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354漢語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5197字
- 2020-11-06 19:15:04
2015年武漢大學354漢語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詞的意義,有特殊用法的請指出是哪種用法(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説之。
答:聘:訪問。
2.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垂:通假字,通“陲”,即邊陲.邊遠之地。
3.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答:莫:沒有。
4.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答:諸:兼詞,之于的意思,即君其問之于水濱。
5.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答:曾:竟然。
6.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答:隙:嫌隙,隔閡。
7.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答:怨:怨恨。
8.子良幼植端惠,立性和雅,家人未嘗見其慍色。
答:未嘗:從來沒有。
9.斯亦無貲之禮。
答:斯:這。
10.堂上不糞,則郊草不蕓。
答:糞:棄除。
11.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答:響:回聲。
12.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答: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
13.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答: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士或得力的助手。
14.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答:綏:安撫
15.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答:湯:熱水。
16.是何祥也?吉兇安在?
答:祥:吉兇的預兆。
17.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
答:目:名詞活用作動詞,怒目而視
18.同志者或不遠千里而致。
答:遠: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遠,是不以千里為遠的意思。
19.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答:親戚:父母兄弟,統指家里親人。
20.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
答:離:通假字,通“罹”,遭遇。
二、請寫出漢字字體演變的順序,并簡要回答隸變對漢字結構產生了哪些影響(15分)。
答:(1)漢字字體演變順序
①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時代的文字,多是占卜的記錄,一般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筆畫繁簡不一,偏旁不固定,異體字較多;
②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銅器上的文字;
③大篆(狹義)是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為典型代表;
④小篆指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整理、推行的標準字體,在大篆的基礎上整理、簡化而成,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⑤隸書分為兩種,一是秦隸,又叫古隸,是產生于秦代的隸書,是從具備象形特點的古文字演變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轉折點。二是漢隸,又稱今隸,是漢代通行的字體;
⑥楷書興于漢末,盛行于魏晉,一直運用至今,從隸書發展演變而來,又叫真書、正書;
⑦草書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種。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體,東漢章帝時盛行,筆畫有漢隸的波磔,雖有連筆,但字字獨立。今草產生于東漢末,形體連綿,字字顧盼呼應,貫通一氣,筆形沒有波磔。狂草產生于唐代,變化多端,極難辨認,變成了純藝術品;
⑧行書產生于東漢末,是一種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
(2)隸變對漢字結構產生的影響:
隸變是指漢字由篆書向隸書演變的過程。隸變使漢字的線條和結構更加簡單化、符號化,使漢字形體徹底擺脫了古漢字象形、象義的桎梏,沖破了篆書線條結構嚴密的糾纏,由“描繪”符號一變而為“書寫”符號,面目煥然一新,簡潔明快,便于書寫,大大提高了漢字作為漢語工具的功效。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一次質的飛躍,所以人們把它看做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三、請為下面的短文打標點,并翻譯為現代漢語(標點10分,翻譯10分,共20分)。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后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驩結轡下拜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答:(1)標點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后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驩結轡下拜。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2)翻譯
后來齊王召回并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馮驩去迎接他。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嘆說:“我素常喜好賓客,樂于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官,都背離我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得以恢復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么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聽了這番話后,馮驩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驩說:“并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的話說錯了。說來,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孟嘗君說:“我不明白說的是什么意思。”馮驩說:“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活物的必然歸結;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向市集里擁擠,側著肩膀爭奪入口;日落之后,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聽了先生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
四、說明下列雙音詞的類型,合成雙音詞要注明是偏正式還是聯合式或附加式,連綿詞則注明其是雙聲還是疊韻或非雙聲疊韻(每詞1分,共15分)。
天下 荒唐 朋友 有忡 縣長 倉促 莞爾 芣苡
寡人 夭夭 緩急 離離 踟躕 倉庚 足下
答:天下 復合詞中的偏正結構
荒唐 連綿詞中的疊韻詞
朋友 復合詞中的聯合式
有忡 復合詞中的動賓式
縣長 復合詞中的偏正式
倉促 連綿詞中的雙聲詞
莞爾 連綿詞中的非雙聲疊韻
芣苡 連綿詞中的非雙聲疊韻
寡人 復合詞中的偏正式
夭夭 單純詞中的疊音詞
緩急 復合詞中的聯合式
離離 單純詞中的疊音詞
踟躇 連綿詞中的雙聲詞
倉庚 連綿詞中的非雙聲疊韻
足下 復合詞中的偏正式
五、請比較下列詞語的用法(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
1.(5分)畏、懼
答:畏,通常指對威勢威嚴的害怕,指情感上的,比如對鬼神、權勢的敬畏,語義傾向是向外的;懼,本義指因害怕而心跳加速,如“驚懼’,通常是指心理、生理上的反應,語義傾向是向內的。
2.(5分)從而、進而
答:“從而”所在的語句有條件或因果語意(這里的因果的“果”略有進一步行動之意),常常關聯一件事的始末,句頭往往有表事件緣起的“通過”“經過”等介詞;“進而”所在的語句有層進語意,前句說明完成了某事,后句是在這基礎上再進一步,它關聯的是兩件事,句間關系相對松散,所以“進而”前可加“并、才、又、再”等副詞。
3.(5分)據、根據
答:“據”,作動詞用有占有、占據的意思,如“乃入據陳”(《史記·陳涉世家》),有依靠、憑借的意思,如“北據漢沔”(《三國志·諸葛亮傳》),同時包含“根據”意思,如“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商君書·更法》);作名詞用義同“根據”,如“有理有據”。“根據”意為①把某種事物作為結論的前提或語言行動的基礎:~氣象臺的預報,明天要下雨ㄧ~大家的意見,把計劃修改一下。②作為根據的事物:說話要有~。
4.(5分)對于、關于
答:(1)“關于”和“對于”都可以將一個行為事件引進來,比如“關于扶貧工作,上級已經有了指示”,也可以說“對于扶貧工作,上級已經有了指示”。因為“扶貧”是一個行為事件。
(2)在引進一個事物關系上,只可以說“關于”而不能用“對于”,比如“這本書是關于環保方面的”而不能說“這本書是對于環保方面的”。
(3)一般說,涉及到一個問題的大范圍的,用“關于”,比如“關于織女星,民間有一個傳說”,而不能用“對于”。
(4)而對象性比較強、范圍比較清晰的的事情,用“對于”不用“關于”。比如,“對于制訂條約,大家都贊成”而不能用“關于”。
六、普通話和方言在聲調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
答:(1)方言是古漢語的遺存,其語音面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漢語的發音面貌。普通話和方言在聲調上的差異首先體現在種類上,古漢語分為四類聲調,即平、上、去、入,后語音發展變化,又按聲母的清濁各分為陰調、陽調兩類,清聲母字歸陰調,濁聲母字歸陽調,而普通話分為四類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方言相比,少了入聲這一調類。
(2)普通話的陰平聲字,大致跟古清聲母的平聲字相當;陽平聲字,也大致跟古濁聲母的平聲字相當;上聲字包括古清聲母上聲字和部分濁聲母上聲字(指聲母是邊音、鼻音和今讀零聲母的陽上字);去聲字包括了古去聲字和另一部分古濁聲母上聲字。古代入聲調類在普通話里已經消失了,古清聲母人聲字在普通話里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或去聲,古濁聲母入聲字在普通話里讀成去聲或陽平。
七、請舉例說明多義詞和同音詞的區別(10分)。
答:(1)詞根據義項的多少可分為單義詞和多義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的詞叫多義詞。例如“寬”有以下幾個義項:①橫的距離大(跟“窄”相對):馬路很寬;②放寬,使送緩:聽了他的一席話,心就寬了一半;③不嚴厲,不苛求:對他要從寬處理;④寬裕、寬綽: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頭比過去寬多了。多義詞對語境有很強的依賴性,在一定的語境中只能有一個義項適用,如果在同一個語境中可以適用兩個或更多的義項,這個詞就會產生歧義了。例如:“他的擔子不輕。”孤立地看,這句話有歧義,不知道指的是他挑的東西不輕,還是他的責任不輕。
(2)多義詞是一詞多義,幾個意義之間有聯系。同音詞則是語音相同而意義間并無聯系的一組詞,是多詞同音。如“別”有三項意義:①別離,如“別了,我的母校”;②繃住或卡住,如“別上校徽”;③不要,不用,如“別去了”。這幾個意義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例句中的三個“別”是三個同音詞,只是用同一個字書寫罷了,這種是同字同音詞。還有許多是書寫形式不同的異字同音詞,它們較易分辨,如“公事——公式——工事——攻勢”、“淡——蛋——但”等。不論何種同音詞,都必須聲母、韻母、聲調完全相同。
八、論述題(20分):
為什么說現代漢語的語序重要?請與你所熟悉的某種外語作比較。
答:(1)重要性
漢語是典型的分析語。漢語里的詞沒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態變化,語序和虛詞是表示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關于語序變化這一語法手段,有三類不同層面的情況;
①語用的語序變化。這是在語言交際使用時出現的臨時性的移位,實際上基本語義和語法結構關系都沒有變化,只是增加了一些語用色彩,這屬于句子的一種動態變化。例如:
a.你快走吧!——快走吧,你!
b.他也許已經去日本了。——他已經去日本了,也許。
②語義的語序變化。詞語的次序替換,雖然沒有引起語法結構關系的變化,但是語義卻有明顯的不同。這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屬于詞匯上的變化,但詞語在句法結構中的角色關系發生了變化。例如:
a.貓捉老鼠。——老鼠捉貓。
b.他們班不都是中國人。——他們班都不是中國人。
③語法的語序變化。詞語次序變化了,語法結構關系也隨之變了,語義也跟著改變。例如:
a.眼睛大大的(主謂關系) 大大的眼睛(定中偏正關系)
b.吃飯了(動賓關系) 飯吃了(主謂關系)
(2)與英語的比較
英語屬于綜合分析語,通過形態變化形式、相對固定的詞序及豐富的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綜合分析語的詞序比分析語要靈活,主要表現在:
①定語。現代漢語的定語,無論是單用或是幾個連用,通常都放在所修飾的名詞前面,英語的定語則不同,主要有前置、后置兩種情況。后置的如:
a.The picture on the wall is beautiful.
b.He was the only guest awake at midnight.
c.We have tried every means possible.
②狀語。英語中副詞修飾動詞時,其位置可在動詞之前或之后,修飾及物動詞時,一般放在前面;修飾不及物動詞時,常在其后。如:
a.She quickly shut the door.
b.Jim runs fast.
③補語。漢語的補語是謂語補語,都位于謂語動詞之后。英語的補語分為賓語補語和主語補語,賓語補語的位置固定在賓語之后,主語補語的位置在謂語動詞之后。如:
We clean the window clear.
英語中無論定語、狀語和補語置于什么位置,都不改變句意,而漢語則不同;通過對兩種語言的比較,可以得出,現代漢語語序的重要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6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邵志擇《新聞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孫桓《機械原理》(第8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修訂本)配套題庫【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245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研數學(二)考試大綱解析
- 李當歧《服裝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9版)配套題庫(上冊)【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916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3稅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621綜合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909英語教學法[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羅森《財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