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藝術概論》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7271字
- 2020-11-22 13:07:40
2012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藝術概論》真題及詳解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話劇《仲夏夜之夢》的作者是( )。
A.莎士比亞
B.雨果
C.小仲馬
D.易卜生
【答案】A
【解析】《仲夏夜之夢》是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后一部也是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同時也是威廉·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喜劇之一。該劇講述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是一部集中體現文藝復興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喜劇,在世界文學史上影響巨大。
2.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作者是( )。
A.貝多芬
B.莫扎特
C.海頓
D.歌德
【答案】B
【解析】《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于1786年,重唱在劇中居重要地位,對刻畫人物心理性格,描繪愛情細膩差異,推動戲劇的發展以及強化喜劇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其他兩部為《唐璜》和《魔笛》。
3.圖中書法的書體是( )。
A.隸書
B.草書
C.行書
D.楷書
【答案】C
【解析】A項,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B項,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C項,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的,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D項,楷書也叫正楷,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即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圖中所示為王羲之的書法名作《蘭亭集序》,為行書法帖,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
4.元代紀君祥的代表作品是( )。
A.《長生殿》
B.《漢宮秋》
C.《西廂記》
D.《趙氏孤兒》
【答案】D
【解析】紀君祥是元代雜劇作家,作有雜劇6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及《陳文圖悟道松陰夢》殘曲。A項,《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所作劇本。B項,《漢宮秋》是元曲四大悲劇之一,為馬致遠所作。C項,《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所作。
5.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李白詩歌代表作( )。
A.《將進酒》
B.《石壕吏》
C.《琵琶行》
D.《從軍行》
【答案】A
【解析】此句出自李白的詩歌《將進酒》。意為:老天既然生下我,我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金即使花完了也可以再賺回來。表明作者樂觀豪邁的心態。
6.歌劇《卡門》的曲作者是( )。
A.普契尼
B.柴可夫斯基
C.威爾第
D.比才
【答案】D
【解析】《卡門》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創作的中篇小說,很多戲劇作品由此改編,包括法國作曲家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
7.下列雕塑作品中,屬于古希臘時期的是( )。
A.《拉奧孔》
B.《思想者》
C.《哀悼基督》
D.《摩西》
【答案】A
【解析】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A項,《拉奧孔》是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名作,為大理石群雕,高約184厘米,由阿格桑德羅斯等創作于約公元前一世紀。B項,《思想者》由奧古斯特·羅丹創作,時間大概為1880~1900年。CD兩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所創作。
8.把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作為研究重心的藝術批評流派屬于( )。
A.文本批評
B.社會歷史批評
C.心理學批評
D.接受批評
【答案】D
【解析】藝術批評指藝術批評家在藝術欣賞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理論觀點和批評標準,對藝術現象所作的科學分析和評價。A項,文本批評認為藝術作品本身是一個自足的整體,其意蘊和魅力需要在文本中去尋求。B項,社會歷史批評立足于“客體世界”來評價藝術,強調藝術作品必然打上這個社會歷史環境的印記。C項,心理學批評從創作主體——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入手來批評藝術。D項,接受批評流派強調從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藝術活動,認為觀眾、聽眾和讀者的接受過程才是藝術研究的中心所在,把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作為研究重心。
9.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著名的“吳門四家”所處的時代是(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C
【解析】“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自沈周開創,以四人為代表的吳門畫派,自晚明之后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主流,特別是在山水畫的部分。“吳門四家”中沈周與文徵明,是吳門派文人畫最突出的代表。
10.席勒在藝術起源問題上主張( )。
A.勞動說
B.表現說
C.游戲說
D.模仿說
【答案】C
【解析】席勒是二十世紀初杰出的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他在藝術起源問題上主張游戲說,即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的游戲沖動。他認為人只有在“游戲”時,才能擺脫自然的強迫和理性的強迫、獲得真正的自由,才能實現物質與精神、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人的這種“游戲”本能或沖動,就是藝術創造的動機。
11.民間舞蹈蘆笙舞流傳在我國( )。
A.東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東南地區
D.西南地區
【答案】D
【解析】“蘆笙舞”是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民間舞蹈。它流傳廣泛,其中尤以貴州東南部、西北部和廣西西部山區最為流行,屬我國西南地區的民間舞蹈。
12.下列作品中,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是( )。
A.《義勇軍進行曲》
B.《在太行山上》
C.《游擊隊歌》
D.《松花江上》
【答案】B
【解析】冼星海是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其代表作有《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A項,《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所作。C項,《游擊隊歌》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于1937年所作。D項,《松花江上》由張寒暉創作于1936年。
13.文藝復興時期著名雕塑作品《大衛》的作者是( )。
A.達·芬奇
B.米開朗琪羅
C.拉斐爾
D.提香
【答案】B
【解析】《大衛》雕像創作于16世紀初,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達5.5噸。它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巨匠米開朗琪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14.著名的“飛天”壁畫位于( )。
A.重慶大足石窟
B.大同云岡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洛陽龍門石窟
【答案】C
【解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敦煌壁畫形象逼真,其中的“飛天”壁畫更是以極高的藝術水準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
15.下列影片中,改編自文學作品的是( )。
A.《漁光曲》
B.《萬家燈火》
C.《太太萬歲》
D.《祝福》
【答案】D
【解析】《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之后被改編為影片。影片由桑弧執導,白楊主演,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16.下列電視作品中,屬于紀錄片的是( )。
A.《望長城》
B.《四世同堂》
C.《甄嬛傳》
D.《亮劍》
【答案】A
【解析】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A項,《望長城》是大型人文紀錄片,共12集,由中央電視臺、日本東京廣播公司于1991年攝制完成,被稱為“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里程碑”。B項,《四世同堂》是中國首部長篇電視劇。C項,《甄嬛傳》屬于宮斗、情感劇。D項,《亮劍》屬于戰爭題材電視作品。
17.中國民歌《茉莉花》屬于( )。
A.苗族民歌
B.漢族民歌
C.彝族民歌
D.回族民歌
【答案】B
【解析】茉莉花是中國著名漢族民歌,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18.承德避暑山莊屬于( )。
A.皇家園林
B.寺廟園林
C.私家園林
D.嶺南園林
【答案】A
【解析】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19.藝術家在審美過程中對藝術活動及其規律的認識、領悟與把握,屬于藝術創作心理要素中的( )。
A.審美感知
B.審美想象
C.審美情感
D.審美理解
【答案】D
【解析】A項,審美感知是伴隨著審美的感性愉快或直覺美感。B項,審美想象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經過有目的的組織和改造,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意境的過程。C項,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D項,審美理解是作為主體的人在審美過程中對其與客體世界的關系、對藝術活動及其規律的認識、領悟或把握。
20.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國教育家是( )。
A.王國維
B.陳寅恪
C.蔡元培
D.梁啟超
【答案】C
【解析】人類對美的追求,往往超過了對真和善的追求。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著有《以美育代宗教》的文章,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強調美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觀教育。他認為,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觀,使人達到一種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徑。
二、簡答題:21~2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作為藝術家需要具備怎樣的修養?
答:作為藝術家需要具備如下修養:
(1)先進的世界觀和審美觀
世界觀是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等的基本觀點的總和,即包含哲學觀、美學觀、人生觀等觀點的總和。審美觀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審美和美的創造及其發展所持的基本觀點。先進的世界觀和審美觀決定著正確的創作目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水平。
(2)廣博的知識
淺薄無知的人是成不了藝術家的,真正的藝術品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包括豐富的人類情感、深刻的思想認識、獨到的社會發現等。
(3)深邃的思想
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除了需要藝術家具有廣博的知識、一定的藝術才能和技巧外,還需要藝術家具有深刻的思想修養。藝術家要創作具有意境的優秀作品,就必須具有深邃的思想。
(4)豐富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要成為藝術家,首先需要培養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情感,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對真善美的熱愛以及對假惡丑的憎恨;還要培養自尊、自愛、自強、有理想、有道德的健康人格。
22.如何理解藝術鑒賞活動的性質?
答:(1)藝術鑒賞,又稱藝術欣賞,是一種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受眾為主體的欣賞活動。它指人們在接觸藝術作品過程中產生的審美評價和審美享受活動,也是人們通過藝術形象(意境)去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
(2)藝術鑒賞是人們對藝術作品進行的非反思性的審美接受活動。接受者在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在接受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通過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各種心理因素的復雜作用進行藝術再創造,對藝術作品的價值、屬性進行主動選擇、吸納和揚棄。它是一種積極能動的再創造活動,是人們獲得審美享受的精神活動。
23.簡述藝術創作中審美情感的內涵。
答:(1)情感是主體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在審美情感中,人的理智(認識)、意志(需要)和情感處于和諧統一之中。
(2)審美情感在創造活動中是聯系感知、表象、想象、聯想、理解、判斷等心理因素的中間環節,它是推動藝術創造思維進展的內驅力。情感在美的創造和欣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貫穿于美感形成的全過程。
(3)與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創作主體的審美情感更加豐富、深沉和細膩,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同時,審美情感具有很強的個性色彩。
三、作品賞析題:24~26小題,請任選其中兩小題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兩小題的得分計入總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要求陳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國別(或地區)、時代,結合個人所學理論和審美體驗闡述作品的基本內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點和風格。
24.雕塑藝術:《馬踏匈奴》
答:(1)馬踏匈奴石雕,是西漢霍去病墓石刻之一,突出表現在大型紀念性石刻和園林的裝飾性雕刻上。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2)霍去病墓冢周圍立有各種石刻動物,而《馬踏匈奴》則是這項紀念碑群雕的主體。在這件高160厘米的主題雕刻中,作者運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氣宇軒昂的戰馬來象征西漢政權的聲威和霍去病的戰功;以戰馬將侵擾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節,來贊頌霍去病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建樹的奇功;群雕中沒有出現霍去病的形象,卻更加強了象征性和紀念意義。那失敗者仰臥馬下垂死掙扎,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反襯出馬的英雄氣概的同時,告誡人們不可放松警惕。
(3)這件作品的外輪廓雕刻得極其準確有力,馬頭到馬背部分做了大起大落的處理,形象十分醒目。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典范,是西漢紀念碑雕刻取得劃時代成就的標志。
(4)整個作品風格莊重雄勁,深沉渾厚,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既是古代戰場的縮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戰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輪廓準確有力,形象生動傳神,刀法樸實明快,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我國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25.建筑藝術:悉尼歌劇院
答:(1)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悉尼市班尼朗島上的一座風格獨特的建筑,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綜合建筑。該建筑由丹麥設計師烏特松設計于1957年,建成于1973年。悉尼歌劇院設計大師烏特松先生獲2003年普利策建筑學獎。
(2)設計者根據班尼朗島三面臨海、南面與陸地相連的地理特點,設計時在歌劇院的上方覆蓋了三組薄殼屋頂,使整座建筑物不僅具有東、西、南、北四個立面造型,還獲得了從上往下看的第五個立面的造型效果。整個建筑可同時容納7000人,歌劇院坐席1500余個,音樂廳坐席2600余個,并有面積達440平方米的大舞臺,氣勢恢弘。
(3)悉尼歌劇院寓意深邃的奇異造型,成為后現代建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筑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標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6.音樂作品:《如歌的行板》
答:(1)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如歌的行板》是他1871年創作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常用于弦樂合奏或小提琴獨奏。
(2)該作品的主題來自于烏克蘭農村,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主題采用俄羅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上》,運用復三部曲式。第一樂段降B大調,以悠長緩慢的民歌音調抒發了內心的沉郁和痛苦;第二樂段在大提琴撥奏四個音的固定動機的背景上,由第一小提琴在降D大調上奏出一個五聲音節的虔誠祈求的主題;接著表現了帝俄時代農民傾訴不盡的痛苦;尾聲加深了抑郁和哀愁。
(3)這一作品被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譽為“接觸到忍受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的作品。有音樂家甚至認為本曲代表了柴可夫斯基的最高成就,視之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
四、論述題:27~28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27.結合具體例證,闡述藝術與科學的關系。
答:(1)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主要表現在:科學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它與藝術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時二者也有本質的區別。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傳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藝術形式產生和美學觀念變化。在思維方式、價值追求等方面,藝術也一直對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2)從總體上講,藝術與科學二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人類文化史來看,藝術與科學之間早有聯系。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諧”的思想。該學派提出了“黃金分割”的理論,以及音樂里的數量比例關系,并且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建筑、雕刻、繪畫、音樂等各門藝術中去。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自古希臘開始,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高峰。科學技術對藝術的影響是廣泛和深刻的,除了將自然科學的成果直接運用到藝術領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學的思維方法來促進藝術家文化心理結構的改變,從而推動藝術創造觀念和創作方法的革新,推動藝術形態的發展。
(3)19世紀以來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緊密相關:
①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產生;
②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環境和傳播手段,為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③現代科學技術促進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的相互滲透,影響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觀念和美學觀念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例如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觀點和方法,已被運用到藝術創造和藝術研究之中,成為某些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的理論依據和方法。例如,有的研究者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對魯迅《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進行系統分析,從而對阿Q復雜的典型性格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
(4)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既促進了藝術的發展,也對藝術產生了某些消極的影響,如大眾傳播媒介帶來了通俗藝術的過度商品化和媚俗傾向,導致大眾審美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這成為當代社會和當代藝術面臨的問題。
28.什么是典型?結合例證談你對典型的理解。
答:(1)典型是指藝術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質意義的個性化的藝術形象或形象體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等。藝術典型指藝術家通過個性化和本質化所創造出來的,既能反映現實生活的某些本質和規律,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征;既表現出一定時代人們的審美理想,又表現出藝術家自己獨有的審美感受的藝術形象。
(2)典型是優秀藝術作品的一個顯著特征,尤其在敘事性藝術作品中,塑造出鮮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典型的核心。創造藝術典型,要求在鮮明生動的個性中體現出廣泛普遍的共性;在獨一無二的個別形象中體現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對現實關系的真實描寫和深刻把握是塑造藝術典型的重要條件;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間接地體現著藝術家的審美理想。
(3)藝術典型的個性,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獨特,不僅有獨特的外表、行為和生活習慣,而且有獨特的性格、感情和內心世界,也就是說,這個人物形象應當獨一無二、不可重復。如岡察洛夫長篇小說《奧勃洛摩夫》中懶惰成性、不可救藥的奧勃洛摩夫這個人物,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懶惰。這個人物是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們所塑造的“多余人”形象的一個典型,“奧勃洛摩夫性格”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標志,象征著舊俄國腐朽寄生的生活方式。魯迅筆下的阿Q,也是被人們公認的既有人物鮮活個性,又有象征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普遍意義的典型人物。
(4)藝術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是藝術家從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出發,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發掘典型人物的原型,對客觀現實生活加以藝術概括,經過藝術虛構創作出來的,具有一定社會本質概括性的個性化的藝術形象。
- 2020年考博英語閱讀理解150篇詳解
- 2017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北京師范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電子科技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14年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聯考專業綜合考試大綱
- 2017年法律碩士聯考專題講座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 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十八版)
- 2015年藝術碩士全國聯考高分突破 英語閱讀理解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寫作分冊
- 2015年在職攻讀法律碩士聯考標準化題庫
- 2017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寫作(第6版)
- 2018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專項突破:英語閱讀理解一本通關(5周秒殺閱讀精粹106篇)
- 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升專科、本科《英語》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8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專項突破:英語翻譯與寫作一本通關 (5周秒殺寫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