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藝術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17196字
- 2020-11-06 19:28:51
2015年青島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鋼琴套曲中,不屬于德國作曲家舒曼創作的是( )。
A.《童年情景》
B.《蝴蝶》
C.《圖畫展覽會》
D.《大衛同盟舞曲》
【答案】C
【解析】舒曼,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音樂家的典型代表。舒曼的音樂創作包括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但最有特色的是鋼琴、藝術歌曲這樣一些浪漫主義的體裁。鋼琴套曲在舒曼的鋼琴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舒曼的鋼琴套曲有《童年情景》《狂歡節》《蝴蝶》《大衛同盟舞曲》等。C項,是穆索爾斯基的作品。
2.《蘭花花》是我國( )地區的民歌。
A.河北
B.云南
C.陜北
D.山西
【答案】C
【解析】《蘭花花》是陜北傳統民歌,它以純樸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蘭花花,她為了追求幸福不惜拼上性命,堅決反抗封建禮教。民歌以優美流暢、開闊有力的信天游曲調詠唱,并吸收了敘事的手法,用分節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歌詞的內容,成功地塑造了蘭花花的形象。
3.以下我國的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中屬于藏族舞的是( )。
A.鍋莊
B.長鼓舞
C.賽乃姆
D.安代舞
【答案】A
【解析】鍋莊是藏族的民間舞蹈。在節日或農閑時跳,男女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每逢節日,左近村寨的青年男女就會穿上自己繡制,鑲嵌著紅、綠、藍、黑各色花邊的桃紅、湖藍色長袍、圍裙和鞋尖向上勾起的繡花“云云”等節日盛裝,把黃土鋪地的場院點綴得如同色彩繽紛的花壇。“果桌”是鍋莊舞,早期與西藏奴隸社會和盟誓活動有關,后來逐步演變成為歌舞結合、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形式。
4.提出“大音希聲”音樂觀點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莊子
D.老子
【答案】D
【解析】中國道家崇尚“大音希聲”“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至高境界。大音希聲,即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達到極致的東西是不可捉摸的,出自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劇《圖蘭朵》中運用了中國民間小調( )。
A.《小白菜》
B.《交城山》
C.《繡荷包》
D.《茉莉花》
【答案】D
【解析】《茉莉花》,民間小調,流傳最廣的是江蘇和河北版本的小調。全國各地《茉莉花》的歌詞內容大同小異,逼真地反映出青年男女初戀時欲言又止的那種心態。全曲由4樂句組成,第三、四句在音樂上一氣呵成。它在國外被當作中國民間音樂的代表,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吸收到歌劇《圖蘭朵》中。
6.1927年,美國拍攝的電影( )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
A.《爵士歌王》
B.《卡薩布蘭卡》
C.《亂世佳人》
D.《魂斷藍橋》
【答案】A
【解析】1927年10月6日,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拍攝的第一部有對白的電影《爵士歌王》首映,標志著有聲電影的誕生。1928年同樣由華納公司推出的《紐約之光》被認為是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聲片”,從此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7.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是( )。
A.理查·施特勞斯
B.里夏德·施特勞斯
C.老約翰·施特勞斯
D.小約翰·施特勞斯
【答案】D
【解析】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一生寫了四百多首樂曲,包括圓舞曲、進行曲以及其他音樂體裁的樂曲,其中以《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敘曲》《春之聲》等曲最為著名,被稱為“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與父親同名,兩人都以創作圓舞曲而聞名于世。為區別起見,人們在他們的名字前面分別加上“老”“小”二字。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父”。
8.元雜劇《竇娥冤》是( )所撰。
A.關漢卿
B.白樸
C.馬致遠
D.王實甫
【答案】A
【解析】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代表作品有《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蝴蝶夢》等,其中《竇娥冤》堪稱元雜劇的典范,此劇揭露社會吏治的黑暗,是古典戲劇中著名的悲劇,被多種地方戲改編演出。
9.姜夔是哪個朝代的音樂家( )。
A.唐代
B.宋代
C.五代十國
D.漢代
【答案】B
【解析】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其代表作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
10.以下哪位演員是越劇演員( )。
A.紅線女
B.袁雪芬
C.嚴鳳英
D.新鳳霞
【答案】B
【解析】A項,紅線女是粵劇女演員,創造了新穎的“女腔”;C項,嚴鳳英是著名的黃梅戲女演員;D項,新鳳霞是評劇女演員,工青衣、花旦,在評劇藝術中形成“新派唱腔”。
11.電視劇《四世同堂》屬于( )。
A.原創電視劇
B.名著改編電視劇
C.電視藝術片
D.電視紀錄片
【答案】B
【解析】《四世同堂》是北京電視制片廠攝制的28集電視連續劇,根據老舍同名長篇小說改編。1985年10月廣播電視部授予《四世同堂》劇組特別獎,標志著中國電視連續劇進入一個新時期。
12.以下哪位作曲家是《無詞歌》的創作者( )。
A.瓦格納
B.舒曼
C.門德爾松
D.李斯特
【答案】C
【解析】門德爾松,德國早期浪漫主義作曲家、鋼琴演奏家、指揮家。其音樂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嚴謹性,也不乏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其創作包括5部交響曲,其中《蘇格蘭交響曲》《意大利交響曲》比較著名。他對管弦樂的貢獻還在于他的一批單樂章的音樂會序曲,如《仲夏夜之夢》《芬格爾山洞》等。作為一個鋼琴演奏家,他在鋼琴領域也有重要貢獻,除了鋼琴協奏曲、隨想曲等外,他的小品類鋼琴集《無詞歌》受到廣泛傳播。
13.在中國話劇發展史上,著名的歷史劇《屈原》是( )的作品。
A.曹禺
B.老舍
C.郭沫若
D.夏衍
【答案】C
【解析】郭沫若,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劇作家和革命家。其戲劇作品主要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聶嫈》和《高漸離》等。
1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造型藝術的是( )。
A.繪畫
B.雕塑
C.書法
D.舞蹈
【答案】D
【解析】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泥石、木料等),通過塑造靜態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的藝術。它既是一種再現性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的視覺藝術。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造型藝術具有造型性與直觀性、瞬間性與永固性、再現性與表現型的審美特征。
15.肖邦的鋼琴作品《小狗圓舞曲》又被稱為( )。
A.《一分鐘圓舞曲》
B.《溜冰圓舞曲》
C.《瘋狂圓舞曲》
D.《幻想圓舞曲》
【答案】A
【解析】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但其《小狗圓舞曲》簡短,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鐘圓舞曲》。
16.《百鳥朝鳳》是由民間樂曲加工改編而成的( )獨奏曲。
A.嗩吶
B.笛子
C.二胡
D.琵琶
【答案】A
【解析】《百鳥朝鳳》,原為流行于山東、河南、河北一帶的民間樂曲,后經加工改編為嗩吶獨奏曲。樂曲營造了一個由層次展開的、百鳥爭鳴的音響世界。改編后大量運用雙吐技巧,增加了音樂的華彩性。
17.( )是隋唐時期音樂成就的代表,其主體部分是歌舞大曲。
A.清商樂
B.歌舞百戲
C.鼓吹樂
D.宮廷燕樂
【答案】D
【解析】隋唐的音樂文化成就以宮廷燕樂為最高代表。其主體部分是歌舞大曲,風格融合了中原和各周邊民族的音樂元素。燕樂大曲結構復雜多變、藝術精細,代表作品是《霓裳羽衣曲》。
18.《孟姜女》是流傳于全國的( )。
A.時調
B.謠曲
C.吟唱調
D.花兒
【答案】A
【解析】《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為流傳于全國的民間時調,講述孟姜女歷盡艱辛為被迫去修筑長城的丈夫送寒衣的故事。旋律由四句組成,呈起承轉合關系。許多地區都有這首民歌的變體。
19.18世紀末四大徽班進京,促成了以( )為主的京劇的誕生。
A.昆山腔
B.皮黃腔
C.余姚腔
D.弋陽腔
【答案】B
【解析】“四大徽班”是指三慶、四喜、春臺、和春。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四大徽班”奉詔進北京演出。以此為起點,京劇走向宮廷,得到歷代皇室喜愛,從而取得全國大劇的地位,并對后來以皮黃腔為主的京劇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聲樂作品《在太行山上》的曲作者是( )。
A.呂驥
B.麥新
C.聶耳
D.冼星海
【答案】D
【解析】《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由桂濤聲詞,冼星海曲,于1937年在武漢為山西游擊隊而作的二聲部合唱。
21.下列選項中,哪一部作品屬于古琴音樂( )。
A.《廣陵散》
B.《喜相逢》
C.《二泉映月》
D.《步步高》
【答案】A
【解析】B項,原為內蒙古民間樂曲,音調也作為一些地方的過場音樂。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將其改編為梆笛獨奏曲;C項,二胡獨奏曲,華彥鈞創作;D項,是20世紀20年代,主奏樂器由原來的琵琶改為高胡和揚琴的代表曲目。
22.從( )開始,我國音樂發展的中心從宮廷轉向城市。
A.秦
B.漢
C.宋
D.元
【答案】C
【解析】自宋代開始,隨著商品流通活躍,市民階層的壯大,城市中各種娛樂場所紛紛建立。職業藝人云集于瓦子勾欄,于是說唱、戲曲和小型器樂等多種民間音樂迅速發展,宮廷歌舞大曲逐漸被戲曲取代,中國音樂發展中心從宮廷轉向城市。
23.中國園林藝術的美的精華與核心是( )。
A.自然美
B.建筑美
C.環境美
D.文化美
【答案】A
【解析】中國園林藝術不是單純的描摹自然,而是要在對自然進行選擇和加工中,融入人的審美情趣和理想,將自然美提升為意境美。詩文入景是中國園林意境創造的獨特手法。它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的和諧統一,計成在《園冶》中提到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園林美學的核心思想。
24.以下屬于民間音樂種類的是( )。
A.說唱音樂
B.文人音樂
C.宮廷音樂
D.宗教音樂
【答案】A
【解析】中國的民間音樂是其他類型傳統音樂的基礎,而且就數量而言,占有最大的比重,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也最為廣泛。它主要由民間歌曲、歌舞、說唱、戲曲和器樂五大類組成。每一類之下又可以劃分為更多的小類別。
25.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 )的畫卷。
A.宗教生活
B.政治斗爭
C.生活風俗
D.人物形象
【答案】C
【解析】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的風俗畫作品。該畫主要描述的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此畫卷是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作者張擇端是宋徽宗時期的宮廷畫家。
26.《中花六板》是( )的名曲之一。
A.廣東音樂
B.十番鑼鼓
C.江南絲竹
D.山東鼓吹
【答案】C
【解析】《中花六板》是“江南絲竹”的八大名曲之一,是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的變體之一,它將原曲的速度放慢,使音樂更加悠揚抒情,富有江南水鄉的色彩。
27.“有機建筑”是指建筑與自然有機融合在一起,其代表性作品是( )。
A.北京故宮
B.比薩斜塔
C.悉尼歌劇院
D.美國白宮
【答案】C
【解析】有機建筑是現代建筑運動中的一個派別,代表人物是美國建筑師賴特。該流派認為每一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夠生存于世的內在因素決定的。每個建筑的形式、它的構成,以及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的解決,都要依據各自的內在因素來思考,力求合情合理。其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即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啟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其認為自然界是有機的,因而取名為“有機建筑”。
28.下列選項中,屬于雕塑的作品是( )。
A.《維納斯》
B.《蒙娜麗莎》
C.《最后的晚餐》
D.《西斯廷圣母》
【答案】A
【解析】公元前3世紀前后,古希臘的著名雕像《維納斯》充分反映了人體之美,這種風格的雕塑在當時的世界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29.聲樂作品《問》的是由易韋齋詞,( )曲。
A.趙元任
B.簫友梅
C.聶耳
D.麥新
【答案】B
【解析】藝術歌曲《問》由蕭友梅作曲,易韋齋作詞,創作于20世紀20年代初。歌詞連續向聽者提出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問題。音樂形象雖然單一,但顯得從容不迫,并不讓人感到乏味。
30.歐洲浪漫主義歌劇的奠基之作是由( )創作的《自由射手》。
A.貝利尼
B.舒伯特
C.瓦格納
D.韋伯
【答案】D
【解析】德國作曲家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開始創作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皇家歌劇院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劇舞臺上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是歐洲浪漫主義歌劇的奠基之作,其中《獵人合唱》是這部歌劇的著名唱段。作者認為這部作品是他惟一完整的歌劇作品。
31.德國音樂家亨德爾的作品是( )。
A.《創世紀》
B.《彌賽亞》
C.《勃蘭登堡協奏曲》
D.《圣母彌撒》
【答案】B
【解析】亨德爾,德國作曲家,與巴赫同時被視為巴洛克后期的兩個巔峰人物。代表作有清唱劇《彌賽亞》,“彌賽亞”意即上帝派遣到人間的使者,這是一部對救世主耶穌表達崇敬和歡呼的聲樂作品。作品以圣經內容為題材,是亨德爾最成功、流傳最廣的清唱劇之一。
32.電視劇《紅樓夢》改編自( )的同名古典名著。
A.吳承恩
B.羅貫中
C.施耐庵
D.曹雪芹
【答案】D
【解析】《紅樓夢》是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曹雪芹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36集電視連續劇,獲1986年全國優秀電視劇(第7屆)“飛天獎”、連續劇特別獎。
33.( )是表現成年人身體膝蓋以上或場景局部的景別。
A.全景
B.遠景
C.中景
D.近景
【答案】C
【解析】景別是指被拍攝的主體(可以是人、物或環境)在畫框內呈現的范圍。根據這種范圍的比重和畫面表現空間(一般是以畫框內成年人身體部分多少為標準),可以進一步分景別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其中,中景是指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視距比近景稍遠,能為演員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不僅能使觀眾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
34.歌曲《南泥灣》的曲作者馬可,還曾創作秧歌劇( )。
A.《白毛女》
B.《江姐》
C.《夫妻識字》
D.《劉三姐》
【答案】C
【解析】馬可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代表作有歌曲《南泥灣》(1943年)、《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陜北組曲》等。
35.( )為朝鮮的一種傳統說唱體裁,以粗礪的發聲為特色。
A.歌舞伎
B.盤索里
C.彈詞
D.甘美蘭
【答案】B
【解析】盤索里是朝鮮的一種傳統說唱體裁,唱、說白和形體動作相結合的表演,以粗礪的發聲為特色,講述傳統的長篇故事,例如《春香傳》《沈清傳》等。
二、多項選擇題
1.以下哪些作品是由黃自創作的( )。
A.《旗正飄飄》
B.《長恨歌》
C.《玫瑰三愿》
D.《賣布謠》
E.《花非花》
【答案】ABCE
【解析】黃自,中國20世紀30年代重要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管弦樂序曲《懷舊》,愛國歌曲《抗敵歌》《旗正飄飄》,藝術歌曲《玫瑰三愿》《南鄉子》《花非花》等。清唱劇《長恨歌》是黃自一生惟一的一部大型作品,雖未寫完,但已包括了原詩主要內容,仍不失為中國浪漫主義的聲樂經典之作。《賣布謠》是趙元任的作品。
2.宋元時期最重要的說唱體裁是( )。
A.鼓子詞
B.相和歌
C.吳歌
D.諸宮調
E.西曲
【答案】AD
【解析】宋元時期最重要的說唱體裁是鼓子詞和諸宮調,前者為后來各種說唱形式的發展做了準備,后者的形成和發展則為戲曲音樂打下了基礎。
3.下列芭蕾舞劇作品中,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是( )。
A.《天鵝湖》
B.《春之祭》
C.《胡桃夾子》
D.《睡美人》
E.《火鳥》
【答案】ACD
【解析】柴可夫斯基是第一位把交響音樂的創作思維、方法注入芭蕾音樂創作中的作曲家,從而改變了音樂在舞劇中的地位和作用。馬里烏斯·彼季帕與其弟子列夫·伊凡諾夫創作了享譽世界的三大芭蕾舞劇《睡美人》《天鵝湖》《胡桃夾子》,這三大芭蕾舞劇均由柴可夫斯基作曲。《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火鳥》是米哈伊爾·福金排演的芭蕾舞作品。
4.藝術鑒賞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動態審美過程,一般可以區分為( )三個階段。
A.審美直覺
B.審美體驗
C.審美升華
D.審美理解
E.審美表達
【答案】ABD
【解析】藝術鑒賞是以藝術作品為對象的審美活動。藝術鑒賞與創作都是審美活動,都要圍繞著藝術作品而進行。藝術鑒賞活動既是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的審美過程。這種動態性,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區分為審美直覺與感知、審美體驗與想象、審美理解與創造三個階段。
5.按照作品的風格類型,戲劇可劃分為( )。
A.情景劇
B.悲劇
C.喜劇
D.鬧劇
E.正劇
【答案】BCE
【解析】戲劇的分類復雜:①從風格劃分,有傳統的三大類型,即悲劇、喜劇和正劇。②按題材或表現內容劃分,有兒童劇、農村劇、歷史劇、傳記劇、軍事劇等。③按演出方式劃分,有廣場劇、教堂戲劇、咖啡館戲劇、環境戲劇等。
三、名詞解釋
1.聶耳
答:聶耳,中國音樂家。他在1935年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曲。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正是共產黨領導下人民革命的產物,代表作有《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畢業歌》等,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2.美育
答: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指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能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美育的任務是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為其他教育功能的發揮提供前提條件,即美育的育德、促智、健體功能等。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實際上是一種形式美育概念,是與實質美育概念相聯系的、對于現實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已經“超”出了原有的直接和間接功能范疇。
3.琵琶曲《十面埋伏》
答:《十面埋伏》,琵琶獨奏曲。初見于清代華秋萍所輯的《琵琶譜》,以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在垓下決戰為主題。全曲分為13段,每段均有標題,以不同的音調、節奏和演奏技法依次展現戰前、戰中和戰后的場景。尤其是在第6~8段“埋伏”“雞鳴山小戰”和“九里山大戰”中,以右手豐富的技巧(如絞弦、煞弦等)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金戈鐵馬、雷霆萬鈞的宏大戰爭場面。
4.貝多芬
答:貝多芬,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最重要的成就是交響曲、奏鳴曲、協奏曲和室內樂這類古典主義的器樂體裁,他的9部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一部小提琴協奏曲、5部鋼琴協奏曲以及眾多的室內樂都是古典主義器樂的顛峰之作。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分別是《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第三交響曲(英雄)》《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第九交響曲(合唱)》。貝多芬音樂的最大特點是充滿英雄主義激情,賦予器樂創作以更深刻的內在表現力,他的音樂將古典主義推向極致,并為音樂的未來發展打開了大門,在西方音樂歷史上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力。
5.新古典主義音樂
答:新古典主義音樂既否定浪漫主義音樂的標題性和主觀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義及其引伸出來的表現主義中夸大的幻想和表現。新古典主義主張音樂創作不必去反映紊亂的社會和政治,而主張采取“中立或藝術至上”的立場;主張創作應該回到“古典”中去,那里有音樂的純粹(不混雜詩或繪畫等);作曲家應該擺脫主觀性,而以冷靜的客觀性把古典具有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現代手法再現出來。其代表作家有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和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其典型作品是布索尼的《喜劇序曲》和《鋼琴小奏鳴曲》,最典型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劇音樂《繆斯的主宰阿波羅》《仙女之吻》《詩篇交響曲》和《鋼琴協奏曲》等。20年代初到50年代后,新古典主義成為影響面最大的音樂流派,其對許多現代優秀的作曲家都有深遠的影響。
6.藝術批評
答:藝術批評是根據一定的思想立場和美學原則、理論體系,對以藝術作品為中心的一切藝術現象進行理性分析和審美判斷的創造性文化活動。藝術批評作為一門特殊的科學,與其他科學不同。它既需要冷靜的頭腦,又需要強烈的感情;既離不開理性的分析,更離不開藝術感受,因此藝術批評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對藝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7.學堂樂歌
答: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戊戌變法倡導廢科舉、興學堂,使得學堂樂歌誕生。它一般是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歌唱而編創的歌曲。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是20世紀學堂樂歌運動的著名音樂家。沈心工是最早開始編寫樂歌教科書的作者之一,《黃河》(楊度詞)是其音樂創作領域的突出成就之一。
8.勞動號子
答:勞動號子是指應用于勞動之中,具有協調與指揮動作,激勵勞動者熱情的具有實用功能的民歌題材之一。號子的音樂風格粗獷豪邁,句幅短小,律動性較強,反復出現固定性的、周期性的節奏,一領眾和是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歌唱形式。音樂比較靈活自由,曲調和唱詞帶有某種即興性。勞動號子有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船漁號子、作坊號子等類型。
四、簡答題
1.簡述巴赫的藝術成就。
答:巴赫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中世紀以來音樂最偉大的總結者,被后世稱為“近代音樂之父”。其創作代表了巴洛克音樂的最高成就。巴赫在世時默默無聞,去世后五十多年,在19世紀被重新發現,成為一代音樂宗師。其主要的藝術成就,具體如下:
(1)《布蘭登堡協奏曲》
《布蘭登堡協奏曲》包括六首協奏曲,因獻給布蘭登堡侯爵而得名。作品將意大利協奏曲的優點和德國音樂思維融為一體,充滿輕松愉悅的情趣,是巴洛克協奏曲的經典之作。
(2)《馬太受難樂》
巴赫一生寫了很多宗教合唱作品,最著名的還有:《約翰受難樂》《b小調彌撒》以及200多首康塔塔。《馬太受難樂》以圣經中耶穌受難故事為內容,有獨唱、合唱和樂隊演出,雖然是宗教體裁,但卻充滿了深刻的人類精神。此曲在巴赫去世后半個多世紀才得以上演,巴赫的音樂從此為世人熟知。
(3)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康塔塔作者
巴赫共寫有200多首教堂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他的康塔塔突出了合唱的作用,由合唱開始,中間是數段獨唱,最后又由合唱結束。
(4)組曲在德國的代表人物
巴赫寫了許多組曲,包括著名的《法國組曲》和《英國組曲》。除了鍵盤樂組曲外,在巴洛克時期其他形式的組曲也很流行,著名的有巴赫的四首《管弦樂組曲》、六首《大提琴組曲》,以及亨德爾的《水上音樂》組曲和《煙火音樂》組曲。
總之,巴赫創作范圍非常廣泛,除歌劇以外,他涉及到幾乎所有的音樂領域:管風琴、古鋼琴、奏鳴曲、協奏曲,以及聲樂的康塔塔、受難樂等等。他是世界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
2.簡述藝術起源的基本學說。
答: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爭論歷時長久,至今尚未降溫,多種觀點跨時空并存,至今仍各執一詞。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學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模仿說
模仿說是一種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最古老的理論,始于古希臘哲學家。這種學說認為: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模仿沖動。繼古希臘哲學家之后,文藝復興時期的萊奧納爾多、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這種理論直到19世紀末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
(2)游戲說
游戲說認為藝術起源于游戲,它是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發生理論中較有影響的一種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人們也因此把游戲說稱為“席勒—斯賓塞理論”。
(3)表現說
表現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表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因。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英國詩人雪萊、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等。
(4)巫術說
巫術說是西方關于藝術起源理論中頗有影響、頗具勢力的一種學說。這種理論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藝術作品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早見于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的《原始文化》一書。
(5)勞動說
19世紀末葉以來,在歐洲大陸許多民族學家與藝術史家中廣為流傳藝術起源于“勞動”的理論。俄國普列漢諾夫通過對原始音樂、原始歌舞、原始繪畫的分析,以大量人種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民俗學的文獻系統地論述了藝術的起源及其發展問題,并且引出了藝術發生于勞動的觀點。
(6)多元決定論
法國結構主義學者阿爾都塞提出了“多元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任何文化現象的產生,都有多種多樣的復雜原因,而不是由一個簡單的原因造成的。原始人要靠勞動來生存,也要靠巫術來理解世界,吃飽了之后也要游戲,有了情感也要宣泄,這些都是正常的生活,在這么一個環境之中,極有可能存在多種因素會同時對藝術發生起到影響作用。
3.簡述藝術審美教育的特點。
答: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之教化影響從而發生思想的變化。正因為藝術形象有著讓人模仿的感染力,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藝術家、教育家都很重視藝術的教育功能。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特點具體如下:
(1)“以情感人”
從本質上面來看,藝術教育同樣也是一種情感教育,以情感人,由于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會引起審美主題的情感運動,會讓心靈對美和藝術產生一種激情。
(2)“潛移默化”
藝術和其他意識形態區別在于藝術的審美價值,這是藝術最主要且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意識和感受,欣賞者通過藝術的欣賞來獲得感知,同時也獲得了審美的需要,藝術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它通過藝術活動,使人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引起思想感情和人生態度的改變。
(3)“寓教于樂”
藝術教育的特點還在于寓教于樂,在藝術教育的指導下,主要通過藝術的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得到滿足,獲得精神的享受和審美,愉悅心情,產生積極向上的想法。
4.簡述交響樂隊的構成。
答:交響樂隊是一個大型的音樂團體,一般用來演奏古典音樂。一個交響樂隊一般由80多位音樂家組成,有些甚至由上百音樂家組成。只有交響樂隊外形勢比較小的古典音樂樂隊被稱為室內樂團,室內樂團的成員數一般少于50人。在演奏時并不一定所有的音樂家都參加演奏,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參加演奏的音樂家數目也不同。典型交響樂隊由四個樂器組構成:
(1)弓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2)木管樂器: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巴松管、低音大管。
(3)銅管樂器:小號、長號、法國號、大號。
(4)打擊樂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鋼片琴、鋼琴等。
樂器組之間和之內有一定的公認等級關系。每個樂器組有一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和領導組內其他音樂家的任務。現代交響樂隊演奏時一般需要一個指揮家指揮,首席或羽管鍵琴家起指揮家的作用。
5.簡述劉天華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貢獻。
答:劉天華,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其對民族音樂發展的貢獻有:
(1)在民族器樂曲方面的音樂創作成就
①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②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一首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編有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五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編的《飛花點翠》,已成為琵琶經典樂曲。
(2)在樂器的制造改良上的成就
劉天華對二胡、琵琶進行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術上進行改造,以期達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對二胡二根弦的音準進行調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現力。他又依十二平均律制作了新的琵琶,并增加琵琶的品和項,使琵琶能有準確的音準并能演奏半音階。
(3)記譜法的改進
①劉天華相當重視記譜法的改進,他認為不發達完備的樂譜,使得中國古代音樂無法完整地留傳下來,而間接造成中國音樂的衰微。他首先大力推廣將五線譜用于中國音樂之上。
②由于當時國人仍慣用舊有的工尺譜,他便將五線譜中一些記譜法如節奏、指法、強弱等記號融入工尺譜之中,形成一套較完善而能通行的記譜方法,并以此方式整理出了《瀛州古調新譜》《佛曲譜》及《安次縣哨子曲譜》等中國古樂及民間音樂。
(4)國樂改進
在民國初年,劉天華主張進行國樂改進,反對音樂完全西化,音樂家不僅要守住自身的傳統,更要把中國音樂的好處向世界發揚光大。
①他主張“必須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潮流,從中西的調合與合作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然后才能說得進步兩個字”。
②“介紹西樂,以改進中樂為輔助,并想效法西樂,配合復音,并參用西洋樂器”,再“從創造方面去求進步”。
劉天華在教學之余學習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論,并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西洋音樂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樂創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雖然尚未能達成他的理想,“讓國樂與世界音樂并駕齊驅”,但他對于近現代國樂的發展開啟了很好的道路,并被譽為二胡鼻祖。
6.簡述藝術的社會功能。
答: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藝術的眾多社會功能中,藝術的審美認識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審美娛樂功能共同構建了藝術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社會功能。
(1)審美認知功能
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和人生。
①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使人們豐富人生經驗、增長知識。
②藝術對于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知功能。藝術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的深度和廣度,并且常常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卻的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
③藝術對于自然現象也具有審美認知作用,藝術可以幫助人們增長多方面的科學知識。
(2)審美教育功能
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潛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①思想宣傳鼓動作用。藝術可以成為時代的號角、民族的心聲,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區分真善美和假惡丑,通過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美情操,來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3)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
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是指藝術作品通過生動的形象、優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等給讀者、欣賞者以自由的快樂、舒心的休息和審美的愉悅。
①藝術的美感存在于思想內容。藝術的美感作用是一種自然、舒適的感覺,它不帶任何強制性活動,當人們在觀賞一幅色彩絢麗的花鳥畫時,是一種純粹的優美的人生享受。
②藝術的美感存在于形式技巧。一部小說巧妙的構思,一首樂曲優美的旋律,一幅名畫奇絕的色彩,都能使人心馳神往,與之感應,獲得創造性的樂趣。
③藝術能“化腐朽為神奇”,具有“審丑價值”。不僅描寫美的事物的藝術作品能引起人的美感,描寫丑的事物的藝術作品也能引起美感。現實中許多丑惡的事物在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燭照下,在高超技巧的處理下,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其在藝術作品中變成具有美感的藝術形象。
總之,藝術的這三種社會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它們都是以審美為基礎,通過審美作用來實現的。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可以用“寓教于樂”來概括說明。“樂”是實現“教”的前提,有“教”無“樂”就失去了藝術的根本特征,必然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泥坑。
五、論述題
1.請結合具體實例,談談你對藝術風格的理解。
答:藝術風格指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它不同于一般的藝術特色或創作個性,它是通過藝術品表現出來的更為穩定、更為內在和深刻的,從而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或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的外部印記。正確的認識藝術風格,應該從其意義、形成原因、特征三方面著手。
(1)藝術風格的意義
風格的形成是藝術家在藝術上趨向或達到成熟的標志。具有鮮明的獨創風格的藝術作品,能夠產生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它不只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而且使人們從這樣的作品中發現其他任何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美。在藝術的欣賞與批評中,只有具體把握住作品的風格,欣賞者和批評家才能真正把握住作品所特有的美,對作品作出具體的、適當的分析和評價。
(2)藝術風格的形成原因
風格是藝術品的獨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以及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的個性特征與由作品的題材、體裁以及社會、時代等歷史條件決定的客觀特征相統一而形成的。風格的形成有主觀、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①在主觀上,藝術家具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人生道路、生活環境、閱歷修養和藝術追求,必然會在藝術創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有別于其他藝術家的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顯著特征的創作個性。藝術風格就是創作個性的自然流露和具體表現。
②在客觀上,藝術家創作個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屬的時代、社會、民族、階級等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而藝術品所具體表現的客觀對象、所選擇的題材及所從屬的體裁、藝術門類,對于風格的形成也具有內在制約,這就是形成風格的客觀條件。
(3)藝術風格的特征
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與同一性的特征。現實世界本身無限豐富的多樣性、藝術家各不相同的創作個性以及藝術欣賞者審美需要的多樣性,決定了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同一藝術家的風格由于其創作個性的制約而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風格特征;不同藝術家之間的風格也不能不受到他們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時代、民族、階級的審美需要和藝術發展的制約,從而顯示出風格的一致性。
在藝術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同一類型的風格往往會形成一種藝術流派;各種藝術流派的發展、演變不僅構成了藝術的發展歷程,而且反映了各時代社會思潮和思想的變化。
2.“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請結合藝術表演實踐,從藝術鑒賞與藝術形象的角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和理解。
答:“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藝術作品豐富、復雜的內涵所致,更重要的則在于藝術鑒賞的多樣性。藝術鑒賞的多樣性是指不同的鑒賞者在鑒賞同一部藝術作品時,其審美感受和審美領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別。
(1)藝術鑒賞多樣性的形成原因
藝術鑒賞差異性根源于鑒賞主體的個性差別,也與時代、民族、階級的差別相關。
①鑒賞主體的個性差異。在眾多的審美差異中,最重要的是因鑒賞者審美個性的多樣性而造成的差別。每個具體的鑒賞者都擁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內心世界、藝術趣味、審美經驗,這些因素綜合體現于藝術鑒賞之中,就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審美個性。審美個性不同的鑒賞者,對藝術作品的接受和投入均不相同,因而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和領悟也肯定不會相同。
②時代差異。時代差異是指不同時代的鑒賞者在鑒賞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審美傾向、鑒賞能力和價值觀念,這是由于不同時代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時代風尚等差異而形成的。
③民族差異。民族差異是由不同民族的社會風尚、文化傳統、心理習慣等差別形成的。
④階級差異。階級的審美差異也不可忽視,它是由鑒賞者的階級立場、思想觀念、生活條件等不同而造成的。
(2)藝術鑒賞多樣性亦存在于同一鑒賞者身上
藝術鑒賞的多樣性,實際上是從審美再創造的性質派生出來的。藝術鑒賞充分尊重鑒賞者的個性,主體在審美時,既是在鑒賞美的對象,也是在確證自身的本質力量。藝術鑒賞的多樣性不僅存在于不同的鑒賞者之間,即使是同一位鑒賞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的心境下,鑒賞同一部藝術作品時,其感受和領悟也不盡相同。
3.列舉中西音樂發展史中的實例,論述藝術活動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答:藝術的繼承和創新是藝術發展過程中辯證統一的兩個方面。
(1)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與創新
①藝術發展的繼承,是指前代藝術對后代藝術的巨大影響,以及后代藝術對前代藝術的積極成果的保留。繼承藝術遺產的原則是批判的原則,不是簡單的拋棄否定,也不是全盤照搬的復古主義,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是古今一切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
②藝術發展的創新,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規律。對藝術作品而言,創新表現為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對藝術家而言,創新表現為對他人和對自我的超越。藝術創新根據不同的程度有延續風格中的創新,也有風格轉變的創新。
(2)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藝術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中向前發展的,這是藝術自身運動的一個普遍規律。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主要表現為:
①創新是繼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為目的的繼承才是科學的批判的繼承。
②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的創新才是成功的、有價值的創新。
藝術的繼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創新不是離開傳統另辟蹊徑,而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揚光大。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應立足于“繼承”,著力于“創新”,使批判繼承與發展創新有機統一起來。
如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正是在繼承與創新中推向前進的。比如在民國初年,劉天華主張進行國樂改進。他主張“必須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潮流,從中西的調和與合作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然后才能說得進步兩個字”。他主張“介紹西樂,以為改進中樂的輔助,并想效法西樂,配合復音,并參用西洋樂器”,再“從創造方面去求進步”。這正是藝術的繼承與創新的體現。
4.鄭板橋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之說,請從藝術的創作過程來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答:藝術創作過程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的、復雜的、極富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是藝術家在創作欲望的推動下,圍繞創作意圖,進行藝術思維,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完整的藝術意象,隨即運用藝術語言和各種表現手段,把它物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可供鑒賞的藝術作品的全部創作活動過程。鄭板橋這段話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這三個詞非常形象、恰當地描述了藝術創造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1)“眼中之竹”——藝術體驗
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象、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的審視、體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藝術構思
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造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使得藝術意象得以創造和成熟,通過藝術整合、變形、移情從而凝結藝術意蘊,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體觀念中的藝術意象。
(3)“手中之竹”——藝術表現
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并以物化形態使之得以顯現,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情境或形象體系,在藝術意象物化與表現之后,將藝術內涵進一步深化,使主體在物化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審美傾向,使藝術家不斷進行藝術語言鍛煉,提升藝術意蘊,最后產生的形象、意境、典型,形成的文本。
5.結合音樂表演實踐,分析一個藝術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的藝術創作能力。
答:藝術家從事藝術創作需具備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包括較好的藝術修養和較強的審美創造力。藝術工作者應該從藝術修養和審美創造力兩方面來提升自身的藝術創作能力。
(1)藝術家應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
①先進的世界觀和審美觀
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傾向決定著藝術家正確的創作目的與創作動機,影響著藝術作品的格調與品位。藝術家只有具備正確而深刻的思想見解和審美傾向,才能站在浩瀚的社會生活中敏銳地捕捉到藝術創作所需要的具有本質特征的素材,才能站在時代的高度,觀察歷史和現實,從而把握和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
②廣博的知識
藝術家應具有廣博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人類社會的各類學科和知識都是相通的,藝術家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廣泛,越能夠從更高、更寬泛及相互聯系的角度把握社會和人生,使他們的作品具有更廣泛、更全面的藝術表現力。許多偉大的巨著被人們稱之為社會的百科全書(如《紅樓夢》《人間喜劇》等),作者若無廣博的知識是絕難創作出來的。
③深邃的思想
能否具有深邃的思想,是衡量一個藝術家修養與素質高下的重要尺度。藝術作品蘊含的思想深度往往同藝術家本人的思想高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思想深刻、高瞻遠矚、獨具慧眼的藝術家才可能發現常人所未見的真理,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示。
④豐富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藝術家的感受、情感、思想、愿望、志趣等主觀因素,對藝術創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藝術創作需要激情和靈感,這些都同藝術家豐富的情感密切相關。同時,只有創作者融入強烈情感的藝術形象才可能打動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藝術家還須具有獨特的人格,透過藝術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力量。藝術家的獨立人格,是藝術家主體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人格的高尚與卑下,直接影響到藝術創作的格調與作品品位的高低。
(2)藝術家應具有較強的審美創造力
①敏銳的感知力
藝術家對生活中各類事物必須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敏銳的感受,他們要善于觀察和捕捉那些不為人們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緒因素,從中發現生活與自然的內涵,做出對生活、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思考。
②豐富的想象能力
藝術想象是一種心靈的創造、心靈的自由。想象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藝術家回憶中零散的生活印象組合在一起,進行移植改造,通過想象形成一個完整的形象;二是將藝術家帶入特定的創作情境,模擬描寫對象的神態,體驗描寫對象的心情,以彌補藝術家生活經驗的不足。想象力的豐富與貧乏,是藝術家藝術才華高低的標志。
③精湛的藝術技能
藝術家必須具備專門的藝術技能,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創作技巧,熟練運用這門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才能創造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作品。例如,音樂家必須掌握旋律、節奏、和聲、復調等表現手法,電影藝術家必須掌握鏡頭、畫面、音響、色彩等電影語言,畫家必須掌握構圖、造型、設色等藝術手段。
在音樂實踐中,通過音樂表演,獲取的是感性的音樂體驗,在這樣的體驗中,牢固樹立世界觀與審美觀,深化音樂領域的思想,同時增加有關音樂的藝術知識,并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藝術人格,進而使藝術修養獲得提升;另外通過藝術實踐,在音樂的感知、思維、想象等方面都獲得提升,加上技能獲得鍛煉,這就為未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之音樂表演實踐,作為一種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打破藝術創作的思維定勢是藝術家提升藝術修養的終極目標。
- 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第11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5年北京市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西安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大學數學系《高等代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嚴強《公共行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中國哲學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濮良貴《機械設計》(第9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9小時高清視頻】
- 裴平《國際金融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丁法章《當代新聞評論教程》(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西醫綜合考試大綱精解與模擬試題
-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趙云澤《中國新聞傳播史》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永濤《英美文化基礎教程》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2014年會計碩士聯考高分突破·財務會計分冊
-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