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藝術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6080字
- 2020-11-06 19:28:51
2015年四川師范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
1.感興論
答:感興論是一種來自中國傳統的審美感興的看法。感興是一種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感物過程的人生意義直覺。感是感物,代表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和體驗;興是平常狀態的興起,代表個體從物質生活情境中興起興奮,以達到身心愉悅狀態的一個標志。感興不僅可以來自個人生活的體驗,而且更應該來自通過個人而對超個人的社會生活境遇的體驗。如鄭板橋畫竹過程中感興的演變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嚴羽的“興趣”說和“妙悟”說是感興論的代表論點。
2.藝術興辭
答:藝術興辭指具有調達體驗理想與生存境遇間關系作用的符號實踐方式,是藝術品所攜帶的情感思想與語言形式。它由感興和修辭構成,前者提供深沉體驗和超拔理想,后者提供符號實踐具體途徑,通過適當編碼方式將前者予以形式化、具體化。藝術興辭的特征編碼分為:隱興與轉興,蘊辭與秀辭。
3.藝術媒介
答:藝術媒介又稱藝術材料,指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用于藝術表現的物質手段,即用來表現藝術構思的物質材料。它是藝術家審美創造活動的產物,是傳達審美信息的物質載體。藝術傳達的完成要靠藝術媒介來實現,藝術媒介在整個藝術實踐活動系統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中介作用。不同的藝術門類采用不同的藝術媒介,創作出不同形式的藝術體裁、品種或樣式。
4.仿象
答:仿象是近現代藝術與哲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是在真實與虛假之外,對主觀感受的具象表現,是藝術價值取向問題中爭論的焦點?!胺孪蟆币匀藗儏^分真實事物和摹擬事物的能力,打破了優先順序:形象和它的模特相比,必須處于從屬地位。仿像不是低一級的復制,它有一種否定原件和復制、模特和復制品之間區別的實際力量。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在《古代哲學和仿像》中重新將“仿像”定義為藝術學術語,福柯較早在超現實主義中尋求現代仿像。
5.非直觀藝術
答:非直觀藝術,是根據由公眾的文字素養及想象力匹配起作用的藝術門類,非直觀藝術主要是指語言藝術即文學,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各種體裁。由于文學總是以語言為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語言作為藝術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人們一般將文學稱之為語言藝術。非直觀藝術是藝術門類按照感興方式劃分,與之相對的是直觀藝術。
6.憤書說
答:憤書說,即“發憤著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提出的,他在著述《史記》的過程中提到:“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后來被文藝理論家總結為“憤書說”,主要是指藝術家越是在窮困不得志的情況下,越要砥礪自己,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唐代韓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平則鳴”,與他們一脈相承,宋代的歐陽修在《梅圣俞詩集序》中提出了“詞窮而后工”,清代詩人趙翼也在詩句中寫到“賦到滄桑句便工”,這些都是對“發憤著書”的發展。
二、簡答題
1.藝術的定義是什么?它包含什么樣的內涵?
答:(1)定義
藝術是各民族幾千年發展起來的獨特的意識形態,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學等各個方面的形態。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征。藝術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2)內涵
①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藝術,同其他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一樣,藝術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它的發生和發展,歸根到底是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這種決定作用,表現在藝術的發生和發展上,是經濟基礎最終決定了各個歷史階段的藝術的主要內容和形態。同時,藝術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
②藝術是審美的意識形態
a.藝術反映現實美,即現實中美的事物的美?,F實美可以分為兩大類:自然美與社會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會美是指人類社會關系中的美,即社會事物的美。至于人的美,則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會美的一面,人的美貌屬于自然美,而美德就屬于社會美。
b.藝術創造藝術美,可以通過主體的意識作用把現實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轉化為藝術美。藝術作品的美,是由創作主體的審美認識而產生,“按照美的規律”并為美的目的而創造的事物的美。
2.藝術興格由哪兩部分構成?請簡要回答。
答:藝術興格是指基于藝術家內在感興情性而呈為藝術品外在體貌特征的藝術風韻格調。大致由作者興性與作品風格兩部分構成。
(1)作者興性(興)—審美感興
感興是一種來自中國傳統的審美感興的看法。感興是一種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感物過程的人生意義直覺。感是感物,代表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和體驗;興是平常狀態的興起,代表個體從物質生活情境中興起興奮,達到身心愉悅狀態的一個標志。感興不僅可以來自個人生活的體驗,而且更應該來自通過個人而對超個人的社會生活境遇的體驗。
(2)作品風格
①風—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可分為藝術家風格和藝術作品風格兩種。由于藝術家世界觀、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審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著各不相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藝術作品風格是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中所展現出的總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色,集中體現在主題的提煉、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體裁的駕馭、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的運用等方面。
②格—作品格調
格調是藝術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屬性,它既與作品的風格和意境、形式和內容有密切的關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內涵?!耙饩场笔且馀c象、情與景、物與我的統一關系在作品中的整體呈現,風格是作品的總體傾向和藝術家創作個性的主要特征;而格調則是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化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總匯體現。藝術作品的格調有高下雅俗之分。進步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審美理想以及創作上的社會責任感是創作高格調的藝術作品的基礎和前提。畫品與人品,美與善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上是統一的。
3.請簡要回答意境的藝術特點。
答:意境是指藝術創作中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所達到的景真、情深、意切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是由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景物環境交融而成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意境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形象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①景中藏情式。在這類意境的創造中,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顯得情意深濃。
②情中見景式。這種意境的創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時甚至全不寫景,但景物卻歷歷如現。
③情景并茂式。情景并茂是以上兩種方式的綜合型,抒情與寫景在這里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
(2)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征,是人們對于和諧美的創造和追求。實境是指直接描寫的景、形、境,又稱“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虛境則是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意境,應是實境和虛境相互轉化和融合的結果,要做到虛實相生。
①虛境是實境的升華,它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創造與描寫,并處于意境結構中的靈魂和統帥地位。
②在意境創造中,一切還必須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
(3)韻味無窮
韻味無窮是意境的審美特征,是指意境中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韻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體從空靈、飛動、含蓄等方面來闡述?!绊嵨丁笔侵敢饩持刑N含的那種咀嚼不盡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情、理、意、韻、趣、味等多種因素。
4.請簡述藝術門類的分類方式。
答:藝術分類法,由于看問題的角度有不同,依據的標準不同,也是多種多樣的。經常使用的主要是以下幾種:
(1)以藝術形態的存在方式為標準的分類
①空間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建筑藝術和園林藝術等;
②時間藝術,包括音樂、文學、曲藝等;
③時空藝術,包括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和雜技等。
(2)以藝術形態的感知方式為標準的分類
①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舞蹈、雜技,建筑藝術和園林藝術等;
②聽覺藝術,包括音樂、曲藝等;
③視聽藝術,包括戲劇、電影和電視劇等;
④想象藝術,主要指文學,因為文學的形象內容,是以書面或口頭語言為媒介,通過想象而呈現于頭腦中的。
(3)以藝術形態的創造方式為依據的分類
①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建筑藝術和園林藝術等;
②表演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等;
③語言藝術,包括文學的各種樣式;
④綜合藝術,包括電影和電視劇等。
(4)以藝術作品反映客觀現實和表現主觀情感意念的側重點為依據的分類
①再現藝術,重客觀再現,包括小說、戲劇、故事影片、電視劇、繪畫與雕塑等;
②表現藝術,重主觀表現,包括音樂、舞蹈、雜技、抒情詩、建筑與園林等。
(5)以藝術作品的功能為依據的分類
①美的藝術,即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僅供欣賞的藝術,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劇、攝影、曲藝和雜技等大部分藝術門類;
②實用藝術,即以實用功能為主、與審美功能相結合的藝術,包括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和實用工藝美術等。
(6)以藝術形象展示的方式為依據的分類
①靜態藝術,包括美術、攝影、建筑和園林等;
②動態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電影和電視等。
5.藝術鑒賞的興會過程可以分為幾類?請簡要回答。
答:由于文學藝術作品能喚起閱讀鑒賞者運用情感、想象和聯想等諸多心理因素,去感受、體味其獨特本質和精神內蘊,使鑒賞者產生互動、交感與共鳴。在閱讀鑒賞過程中,興會過程可以分為兩類。
(1)作品與鑒賞者之間
由于受作品的觸動,鑒賞者運用情感、想象、聯想等心理因素去感受、體味作品,在此強調的是興,審美興趣的來臨,更能使閱讀者產生審美的興致。
(2)鑒賞者之間
鑒賞者面對同一審美客體的刺激,而產生的相互交流、彼此激發,也是興會不應該被忽視的現實存在場域。興會表明了審美主體之間因心有靈犀而產生的相互觸遇激發,在此強調的是會,興會又可釋為會意與溝通。
三、論述題
1.結合自己的專業,舉例說明藝術興象的特征。
答:藝術興象指基于媒辭傳達而虛擬生成且富于感興深蘊的藝術形象構造。它具有媒辭性、虛擬性、情感性、蘊藉性等特征,分為象征、典型、意境、仿象四種類型。其特征具體如下:
(1)媒辭性
藝術興象是基于媒辭傳達而虛擬生成且富于感興深蘊的藝術形象構造,具有媒辭性。
(2)虛擬性
藝術中總會帶有藝術者自身的創造與想象,虛擬生成一定的富含神韻的形象。
(3)情感性
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藝術活動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4)蘊藉性
在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層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內涵,它是藝術主體對于藝術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領悟和創造的結果。
2.結合自己的專業與創作經驗,舉例分析藝術的創作過程。
答:藝術創作過程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的、復雜的、極富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是藝術家在創作欲望的推動下,圍繞創作意圖,進行藝術思維,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完整的藝術意象,隨即運用藝術語言和各種表現手段,把它物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可供鑒賞的藝術作品的全部創作活動過程。藝術創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邏輯上,這一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藝術傳達)三個階段,而在實踐中,三個階段構成了一個連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1)藝術體驗是藝術創造的準備階段
藝術體驗是創作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象、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其原則和特點就是取精用宏、厚積薄發。藝術體驗通常包含三部分:①材料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②審美發現和審美領悟的發生;③創造欲望的萌動及動機的生成。
例如,作家王蒙在《談觸發》中所舉他小說創作的動機是怎樣被觸發的:《夜的眼》是起于他外出辦事,在迷宮樣的住宅區里,一盞昏黃路燈對他的觸動;《風箏飄帶》是為一對青年在居民樓公共陽臺上談戀愛而激發等,特別是當藝術家為生活所叩擊心弦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心潮起浮、欲罷不能,形成物我同一、主客體交融的藝術境界,即由生活體驗引發了強烈的創作初衷與創作欲望。
(2)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
①藝術構思是指藝術創作者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作動機為引導,通過各種心理活動和特定的藝術思維方式,對原始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在頭腦中形成藝術意象的過程。
②通過藝術構思而產生的藝術意象,是生活表象和主體審美意識的統一,藝術構思也是將生活表象和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藝術構思活動是在藝術家頭腦中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的過程。
③藝術構思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藝術意象的典型化。典型化是構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藝術意象的過程和方法。它是藝術家把不夠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藝以個別表現一般的規律,經過藝術的創造,構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藝術意象的過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將典型的藝術意象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
例如,在構思《西游記》《阿凡達》等魔幻型文藝作品時,運用幻想、虛構、夸張的方法創造生活中沒有的幻想、虛構的藝術意象的典型化的方法。
(3)藝術表現是創作過程的最后完成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最后一個重要的環節
①藝術表現指藝術家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審美意象物態化,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或藝術情境。
②在藝術表現的過程中,主體審美傾向逐漸明確,藝術語言得到錘煉,藝術意蘊得到升華。藝術表現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更需要藝術家調動自己的聯想、想象、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融入創作主體的生命和心靈,尋找到獨特的表現方式,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③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孤立的藝術語言,本身是不存在著美與不美的區別的,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藝術語言組合的環境中,才能看出它是否恰到好處地傳神和美妙不美妙了。
例如,單獨一個綠字,很難說它美還是不美,但是王安石把它放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語境中,就顯得特別生動而又富有意蘊。
④藝術家非常重視藝術形象的整體性。他們常常忍痛割愛,刪去某些多余的、哪怕是相當精彩的部分;補上或修改那不足或不妥的部分。
例如,羅丹對巴爾扎克雕像的修改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據說他在完成雕像的雛形后,征求三個學生的意見。三個學生都對雕像的雙手贊不絕口,羅丹聽后卻從他們對那雙手的過分稱贊中悟出:手是精彩的,但它過于突出就會影響藝術形象的整體性,因而在這個意義上它是與整體不太合拍的。于是他出人意料地掄起斧子砍掉了雕像的這雙手。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加重要的?!?/p>
總之,藝術創作作為一項復雜和艱苦的審美創造活動,不僅有著獨特的心理活動,而且還有著與其他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科學研究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體,同時還需要綜合地運用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使之構成一種有機的整體,共同推動藝術創作活動的進展。
青島大學
- 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揚州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專業碩士]考研真題(A卷)
- 濮良貴《機械設計》(第9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3版)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丁玉美《數字信號處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瑞《國民經濟管理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中國建筑史考研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823英語專業知識(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美概況等)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史(歐美卷)》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4版)
- 靳希斌《教育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西方哲學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5年考研政治真題解析與預測考點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