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公共倫理與公共責任

5.1 復習筆記

一、公共倫理

1.公共倫理的含義

公共倫理是指用以規范公共管理主體行為、以保證公益事業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實現公益事業目標的準則體系。

2.公共倫理的基本內容

(1)公共倫理觀。它是特定的公共價值觀,具體體現為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

(2)公共倫理的基本原則。它是公共倫理體系中最高層次的道德準則。公共倫理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民主原則、人道原則、公正原則、注重效率原則和功利原則。

(3)公共倫理的規范和范疇。公共倫理規范是公共行為主體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公共倫理范疇是指概括和反映公共倫理的主要本質,體現社會對公共倫理要求并成為公共倫理活動主體的普遍信念而對公共行為發揮重要影響的基本概念。

(4)公共行為的倫理選擇。它是公共倫理道德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公共倫理行為選擇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5)公共倫理的道德修養及養成機制。它是公共事務主體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是社會公共事務主體進行自我教育的特殊課堂,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品質形成和社會道德風尚的好壞。

(6)公共倫理的制度建設。它涉及政治法律制度等因素,公共倫理制度建設又是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3.公共倫理的基本特征

(1)非強制性

公共倫理由于其作用于人的內心,直接影響人的內心精神世界。它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等力量來實施社會管理職能。

(2)廣泛滲透性

公共倫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實踐精神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對人之為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從現實利益關系的角度,特別是從現實生活中個人對待社會整體利益、群體利益的角度去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

(3)義務本位性

公共倫理一般是以義務為基準而制定的,因而它主要以義務性規范為核心,而不是以權利性規范為主體。

(4)靈活性

公共倫理不同于政治和法律等強制性手段,它可以在任何場合,通過任何組織和個人,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4.公共倫理建設的意義

(1)公共倫理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

黨中央所確定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有著深厚的公共行政倫理內涵,黨的目標的實現必須要“常修為政之德”。

(2)加強公共倫理建設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內在要求

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國政府提出要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任務,重點是解決行政管理體制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行政改革的總體目標,就需要強化公務員的公仆意識、績效意識和法治意識。

(3)建立服務型政府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公共倫理觀

樹立正確的公共倫理觀,就要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創建服務型政府,強化公共服務意識,首先要找準服務對象和尊重服務對象,這個服務對象就是人民群眾,要尊重人民群眾,就要把人民群眾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了解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

(4)加強公共倫理建設是完善公務員制度,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重要措施

我國公務員制度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務員行為規范。公務員行為規范致力于解決公職人員私人利益和行使權利時與公共利益的沖突問題,它分為倫理規范和法律規范,并有倫理規范法制化的趨勢。

二、公共責任

1.公共責任的概述

(1)公共責任的定義

廣義的公共責任是指公共組織在解決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對其實施公共管理行為的必然結果所負有的責任,實質是公共管理主體對社會公共利益所承擔的義務和職責。

狹義的公共責任是指公共組織在解決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因其實施公共管理行為引起的必然結果,表現為違反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職責和義務時必須承擔的責任。

(2)公共責任的特征和類型

公共責任的特征

a.公共責任是普遍的義務;

b.公共責任是公共組織及其內部成員的職責;

c.公共責任是可以以外在力量為支持的約束方式。

公共責任是一種責任關系體系,表現為責任主體和責任客體之間在內容、性質和層次方面的有機聯系整體。按照公共責任的壓力來源不同,分為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按照內容不同,分為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

(3)公共責任的作用

公共責任是確保整個社會有效約束公共權力、確保社會進入良性運行狀態的可靠工具。

公共責任是公共管理活動的基礎。為了確保公共權力的運用合乎公意,就需要對公共權力進行限制,公共責任的引入就是確保公共權力不被濫用的一種方式。同時,公共責任的存在,使得公共管理活動有了合法性基礎。

公共責任的具體性,使公共管理人員與其管理職業完整地交融于一體,激發了公共管理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完整的公共責任體系,賦予了社會和諧治理的可能性。完整的公共責任體系,包括權力責任義務、法律責任義務和道德責任義務。其中,道德責任不僅僅包含著人的平等,而且更包含著人對人的尊重。因而,也就能夠取得行政組織整體上自然和諧的效果。

2.公共責任體系的形成

(1)國家尚未產生之前人類責任意識的形成

在國家尚未產生之前,人類可能已經產生了責任意識,但是,并不存在公共責任。在近代以前的管理活動是完全附屬于政治統治活動的。

(2)公共管理與公共責任體系的確立

嚴格意義上的公共責任體系的確立,是出現了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的結果。

3.公共責任體系的內容

(1)公共責任意識

公共責任意識的價值。

公共責任體系中的道德責任。

公共責任意識的具體內容。

公共責任意識是指公共管理人員在公共管理中所應擁有的職業意識,公共倫理要求通過增強公共管理人員的公共責任意識去提高公共管理活動的道德水平。其具體內容包括:a.仁愛意識;b.公正意識;c.求實意識;d.寬容意識;e.節制意識。

(2)公共責任制度

公共責任制度的基本類型

a.無限責任制。責任者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由其本身完全承擔其行為所帶來的收益或可能遭到的損失。由于公共管理的后果帶有溢出效應,所以公共管理行為的后果不應該完全由公共人員承擔。

b.無責任制。這種責任制的優點在于可以使公共管理者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但在現代社會無責任制的應用是很有限的。

c.有限責任制。有限責任制是指責任者只對自己的行為承擔部分的責任。有限責任制在各國的行政賠償法所規定的對公共管理人員的行政追償制度中,表現得相當明顯。

我國責任制度的內容

a.憲政責任制。憲政責任制是指依據我國憲法規定的、各級政府必須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的制度。

b.政黨責任制。政黨責任制是指各級政府向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負責的制度。

c.有限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目標的層層分解和落實,能夠量化責任,有助于提高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d.公仆責任制。公仆責任制是指政府及其公共管理人員必須對社會公眾服務的責任。這一制度在當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實行。

公共責任意識向公共責任制度的轉化

公共管理人員的公共責任意識和責任制度的建設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兩個方面。公共責任制度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a.服務原則;b.公正原則;c.效率原則。

三、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

1.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的含義與本質

(1)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的含義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是指公共管理者在從事公共管理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

(2)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的本質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或稱職業道德規范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作為對公共管理人員及其管理行為的道德要求,根植于公共管理過程中的倫理關系,是反映公共管理職業倫理關系及其客觀要求的行為規范。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是他律與自律的統一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的他律性來自于公共道德的社會歷史本質,而公共道德規范的自律性則是公共管理人員主體性充分發揮的結果。他律與自律的統一,是公共道德規范內在本質的現實展現。

2.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的作用

(1)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的一般作用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對公共管理過程中特定道德秩序有維護作用;

對以法律規范為主的其他社會規范作用有補充作用;

對社會有教育和示范作用;

對文化的傳承和開創有促進作用。

此外,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能夠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和進一步鞏固,并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對公共管理人員的作用

對公共管理人員行為的導向作用

公共管理人員在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意識支配下,以社會或公眾的利益為標準,在不同的價值準則或善惡沖突之間作出的自覺、自主、自控的抉擇,是對自己行為動機、意圖、目的和行為方式、過程、結果的選擇。

對公共管理人員行為的規范作用

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是對公共管理人員實施治理的正式制度安排,公共管理人員一旦進入公共管理的過程,就必須遵守這些道德規范,并且只有當公共管理人員的行為符合這些規范體系時,才能真正被社會所接受,進而實現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對公共管理人員行為的調整作用

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對于符合該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和管理行為予以激勵和強化,對于不符合該道德要求的情感、欲望則予以糾正或弱化,特別是當出現認識錯誤、方式或方法失當時,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能夠糾正行為者某種自私觀念和偏頗情感,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向和方式,以避免產生違背管理責任要求的后果。

3.公共管理者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作為一個執行政治任務的特殊職業群體,公共管理者必須有政治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具體內容包括:

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清正廉潔,艱苦樸素;

顧全大局,團結協作;

忠誠老實,實事求是。

(2)作為一個公共服務的特殊職業群體,公共管理者必須有工作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具體內容包括:

遵紀守法,依法管理;

忠于職守,勤奮工作;

刻苦學習,精通業務;

謙虛謹慎,文明禮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东安县| 南城县| 湖口县| 徐州市| 仁布县| 日照市| 扶风县| 陈巴尔虎旗| 金堂县| 城固县| 潞西市| 房山区| 根河市| 顺昌县| 渝中区| 永平县| 苏州市| 阿坝县| 成武县| 垦利县| 启东市| 怀仁县| 昆明市| 武宣县| 瑞金市| 黄石市| 长乐市| 霍山县| 丘北县| 尼木县| 永康市| 平和县| 灵武市| 浦城县| 丹棱县| 泗水县| 万载县| 安塞县| 景德镇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