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選擇題

1.赫爾巴特提出教學形式階段理論,認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是(  )。[2009年全國統考]

A.注意、期待、要求、行動

B.明了、聯合、系統、方法

C.注意、期待、相關、集中

D.明了、聯合、提示、鞏固

【答案】B

【解析】在對兒童學習活動心理學認識的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指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是井然有序的,都經歷四個階段:明了、聯合、系統、方法。

2.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學化”主張的學者是(  )。[2009年全國統考]

A.裴斯泰洛齊

B.夸美紐斯

C.詹姆斯

D.赫爾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齊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他繼承了盧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將其教育適應人的本性的思想發展為:教育適應兒童心理的思想,強調利用兒童的自然興趣和活動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制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規律,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

3.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將每個人接受的教育分為三類,即(  )。[2010年全國統考]

A.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勞動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為的教育

C.社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和個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盧梭指出,教育有三個來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學習利用這種器官和能力發展是人的教育,從周圍事物經驗中獲得的是事物的教育。盧梭認為每個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為的教育三者培養起來的。只有三種教育圓滿地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無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為的教育靠攏,只能是后兩者向自然的教育趨于一致,才能實現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因此教育“歸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為基準,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4.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學者引進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

A.杜威的教育思想

B.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C.斯賓塞的教育思想

D.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教育思想以日本為媒介傳入中國,尤其是在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之上發展起來的“五段教學法”曾對中國的學校教育實踐產生過廣泛的影響。對于當時中國的廢科舉和興學堂以及近代師范教育的發展,他的教育學說曾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變壞了”“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這句話出自(  )。

A.裴斯泰洛齊

B.盧梭

C.夸美紐斯

D.杜威

【答案】B

【解析】“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變壞了”“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這句話出自盧梭的《愛彌兒》,盧梭認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純潔的自然狀態之中,社會的文明特別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惡叢生。因此,盧梭認為只有“歸于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6.提出“白板說”的是(  )。

A.華生

B.洛克

C.盧梭

D.格塞爾

【答案】B

【解析】“白板說”是由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哲學家洛克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心靈是一張白紙,上面沒有任何記號,沒有任何觀念,一切的觀念和記號都來自于后天的經驗,這也是他認識論的基礎和出發點。

7.提出統覺學說的學者是( ?。?/p>

A.裴斯泰洛齊

B.夸美紐斯

C.詹姆斯

D.赫爾巴特

【答案】D

【解析】“統覺”一詞最初是由萊布尼茲提出的,康德繼承并發展了萊布尼茲的統覺理論。赫爾巴特的統覺理論深受萊布尼茲和康德思想的影響,統覺學說認為當新的刺激發生作用時,表象就通過感官的大門進入到意識閾中;如果它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喚起意識閾下已有的相似觀念的活動,并與之聯合,那么,由此獲得的力量就將驅逐此前在意識中占據統治地位的觀念,成為意識的中心,新的感覺表象與已有觀念的結合,形成統覺團(即認識活動的結果);如果與新的表象相似的觀念已經在意識閾上。那么,二者的聯合就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地位。

二、簡答題

1.簡述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基本含義。[2008年全國統考]

答: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說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他關于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實驗中對“教育心理學化”的具體嘗試,為把教育和教學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時代。其“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基本含義主要包括:

(1)教育目的的確定、教育理論的探索應尊重兒童的心理活動規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須充分認識到,人生來具有天賦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體的潛能,這種潛能不但有要求不斷發展的內在傾向,還有驅動其發展的內心動力。而且,“心、腦、手”這三種基本能力的發展既有統一性,又有各自的規律性,“支配每種才能發展的規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認真探索和遵循兒童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性,才能取得應有的教育和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制應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規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實現教學內容的心理學化

裴斯泰洛齊從應使學生在道德、知識、身體和勞動技能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基本思想出發,主張在初等學校教育階段,應開設廣泛的基礎知識課程。同時,裴斯泰洛齊還力圖從客觀現象和人的心理過程探索教育和教學內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出發,認為如果各科課程和教學內容都以這些要素為核心來組織,則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學效果。據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論。

(3)以教學程序與學生認知過程的協調為基本要求,實現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心理學化

教學原則和方法的心理學化是裴斯泰洛齊畢生都在探討的重要課題。他認為,要使教學原則與方法心理學化,首先要使教學程序與學生的認識過程相協調。裴斯泰洛齊認為,人的認識過程包括三個階段:從模糊的感覺印象到精確的感覺印象,從精確的感覺印象到清晰的表象,從清晰的表象到確定無誤的概念。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依循這三個階段進行的。他說:“教學首先把混亂、模糊的感覺印象一個一個地呈現到我們的面前,然后把這些孤立的感覺印象以變化的姿式放到我們眼前,最后把它們跟我們早先已有的整個系統組合起來。清晰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迸崴固┞妪R主張直觀性教學原則和循序漸進性的教學原則。

(4)教育者要適應兒童的心理時機,調動兒童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兒童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便逐漸認識到人的理智中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教育者要適應兒童的心理時機,盡力調動兒童的自我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懂得自己教育自己。

裴斯泰洛奇關于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不僅成為他自己關于人的和諧發展論、要素教育論、簡化的教學方法和初等學校各科教學法的重要理論基礎,而且對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教育心理學化逐漸發展為一種思潮產生了重大影響。當然,由于時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齊對人的心理的理解還不是真正科學的,存在著嚴重的唯心論缺陷。

2.簡評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2010年全國統考]

答:赫爾巴特把興趣活動劃分為注意、期待、要求、行動四個階段,并根據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的兩種思維狀態即專心與審思,提出了他的教學形式階段的理論。

(1)教學活動的明了、聯合、系統和方法四階段

明了(或清晰)。當一個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興趣活動對它產生注意;這時,學生處于靜止的專心活動;教師通過運用直觀教具和講解的方法,進行明確的提示,使學生獲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觀念聯合,即學習新知識的準備。

聯合(或聯想)。由于新表象的產生并進入意識,激起原有觀念的活動,因而產生新舊觀念的聯合,但又尚未出現最后的結果;這時,興趣活動處于獲得新觀念前的期待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與學生進行無拘束的談話,運用分析的教學方法。

系統。新舊觀念最初形成的聯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對前一階段由專心活動得到的結果進行審思;興趣活動正處于要求階段;這時,需要采用綜合的教學方法,使新舊觀念間的聯合系統化,從而獲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舊觀念間的聯合形成后需要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這就要求學生自己進行活動,通過練習鞏固新習得的知識。

(2)評價

赫爾巴特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依據心理學的觀點,反映了人類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本質認識的發展,為建立明確而規范的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教育科學化提供了理論依據;直接影響并推動了當時及之后世界教育實踐的發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了貢獻。但赫爾巴特教學形式階段理論過于強調從教師的角度推進教學進程,難以較好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表現出機械論傾向。

3.簡述柏拉圖關于“學習即回憶”的觀點。

答:(1)含義

柏拉圖認為從感性的個別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識,只有通過感性事物引起思維。認識共相,才能達到對真理的把握,強調理性思維,追求共相、本質。他把思維、共相看成與外界無關的、存在于人的靈魂的內部。

人在出生以前已經獲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識,當靈魂依附于肉體(降生)后,這些已有的知識被遺忘了,通過接觸感性事物,才重新“回憶”起已經遺忘的知識。學習并不是從外部得到什么東西,它只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

(2)評價

柏拉圖的“學習即回憶”說是對蘇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是內發論的代表,重視內部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但同時他將“靈魂”引入到了客觀認識中,具有唯心主義傾向。

三、論述題

閱讀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每個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為的教育三者培養起來的。只有三種教育圓滿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無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為的教育靠攏,只能是后兩者向自然的教育趨于一致,才能實現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

(1)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誰?

(2)其核心觀點是什么?

(3)試對本材料中反映出的觀點進行分析。

答:(1)本材料表述的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關于自然教育的觀點。

(2)核心觀點

自然主義的教育理論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體,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皻w于自然”的教育是指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他認為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皻w于自然”的具體表現有:

每個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為的教育三者培養起來的。只有三種教育圓滿地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無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為的教育靠攏,只能是后兩者向自然的教育趨于一致,才能實現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因此教育“歸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為基準,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地位,無須成人的灌輸、壓制、強迫,教師只須創造學習的環境、防范不良的影響。成人的作用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

自然的教育主要是針對富人的。窮人所處的環境特別是農村環境已經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們被迫只能接受這種自然的教育,不可能得到其他教育。而富人從自身的環境中所受的教育對他是最不適合的,對其本人和社會都是不相宜的。自然教育的最終培養目標是“自然人”,他所憧憬的社會“自然人”,即擺脫封建羈絆的資產階級新人。

(3)評價

盧梭“歸于自然”的主張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帶來了兒童觀、教育觀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其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局限性,但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教育思想是富于革命性的,他對封建教育腐朽性的揭露切中時弊,對新教育所提出的設想更具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在當時的法國引起強烈反響,而且對整個歐洲,對后世的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合江县| 马山县| 吉木萨尔县| 杭锦后旗| 屯昌县| 石家庄市| 岢岚县| 奉贤区| 习水县| 白朗县| 周至县| 莫力| 手机| 安西县| 新余市| 兴宁市| 鄂伦春自治旗| 济源市| 阿瓦提县| 兴文县| 梁河县| 田林县| 江都市| 沐川县| 崇仁县| 县级市| 永寿县| 嘉禾县| 屏东市| 会宁县| 永福县| 石门县| 阿拉善右旗| 托克托县| 江北区| 枝江市| 陵水| 横峰县| 宿迁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