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公共管理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7字
- 2020-11-22 12:57:34
第八章 行政方法
8.1 復習筆記
一、行政方法概述
1.行政方法的含義
行政方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行政方法與行政管理方法的含義等同;狹義的行政方法又稱行政指令方法,是行政主體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規定、條例及規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組織的系統和層次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方法。
2.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
(1)強制性
強制性體現于行政組織在思想上、紀律性上要服從集中統一的意志,這就是說行政主體發出的命令、規定、條例等都是必須執行的,更有甚者是要求無條件地絕對服從。
(2)權威性
行政方法離不開行政指令,而行政指令實質上所依靠的是強制性權威,提高一定職位和職務的權威性,是有效運用行政指令方法的基礎和前提。
(3)具體性
行政指令的內容和發布的對象都是具體的。不僅如此,一定行政指令只對特定時間和特定對象有效,這種時效性也是具體性的表現,即因事、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4)層次性
行政方法是根據行政組織的縱向結構自上而下、由大到小一層層進行管理的,行政指令都是直線傳遞,層層下達。
(5)無償性
無償性是指行政方法的運用,不考慮上下級之間利益的平衡及等價交換,對于服從者的行動不考慮價值補償,甚至為執行上級的指令,犧牲下級的具體、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
3.運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1)行政方法是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的需要
各級社會和經濟組織必須對社會經濟活動等實行嚴格的集中統一指揮和控制,這就離不開以命令和服從為特征的行政方法。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運用行政方法
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良好秩序,保證公平競爭的實現,政府就要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和法律手段來調控,在必要時進行適度的行政干預,防止“市場失靈”。
(3)運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從目標看,行政管理就是要帶領眾人去完成一個統一的目標,缺少一定的權威和服從,管理目標就難以實現。
4.行政方法的利弊
(1)行政方法的利
①行政指令方法的運用,使行政系統內層層直接控制,各個環節都圍繞行政目標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保證政策、法令、決策指令得到迅速貫徹實施。
②運用行政指令方法,使行政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得到按時處理,尤其是對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更顯示出這種方法的靈活快捷的優點。
(2)行政方法的弊
①行政方法以強制性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級的行為,下級處在被動服從的狀態,長此以往,會壓抑下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下級對上級的過分依賴;
②過分依賴這種方法,容易造成領導者個人專斷,助長家長制、一言堂的不良作風,不利于參與式的民主管理;
③行政指令是以垂直方向傳達的,在指示、命令的下行傳達過程中容易忽視橫向的協調,有可能造成條塊之間的矛盾,反過來制約了行政系統的高度統一。
5.運用行政方法的原則
(1)調查研究在先的原則
上級機關在發指示、下命令之前,要先對下級的情況作一番調查研究,再根據所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下命令、發指示,避免主觀主義的瞎指揮。
(2)堅持具體指導的原則
要根據指示、命令的內容、本單位的實際,學會把原則的堅定性與處事的靈活性結合起來,靈活性、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上級指示,執行上級的命令。
(3)思想政治工作領先的原則
運用行政方法,特別要強調與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
①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下級更好地了解上級的意圖,了解上級所發指示和所下命令的依據或理解,更自覺、更有效地執行和貫徹,減少指令下行的阻力。
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還能使上下關系融洽,左右關系協調,使行政渠道縱橫暢通,從而為上級指令的傳達貫徹良好的組織環境。
二、行政方法的基本內容
1.經濟方法
(1)經濟方法的含義
經濟方法是指行政機關運用經濟杠桿調節和影響管理對象,對被管理者加以引導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經濟杠桿是指以價格、利潤、稅收、信貸、工資、獎金等經濟范疇為支點,把某個單位或個人的物質利益與其勞動成果聯系起來而形成的調節工具。
(2)經濟方法的特點
①利益性。經濟方法的核心是物質利益。它以物質利益為基礎,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要求轉化為工作動力。
②有償性。經濟方法在運用上,無論對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來說,都是有償的。
③平等性。運用經濟方法,對社會財富的分配只有一個統一的尺度,就是價值尺度。經濟杠桿對情況相同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具有相同的調節作用。
④間接性。經濟方法對組織和個人行為的調節與影響,并不是采取直接干預的方法,而是通過對物質利益的調節來間接影響,靠物質利益的變化來支配組織和個人行為。
(3)經濟方法的利弊
①行政機關運用經濟方法實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發揮被管理者的自主性。
②行政方法不能解決行政管理中的一切問題。同時,這種方法強調以物質利益為核心,掌握運用不當會對意識形態和政治生活產生副作用。
(4)運用經濟方法的原則
①適度原則。經濟方法的運用,要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掌握好適用的程度,防止濫用。
②與法治原則相結合的原則。運用經濟方法與加強法治方法相結合,要加強經濟方法和經濟司法,以此規范人們的經濟行為。同時,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對經濟方法的使用范圍、操作程序等加以控制。
③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運用經濟方法,必須與有效的、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教育和幫助人們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顧全大局、樂于奉獻的精神,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建設。
2.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的含義
法律方法是指行政機關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實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2)法律方法的特點
①權威性。法律方法是以法律法規為管理手段或工具的。法律已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因而比行政命令、指令更具有權威性。
②強制性。這種行為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接受。運用法律方法實施行政管理,實質就是運用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力量,去規范人們的行為,支配人們的行動。
③規范性。法律方法是運用法律法規實施管理的方法,而法律法規是以國家意志的形式規定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各種行為,使其行為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符合法律規范,以保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促進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
④穩定性。法律方法所依據的法律,其規范的對象和內容都是相對固定的。而且法律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法律的實施,都有固定的程序,不會因人的主觀意志和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改變。
(3)法律方法的利弊
①優點
a.保證了行政管理的集中和統一,使行政管理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b.有利于協調各種社會關系,加強對行政管理對象的制約和控制,使被管理者按法律規范作為或不作為,自我壓抑不合法的社會行為,保證社會生活的有序性和條理性,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c.通過法律手段的運用,能夠增強行政主體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增強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從而促進了行政法制建設。
②缺陷
a.法律方法對某些問題的處理缺乏彈性,只適合于帶有共性的問題或關系的處理,無法對某些帶有特殊性的具體問題靈活地處理;
b.法律方法以嚴格的規范去處理問題,使人們習慣于在允許和禁止中作簡單選擇,容易導致人們思想的僵化,使行政主體和被管理者的主動性受到抑制;
c.法律方法無法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只規范人們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一般并不提供為什么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的理由和根據。
(4)運用法律方法的原則
①法制教育優先的原則
首先必須要加強法制教育,使被管理對象知法、懂法。人們只有知法、懂法,才會守法,因而在行政管理中運用法律方法才是有效的。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③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
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僅僅靠法治是不夠的。為了使行政管理對象自覺守法,還應對他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他們自覺為實現行政目標而努力工作的動力。
3.行為方法
(1)行為方法的含義
行為方法屬于行為科學的方法,行為方法中最主要的是行為激勵方法。行為激勵方法是通過有目的地設置一定的條件和刺激,使人們的行為動機激發起來,從而產生某種特點的行為反應。行為激勵是一個有序的過程,最初起因于一定的需要,由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又導致行為的出現,行為結果是達到某種目的,滿足一定的需要,而后,出現新的需要,如此循環。
(2)行為激勵的方式
行為激勵的實質在于激發人的動力,其目的在于使人產生某種行為以實現行政工作預定的目的。國外關于行為激勵的理論有:
①著重研究激發動機因素的內容型激勵理論。主要包括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生存—關系—成長理論以及權力—社交—成就需要理論等;
②著重研究從動機產生到采取行動之心理過程的過程型激勵理論。主要包括期望理論、目標設置論、公平論以及歸因理論等;
③著眼于行為結果的“強化”激勵理論。這一理論主要以操作性條件反射為基礎;
④全面反映人在激勵中心的激勵理論。四種方式:目標激勵、獎勵激勵、競爭激勵和反激勵。
三、電子政務與行政方法現代化
1.電子政務的概念與特點
(1)電子政務的概念
①電子政務的含義
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因特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②電子政務的基本條件
a.電子政務是必須借助電子信息化硬件系統、數字網絡技術和相關軟件技術的綜合服務系統;
b.電子政務是處理與政府有關的公開事務、內部事務的綜合系統;
c.電子政務是新型的、先進的、革命性的政務管理系統。
(2)電子政務的特點
①核心內容是政務,即政府的兩大職能——管理和服務,電子政務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②是對政府組織結構和流程的優化和重組,而不是簡單的流程電子化;
③電子政務提供跨越空間、時間和部門限制的溝通和協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④電子政務必須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標準,要求政府必須轉變職能,符合國際慣例。
2.電子政務的內容及其功能
(1)電子政務的內容
①政府間的電子政務
是指上下級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其內容包括:
a.電子法規政策系統;
b.電子公文系統;
c.電子司法檔案系統;
d.電子財政管理系統;
e.電子辦公系統;
f.電子培訓系統;
g.業績評價系統。
②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
是指通過電子網絡系統進行電子采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務流程,快捷迅速地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其內容包括:
a.電子采購與招標;
b.電子稅務;
c.電子證照辦理;
d.信息咨詢服務;
e.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服務。
③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
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絡系統為公民提供的各種服務。其內容包括:
a.教育培訓服務;
b.就業服務;
c.電子醫療服務;
d.社會保險網絡服務;
e.公民信息服務;
f.交通管理服務;
g.公民電子稅務;
h.電子證件服務。
(2)電子政務的功能
①能夠簡化行政環節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②能夠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眾監督,有利廉政、勤政建設;
③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從集權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轉變;
④有利于整合政務信息資源,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電子政務對行政方法現代化的意義
(1)電子政務有助于改善現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礎和信息通信手段。
(2)電子政務有助于創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決策支持系統、電子會議系統、遠距離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統一協調、動態網絡計劃成為可能。
(3)電子政務為全面實現行政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提供了技術手段,電子政務的產生標志著行政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時代正在到來,而電子政務時代的到來,則開創了一個行政管理方法現代化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