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廣播與電視考研題庫【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2660字
- 2020-11-05 10:35:38
第三章 廣播電視新媒體
1.什么是廣播電視新媒體?它有哪些特征?
答:(1)新媒體的概念界定
新媒體的概念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新媒體是“多對多的傳播”、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也有人指出新媒體的特點是非線性播出或“數字化”和“互動性”。有人認為,嚴格來說,新媒體并不算是一個科學的概念。新媒體是個相對概念,“新”相對于“舊”而言,相對于報紙,期刊、廣播、電視是新媒體,它是一個時間概念,隨著時間的流逝,“新”和“舊”的界限會逐漸模糊,直至消失。
(2)新媒體的特征
①基于數字基礎。
數字技術是信息社會的基礎,也是新媒體的核心技術,因此也有人稱新媒體為數字媒體。所以,新媒體是一個技術概念,本質上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
②交流互動。
交互性是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最突出的特點。像報紙、廣播、電視這樣的傳統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傳播信息,讀者、聽(觀)眾也都被動地接收,反饋極不方便,交互性很差。數字新媒體則打破了這樣的傳受狀態。
③非線性傳播。
非線性傳播是新媒體的重要特征。非編系統的普及使得音視頻編輯和操作變得簡單易行,信息傳播也得益于網絡技術和檢索技術的進步,由定向傳播轉變為實時和準實時內容的交互服務。視頻點播技術(VOD)就是典型的非線性傳播方式,它使傳播內容形成資源池,用戶由此獲得了選擇信息的充分自主權,并且獲得了極佳的雙向互動效果。
2.新媒體是由哪些技術支持而形成的?
答:新媒體的技術依托主要有:
(1)數字化多媒體技術
一方面,它極大地簡化了新聞采編的每一個操作環節,另一方面,它打破了傳統媒體只能傳遞單一類型信息的限制,實現了多媒體內容的融合傳播,尤其是流媒體技術的誕生與成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網絡音視頻的隨時體驗因此成為可能。
(2)計算機網絡技術
數字技術為多媒體信息的傳播提供了統一的格式,而計算機網絡技術則提供了相互連接的信息傳播通道。
①從Web1.0到Web3.0
Web2.0的出現打破了Web1.0時代單一的信息接收方式。它更注重開發用戶的主動性,使用戶掌握了信息主動權,極大地滿足了個性化和互動性的要求。Web3.0是未來互聯網應用的新趨勢,作為Web2.0的更新版,它仍然建立在其基礎之上,并且實現了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人機、線上線下的人際交流。
②從IPv4到IPv6
互聯網在過去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核心通信協議IPv4的高度可伸縮性。IPv4的設計思想成功地造就了今天的國際互聯網,并容納了過去幾十年中網絡規模的幾何級增長。
(3)移動通信技術
移動通信是指通信中傳受雙方至少有一方處于運動中的通信。移動通信技術使數字信息的傳播擺脫了電線、光纜等實體網絡的限制,通過無線網絡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傳播。
3.廣播新媒體有哪些形態、類別?
答:廣播新媒體的形態、類別包括:
(1)網絡音頻(網絡廣播)
網絡音頻即網上廣播(internet broadcasting),是數字化音頻信息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的形態。它是網絡傳播多媒體形態的重要體現之一,是廣播網上發展的重要體現。它將自身擁有的音頻資源優勢與網絡傳播優勢結合,以新技術、新手段豐富表現手法,擴大傳播領域和范圍。
目前,網絡廣播主要存在以下五類:
①傳統類網絡廣播,由傳統電臺開設;
②校園類網絡廣播,由在校學生創辦;
③公共類網絡廣播,多由政府和公共機構開辦;
④商業類網絡廣播,由網站或服務商開設;
⑤個人類網絡廣播,最早出現的一類,一般依托個人網站或大的網絡廣播社區開設。
(2)手機廣播
手機廣播,是指把手機作為終端,實現廣播節目的實時、延時或者點播收聽,同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的通信功能參與節目。手機廣播的功能是拓展手機的功用,大大提高了廣播節目的互動性,拓展了其發展空間。手機廣播的實現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二是通過廣播網實現廣播節目的下傳,通過通信網實現用戶信息回傳。
(3)數字廣播
數字廣播是一項有別于傳統的AM、FM廣播的技術。它是指將數字化了的音頻信號、視頻信號,以及各種數據信號,在數字狀態下進行各種編碼、調制、傳遞等處理后,通過地面發射站傳輸資訊的方式。它除了傳統意義上傳輸的音頻信號外,還可以傳送包括音頻、視頻、數據、文字、圖形等在內的多媒體信號。
4.電視新媒體有哪些形態、類別?
答:電視新媒體的形態、類別主要有:
(1)網絡視頻
目前我國的視頻產業主要分為四大類:
①視頻點播類;
②P2P流媒體類;
③視頻搜索類;
④視頻分享類。
(2)手機電視
手機電視節目內容的傳輸主要包括兩個過程:a.節目內容的下行傳輸,即節目內容通過下行傳輸網絡到達手機,用戶通過手機內的播放軟件實現節目的收看;b.用戶信息的回傳,即當用戶點播節目時,信號要通過上行網絡回傳。
(3)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Digital Television,DTV)是繼黑白電視和彩色電視之后的第三代電視,它是指從節目攝制、編輯、存儲、發射、傳輸到信號的接收、處理、顯示等的全過程完全數字化的電視系統。
(4)IPTV
IPTV作為一種典型的互動性電視新媒體,融合了IP(互聯網協議)與TV(傳統電視)的優勢特征,既使傳統的電視媒體具備了網絡媒體的互動性與點對點信息傳輸所帶來的個性化、分眾化特點,又使網絡媒體能夠充分利用傳統電視長期積累起來的公信力和良好的受眾基礎,實現了新舊媒體的強強聯合。
5.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如何?
答: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前景有:
(1)傳統和新媒體的各種論斷都是偽命題,根本上是技術進步后,受眾習慣發生了改變。新媒體仍然用的是傳統媒體的內容,新的技術方式完全可以被傳統媒體使用。新的只是方式方法,根本上是尊重受眾,尊重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2011年美國的紐約時報在平移紙面的廣告、受眾、內容后,新終端的收入超過原先的報紙。
(2)傳統媒體不應該被網絡或移動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有新媒體所不具備的長期建立的官方信息渠道、相對完備的采寫隊伍和培訓體系、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新媒體的發展歷程,是以網絡技術運營模式,打開渠道;到產品運營模式,擴張渠道,占領細分化人群和市場;未來,將回歸到內容運營模式。前兩者傳統媒體不具備優勢,如果準備好,當回歸內容時,能有一番作為。
(3)如果說傳統媒體會被移動新媒體所取代,根本原因是因為傳統體制。傳統體制會束縛原有生產力的發展,正如報紙按照傳統定位于紙面,那只有死字;體制還會養成人員的惰性,不思進取,也是一個死字。
(4)在中國,傳統媒體是否會被取代,什么時候取代,還要看地域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極大,按目前網絡光纜的通達情況,受收到影響的主要在東南部分,東北和西部傳統媒體的影響仍然很深,但是到了移動4G的發展階段,如果不正確面對移動終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對傳統媒體將會產生致命的影響。
- 《心理學(修訂本)》(人教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7年材料科學基礎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希爾《國際商務》(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贈5套名校考研真題】
-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3版)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740公共管理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葉青《刑事訴訟法學》(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曾代偉《中國法制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6版)
-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成福《公共管理學》(修訂版)課后習題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外語學院213翻譯碩士日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