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明海《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225字
- 2020-11-15 13:35:02
2.2 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選擇題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以下對此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B.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C.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D.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更高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發展和個性發展
【答案】D
【解析】高中語文的教學,應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而不是更高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指出:小學階段學生會累計認識以及會寫的字數分別為( )。
A.累計識字2500,會寫2000
B.累計識字3500,會寫3000
C.累計識字3500,會寫2500
D.累計識字3000,會寫2500
【答案】D
【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指出,小學階段的學生,應該累計識字3000個,會寫2500個常用字。
3.下列四項屬于課程目標強調的一項是( )。
A.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
B.以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為線索
C.三個維度的整合
D.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及綜合性的整合
【答案】C
【解析】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的。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沒有作出要求
【答案】C
【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規定,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二、簡答題
1試述語文課程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的關系。
答:(1)我國的學校教育目標
我國的學校教育目標包括德、智、體和美四個方面。具體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標
a.政治品質發展目標;
b.思想品質發展目標;
c.道德品質發展目標;
d.個性心理品質發展目標。
②智的教育目標
a.知識發展目標;
b.能力發展目標;
c.智力發展目標。
③體的教育目標
a.體形體態發展目標;
b.運動能力發展目標。
④美的教育目標
a.審美知識發展目標;
b.審美能力發展目標。
(2)語文課程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的關系
在普通教育中,學校教育的教育目標滲透于各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并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來共同實現的。因此,語文課程目標可以在整個人才培養總目標中找到相應的地位和正確的內涵。當然,由于各門課程的具體分工不同,每門課程在制訂它的目標時總會呈現出自己的個性特點。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歷次制訂(或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都規定了明確的教學目的,雖然由于歷史的原因曾經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教學目的事實上均涵蓋了德育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智力目標、美育目標等諸方面的內容。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教學目的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2.概述語文課程目標,談一談它有哪些創新之處?
答:(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程總目標的描述如下:
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②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③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④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⑤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⑥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⑦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⑧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⑨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⑩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也制訂了如下課程目標: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方面獲得發展:
①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②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③思者·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④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扣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⑤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3)語文課程目標的創新之處
①凸顯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按“三個維度”來設計語文課程目標,就是將過去在知識、技能中潛藏的、往往被掩蓋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凸顯出來,從而引導教師直面正對。事實上,也只有樹立了正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才能在知識和能力上獲得長足的進步,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才事得其所。
②關注“過程和方法”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語文能力往往體現為掌握聽、說、讀、寫的合宜方法。“過程和方法”,本來就是語文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側面。“三個維度”的設計,強有力地引導語文教師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這尤其體現在閱讀、寫作和綜合性學習等方面。
③落實“知識和能力”
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過程和方法”,并不等于輕視乃至放棄“知識和能力”。相反,對前兩者的凸顯、關注,落腳點在“知識和能力”。也只有具體地落實為“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才有切實的著落。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中醫基礎理論考點歸納與歷年真題詳解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44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教育碩士《教育綜合》各師范類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李當歧《服裝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外國語大學215翻譯碩士德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李永健《新聞與大眾傳媒通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李瀚蓀《電路分析基礎》(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639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李勝利《藝術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新聞與傳播碩士《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705(基礎日語+漢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331社會工作原理[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晁福林《中國古代史(上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