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2年廈門大學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壹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共8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希伯來文化發祥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希伯來是對______民族的古老稱謂。

【答案】猶太

【解析】“希伯來人”主要是用來稱呼從亞伯拉罕到摩西時期(大約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50年間的七百多年間)的古猶太人。如今,語言稱為“希伯來語”,民族稱為“猶太人”,國家稱為“以色列”。

2.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是古代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印度

【解析】婆羅門教(Brahmanism)是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婆羅門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羅門種姓擔任祭司而得名。婆羅門教等級森嚴,把人分為4種姓氏: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3.“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粲寂靜”屬于佛教的“______”說。

【答案】三法印

【解析】三法印即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助我們判斷佛教所講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誰說的。因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講演出來,所以它是印證真理(佛法)的一種方法。

4.______文化又稱米諾斯文化,是“愛琴海文化”的發祥地。

【答案】彌諾斯文明

【解析】彌諾斯文明,也譯作米諾斯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于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5.荷馬史詩的題材取自公元前l2~11世紀之交的______戰爭。

【答案】特洛伊

【解析】特洛伊戰爭是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奧德賽》敘述伊大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6.公元前450年古羅馬頒布第一部成文法——《______》。

【答案】《十二銅表法》

【解析】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并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二銅表法》。

7.相傳新羅時代薛聰發明了利用漢字作為朝鮮音符的“______”方法。

【答案】吏讀

【解析】吏讀(朝鮮語:??)又名吏札(朝鮮語:??)、吏吐(朝鮮語:??)、吏道(朝鮮語:??),是朝鮮文創制前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特殊的文字形式。薛聰的貢獻是把歷代吏讀文獻歸納整理,使這種文字形式更加系統和定型。王氏高麗和朝鮮李朝時期,吏讀主要用于公私文書。

8.唐代高僧______曾6次東渡,于754年到達日本,廣泛傳播佛教戒律。

【答案】鑒真

【解析】鑒真不畏艱險,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

9.德國著名爵樂家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______》。

【答案】命運交響曲

【解析】 第五交響曲,是指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號(Symphony No,5 in Cminor,Op.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該曲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10.歐洲的______運動對于整個資產階級文化都有啟迪作用。在其以后的幾個世紀里,它一直是資產階級的核心觀念“自由”“平等”“博愛”必須要回溯的精神源泉。

【答案】文藝復興

【解析】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來宣傳人文精神。文藝復興系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12.中國古代的“文化”一詞,指的是與“武力”相對的文德教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______》。

【答案】易經

【解析】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易經》賁卦的象辭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3.在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為:金、木、______、火、土。

【答案】

14.中國歷代王朝所崇祀的五帝為:少昊、顓頊、帝嚳、堯、______。

【答案】

【解析】中國古代“五帝”在不同的文獻資料里記載有所不同:(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史記》);(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3)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4)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由于《尚書》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說,于是這一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15.中國近、現代,在商代的故都——殷墟,出土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______”,是現存最早的漢字。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因其刻在龜甲或獸骨上而得名。主要指中國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

16.在跨文化交際中,______規范的認同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禮記·曲禮上》所載的“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說明了中國古人很早就懂得的這個道理。

【答案】民俗

【解析】一種文化的規范和規則系統包含交際規范、民俗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等范疇。社會民俗規范的沖突是跨文化交際沖突的重要原因。

17.孔子的中心思想實際上就是一個“______”字。

【答案】

【解析】仁,即仁愛,是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了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深遠。“仁以處人,有序和諧”是孔子思想的原發點,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18.佛教是由釋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紀到前五世紀在古印度創立的,因此在我國又稱“______教”。

【答案】

19.漢代的官學中有中央政府主辦的“______”,漢武帝時以“五經博士”為教官,為博士配弟子50人。這是中國歷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

【答案】太學

【解析】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孫弘等的建議.于元朔5年(公元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員(太學學生)50人,這是漢代太學建立的標志。太學是以傳授知識、研究專門學問為主要內容的最高學府,是真正意義的大學。太學是中國歷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20.在中國教育史上,由______精心主洞的白鹿洞書院影響巨大。

【答案】朱熹

【解析】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940年),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并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間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文化搖籃。

21.舊時家庭教育的啟蒙教材“三、百、千”的“千”指的是《______》。

【答案】千字文

【解析】“三”指《三字經》,“百”指《百家姓》,“千”指“千字文”。

22.明清兩代,科舉考試采取______取士的制度,流弊甚多。

【答案】八股

【解析】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選拔官吏所用的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見解。統治者用“八股取士”來禁錮知識分子思想。

23.《春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______體史書。

【答案】編年

【解析】《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孔子的修訂。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24.屈原寫的《______》是中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

【答案】離騷

【解析】屈原所作《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首由詩人自己創作的獨立完成的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抒情詩。

25.在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______特點展示明顯,人們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弱。

【答案】個人主義

【解析】在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的人屬于場獨立型,個人主義特點展示明顯,人們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弱。在中國及一些東方國家屬于場依存型,群體主義高于個人主義,人們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26.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人際關系取向可以分為:工具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中國社會的人際關系偏向于“______”關系和“混合型”關系。

【答案】情感型

【解析】情感型關系指的是在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關系;工具型關系指的是人們在交往時作為達到某一目標或獲取某種東西所建立起來的一種手段或工具性的關系;混合型關系指的是一種既有情感型又有工具型的混合式關系。

27.______是石器時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種遺俗——放下手中的狩獵武器,讓對方摸摸掌心。

【答案】握手

【解析】握手最早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29.“語用______”現象是造成交際失敗,并產生較大的心理和社會距離的原因。

【答案】遷移

【解析】語用遷移是指在跨文化交際時,人們常常理所當然地以本國文化的準則和社會規范作為解釋和評價別人行為的標準,這種遷移必然導致交際失敗,并產生較大的心理或社會距離。

30.______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求穩好靜的民族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

【答案】內向

【解析】內向型性格者智力較高,語言能力強,處事謹慎,善于深思熟慮,同時內向型性格表現為好靜、少動、不善交際、對環境依賴性較大。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l5分)

1.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響,一個普通的詞在一種語言中有極其豐富的聯想意義,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就可能僅僅是一個語言符號。

【答案】正確

2.民族中心主義是民族自尊、民族優越感的極端心念所產生的一種定勢與偏見。當一個民族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時,民族中心主義就產生了。

【答案】正確

3.中國人(包括一些東方國家)的思維方式在語篇結構上的投射,表現為直覺、具體、線型的特征。

【答案】錯誤

【解析】東方人思維方式在語篇結構上的投射,表現為直覺、具體、圓形的特征,而西方人(主要指說英語的國家)思維方式在語篇結構上的投射,表現為分析、抽象、線型的特征。

4.處在“弱交際環境”的人們,對環境因素不敏感,往往把個人和其所處的環境因素分開,把個人角色行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別對待。

【答案】正確

5.“十二地支”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申、酉、戌、亥。

【答案】錯誤

【解析】“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

6.根據史冊記載,都江堰是由戰國時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的。

【答案】錯誤

【解析】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鄭國渠是由戰國時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的。

7.唐代貞觀年間基督教的一支——景教,經由陸路從波斯傳入中國。

【答案】正確

【解析】景教,即唐代正式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于今日敘利亞,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唐貞觀九年(635年)景教從波斯傳入中國。

8.元代伊始,散曲雜劇興起。“曲”是由民間的“曲子詞”發展而來。

【答案】錯誤

【解析】“曲子詞”,是“詞”在隋唐時期的早期名稱之一。“曲子詞”源自民間,到宋朝初期,曲子詞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格律,演變為宋詞。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進入戲劇的唱詞,是戲曲,或稱劇曲;另一種是散曲,它有三種基本類型:小令、套數與帶過曲,散曲之所以稱為“散”,是與元雜劇的整套劇曲相對而言的。

9.唐代初年書法的四大家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答案】錯誤

【解析】唐初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諸遂良、虞世南、薛稷;宋代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10.臘八節是受道教影響而形成的一個節日。

【答案】錯誤

【解析】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后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

11.花鼓戲屬于廣西的地方戲。

【答案】錯誤

【解析】中國漢族地方戲曲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陜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

12.泰勒斯和亞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

【答案】正確

【解析】泰勒斯(Thales),約前624-約前547,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米利都學派創始人。亞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逍遙學派創始人。

13.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拜占庭帝國”又稱“西羅馬帝國”。

【答案】錯誤

【解析】古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二個帝國。西部以羅馬為中心,稱為西羅馬帝國。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現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史學家更多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14.《查士尼民法大令》是歐洲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奴隸制成文法典。

【答案】正確

【解析】《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奴隸制成文法,它系統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羅馬共和時期至查士丁尼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學著作,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它標志著羅馬法本身已發展到極其發達、完備的階段,對以后歐洲各國的法學和法律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

15.哥特式教堂建筑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的垂直上升的運動感為特征。

【答案】正確

三、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5分)

1.______是交際雙方見面時打招呼使用的程式化語言。

A.禮貌語

B.問候語

C.委婉語

D.恭維語

【答案】B

【解析】問候語,又叫見面語、招呼語,它短小簡單,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際口語,是交際雙方見面時打招呼使用的程式化語言。而禮貌用語是指在語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與友好的詞語。并非程式化語言。

2.在很多場合,______對“站”有一種偏愛,他們站著開會,站著吃飯,站著聊天。

A.東方人

B.日本人

C.西方人

D.中東人

【答案】C

3.中國人常把______,如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及個人態度等當作隱私,對隱私處理是采用自我節制的心理壓縮的方式。

A.心理環境

B.感情

C.交際環境

D.物理環境

【答案】B

【解析】中國人把感情以及個人態度等當作隱私,因為感情和態度是屬于個人的東西,公開化會破壞和諧,丟面子,嚴重了會受到社會譴責。因而人們常把他們認為隱私的事情埋在心里,自我消化,以適應群體取向或達到社會和諧。

4.______“求變”的價值取向,集中表現在不同形態的流動:職業選擇、事業追求、求學計劃、社會地位、居住地域都在頻繁地流動。

A.中國人

B.日本人

C.美國人

D.阿拉伯人

【答案】C

5.在______一些國家,異性之間接觸、交往甚至同居被認為是很正常的事。

A.東方

B.西亞

C.北非

D.西方

【答案】D

6.在陌生的環境中,人們的交際行為多是______的。

A.潛意識

B.不自覺

C.無意識

D.有意識

【答案】D

【解析】在正常交際中,人們慣常的交際行為是無意識的,或意識性很弱;但在陌生的環境中,人的交際行為有時會是有意識的,或自覺的。

7.近距離社交空間距離大約在______之間,人們處理非私人事務一般保持這樣的距離。

A.1米至l.5米之間

B.0.6米至0.9米之間

C.l.5米至2米之間

D.2米至4米之間

【答案】C

【解析】(1)親密接觸(0~45cm):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45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于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2)私人距離(45~120cm):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3)禮貌距離(120~360cm):用于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4)一般距離(360~750cm):適用于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8.在______,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表示錢。

A.日本

B.美國

C.中國

D.阿拉伯地區

【答案】A

【解析】在美國和中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人中,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兩個動作一起表示深惡痛絕。

9.事實表明,跨性別交際的文化沖突很多來自于男性對女性______的判斷失誤。

A.言語行為方式

B.言語行為功能

C.言語交際風格

D.言語交際目的

【答案】A

10.中國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黃河流域文化區”發現的原始文化是______。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紅山文化

D.馬家浜文化

【答案】B

【解析】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1.下列古人的名字中,名與字的意義相同的是______。

A.屈原

B.韓愈

C.岳飛

D.趙云

【答案】C

【解析】屈原名平,字原;韓愈,字退之;岳飛,字鵬舉;趙云,字子龍。只有岳飛的名與字都是展翅高飛之意。

12.下列著作中,______不屬于中國傳統學術上的“小學”。

A.《倉頡篇》

B.《爾雅》

C.《說文解字》

D.《周禮》

【答案】D

【解析】“小學”本指學習“六藝”和“六儀”,后來“小學”含義逐漸縮小,僅指“六藝”之一的“書”了,即專指關于語言文字的學習。“小學”包括音韻學、文字學和訓詁學。《周禮》屬于儒家經典,不在“小學”之列。

13.下列篇目中,______屬于《莊子》。

A.《粱惠王》

B.《逍遙游》

C.《兼愛》

D.《五蠹》

【答案】B

【解析】《粱惠王》分上下篇,屬于儒家經典《孟子》;《兼愛》屬于墨家代表作《墨子》;《五蠹》屬于法家代表作《韓非子》。

14.下列神佛中,______不是道教所尊奉的神仙。

A.元始天尊

B.太上老君

C.迦葉尊者

D.靈寶天尊

【答案】C

【解析】迦葉尊者是佛教所尊奉的神仙。

15.下列的人物中,______不屬于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

A.王陽明

B.程顥

C.程頤

D.朱熹

【答案】A

【解析】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創始人,提倡“知行合一”理論,不同于宋代理學的“格物致知,先知后行”學說,但兩者都屬于儒家學派,是儒學的發展演變。

16.“教育”的“教”在六書上屬于______。

A.形聲字

B.象形字

C.假借字

D.會意字

【答案】D

【解析】《說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凡教之屬皆從教,古孝切。即字形采用“攴、”會義。

17.科舉考試合格被錄取稱為“及第”,第一名叫______。

A.進士

B.探花

C.榜眼

D.狀元

【答案】D

【解析】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18.下列著作中,______不在“五經”之列。

A.《孝經》

B.《尚書》

C.《禮記》

D.《春秋》

【答案】A

【解析】“五經”,指儒家的五圣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

19.______是猶太教教義中最能吸引信徒的觀念。

A.原罪觀

B.救贖觀

C.律法觀

D.歷史觀

【答案】B

20.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屬于______文學。

A.伊斯蘭教

B.猶太教

C.基督教

D.波斯教

【答案】C

【解析】奧古斯丁,歐洲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羅馬基督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新柏拉圖主義者、基督教教父哲學的完成者,其代表作《懺悔錄》是闡釋基督教義的不朽之作。

21.下列教義中,______不屬于基督教各派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A.三位一體說

B.創世紀說

C.緣起說

D.天堂和地獄說

【答案】C

【解析】盡管基督教分為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義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創世說,三位一體說,天堂地獄說。緣起說是佛教用以解釋人生現象及世間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現象的理論。

22.下列節日中,______不是伊斯蘭教的節日。

A.感恩節

B.開齋節

C.宰牲節

D.圣紀

【答案】A

【解析】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

23.下列繪畫作品中,______不是達·芬奇所創作的。

A.《蒙娜麗莎》

B.《巖間圣母》

C.《末日審判》

D.《最后的晚餐》

【答案】C

【解析】《末日審判》是米開朗琪羅所作,位于羅馬臺伯河西岸的梵蒂岡城的西斯廷教堂頂棚。

24.西方啟蒙思想家______批判中國的家長制,譴責中國人太過溫和與冷靜。

A.萊布尼茨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狄德羅

【答案】C

【解析】孟德斯鳩不同于伏爾泰等贊美派,他揭露和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的專制政治文化。其中中國專制制度的核心——皇權,殘暴的文字獄以及家長制是其批判力度最大的部分。

25.下面四項中,______不屬于19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三大重要發現。

A.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B.達爾文生物進化論

C.細胞學說

D.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

【答案】A

【解析】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屬于科技領域,不在自然科學領域。

26.在先秦諸家思想中,申不害、商鞅、慎到屬于______的人物。

A.名家

B.陰陽家

C.農家

D.法家

【答案】D

【解析】申不害,亦稱申子,戰國時期鄭國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術”著稱。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慎到是東周戰國時期趙國人,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齊宣王時他曾長期在稷下講學,對于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27.“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對______詩與畫的評價。

A.顧愷之

B.謝靈運

C.王維

D.李商隱

【答案】C

【解析】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其詩中寫景并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后人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8.有些地區的人喜歡撫摸別人的孩子以示親近和愛撫。在西方文化中,這種動作被認為是______的。

A.友好  |

B.不可思議

C.無禮

D.熱情

【答案】C

29.西方文化平等格局的社會結構影響明顯,偏向“______”關系;人們交往時,隨便、坦率、不拘泥于形式。

A.權勢性

B.規范性

C.功利性

D.一致性

【答案】D

30.西方文化中,______色往往讓人聯想到火和血,象征流血、激進、暴力。

A.藍

B.紅

C.綠

D.白

【答案】B

【解析】紅色象征熱情、興奮、刺激、暴力,西方以此作為戰關象征犧牲之意;藍色象征沉靜、幽遠,歐洲為對國家之忠誠的象征;綠色象征安全、平靜、舒適之感;白色象征無情色,表純潔之感,及輕松、愉悅,濃厚之白色會有壯大之感覺。

31.追求人與自然的統一和融合,注重體現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是______園林藝術的特點。

A.美國

B.俄羅斯

C.古羅馬

D.中國

【答案】D

32.中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弱,屬于______時間模式。

A.多樣性

B.單一性

C.連續性

D.間斷性

【答案】A

【解析】單一性時間觀體現了西方人重視時間價值,守時、高效率地工作。而亞洲的一些國家中東和拉丁美洲以及中國屬多樣性時間文化模式。多樣性時間觀指人們做事沒有安排日程,時間觀念較差。

33.舉世聞名的北京烤鴨源出于“八大菜系”中的______系。

A.川菜

B.淮揚菜

C.粵菜

D.魯菜

【答案】D

【解析】北京地區菜系混雜,北京菜又稱京幫菜,它是以北方菜為基礎,兼收各地風味后形成的。明清兩代,在北京經營飯店的主要是山東人,故山東菜在市面上居于主導地位。其中尤以烤鴨和涮羊肉為佳。北京烤鴨由魯菜發展而來。

34.下面四個節日中,只有______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A.端午節

B.清明節

C.重陽節

D.乞巧節

【答案】B

35.下面______項不是中醫診病的“八綱”之一。

A.寒

B.氣

C.表

D.虛

【答案】B

【解析】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之一。

貳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共30分)

四、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______關系。

【答案】平等

2.技能學習一般分為______ 、整體掌握和協調熟練三個基本階段。

【答案】分解模仿

3.當代課程的基本形式結構分為______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三大類。

【答案】學科

【解析】當代課程基本形式結構包括學科課程、潛在課程和活動課程。其中,學科課程是依據教育目標和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從各門學科中選擇內容、組成學科;活動課程以兒童興趣的發展為中心,是圍繞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動機組織的課程;潛在課程是廣義學校課程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促進或干擾教育目標的實現。

4.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劃分為______與成才兩個層次。

【答案】做人

【解析】素質教育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即做人與成才。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在教會學生會做人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成才。

5.______技能屬于接收和理解第二語言信息的能力。

【答案】聽力

7.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______學習理論強調兒童語言的發展是先天能力與客觀經驗相互作用的產物。

【答案】認知發展

【解析】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所提出的,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后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務的認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

9.動機、興趣、態度、焦慮等都是語言學習的______因素。

【答案】可變

10.傾向于從整體感知事物,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的語言學習者具有“______”型學習風格。

【答案】外向

五、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被看作是規范教育學形成的標志之一。

【答案】正確

3.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結構化思想是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代表觀點之一。

【答案】正確

4.效度是指在測驗中其所要測的東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答案】錯誤

【解析】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內容的程度,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越吻合,則效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準則效度和結構效度。

5.“中介語”是一種介于本族語和目的語之間動態變化的過渡語言系統。

【答案】正確

6.漢語學習者在非目的語環境中通過課堂教學有意識地掌握漢語的過程和方式屬于語言習得。

【答案】正確

7.第二語言教學法通常指課堂教學的原則、方法和技巧。

【答案】錯誤

【解析】第二語言教學法指具體的實施第二語言教學的方法,有口語法、視聽法、情景法等。

9.交際能力是英國哲學家奧斯汀提出的。

【答案】正確

10.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注重學習主體,但忽視教師的作用。

【答案】錯誤

【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老師的角色是引導者,應該發揮教師的指引輔導作用。

六、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學習遷移中哪種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

A.順向遷移

B.逆向遷移

C.正遷移

D.負遷移

【答案】D

【解析】負遷移通常表現為一種學習使另一種學習所需的學習時間或所需的練習次數增加或阻礙另一種學習的順利進行以及知識的正確掌握。

2.“強調學習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主張通過強化或模仿來形成與改變行為”是下列哪種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A.人本主義

B.社會學習

C.認知主義

D.行為主義

【答案】D

【解析】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可以用刺激—反應—強化來概括,認為學習的起因在于對外部刺激的反應,不去關心刺激引起的內部心理過程,認為學習與內部心理過程無關。根據這種觀點,人類的學習過程歸結為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的任務則是接受和消化。

3.下列哪位教育學家提出了將教材分成連續的小步子,嚴格按照邏輯編成程序從而進行自動教學的程序教學法?

A.布盧姆

B.斯金納

C.羅杰斯

D.布魯納

【答案】B

【解析】程序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程序教學把學習內容分成一個個小的問題,系統排列起來,通過編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學機器,逐步地提出問題(刺激),學生選擇答案,回答問題(反應),回答問題后立即就知道學習結果,確認自己回答的正確或錯誤。如果解答正確,得到鼓舞(強化)就進入下一程序學習。如果不正確,就采取補充程序,再學習同一內容,直到掌握為止。其基本操作程序是:解釋—問題(提問)—解答—確認。

4.下列哪種理論認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生產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個性品質?

A.人力資本理論

B.篩選理論

C.社會化理論

D.勞動力市場劃分理論

【答案】C

【解析】在闡述教育的經濟價值源于其社會功能時,社會化理論認為,教育為學生培養了生產結構所需要的種種非認知性的個性特征。美國生產結構的等級化、分工化以及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個性特征,教育的經濟功能便是通過種種途徑及手段使學生社會化,使不同的學生經教育培養形成經濟結構所需要的種種個性特征。教育的社會化過程是一個差異性的社會化過程。

6.  強調用語言做事,教學過程交際化。

A.聽說法

B.功能法

C.認知法

D.直接法

【答案】B

【解析】功能法又稱“意念—功能法”或“交際法”,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實行交際化教學的一種教學法。功能法十分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主張學習語言要從功能到形式,從意念到表達方式。

7.中國少數民族成年人學習漢語屬于   的范疇。

A.母語學習

B.外語學習

C.第一語言學習

D.第二語言學習

【答案】D

【解析】第二語言學習,通常指母語習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對于少數民族成年人來說,漢語是他母語之外的語言,漢語是民族共同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二語言而不是外語。

8.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方式是   。

A.言語技能訓練

B.教學設計

C.語言知識傳授

D.課掌教學

【答案】A

【解析】第二語言一般是作為交際工具來使用,因此,第二語言的教學以交際為最終目的,教學注重語言的技能性。

9.“操作條件反射”是由心理學家  提出的。

A.華生

B.斯金納

C.皮亞杰

D.布魯姆

【答案】B

【解析】操作條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命名,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不同,操作條件反射與自愿行為有關。

叁  案例分析與寫作(共40分)

七、請根據以下材料,在準確、全面地理解所給文字材料和題意的基礎上,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一篇l500字以上的論說文,對材料進行案例分析,要求思想健康、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范、卷面清潔。

材料:

一個天氣微涼但又晴空萬里的日子,我們一行志愿者順利抵達波蘭XXXX開始我們嶄新的一段生活。安頓好之后,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XXXX孔子學院——這個我們即將開始工作的地方。

拿到課表后知道自己所要講授的是大學語言文化專修班的課程。據院長介紹說,來上課的都是年輕大學生,每個人都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其中還有不少人曾經去過中國。

暗自慶幸,年輕人好,這樣大家溝通起來更加順暢。一切順利的話,下周一我就要站在講臺上真正開始我的執教生涯。嗯,不要怕,一定要好好干,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和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多么有朝氣的國家!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小時里,我給我的學生們上了第一堂漢語課。說實話,跟我之前想象的有點不一樣。以前總認為國外教學應該是很活潑生動的,學生應該是好動不聽話的。事實證明,我的學生除了愛問問題之外還都挺乖的,上課老老實實坐著,每個人都神情專注地看著老師,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小細節。只要我教一些漢字,每個學生都拿出筆記本狂記下來,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話說講到中國的另一個說法是“中華”的時候,我竟然把自己老爸的名字都扯進來了,跟學生們介紹說“華"這個字有很好的含義,因為它代表  “prosperous”“rich”等等。學生又是一陣點頭,狂記……

來之前,給我們志愿者培訓班上課的很多老師都跟我們說,要教好老外漢語,上課就要多講漢語,盡量少用英語或學生的母語。我還暗自竊喜,覺得應該很好講,漢語嘛我天生就很擅長的。結果呢,來了這兒才發現,這邊的學生早已習慣英語當教學媒介語,課堂用語完全是英語,一說漢語大家就都齊刷刷地用無辜的眼神看著你。我看著可不行,不然一年后學生的漢語水平沒提高多少,我的英語口語倒是大有長進。

我的第一堂漢語課使我認識到漢語作為課堂教學媒介語的重要性。以后我要多吸取前輩老師們的經驗,探索使用漢語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好好教導我的學生。爭取在任期結束的時候,讓他們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基本了解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那我就算功德圓滿了。

答:略。

推薦閱讀
  1. 中山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2. 《心理學基礎(第2版)》(科教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3. 2020年考研數學(一)考試大綱解析
  4.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6資產評估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及詳解
  5. 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修訂本)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6.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專項突破·英語翻譯與寫作一本通關(5周秒殺寫譯大全)(第5版)
  7.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簡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新修訂本)
  8.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曲新久《刑法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0. 胡文龍《新聞評論教程》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黃樺《稅收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2. Kang-tsung Chang《地理信息系統導論》(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3.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242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4.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5. 方卿《圖書營銷學教程》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邻水| 竹山县| 安阳市| 汉源县| 呼和浩特市| 玉门市| 永康市| 来宾市| 措美县| 雅安市| 巴南区| 晋宁县| 鹤庆县| 措勤县| 阳曲县| 黔西| 合阳县| 万山特区| 重庆市| 英吉沙县| 云南省| 潼南县| 伊川县| 北宁市| 宁河县| 襄汾县| 普兰县| 武平县| 淮安市| 泾川县| 济宁市| 东城区| 耒阳市| 改则县| 安泽县| 佛冈县| 富阳市| 台北县| 保靖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