何時?它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答:(1)法國是歐洲廣播電視事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無線電廣播興起較早。1903年,廣播事業的先驅德福雷斯特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上設立廣播試驗電臺。1922年法國郵電部在埃菲爾鐵塔上架設發射天線,用長波定時播出節目,標志著法國廣播事業的開始。

(2)法國廣播事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國營為主、私營并存時期(1922—1945年)

廣播誕生后,法國私營電臺紛紛出現,192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廣播事業為國家專利,私人只有經郵電部特許方可經營,并且不得妨礙國營廣播和公共利益。1925年起出現了不少生機勃勃的私人廣播電臺。1926年12月政府公布新法令,要求建立一個“國家管理下的、協調的廣播組織”,規定全國只能有11家私人電臺,經營期限不定。郵政部同時設立廣播領導機構,以促進公共廣播電臺的發展。這一時期,國營電臺居于主導位置。1935年法國開始電視試播,1938年定時播放少量的電視節目。1940年德軍侵入法國,打斷了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正常發展。

國家壟斷時期(1945—197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政府以行政命令取消私營電臺營業執照,不再允許私人經營廣播,同年成立法國廣播電視公司(RTF)隸屬于政府新聞部,領導全國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國家壟斷體制。1964年RTF改為ORTF,全稱法國廣播電視管理局,不再隸屬于政府部門,而成了具有工商企業性質的“獨立”機構,國家主要通過管理局局長和管理委員會對廣播電視事業進行壟斷和控制。這一時期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規模有了重大發展。因資金不足,1967年議會同意開放電視廣告,1970年廣告收入已達到ORTF總收入的1/4。

分散經營體制時期(1974—1982年)

在ORTF的統管下,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缺乏活力,經濟窘迫,政府還橫加干涉,改革呼聲強烈。1974年議會解散ORTF,將其業務分散給“各自獨立的、自治的、高質量的、互相競爭的七個國營公司”,改變了政府具體管理的方式,但并沒有改變廣播電視國有國營的基本體制,雖在創作方面有了靈活性和自由,但在政治和業務上的獨立性是難以同其他西歐國家相比。因此有人抱怨,節目不比以前好看,行政費用卻在增長,甚至還出現以降低質量而獲取商業利益的不良后果。

逐步開放時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著手改革廣電體制,1982年通過《視聽傳播法》,允許開辦私營電臺,1985年允許開放商業電視。1988年密特朗再度當選后第七次修改廣播電視法,成立獨立有權威的最高視聽委員會(CSA),確立了比較成熟的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改革促成了私營與國營廣播爭奪受眾局面的形成,公共廣播電視網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南充市| 洞头县| 昭通市| 新民市| 光泽县| 龙山县| 皋兰县| 筠连县| 织金县| 和林格尔县| 库伦旗| 屏边| 从江县| 凤山市| 龙里县| 黑河市| 蓬安县| 且末县| 黄山市| 武定县| 万山特区| 阜新| 茌平县| 凤冈县| 会昌县| 墨竹工卡县| 桐乡市| 收藏| 松江区| 休宁县| 巴东县| 江达县| 会东县| 会宁县| 成安县| 巫山县| 通海县| 商洛市| 长岭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