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法國的新聞傳播事業

7.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封建統治壓制報業發展

1.官方報刊

(1)勒諾多和《公報》(Gazette)

期刊《公報》于1631年5月誕生,刊載政府批準的新聞,國王和首相還親自為其撰稿。開始以報道國外新聞為主,后來增加國會消息、國王諭旨等國內新聞和廣告,還有政治評論。自1632年起,增加一頁“問訊處專版”,即現代報紙廣告版的雛形,由此演變出的報紙“啟事欄”一直沿用至今不衰。創刊人勒諾多被認為是法國新聞之父。勒諾多家族經營該報131年,至1762年報紙由外交部接辦,改名為《法蘭西新聞報》。1915年該報停刊。

(2)《學者報》(Journal des Savants)

1665年由德尼·德·薩洛(Denis de Sallo)創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資助。主要介紹法國國內外出版的新書,定期公布新書書目,滿足了社會需要,深受讀者歡迎,并成為歐洲許多同類刊物的楷模。創辦初期是周刊,1724年改為月刊,并延續至今。

(3)《信使報》

1672年由多諾·德維澤創刊于里昂,原名《文雅信使》。創刊之初,是一張具有鄉土氣息、風格多樣的報紙,很快變為一張以刊載文藝作品為主的報紙。1724年更名為《法蘭西信使》,由外交部贊助。該刊共存在約120年。

2.民間報刊

(1)路易十四統治末期,為滿足公眾好奇心,政府批準發行了相當一批報紙。比較著名的有:《特雷武紀事》、《教會新聞》、《贊成與反對》、《文學紀事》等。

(2)反專制制度的“投石黨”運動中,誕生了一大批抨擊性小報。矛頭直指封建王權,揭露大臣腐敗行為。這些小報質量不高,文字粗俗,壽命短暫,但說出了民眾想說的話,因而能植根于民眾之中。最有名的是勒諾布爾創辦的《政治試金石》。

(3)逃亡國外的新教徒和流落異邦的法國人辦了許多報紙,嚴酷的書檢制度使反對派也常常把書報拿到國外去印刷。比較著名的有《萊頓新聞》和《共和國文學新聞報》。

3.最早的日報

1777年1月1日,法國歷史上第一張日報《巴黎新聞》誕生。創辦人是后來大革命時期吉倫特派領袖之一的雅克·布里索。該報雖非官方報紙,但經官方批準,要接受新聞檢查官的審查。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爭,內容多樣。但在《法蘭西報》和其他享有特權報紙的排斥下,《巴黎新聞》很難報道第一手新聞。該報在1789年革命爆發時停刊。

二、啟蒙思想的傳播

1.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

(1)思想

認為天主教是罪惡的根源,其教義是卑劣欺騙的產物。

在哲學上持理性主義和懷疑主義。

在政治思想上采納自然法學說,認為自然賦予人們以自由平等的權利。

主張以資產階級的私有制代替封建農奴制。

初期擁護開明專制制度,后期贊成通過改良途徑轉變為君主立憲制。

(2)主要著作

《哲學通信》、《牛頓哲學原理》、《路易十四時代》、《論通史及各國習俗和精神》等。

伏爾泰的“思想不僅深入到18世紀法國第三等級人們的心里,為1789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條件,而且對19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爭取獨立自由的斗爭起過很大作用”。

2.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和貢獻

(1)孟德斯鳩是世界上資產階級法學的主要奠基人。

(2)狄德羅編纂了彪炳史冊的《百科全書》,是啟蒙運動中唯物主義哲學的優秀代表人物。

(3)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宣揚“主權在民”理論,是最著名的激進民主主義思想家。

(4)博馬舍是杰出的啟蒙戲劇家,在膾炙人口的《費加羅的婚禮》中,對伯爵老爺的嘲諷實際上折射出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廢除等級制度的愿望。

啟蒙運動最直接、最偉大的功績是為摧枯拉朽的法國大革命鋪平了道路。他們的反封建主張一度成為資產階級革命中居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

三、報刊在資產階級革命風暴中發展

1.圍繞三級會議的宣傳(1788.7—1789.7)

圍繞1788年5月5日全國三級會議的重新召開,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猛烈的反封建宣傳運動,出現了一大批反封建的小冊子。其中,修道院長西哀士方丈的《什么是第三等級》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它猛烈地抨擊了特權階級,提出一切權利歸第三等級,即全體國民的觀點。

2.廣泛自由中的報業(1789.7—1792.8)

1789年8月26日國民會議通過《人權宣言》,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明確規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這一時期,報刊業空前繁榮,各種形式的出版物紛紛問世,各種政治傾向都顯露于報端。

(1)革命派報紙:《普羅旺斯郵報》、《人民之友報》、《杜歇老爹報》等。

(2)保皇派報紙:《政治及國家報》、《使徒行傳報》、《國王之友》、《巴黎公報》等。

(3)非政治性報紙:《巴黎新聞報》、《論爭及旨意報》、《普通箴言報》等。

3.“恐怖時代”的報業(1792.8—1794.7)

(1)1792年8月,吉倫特派取締了全部保皇派報紙,并停止執行新聞自由政策。羅伯斯庇爾執政以后,則向整個自由新聞界進行打擊。一時間,反對派所有的報刊相繼取締。

(2)雅各賓派專政后期,只剩下《小岳黨報》、《自由人報》和為數很少的半官方報紙。法國學者貝爾納·瓦耶納認為這是“法國新聞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4.政府鎮壓報刊的斗爭(1794.7—1799.12)

1794年7月27日,熱月黨人發動政變,推翻羅伯斯庇爾的統治。1795年熱月黨人建立新的行政機關督政府,一面不斷封閉反對派的報紙,一面又津貼和創辦擁護政府的報紙。

5.大革命時期著名的報人和報刊

(1)馬拉和《人民之友報》

讓·保爾·馬拉(1743—1793年)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雅各賓派主要領導人之一,是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新聞記者。法國大革命爆發后,馬拉投身革命,并于1789年9月12日創辦《巴黎記者報》,16日改名為《人民之友報》,發表許多政論文章,宣揚暴力革命,譴責君主立憲派的妥協行為。

共和國成立后,《人民之友報》更名為《法蘭西共和國報》,仍堅持革命方針,與吉倫特派反人民的行徑作斗爭。

《人民之友報》在馬拉的主持下,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辦得最出色、影響最廣泛的報紙,是革命民主派的喉舌。該報發表了馬拉一系列揭露大資產階級兩面性和叛變傾向的政論,主張直接依靠人民,實行革命專政。

(2)阿貝爾和《杜歇老爹報》

阿貝爾在大革命中是城市平民的主要發言人。他擔任過巴黎革命政權的副檢察長,積極推動過雅各賓派政府抗擊外國干涉、鎮壓反革命和普遍限價政策。阿貝爾于1790年9月6日創刊《杜歇老爹報》。創刊初期,態度比較溫和,隨著革命的深入和保皇派真面目的暴露,它開始猛烈抨擊貴族和天主教。《杜歇老爹報》緊跟形勢,旗幟鮮明,文字通俗,文筆潑辣。

(3)德穆蘭和《法國布拉班革命報》

德穆蘭(1760—1794年)是大革命時期的活動家、最有影響的新聞記者,科爾得利俱樂部領袖之一,后加入雅各賓派。革命前期,他創辦的《法國布拉班革命報》以大部分篇幅報道和討論法國、比利時和其他國家的革命問題。德穆蘭在報上發表大量文章,譴責封建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國。

(4)“社會俱樂部”和《鐵嘴報》

三級會議時,不少第三等級的代表常在會后聚會,討論怎樣更好地斗爭。聚會多了,正式了,便成為俱樂部。社會俱樂部(真理之友會社)便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鐵嘴報》秉承社會俱樂部的宗旨,宣傳平均分配土地,限制過多財產,主張財產平均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社會俱樂部與后來的共產主義運動是一脈相承的。

四、大革命后的報業

1.拿破侖執政時期(1799—1814)

(1)拿破侖1804年正式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他十分懂得報紙的威力,認為“一張報紙抵得上三千毛瑟槍”,因而嚴格控制報業。

(2)恢復了出版許可證制度,在各報館設立了新聞檢察官。1800年時把巴黎72家報刊大部分取締,只留下13家。

(3)只準許保留四家官報:《箴言報》、《巴黎日報》、《帝國日報》和《法蘭西公報》,而且它們的所有權全都收歸政府所有。

(4)規定巴黎之外每省只準許出版一種報紙,而且政治新聞都得仿抄《箴言報》。

2.波旁王朝復辟時期(1814—1830)

(1)在嚴格管制出版事業中,路易十八曾短期頒發塞爾新聞法(塞爾是當時的司法部長),廢除了出版預審制、保證金制和印花稅制。這部法令從誕生到廢止不過半年時間(1819.3~9),卻有著重大歷史意義,是法國歷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聞法,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聞法。

(2)繼路易十八之后即位的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于1825年,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書報檢查,對出版物課以重稅。

1830年7月連續頒布密令,解散新議會,剝奪工商業業主選舉權,并修改出版法,查封一切反政府的報紙。

3.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

(1)奧爾良家族(波旁王朝旁系)的路易·菲利普建立了代表工商業和金融資本家利益的七月王朝。

(2)新政府在新聞界鼓動的起義中誕生,所以不得不放寬對于新聞出版的管制。于1830年10月和12月兩次頒布法令,減少保證金數額,給予陪審團以裁判權。法國報業在此期間獲得了較為寬松的環境,呈現出暫時的繁榮局面。

(3)政黨報刊增多了,還產生了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報刊,如《地球》、《人民報》等。現代資產階級報紙的先驅——廉價報紙這時也登上了歷史舞臺。

(4)但七月王朝給予的出版自由畢竟是有限的,在感到反政府報紙對統治構成威脅時,它又加緊了對報紙的控制。

4.第二共和國時期(1848—1852)

(1)1848年2月,法國人民起義推翻了七月王朝,資產階級組織臨時政府,開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

(2)臨時政府頒布法令,廢除印花稅和保證金,恢復陪審團,給予新聞界相當大的自由。幾個月里,巴黎及外省的具有各種傾向和風格的報刊蓬勃發展起來了。

(3)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被政府鎮壓后,種種限制新聞自由的措施又重新恢復。

5.第二帝國時期(1852—1870)

(1)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2)在統治初期即專制帝國時期(1852—1860),他恢復了對報刊的預審制度,增加出版保證金額。這導致只有官方報紙和支持政府的報紙才能夠存在,而且為數甚少。

(3)在自由帝國時期(1860—1868),內憂外患加之年老體衰,路易·拿破侖逐步放松了對新聞的管制,允許出版一些新報。

(4)在議會帝國時期(1868—1870),1868年5月11日的法案廢除新聞預審制,允許創辦新報。一年間,巴黎約有140多家報紙創刊,大部分是資產階級共和派報紙。

6.巴黎公社時期的無產階級報刊(1871)

(1)《法蘭西共和國公報》

簡稱《公報》,是巴黎公社期間最重要的報紙。原是梯也爾政府的機關報,后改為巴黎公社的機關報。該報除發布公社的重要宣言、法令、決議和指示外,還澄清事實真相,戳穿敵人的謊言。該報印刷發行業務掌握在私人手里,文風刻板,不太關心群眾利益,出報時間晚,價格太貴,所以銷量較少。

(2)《杜歇老爹報》

巴黎公社期間影響最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每天發行6~7萬份,共出68期。該報最大特點是大量刊登讀者來信,及時反映群眾要求。內容廣泛的讀者來信是公社和群眾溝通的重要渠道。該報語言淺近,文字通俗易懂,很受讀者歡迎。不足之處是缺乏深度。

(3)《社會革命報》

很有影響的蒲魯東派報紙,自1871年3月31日至5月7日共出48期。該報以大量篇幅報道國民自衛軍的英雄業績,其最大特點是更多地討論一些革命問題。如工人階級和婦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改造所有制等問題。“無產者論壇”專欄為開展討論提供了場所。

(4)《人民覺醒報》

在新雅各賓派報紙中最有影響,共出35期。詳細報道公社委員會會議情況,經常發表論述公社各項政策的專論。態度堅決,反對和凡爾賽妥協。

7.新聞自由體制的確立(1881)

1881年7月29日,法國議會通過“新聞出版自由法”,廢除了特許制與保證金。“新聞出版自由法”1889年得到重要補充,法院原則上禁止政府未經法院裁決就直接查封報社。這部法令是《人權宣言》宣告的言論出版自由的具體化,并對法國此后的報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它促進了現代報紙的產生,直至現在,仍為法國自由報業的基石。

五、廉價報刊的興起與發展

1.廉價報紙的興起

(1)吉拉丹的《新聞報》

吉拉丹于1836年7月1日創辦《新聞報》,其訂費低于當時報價的一半,受到讀者歡迎,銷路不斷上漲。《新聞報》的特點有:

減少政治新聞和言論,大量刊登社會新聞和法院案件;

有關衛生、健康、食品、服裝、家庭等方面的知識性、實用性文章占據近四分之一的篇幅;

連載巴爾扎克的《老姑娘》,開法國報紙刊登長篇小說的先河;

重視廣告經營,在法國首創靠增加廣告收入降低報價的先例。

(2)杜塔克的《世紀報》

杜塔克于1836年7月1日創辦《世紀報》,每份售價一蘇。它獨立經營,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世紀報》的特點有:

政治立場鮮明,主張通過合法途徑,按照公眾意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報道廣泛,對社會新聞和法院案件等的報道,比《新聞報》有過之無不及;

率先刊登短篇小說;

編輯內容上注重社會新聞,文字通俗,又有著名小說的連載,因而在中下層階級中擁有廣大讀者,銷量一直領先于《新聞報》,廣告收入也逐步增加。

2.廉價報紙的發展

法國廉價報紙在19世紀下半葉繼續得到發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巴黎的四大日報:《小日報》(由米勞德于1863年2月1日創辦)、《小巴黎人報》(1876年創辦)、《晨報》(1883年創辦)、《新聞報》(1892年由斐迪南·賀創辦)。

3.同時期的政黨報紙

19世紀末,法國雖出現了銷數巨大的廉價報紙,但政黨報紙仍占有重要地位。重要的有:《費加羅報》(中間派報紙)、《時報》(中間派報紙)、《震旦報》(急進派報紙)、《不妥協者報》(急進派報紙)、《巴黎回聲報》(“法蘭西祖國聯盟”的機關報)、《十字架報》(天主教團機關報)、《人道報》(社會黨機關報)。

六、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報業

1.政府的新聞檢查

(1)法國陸軍部在非常時期設立了“新聞檢察局”,要求各報出版前要呈交一份付印樣,檢察機關遵照通常的禁令及每日得到的特別指示,在校樣上標明禁止刊登的文章。隨著戰爭的曠日持久,新聞檢查越來越嚴格,涉及面越來越廣。

(2)讀者最感興趣的軍事新聞也必須經過軍方嚴格審查,戰爭真相被涂抹得面目全非。

2.戰爭中的報業聯合

戰爭使法國報紙陷入生存困境,嚴峻的形勢促使尚存的報紙進行集中化經營。五大報紙(《小日報》、《小巴黎人報》、《新聞報》、《晨報》、《巴黎回聲報》)與哈瓦斯通訊社和阿歇特公司達成協議,共同管理五大報的廣告和發行業務。

七、兩次大戰之間的報業演進

1.新聞政策的調整

(1)1919年10月12日,法國政府正式廢除新聞局,恢復第三共和國時期的新聞出版自由法。

(2)隨著現實社會中報刊違法行為的增多,絕對的新聞自由受到質疑。1935年3月29日,議會通過了職業記者法,該法規定:在公眾秩序受到騷亂的威脅之下,行政當局享有禁發和查封部分報紙的合法權力。

2.報業市場概況

(1)五家大報

在這一時期,由于政治上的管制、工商業的蕭條,巴黎的五家大報都在衰落。

(2)政黨報紙

由于報業商業化進程不快,這一時期法國的政黨報紙,仍在報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共產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此類報紙影響日益擴大。

(3)地方報紙

一戰后,地方大報保持繼續發展的態勢,它們大量發行地方版,在新聞的“接近性”上占有明顯優勢。

3.報團的形成

法國報團的出現不僅晚于美國、英國,而且也后于德國。它的報團是在一戰后才有的。

(1)普魯沃斯特報團

普魯沃斯特是紡織業大王。1917年涉足報業,購得《家園》雜志,1924年買下《巴黎午報》,1930年購買《巴黎晚報》和《不妥協報》,1938年買下期刊《競賽畫報》。其中最重要的報紙是《巴黎晚報》。

(2)科蒂報團

弗朗索瓦·斯波蒂諾是著名的科蒂香水及化妝品公司老板,經商致富后于20世紀20年代進入報界,購買和創辦了一系列報刊,故而這一報團名為“科蒂報團”。斯波蒂諾1922年購買了歷史悠久的《費加羅報》。1928年吞并《高盧人報》。同年創辦了極右派報紙《人民之友報》。

(3)溫德報團

溫德家族是法國鋼鐵和軍火工業大王。一次大戰后,購買了《日寸報》、《論壇報》、《新聞報》以及《工業日報》。它還在《晨報》、《巴黎回聲報》和哈瓦斯通訊社持有部分股權。

(4)帕特諾特報團

雷蒙·帕特諾特是糖業大王,年輕時他曾隨其父在美國居住,回國后仿照美國模式建立了報團。1936年擁有《小日報》、《共和報》、《里昂共和報》等,還持有《巴黎晚報》和《勞動報》的股份。

4.報界的受賄風氣

法國報紙篇幅較少,國際通訊規模也相對遜色,加上廣告來源不足,經營不善,報業收入甚微,從而使法國報業養成唯利是圖的惡習,并且大量接受資本家、本國和外國政府的賄賂。

八、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報業

1.維希政府控制下的南部報刊

(1)新聞管制

維希政府設立了新聞處,對所有消息報道進行檢查,對報刊實行嚴格控制。

(2)南部報刊

撤離到南部的報刊困難重重。首先,路途遙遠,技術落后,發行工作非常困難,報紙很難到達讀者手中。其次,當局采取的高壓政策,使報紙與政府的關系常常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費加羅報》和《時報》先后倒閉。南部地方報同樣也是慘淡經營。在德軍南進的鐵蹄下,諸如《里昂進步報》等都隨之消亡。

2.德占區的北部報刊

(1)新聞管制

德軍對其占領區留存下來的報紙實行嚴格的管制。除對投降報大開綠燈外,巴黎報紙全被停辦。除實行軍事管制和新聞檢查之外,德軍還用配紙方式鉗制報紙。

(2)北部報刊

巴黎原有的五大報中,《晨報》首先投敵,《小巴黎人報》后來也站到了德軍一邊,多數報紙南遷。一些新創辦的投降報,如《人民呼聲報》等,則搖尾乞憐地宣傳德法合作政策。

(3)地下報刊

在德軍占領期間,素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秘密出版了許多反抗德國的報紙。1941年阿歇特創辦的《法國防衛報》是著名的抗德報紙之一。

九、二戰后報業的發展

二戰后法國報業重新恢復和發展。政黨報紙明顯衰落,商業性報紙成為報業主體。報紙不斷地集中兼并,逐漸形成壟斷化的格局。

1.報業的整頓、恢復及演進

(1)對報業進行整頓。

(2)1946年,是戰后報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從50年代開始,報業發展逐步停滯,不僅總數減少,而且銷數也萎縮。

(3)戰后法國報業的結構變化

巴黎報紙比重下降,外省報紙比重上升;報紙的商業化提高。

2.報業的壟斷化進程

(1)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由于紙價上漲和經營不善,法國報紙數量和發行量連年下降。一些實力較強的報紙卻日益發達起來,為日后形成報團準備了基礎。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在進一步的競爭中,一些中小報紙逐步依附于大報,而成為其地方版,于是全國出現了20多個區域性報團。60年代末,20家報團已控制全國報業的73%,形成了壟斷格局。

(3)70年代以后,報業壟斷進一步升級,報紙間的聯營兼并發展成為報團間的聯營兼并。地區性報業壟斷繼續加強,出現了埃爾桑這樣的通過不斷吞并其他報團而稱霸全國的超級報團。

3.地方報的崛起

(1)1961年以后,一些區域性大報相隨而生。著名的地方報有《西部法國報》、《里爾進步報》、《北方之聲報》、《西南日報》等。

(2)地方報崛起的主要原因

戰時全國實施分區配給制度,并規定一區一報,地方讀者已習慣閱讀地方報紙。

戰后交通困難,巴黎報紙到達地方城市過遲,或不能準時到達地方讀者手中。

由于世界性通訊社的供稿,文字、圖片、傳真的應用,以及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迅速,致使全國性報紙政治新聞失去重要性。

戰時巴黎第一流的法西斯報業人員,由于戰后整肅,多數轉至地方報紙服務,這對地方報紙的革新極有貢獻。

地方報團的編輯、主筆,熟悉本地區讀者的興趣及其愿望。

(3)地方報同樣也呈壟斷化趨勢。

4.主要報團

目前法國的主要報團:埃爾桑報團、阿歇特報團、阿莫里報團、世界出版集團、巴亞德報團、菲力巴奇報團和共產黨報業集團。

5.主要報紙

(1)《世界報》(Le Monde)

它是法國最有影響的報紙。創刊于1944年12月18日。不依附于任何政黨和財團,也不屬于任何媒介集團,保持著經營和編輯的獨立性。該報是自由資產階級的報紙,對發展中國家態度友好。內容規整,嚴肅清潔,版面緊湊,基本上不登照片,只有少量圖表和漫畫,文字考究,注重背景和資料的介紹,時評水平很高。讀者一半以上受過高等教育。

(2)《法蘭西晚報》(France Soir)

《法蘭西晚報》由菲利普·維阿納創刊于1944年8月22日,前身是1941年創辦的地下刊物《保衛法蘭西》。創刊之初,側重娛樂性新聞,以趣味取勝。但在80年代,逐步改變編輯方針,增加政治、經濟等嚴肅性新聞的報道和評論,以求抵抗電子媒體的沖擊,讀者大多是巴黎中下層公眾。

(3)《費加羅報》(Le Figaro)

《費加羅報》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創刊于1854年,周報,1866年改為日報。該報觀點保守,重視社論,也是法國有名的“質報”。讀者以文化水平較高的商界人士和高級職員為主。內容豐富,綜合性強,包羅萬象,版面合理,被認為是最能體現法蘭西“貴族風格”的報紙。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廣告。

(4)《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它是美國企業在巴黎出版的國際性英文日報。其前身是《紐約先驅報》歐洲版。該報著重報道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新聞。

(5)《法蘭西西部報》(Ouest-France)

它是法國最大的地方報。其前身是1898年創辦的《西部閃電報》,1944年后改用現名。該報最大特點是刊登大量地方新聞,辟有農業、海運等地方經濟的專欄、專版。

(6)《回聲報》

《回聲報》原名《出口回聲報》,1908年由斯克雷兄弟創辦,是法國的一家具有相當權威性的經濟日報,能比較完整地提供法國財政經濟方面的消息,是西方國家經濟類主要報紙之一。主要讀者對象為企業主和工商業管理人員。

6.雜志

與處境艱難的報業相比,二戰以后法國雜志的發展較為順利,種類繁多,主要有《快報》、《巴黎競賽畫報》、《鴨鳴報》;婦女雜志月刊《瑪麗—克萊爾》和周刊《她》;青少年雜志《費里布納》和《拯救者》等;廣播電視雜志《每周電視》和《袖珍電視》等。

十、通訊社

1.哈瓦斯通訊社(L’Agence Havas)

1835年創辦于巴黎,是“半官方”的通訊社,大部分經費來自政府,政府各部門及殖民地報紙是該社最大的主顧,哈瓦斯社常被作為政治、外交行動的探測氣球。

2.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

全稱“法國新聞社”,是1944年9月根據政府的行政命令,將戰時四家反法西斯的通訊機構合并而成的。其社址、設備均為原哈瓦斯社所有,職員也大多為原哈瓦斯社的職工。當時法新社是官方通訊社,社長由政府任命,經費靠政府撥款支持。

十一、廣播電視事業

1.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階段

1922年法國郵電部在埃菲爾鐵塔上架設發射天線,用長波定時播出節目,標志著法國廣播事業的開始。以后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國營為主、私營并存時期(1922—1945年)。

(2)國家壟斷時期(1945—1974年)。

(3)分散經營體制時期(1974—1982年)。

(4)逐步開放時期(1982年以后)。

2.廣播電視類型

(1)公共廣播電視。

(2)商業廣播電視。

(3)有線電視和通訊衛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武鸣县| 洛阳市| 东台市| 巴中市| 中阳县| 都兰县| 杭州市| 安徽省| 梓潼县| 专栏| 穆棱市| 迭部县| 巧家县| 南城县| 静海县| 泗洪县| 临沂市| 庆云县| 肇州县| 黄梅县| 海南省| 诏安县| 连山| 北辰区| 盈江县| 金昌市| 正定县| 东辽县| 讷河市| 乌鲁木齐市| 西平县| 阿拉善左旗| 永修县| 同德县| 施秉县| 仙游县| 道孚县| 绩溪县| 临城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