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5字
- 2020-11-06 12:57:33
第二部分 保險公估相關知識與法規
第一章 保險公估人概述
一、保險公估人的概念及特征
1.保險公估人的概念
保險公估機構,習慣上稱保險公估人,是指符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規定的資格條件,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取得經營保險公估業務許可證(簡稱“許可證”),接受保險當事人委托,從事保險標的評估、勘驗、鑒定、估損、理算等業務的機構。
保險公估人的含義:
2.保險公估人的特征
3.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保險公估人的職能,是指保險公估人的內在的固有的功能。它是由保險公估人的本質和內容決定的。一般認為,保險公估人有四個方面的職能:
4.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5.保險公估人的法律地位
按照我國《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保險公估機構可以選擇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組織形式設立。保險公估機構獨立、客觀、公正的特性決定了其必須是獨立于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外擁有獨立財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中介服務機構。保險公估合同是“委托合同”,而不是“承攬合同”。
保險公估合同的雙務、有償及其公估業務內容的專業性和客觀公正性表明:保險公估機構在保險公估合同中具有獨立、平等的地位。
6.保險公估人的產生
①國外保險公估人的產生
保險公估業是伴隨1666年倫敦大火之后應運而生的建筑物火災保險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1867年,很多個火災保險辦事處組織成立了一個委員會;
英國的公估師協會成立于1941年,1961年該協會成為英國特許公估師學會,這標志著英國公估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②我國保險公估人的產生
中國最早的民族保險公估人可以追溯到1927年上海商人創辦的上海益中公證行;
20世紀50年代~80年代,保險公估人在中國幾乎消失;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先后成立,標志著我國保險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
2001年底,中國保監會一次性批復19家公估公司籌建,保險公估業務蓬勃發展起來。
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估機構273家;2008年當年,保險公估公司評估估損金額264.96億元。
7.保險公估人的現狀
(1)從國外來看,許多國家的保險公估人制度已經比較成熟
(2)影響我國保險公估人發展的主要因素
①內部因素:包括保險公估公司大多規模過小、與保險公司對話的實力較弱、專業人才缺乏、業務水平低下、業務來源渠道不暢和管理水平低下等;
②外部因素:包括我國保險公估相關法律法規不盡完善、社會公眾對保險公估業缺乏了解和國外成熟保險公估人的競爭等。
二、保險公估人的組織形式及分類
1.保險公估人的組織形式
從國際上來看,保險公估人的組織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制和合作制等幾種。
(1)保險公估有限責任公司
①含義: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組織形式。
②設立條件:股東符合法定人數;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③優點:投資者風險較小,易于籌集資金;設立手續簡易,組織機構簡單,便于管理運作;股東人數較少,容易達到相互了解、信任,公司內部關系密切;資本金數額確定,公司員工穩定,對外易保持良好信用。
(2)保險公估股份有限公司
①含義: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②設立條件: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發起人認繳和社會公開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股份發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定;發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經創立大會通過;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c.優點:屬于完全的資合公司,即資本的集合體,實行股份等額化和轉讓自由化,對股東身份、股東資格和人數都沒有限制,易于廣泛集聚資金,便于保持公估公司人格的獨立性和永存性。
(3)合伙制保險公估行
①優點:組織形式簡單,集資迅速靈活,創辦手續簡便且費用低廉;合伙內部關系緊密,成員較穩定,內部凝聚力較強;合伙人員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有利于刺激合伙成員的責任心和鞏固合伙組織的對外信用。
②缺點:合伙人對合伙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人承擔的風險很大;合伙協議引起買賣份額的法定程序復雜化。只要一個合伙人退伙,就可以使一個合伙制企業解散。
③合伙制保險公估行是一種“人合”中介機構,最重要的是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的聚集,而不是資金的膨脹和經營規模的擴大。
(4)合作制保險公估行
①含義:合作企業是法人企業,有獨立資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合作企業的合作雙方僅以各自出資額為限,對合作企業承擔有限責任,無須負無限連帶責任。
②優點:允許成立合作制保險公估行,既能保持合伙制保險公估行所具有的人數較少、內部聯系緊密、合作人之間凝聚力強的優點;又因其僅要求合作人承擔有限責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取得保險公估人資格的人進入保險公估市場。從而繁榮保險公估市場。
③缺點:為保護委托人利益,需提高合作制保險公估行的注冊資本金;必須投保職業責任保險,以轉嫁因其疏忽或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應由其承擔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在我國,保險公估機構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2.保險公估人的分類
(1)按照保險公估人執業順序分類
①承保公估人:在投保人投保后,保險人承保前,從事保險標的價值評估和風險評估的保險公估人。
查勘報告構成保險人評估標的風險、審核承保能力、決定是否承保以及是否需要分保、分保額度的重要參考依據。
②理賠公估人: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后,受當事人委托進行保險標的檢驗、估損和理算的專業保險公估人。根據執業性質和范圍分類,理賠公估人的種類包括:
A.損失理算師(Loss Adjuster):指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后,計算損失賠償金額,確定損失分擔賠償責任的理賠公估人。根據海上保險業務和其他財產保險業務的區別,國際保險實務慣例又將損失理算師分為:
a.陸上損失理算師(Loss Adjuster):處理一般非海事保險標的理賠事項的理算師;
b.海上損失理算師(Average Adjuster):專門處理海事保險標的理賠事項的理算師。
B.損失鑒定人(Loss Surveyor):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后,判斷事故發生原因,確定事故責任歸屬的理賠公估人。
在一般保險實務中,大多數人認為鑒定人(Surveyor)是指海事公估人,理算師(Adjuster)是指非海事的一般公估人。
C.損失評估人(Loss Assessor):在英、美等國家,損失評估人是指接受被保險人委托辦理保險標的損失查勘和計算的人。損失評估人不需要經過專業考試獲得資格認證,便可以接受被保險人單方面的委托,為了被保險人的利益從事保險公估業務。
(2)按照保險公估人執業內容分類
①海上保險公估人:主要處理海上、航空運輸保險等方面的公估業務;
②火災及特種保險公估人:主要處理火災及特種保險等方面的公估業務;
③機動車輛保險公估人:主要處理與汽車保險有關的保險公估業務;
④責任保險公估人:主要從事各類責任保險領域的公估業務。
從國際保險公估實踐來看,保險公估人一般不參與人壽保險業務。
(3)按照保險公估人執業性質分類
保險公估人執業性質是由保險公估人執行保險公估業務時因保險標的或保險事故的性質而要求具備的技術素質決定的。
①“保險型”保險公估人:側重于解決保險方面的問題,技術性專業知識只是輔助手段。英國的保險公估人大多屬于此類。
②“技術型”保險公估人:側重于解決機械、電子、物理、化學、生物、能源、地質、水文、建筑、法律、財會、經濟、金融和商務等方面的技術性問題,而對保險方面的知識則涉獵較少,掌握得不是很透徹。德國的保險公估人大多屬于此類。
③“綜合型”保險公估人:不僅熟練掌握保險專業知識,而且熟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除英國、德國外,歐洲其他國家的保險公估人大多屬于此類。
(4)按照公估業務委托方分類
根據公估業務委托方的不同,保險公估人可以劃分為只接受保險人委托的保險公估人、只接受被保險人委托的保險公估人和既接受保險人委托又接受被保險人委托的保險公估人三類。
(5)按照委托方與保險公估人的關系分類
①獨立保險公估人:可以同時接受數家保險公司或被保險人的委托來處理理賠事務的保險公估人。
②雇用保險公估人:長期受雇于某一家保險公司,按照該保險公司委托或者指令處理理賠業務的保險公估人。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習題集:經濟法
- 青海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三科合一)
- 甘肅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四川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 2019年證券評級業務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過關必做習題集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習題集:審計
- 基金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與業務規范考點歸納與真題詳解
- 云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 2018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一本通:審計
-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經濟學(含微觀和宏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9年證券評級業務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法律法規匯編
- 2018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一本通:財務成本管理
- 2019年經濟師《運輸經濟(水路)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山西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 初級會計電算化(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省考風向標”系列叢書·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