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教育的本質與基本規律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正確的答案。

1.19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所倡導的教育起源論被稱為(   )。

A.生物起源論

B.心理起源論

C.勞動起源論

D.實踐起源論

【答案】A

【解析】A項,教育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發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主張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沛西·能等;B項,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C項,勞動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辨證統一,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蘇聯米丁斯基、凱洛夫等。D項,實踐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會人的社會實踐或社會實際生活需要。

2.教育生物起源論與心理起源論都是錯誤的,其主要原因是二者都否認教育具有( ?。?。

A.相對獨立性

B.社會性

C.穩定性

D.因材施教性

【答案】B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發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二者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們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認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和目的性,否認了教育是一種自覺有意識的活動,把動物本能和兒童無意識的模仿同有意識的教育混為一談,因而都是不正確的。

3.實行“自覺紀律”教育的社會是(  )。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D

【解析】AB兩項,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實行的是“棍棒紀律”;C項,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的是“饑餓紀律”;D項,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自覺紀律”教育。

4.狹義的教育是指( ?。?。

A.社會教育

B.學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網絡教育

【答案】B

【解析】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響人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5.從作用的對象劃分,教育功能可分為(  )。

A.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D.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C.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D.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

【答案】C

【解析】從作用的對象看,教育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從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從作用的呈現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6.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狼孩”事例,說明了( ?。?。

A.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B.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不起決定作用

C.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環境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答案】B

【解析】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素質、環境和學校教育。遺傳素質僅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現實性?!袄呛ⅰ钡氖吕饕f明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環境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性變成現實。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7.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社會活動

【答案】C

【解析】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A項,遺傳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條件。B項,環境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C項,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引導著個體的發展方向,可以激發和發展被教育者的潛能,教育同時能對各種環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尤其是學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組織性,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和深刻。

8.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

C.穩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B

【解析】B項,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關鍵時期。A項,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C項,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相應變化,加速兒童的身心發展。D項,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9.在教育工作中我們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是遵循了人的發展的( ?。?。

A.順序性

B.不均衡性

C.穩定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D

【解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每個學生具有特殊性,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規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地獲得最大限度的發揮。

10.教育的本質屬性是( ?。?/p>

A.使新生一代適應現有的生產力

B.使新生一代適應現有的生產關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現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答案】D

【解析】教育是傳遞社會生活經驗并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通常認為:廣義的教育,泛指影響人們知識、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各種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11.我國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主要是(   )。

A.六藝

B.三科

C.四學

D.七藝

【答案】A

【解析】我國奴隸社會學校教育被奴隸主階級所壟斷,教育目的是培養鞏固和維護奴隸社會統治的大小奴隸主。教育內容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12.教育是一種( ?。?。

A.生物現象

B.自然現象

C.社會現象

D.心理現象

【答案】C

【解析】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影響的社會活動。

13.下列符合我國古代個別教學的特征的是(   )。

A.學生有固定的修業年限.

B.教師對學生講授相同的內容

C.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程度都不相同

D.學生的年齡相同但知識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個別教學與班級教學相對,是教師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中國和歐洲古代學校主要采用這種教學形式,其有以下特點: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程度都不相同;無固定的修業期限和上課時間;教師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講授;教學效率低。

14.第一次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社會是(   )。 

A.原始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C

【解析】資本主義社會第一次提出普及義務教育問題,并建立了相應的國民學校。義務教育起源于德國。宗教領袖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

15.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這體現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歷史性

C.階級性

D.相對獨立性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恒性、歷史性以及相對獨立性。A項,永恒性體現在只要存在人類社會,就存在教育。B項,歷史性體現在教育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點。D項,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和能動性。

16.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起源的傳統觀點是(   )。

A.生物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勞動起源說

D.需要起源說

【答案】C

【解析】A項,生物起源說認為,人類教育發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沛西·能等。B項,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代表人物為孟祿。C項,馬克思主義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下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即勞動創造了人類和社會;勞動過程的復雜性要求通過教育把人類積累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D項,需要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社會生活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

1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具有各自的傳統和特點。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階級性

B.等級性

C.永恒性

D.繼承性

【答案】D

【解析】教育的發展本身具有繼承性,具體表現在:教育內容的繼承;教育方式的繼承;教育理論與教育經驗的繼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在某種程度上繼承著已有的教育內容、方式、理論和經驗,呈現出各自的傳統和特點。

18.在我國近代,“教育救國”的口號曾不絕于耳,但“喚來喚去還是一句空話”。這是由于( ?。?。

A.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B.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起決定作用

C.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制約作用

D.教育對社會生產力的制約作用

【答案】A

【解析】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體現在:教育為社會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教育是一種影響社會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但教育并不能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產生決定性作用。“教育救國”論認為通過發展教育事業能挽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際,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19.以法國利托爾諾為代表的教育起源論是(   )。

A.教育生物起源論

B.教育心理起源論

C.教育需要起源論

D.教育勞動起源論

【答案】A

【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發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主張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沛西·能等。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在其所著《動物界的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是一種生物現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動。

20.古希臘雅典教育比較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   )。

A.軍事體育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

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發展教育

【答案】D

【解析】古希臘雅典的教育除重視體育、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之外,還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又有私人教育,即重視對年輕一代的多方面發展。

21.我國唐代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二館是指(   )。

A.教館與學館

B.崇文館與弘文館

C.文館與武館

D.書學館與算學館

【答案】B

【解析】唐朝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六學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二館是:東宮的崇文館和門下省的弘文館,該二館專收皇帝、皇后的近親及宰相大臣的子弟。

22.“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反映了封建社會教育( ?。?。

A.具有階級性

B.脫離生產勞動

C.具有等級性

D.崇尚書本,呆讀死記

【答案】B

【解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詩》,這是當時封建統治者鼓勵讀書人博取功名的一句話,有貶低其他職業的意思。這表明封建教育不但與生產勞動相脫離,而且還教育人們輕視勞動。

二、辨析題: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動或系統對個體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答:錯誤。理由如下: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動和系統對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動已經產生或者將會產生的結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動所引起的變化、產生的作用。教育功能不僅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而且還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從教育功能的性質上劃分,可以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教育活動對個體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而負向功能則是指教育活動對個體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和后果。因此,教育功能不僅包括教育活動或系統對個體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也包括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和作用。

2.教育規律是指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答:錯誤。理由如下:

教育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包括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的本質的聯系,也包括教育與其他事物彼此間的必然聯系,如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的關系等。具體表現如下:

(1)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根本上受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與它的教育發展程度成正比。

(2)教育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社會里,由于受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而具有不同的性質。

3.教育從來就是具有而且將永遠具有階級性的特點。

答:錯誤。理由如下:

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原始社會生產資料共有,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人人平等,教育水平相對低下,并且與原始宗教或儀式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原始社會的教育具有社會性,沒有階級性,全社會成員教育機會平等,教育目標一致,只有性別差異,沒有階級之分。階級社會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且具有嚴格的等級性和濃厚的宗教性。

4.一個國家的教育屬于什么性質主要是由該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答:正確。理由如下: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具體體現在決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領導權與受教育權方面。

5.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教育不是萬能的。

答:正確。理由如下:

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遺傳、環境和教育。在這三大因素中,與遺傳、環境相比,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

第一、教育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

第二、教育能夠調節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第三、教育能夠系統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雖然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教育不是萬能的。離開遺傳素質,離開了環境,教育的作用就無法發揮。因而,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三、簡答題

1.“動物界沒有教育。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如何理解這一論斷?

答:(1)教育的含義

廣義的教育: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指的是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質的規定性。動物的“教育”和“教學”完全是一種基于生存本能的自發行為,而不是后天的習得行為。它的產生與動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關,其內容也緊緊圍繞生存本能,而非教育的結果。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相比,最大的差別在其社會性上。人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產生于生物本能,而是產生于社會延續與發展的需要。教育一開始就是一種為了社會的活動。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促進新一代身心發展的工具。動物沒有語言,不具備將個體經驗積累起來向他人傳遞的能力。人類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獲得適應環境的經驗,而且培養了人進一步改造環境、參與社會生活、創造財富、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培養了人創造新經驗的能力。這也是人類社會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活動,社會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所謂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因此也需要用“教育”這個詞把人的培育活動與動物的親子本能的活動區別開來。

在中外教育史上,對教育的解說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基本點,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因此,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本質區別。

 

2.簡述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

答: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與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社會的教育有本質不同,其特點主要是:

(1)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無產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權為勞動人民所掌握,教育再也不是剝削階級用以統治人民的工具,而是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2)社會主義教育由共產黨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其目標是提高勞動者的身心素質,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社會主義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它反對民族歧視、主張民族平等、并特別關心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

(4)社會主義教育與宗教分離,教育工作不受任何宗教的影響。

(5)社會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

 

3.教育具有哪些社會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動和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教育功能不僅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而且還具有方向性和多面性。從作用的對象劃分,教育功能的類型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指教育作為社會結構的子系統,它通過培養人進而影響社會的存在和發展。

教育的社會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主要有:

(1)政治功能,主要表現在:

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發揮政治職能;

促進政治民主化。

(2)經濟功能,主要表現在:

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是產生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手段。

(3)文化功能,主要表現在:

傳遞保存文化功能;

傳播豐富文化功能;

選擇提升文化功能;

創造更新文化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傳遞功能。

人類文化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只能學而知之,而不能通過遺傳的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人類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教育傳遞著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較為迅速、經濟、高效地占有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人類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承繼者。

(2)選擇功能。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人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確定的教育內容。確定教育內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文化的過程。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文化價值的引導工作,它需要擷取文化的精華編成教材,提供給受教育者適應社會生活發展變化需要的觀念、態度、價值、行為方式以及知識與技能。

作為教育對象的青少年其身心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們的認識能力、道德實踐能力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教育不可能把人類的全部文化知識在一定的時間內都傳給受教育者,這也就需要選擇教育內容。

(3)創新功能。

教育不僅僅是傳遞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人類已有的舊文化中力求更新與創新,使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必須不斷地創造與更新文化。而人類正是通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和更新。

5.教育應遵循人的發展的哪些規律?

答:教育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主要是遵循以下四個方面的規律:

(1)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人的身心發展史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順序過程,教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根據其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順序,提出不同的具體任務,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不能“揠苗助長”。

(2)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人的身心發展從整體上是向前發展的,但實際上各個方面不是勻速的,各個部位的功能發展也是不均衡的。這種不均衡性表現在兩方面:

表現在不同年齡階段中,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表現在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的不平衡,顯示出一定的關鍵期和最佳時期。

(3)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既考慮穩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辦法,又注意可變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發展潛力。

人的發展的穩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人的身心發展階段的順序、每個階段的變化過程和速度,大體上是相同的。

人的發展的可變性是指由于受不同的社會與教育條件的影響,人的身心發展水平和速度會表現出一定范圍和幅度的變動和差異。

(4)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不同兒童的同一方面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不同兒童的不同方面發展不平衡。

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

6.為什么說“教育救國論”是錯誤的?

答:“教育救國論”是指中國近代興起的以教育拯救中國社會的政治思潮,盛行于20世紀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嚴復、黃炎培、陶行知等。他們認為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是沒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學落后,主張從教育入手,以教育來改造人,拯救國家。之所以說“教育救國論”是錯誤的,原因在于:

(1)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反作用: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但是,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它不能決定政治經濟發展的方向,不能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2)“教育救國論”的錯誤之處在于認為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起決定作用。“教育救國論”的倡導者企圖在不觸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從改造教育入手,實行清明政治,富國強民,實際是行不通的。

7.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體作用是什么?

答:影響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與教育。

(1)遺傳因素

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即是人們從父母先代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特點。這些解剖生理特點也稱遺傳素質。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a.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質前提。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遺傳素質的成熟過程制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個體的遺傳素質是逐步發展成熟的,其成熟程度為一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提供了限制與可能,制約著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其階段。

c.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2)環境因素

環境的概念。

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部分。對人的發展影響較大的是社會環境。社會環境由被人改造的自然、人們之間的交往活動以及社會意識形態三部分組成。

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可能性。環境則把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發展的現實性。環境是人的發展的現實根基與資源。社會環境是人的發展的外部條件,對人的發展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是人得以發展的現實條件和現實源泉。離開社會環境這種外部條件,再好的遺傳素質也難以發揮作用。

人對環境的反映是能動的反映。

人對環境的反應是能動的。社會環境是人的發展的外部條件,但是,人們受環境的影響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要通過主觀努力和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實現。

(3)教育因素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

教育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

教育能夠調節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教育能夠系統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8.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答: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遺傳、環境和教育。影響人的發展的后天因素中,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而比起環境的自發影響來說,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給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促進人的健康發展。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培訓過的教師來進行工作的,教師受過專業訓練,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

9.簡述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之間的關系。

答: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方針政策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政策。

(1)教育學不等于教育方針政策。

教育方針政策是人們主觀意志的體現,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應反映客觀的教育規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規律;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民族的教育方針政策是教育學研究的對象之一。

(2)教育學不等于教育實踐經驗。

教育規律是對教育實踐經驗的升華和概括;

教育實踐經驗是處于感性認識階段的東西,它也可以作為教育學或教育科學分支學科的研究對象,我們要善于把教育實踐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

三、論述題

1.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有何聯系與區別?廣義教育在今天為何愈來愈受到中外教育界人士的重視?

答:(1)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的聯系與區別:

教育是傳遞社會生活經驗并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教育分為廣義的教育和狹義的教育兩個概念。

廣義的教育,指影響人們知識、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各種活動。產生于人類社會初始階段,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各種活動過程中。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二者的聯系

廣義的教育和狹義的教育都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產生于社會生活的需要,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二者緊密聯系,具體表現在:

a.從本質上說,兩者都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主要解決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其特定功能在于,把人類積累的生產斗爭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與品德,使他們身心得到發展,成為社會所要求的人。

b.狹義教育實際上是廣義教育的一部分,而廣義教育是狹義教育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延伸。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缺一不可。沒有學校教育,人類的知識技能就無法系統完善地傳遞下去。沒有廣義教育,人類的學習就會局限于學校課堂之上,而這對于人類個體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是遠遠不夠的。

二者的區別

廣義教育和狹義教育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還存在許多差別,主要表現在:

a.廣義教育產生于人類社會的初級階段,而狹義教育則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有能力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來興辦學校和聘請教師時才出現的。

b.廣義教育的教學內容更加廣泛、教學形式也更加多樣,教學場地則因時因地而異。狹義教育則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有比較嚴格的選擇和限制。同時也要求有相對固定的場所。

c.廣義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而狹義教育則僅僅局限于人生某時期的學校教育階段。

(2)廣義教育日益受重視的原因:

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現代人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如世界變化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長、科學知識和技術日益進步、政治基礎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大眾傳媒的出現、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模式和社會人際關系出現危機等。這些來自人類生存環境改變的挑戰,向人們提出新的教育問題和教育需要,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要求人們在智力、體力、情感等方面作好準備。

廣義教育涵蓋了從一個人出生到生命終結的不間斷的發展,也包括了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之間的緊密而有機的內在聯系。具體表現在:

a.廣義的教育是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以及人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教育和訓練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

b.廣義教育包括一切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

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實施的廣義教育不僅是現代社會的需要,也滿足了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廣義教育的實施對于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和建立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a.廣義的教育促使社會為每一個人受教育的權利提供終身保障,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實現。

b.廣義的教育有助于沖破傳統學校的僵化體制,從而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c.廣義教育的實施也有助于狹義教育的改造。

學校將成為為整個社會服務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與現實生活隔絕、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閉區域。

d.廣義教育的實施有助于學習型社會的建立,進而促進全人類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2.你是如何理解“現代教育”這個概念的?

答:現代教育是從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到共產主義社會完全實現這一歷史時期的致力于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個人的教育??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理解現代教育的概念。

(1)現代教育的基礎。

現代教育的社會基礎。

現代社會是現代教育的基礎。界定現代社會及其特征,是確立現代教育特征的主要依據?,F代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是現代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F代教育既要依托于現代社會,受現代社會諸多要素發展程度的制約,又要服務于現代社會,促進現代社會的進化和發展。構成現代社會的要素很多,有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人口以及社會環境、婚姻家庭等?,F代教育與現代社會及其諸要素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

現代教育的哲學基礎。

哲學對教育實踐有指導作用,首先表現為哲學的整體認識功能。哲學既具有反映一切事物普遍規律的超越性,又具有反映不同事物特殊表現的具體性。哲學對教育實踐的預見作用主要表現為:教育者在教育實踐前要思考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手段和步驟,哲學可以為教育者提供一種理論與方法,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理論框架,為教育實踐提供一條恰當的思路。哲學對教育實踐中的各種現象還有解釋和說明的作用;另外,哲學對教育實踐還有選擇和規范功能。

現代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現代教育必須自覺地以心理學作為重要的理論基礎?,F代教育:

a.必須自覺地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現代教育將會失去它的特有的本質。

b.要博采眾長而不固執一端。

c.心理學的新發展和元認知理論的提出。

d.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之爭是其主線。

(2)現代教育的特征

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的理想由理論走向實踐。

這是現代教育區別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現代教育之所以稱為現代教育,首要之點就在于它能提出培養現代人即全面發展的個人這一目的并將它付諸實踐。以往一切教育都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就不能認為是現代教育。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意義日益廣大。

現代社會客觀上要求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現代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反映生產的要求。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不能認為是現代教育。這一基本特征與前一個基本特征即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一起,乃是現代教育兩個最具根本性的特征。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科學教育的深厚的社會歷史實踐基礎,就在于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越來越科學化,依賴于科學技術又為科學技術的變革和發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學技術把教育與生產勞動聯結起來,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現代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同樣,沒有科學技術的教育就沒有個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重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不僅發展學生的智力,也發展他們的體力。不僅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同時也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的發展。

教育民主化向縱深發展。

民主化是現代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現為教育普及化?!敖逃龣C會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個具體口號。教育民主化的發展,也導致教育法制化。教育民主化向縱深發展,再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內部民主發展。教育民主化與民族化、國際化的關系也是現代教育越來越關注的問題之一。

擁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a.社會向教育不斷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這是教育發展的強大的根本動力;

b.存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教育競爭與合作;

c.科學技術不斷革新,應用到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也應用到教育中來,甚至成為教育的一個專門領域,教育技術也發展起來。

日益顯示出整體性、開放性。

首先是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形成。現代教學的開放性逐漸凸現的重要表現就是大教育觀的誕生?,F代教育的開放性不僅表現在制度和組織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閉性,而且表現在課堂內容、教學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閉的了。現代教育作為一個系統,整體性越來越強,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各個方面相互依存,聯系越來越密切。

教育功能擴展和增強。

現代教育比中世紀封建性的教育增強和擴展了功能,越來越多地“釋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狹隘片面的范圍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被認為是現代教育。

教育的社會地位逐步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的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種情況,即教育不再是扮演追隨者的角色,而是變成了先行者。“教育先行”由可能變為現實還要有教育思想方面的條件,就是思想要對客觀歷史進程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改變觀念。

現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是不斷變革。

不斷變革逐漸成為現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不但教育自身進行變革,而且還要成為變革社會的因素。變革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不斷地深刻地變革著。教育外部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有利于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條件;教育內部結構和功能往往迅速失調,急需及時調整,并具有一種不滿現狀和自我改進的沖動力量,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推動了教育不斷變革。

理論自覺性越來越高。

現代教育是理性水平的實踐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實踐,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活動而不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活動。停留在感性活動、經驗水平上的教育,不能算作是現代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裕民县| 江城| 若羌县| 台前县| 旬邑县| 穆棱市| 马龙县| 景宁| 无为县| 会东县| 寻甸| 安多县| 商洛市| 密云县| 西乌珠穆沁旗| 西安市| 井陉县| 平泉县| 黄浦区| 昌乐县| 宜章县| 南江县| 调兵山市| 满城县| 天水市| 宜兰市| 精河县| 日照市| 杨浦区| 夏河县| 万年县| 榆树市| 射洪县| 岱山县| 礼泉县| 清水河县| 越西县| 大邑县| 文安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