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3年成人高考??破瘘c升本科《藝術概論》真題及詳解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戲劇《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   )。

A.果戈里

B.莫里哀

C.小仲馬

D.莎士比亞

【答案】D

【解析】A項,果戈里是俄國批判主義作家,代表作有《死靈魂》和《欽差大臣》;B項,莫里哀是法國喜劇作家,代表作有《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C項,小仲馬是法國著作家和小說家,代表作有《茶花女》;D項,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戲劇家、詩人,代表作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

2.何占豪、陳鋼創作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   )。

A.小提琴協奏曲

B.鋼琴協奏曲

C.二胡協奏曲

D.琵琶曲

【答案】A

【解析】小提琴協奏曲是音樂體裁的一種。協奏曲在十六世紀指西班牙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何占豪、陳鋼創作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小提琴協奏曲的代表,作于1958年冬,作品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3.油畫《自由女神領導著人民》的作者是(   )。

A.庫爾貝

B.德拉克洛瓦

C.倫勃朗

D.席里柯

【答案】B

【解析】《自由女神領導著人民》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作品,作品展示了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整個畫面氣勢磅礴,色調熾烈,用筆奔放,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德拉克洛瓦被稱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的獅子”。

4.“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出自戲曲作品(   )。

A.《長生殿》

B.《漢宮秋》

C.《西廂記》

D.《牡丹亭》

【答案】D

【解析】湯顯祖的《牡丹亭》寫的是南安太守的女兒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她本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溫柔、馴順、穩重的特點,后為了追求愛情,敢于反抗,敢于斗爭。該作品表現了青年男女沖破封建思想束縛的戰斗精神。

5.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詞作(   )。

A.《念奴嬌·赤壁懷古》

B.《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p>

C.《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D.《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答案】C

【解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1076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原文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中國京劇界“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和(   )。

A.譚富英

B.馬連良

C.尚小云

D.周信芳

【答案】C

【解析】京劇“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于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的,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局面,創造了京劇藝術舞臺的輝煌。

7.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建造于(   )。

A.魏晉時期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B

【解析】盧舍那大佛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建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2年)。盧舍那大佛是奉先寺的主尊,也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雕塑。

8.藝術批評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丹納

B.伊塞爾

C.堯斯

D.弗洛伊德

【答案】D

【解析】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臨床醫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無意識為基本內容的精神分析理論。它原本是為精神病人治病的一種方法,在20世紀被廣泛運用到藝術作品分析中,形成了藝術批評精神分析學派。

9.經典流行歌曲《甜蜜蜜》《小城故事》的原唱者是著名臺灣歌手(   )。

A.鄧麗君

B.蔡琴

C.徐小鳳

D.汪明荃

【答案】A

【解析】鄧麗君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臺灣歌唱家,也是20世紀后半葉最富盛名的亞洲歌壇巨星之一,代表作品有《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等等。其作品在華人社會以及日本、東南亞等亞洲各地廣泛流行和傳唱,經典歷久而不衰,深得人心。

10.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在藝術起源問題上主張(   )。

A.勞動說

B.表現說

C.游戲說

D.模仿說

【答案】B

【解析】藝術起源的表現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英國史學家柯林伍德、美國學者蘇珊·朗格等??肆_齊是意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美學家,在他看來,藝術是心靈活動對于世界的個性化的感性認識。他提出了“藝術即直覺,直覺即表現”的命題。

11.以構圖、光線和色調為主要造型手段的藝術樣式是(   )。

A.舞蹈

B.雕塑

C.書法

D.攝影

【答案】D

【解析】造型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書法藝術等。其中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攝影的造型手段是為造型表現力服務的。攝影可以運用的造型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線條結構(構圖);二是光線處理;三是影調處理。

12.中國1930年代的進步歌曲《畢業歌》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賀綠汀

C.馬可

D.聶耳

【答案】D

【解析】中國1930年代的進步歌曲《畢業歌》的詞作者是田漢,曲作者是聶耳。此歌作于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采用了核心音調貫穿發展的多段體結構,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短依罱佟访枥L了“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13.下列建筑中,屬于哥特式風格的是(   )。

A.帕提農神廟

B.巴黎圣母院

C.凡爾賽宮

D.泰姬陵

【答案】B

【解析】哥特式建筑是一種興盛于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筑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筑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筑所繼承。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花窗玻璃。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羅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國巴黎圣母院以及凱旋門。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莊嚴、最完美、最富麗堂皇的典型,代表了哥特式建筑的最高藝術成就。

14.中國古代雕塑史上被稱為“塑圣”的是(   )。

A.楊惠之

B.吳道子

C.王羲之

D.張旭

【答案】A

【解析】楊惠之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有“塑圣”之稱。楊惠之在肖像雕塑上造詣很深,相傳他曾為長安著名藝人留杯亭塑像,人們從塑像的后面就能認出是留杯亭。BCD三項,吳道子、王羲之、張旭分別被稱為“畫圣”“書圣”“草圣”。

15.下列影片中,同時采用3D與巨幕技術的是( ?。?/p>

A.《盜夢空間》

B.《阿凡達》

C.《唐山大地震》 

D.《畫皮2》

【答案】B

【解析】《阿凡達》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科幻史詩式電影,由詹姆斯·卡梅隆撰寫劇本并執導,主要演員有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妮·韋弗等?!栋⒎策_》同時采用了3D技術和巨幕技術,營造出生動震撼的視覺效果。

16.春節聯歡晚會電視直播屬于(   )。

A.現場表演傳播

B.展覽性傳播

C.大眾傳播

D.口頭傳播

【答案】C

【解析】大眾傳播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一種傳播形式,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通過一定的傳播媒介,在接受國家管理下,對受眾進行大規模的信息傳播活動。如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播出電視劇、轉播音樂會和演唱會實況,通過報社、網站、出版社和書店傳播文學作品等。由此可見,春節聯歡晚會電視直播屬于大眾傳播。

17.《格薩爾王》是( ?。?/p>

A.藏族史詩

B.蒙古族史詩

C.壯族史詩

D.回族史詩

【答案】A

【解析】藏族民間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傳記性史詩《瑪納斯》被并稱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在藏族的傳說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抑惡,弘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

18.書法藝術常說的“顏筋柳骨”中的“柳”是指(   )。

A.柳宗元

B.柳永

C.柳公權

D.柳亞子

【答案】C

【解析】中國楷書發展到唐代達到頂峰階段,其成就以顏真卿為代表。稍晚的書法家柳公權亦受到顏真卿的影響,后世并稱為“顏柳”。顏真卿的書法筋力豐滿,氣派雍容堂正;柳公權的書法則偏重骨力勁健,所以又有“顏筋柳骨”的稱謂。

19.藝術家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意境的過程稱作(   )。

A.審美感知

B.審美想象

C.審美情感

D.審美理解

【答案】B

【解析】A項,審美感知是對事物形式特征的整體把握,是將雜亂無章的對象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結構完形;B項,審美想象是按審美需要、審美理想展開的想象,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創造性和規律性,藝術家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意境的過程,便是審美想象的過程;C項,審美情感指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的一種主觀態度,是人所特有的高級情感之一;D項,闡釋學美學認為,審美理解具有本體論意義。藝術作品當被理解時,它對審美主體才作為藝術創造物而存在。審美理解的關鍵步驟是“視界融合”,它在藝術本文和解釋者之間起中介作用。視界有“歷史視界”和“現實視界”,這二者融合的實現即為審美理解的實現。

20.在藝術傳播活動中扮演“把關人”角色的是(   )。

A.傳播主體

B.傳播媒介

C.受傳者

D.傳播效果

【答案】A

【解析】藝術傳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藝術信息、傳播主體、受傳者、傳播媒介是藝術傳播的四要素。其中,傳播主體扮演著“把關人”的角色。

二、簡答題:21~2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藝術接受活動中的社會歷史批評。

答:社會歷史批評是一種從社會歷史角度觀察、分析、評價文學現象的批評方法。在藝術接受活動中的社會歷史批評應該注意以下三點:社會歷史批評立足于“客體世界”來評價藝術,強調藝術作品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打上這個社會歷史環境的印記。藝術作品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它對社會歷史生活反映的深刻程度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如19世紀法國丹納在其《藝術哲學》中從種族、環境和時代三要素出發,進行藝術批評。

22.簡述藝術風格。

答:(1)藝術風格的定義

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過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更為深刻、更為本質性的時代、民族及藝術家個人的審美理想等內在特征的外部印記。藝術風格既有鮮明的多樣性特點,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2)藝術風格的分類

藝術風格可分為藝術家風格和藝術作品風格兩種。

由于藝術家世界觀、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審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著各不相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

藝術作品風格是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中所展現出的總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色,集中體現在主題的提煉、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體裁的駕馭、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的運用等方面。

(3)藝術風格的主要特征

藝術風格的主要特征是:個體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穩定性與變異性相統一;一致性與多樣性相統一。藝術風格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在階級社會里,還不可避免地打上階級的烙印。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這是由于人們在一段時期內受到共同的影響,有著比較接近的審美趨向。比如中國漢代大多崇尚簡潔渾厚的藝術風格,18世紀的法國流行裝飾味極強的洛可可風格等。

23.簡述園林藝術的含義和分類。

答:(1)園林藝術的含義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園林藝術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機融合。園林藝術在廣義上是建筑藝術的一種類型。由于園林藝術更注重觀賞性,并且通過擷取自然美的精華,將自然美與建筑美融合在一起,因此,園林藝術具有許多自身的特點,人們往往又將它和建筑并列為實用藝術中的不同類型。

(2)園林藝術的類型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歐洲園林、阿拉伯園林和東方園林。東方園林以中國園林為代表。

歐洲園林強調幾何形圖案,崇尚人工美。

阿拉伯式園林發源于古代巴比倫和波斯,主要是以十字形道路交叉處的水池為中心的格局。

中國園林特別重視人與自然的親和。

三、作品賞析題:24~26小題,請任選其中兩小題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兩小題的得分計入總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要求陳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國別(或地區)、時代,結合個人所學理論和審美體驗闡述作品的基本內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點和風格。

24.繪畫藝術:《洛神賦圖》

答:(1)《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代表作品?!堵迳褓x》是漢魏曹植的名篇,描寫曹植與洛水女神相遇相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故事。畫家選擇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洛神無奈離去以及曹植撥開眾侍見到洛神的那一瞬間的局部描繪。

(2)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向往。梳著高高的云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初見之后,整個畫卷中畫家安排洛神一再與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云車,在云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離去。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

(3)畫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作者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25.音樂藝術:民歌《茉莉花》

答:(1)《茉莉花》是流行于全國的漢族民歌,反映了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含蓄柔美。

(2)《茉莉花》后由藝人用為曲牌,往往穿插在各種民間歌舞套曲和大型雜劇之中,用它演唱帶有人物情節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3)《茉莉花》在全國各地有多種樣式,各地的曲調有相似之處,但風格各有特點: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其中最后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東北的曲調中有較多的下滑音,帶有詼諧的情趣;江蘇的曲調委婉柔美,流行地區最廣。該民歌曲調細膩優美,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輕盈活潑的感覺。

26.電影藝術:《城南舊事》

答:(1)《城南舊事》是中國彩色故事片,上海電影制片廠1982年攝制,編劇伊明根據林海音的同名小說改編,吳貽弓導演,黃威業攝影,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

(2)《城南舊事》通過小女孩英子純真的眼光,把“瘋女人”、“小偷兒”、“宋媽”三個故事貫穿起來,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愁云慘霧籠罩著的舊北京人們的生活狀貌。

(3)影片在結構上富于獨創性。編導打破了敘事作品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織情節的結構方式,而以“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為基調,采用串珠式的結構方式,串連起三段并無因果關系的故事,使影片的結構就像個多棱鏡,從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當時社會的歷史風貌,形成了一種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同時,影片又輔之以舒緩的節奏,運用象征、含蓄、對比、重復等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整部影片充滿了詩情畫意。

(4)影片獲1983年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多項國際獎。

四、論述題:27~28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27.結合實例,闡述藝術活動的功能。

答: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藝術生產活動中,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理想;讀者、觀眾、聽眾則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在藝術眾多社會功能中,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審美娛樂功能共同構建了藝術活動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社會功能。

(1)審美認知功能

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

優秀的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描繪或真實體驗的抒發,使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定時代的社會風貌、人文習俗以及政治、經濟、歷史、道德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從而開拓眼界、增長知識、豐富人的生活經驗,加深對社會和歷史的某些本質規律的認識。對于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藝術可以幫助人們增長多方面的科學知識。

(2)審美教育功能

審美教育功能的內涵

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潛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審美教育功能的作用

a.思想宣傳鼓動作用。藝術可以成為時代的號角、民族的心聲,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b.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這是藝術審美教育作用中更為主要的方面。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區分真善美和假惡丑,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美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3)審美娛樂功能

審美娛樂功能的內涵

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是指藝術作品通過生動的形象、優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等,給讀者、欣賞者以自由的快樂、舒心的休息和審美的愉悅。

藝術的美感

藝術的美感作用是一種自然、舒適、不帶任何強制性的活動。當人們在觀賞一幅色彩絢麗的花鳥畫時,聆聽劉天華的二胡曲《月夜》時,或者玩味一首李商隱的《無題》詩時,從容、平和、安詳、恬逸,是一種純粹的優美的人生享受。

藝術的美感作用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內容,也在于它的形式技巧,它們同樣是藝術魅力的來源。一部小說巧妙的構思,一首樂曲優美的旋律,一幅名畫奇絕的色彩,都能使人心馳神往,與之感應,獲得創造性的樂趣。

總而言之,藝術的這三種社會功能之間有著內在的有機聯系,它們都是以審美為基礎,通過審美作用來實現的。即認知功能、教育功能都要統一于審美功能之中,并通過審美功能得以實現,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可以用“寓教于樂”來概括說明?!皹贰笔菍崿F“教”的前提,有“教”無“樂”就失去了藝術的根本特征,必然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泥淖。

28.試論述藝術創作的過程。

答: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表現為連續的和不可分割的整體。

(1)藝術體驗

藝術體驗的內涵

藝術體驗是藝術家在長期積淀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的基礎上,產生深切的感受和審美發現,激起創作的欲望萌動和動機生成。它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

藝術創作的準備

a.創作的材料準備:素材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

素材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在藝術創作中是極其重要的。因為藝術創作的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有實際意義的藝術想象,都是要以豐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生活信息)即相關的諸多表象做藝術思維和藝術想象的材料的。素材的準備途徑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方式。

b.創作的精神準備:由生活體驗引發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欲望

由生活體驗引發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欲望的萌生,是創作的精神準備。創作動機的觸發,是推動藝術家進入實際創作過程的驅動力,是一種實踐性動力。在藝術家積累了大量對生活的觀察和藝術體驗后,由于某種偶然的機緣,引發了創作的動機和欲望。

(2)藝術構思

內涵

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是藝術家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在特定創作動機的引導下,通過藝術思維,對生活素材進行概括、提煉、加工、虛構,在頭腦中孕育成主客體融合的藝術胎兒——完整的藝術意象的過程。

藝術構思的階段

a.藝術胚胎的萌發和孕育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在既定的藝術心理定勢及其與社會生活媾結后而萌發出來的創作欲望和創作沖動的驅使下,在所掌握的創作素材的激發下,作者情不自禁地產生出要創作一個以此素材為主要內容的藝術作品的初衷。

b.藝術胎兒即完整的藝術意象的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藝術胚胎——藝術意象越來越發育成熟,即越來越具體清晰,最后作者仿佛“全局在胸”、“胸有成竹”了。

(3)藝術表現

藝術表現是指藝術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運用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將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藝術意象物態化,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可供鑒賞的藝術作品,其實質是一種審美表現活動。藝術表現是藝術創作的最后一個重要的環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南昌市| 浮山县| 吉首市| 沾益县| 京山县| 泸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麻阳| 新邵县| 任丘市| 汝州市| 罗山县| 奎屯市| 扎兰屯市| 临洮县| 芮城县| 根河市| 双流县| 九龙县| 同江市| 长兴县| 西青区| 荣昌县| 渭源县| 准格尔旗| 平昌县| 旬邑县| 莱芜市| 新化县| 景东| 南澳县| 金塔县| 正定县| 封开县| 锡林浩特市| 公主岭市| 定结县| 赤峰市| 广德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