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354漢語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5196字
- 2020-11-06 19:15:03
2015年南京大學354漢語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選擇題。(20分)
1.下列劃線音節都念輕聲的一組是( )。
A.看不看、說得妙、不好
B.石頭、木頭、船頭
C.冷下去、屋里、湊合
D.媽媽、蓮子、簾子
【答案】C
【解析】C項劃線部分都念輕聲。A項,“不好”的“不”去聲;B項,“船頭”的“頭”陽平;D項,“蓮子”的“子”上聲。
2.“這位喝葡萄酒的帥小伙”可切分出( )。
A.8個語素,8個詞
B.9個語素,8個詞
C.9個語素,7個詞
D.8個語素,7個詞
【答案】D
【解析】“這位喝葡萄酒的帥小伙”一句切分出的詞為“這、位、喝、葡萄酒、的、帥、小伙”;切分出的語素為“這、位、喝、葡萄、酒、的、帥、小伙”。
3.漢字字體演變的順序應該是( )。
A.篆書→金文
B.隸書→金文
C.篆書→隸書
D.隸書→甲骨文
【答案】C
【解析】漢字形體的演變順序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以及草書、行書”。
4.“凹凸”和“哥嫂”的筆畫數分別是( )。
A.10、21
B.10、22
C.11、21
D.11、22
【答案】B
【解析】“凹”字筆畫5筆,“凸”字筆畫5筆;“哥”字筆畫10筆,“嫂”字筆畫12筆,綜上,選擇B。
5.“請君入甕.解甲歸田”這兩個成語的結構分別是( )。
A.兼語、主謂
B.述賓、連到
C.兼語、連動
D.兼語、聯合
【答案】C
【解析】兼語結構指的是第一個動詞所帶賓語兼做第二個動詞的主語,“請君入甕”中“君”既做“請”的賓語,又做“入甕”的主語。“解甲歸田”則為連動結構,中間不停頓,兩個謂詞性詞語連用,也沒有關聯詞語,它們在意義上都能與同一主語發生主謂關系,即都是陳述同一主語的。連謂短語的各項之間往往有時間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關系。
6.在文法革新討論中,( )主張:“詞與詞的互相關系,詞與詞的結合,也不外是一種廣義的形態,中國單語本身的形態,既然缺少,那么辨別詞性,自不能不求助于這廣義的形態了。”這一觀點被稱為“廣義形態說”。
A.朱德熙
B.高名凱
C.方光燾
D.陳望道
【答案】C
【解析】方光燾的“廣義形態說”是漢語語法史上的重要理論,在文法革新討論中,方光燾認為可從詞的形態上分類。以為詞性卻不必一定要在句中才能辨別得出來,從詞與詞的相互關系上,詞與詞的結合上(結合不必一定是句子),也可以認清詞的性質。
7.“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這句話的修辭格是( )。
A.對偶
B.排比
C.仿詞
D.婉曲
【答案】A
【解析】對偶是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即為對偶修辭格。
8.( )是指事字。
A.刃、亦
B.甘、行
C.本、北
D.旦、傘
【答案】A
【解析】A項都為指示字;B項,“行”為會意字;C項,“北”為會意字;D項,“傘”為象形。
9.( )是單純詞。
A.徘徊、忐忑
B.婀娜、姐姐
C.蜜蜂、潺潺
D.蹉跎、星星
【答案】A
【解析】單純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以單音節為主,也有多音節。多音節的單個音節都不表示意義。單純詞也分為連綿詞、疊音詞、擬聲詞和譯音詞。“忐忑”為雙聲連綿詞,“徘徊”為疊韻連綿詞。
10.從詞類劃分的角度看,“這件事你得負全責”中的“得”.“打小時候起”中的“打”分別是( )。
A.助詞、動詞
B.助詞、介詞
C.助動詞、動詞
D.助動詞、介詞
【答案】D
【解析】“得”為助動詞,放在動詞前表示“能夠、應該”,加強語氣;“打”為介詞,表示時間、處所、范圍的起點,或經過的路線等,常帶有口語色彩。
二、名詞解釋。(8分)
1.語法手段
答:語法手段是表達語法意義的形式標志或物質手段的類型,是從語法形式中概括出來的。語法手段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綜合性的語法手段,即表現于一個詞的語法手段,如附加、內部屈折、異根、重疊、詞重音等。由于這些變化都是在詞的內部進行,通常又稱為形態變化的詞法手段。一類是分析式語法手段,即表現于幾個詞或一個句子的語法手段,如語序、輔助詞(虛詞)、語調、句重音等,這種手段也成為句法手段。
2.隸變
答: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古漢字演變成現代漢字的起點。隸變是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徹底筆畫化。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解散篆體,偏旁分化,偏旁混同,結構簡省和圓轉不斷的線條變為方折的斷筆等,大大提高了書寫速度。
三、修改下列病句,并說明理由。(16分)
1.他每天早上六點去了公園打太極拳。
答:去掉“了”。
理由:“了”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在這句中“去公園打太極拳”的動作行為是每天都要做的,不存在動作的完結,所以不能用“了”。
2.從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充分證明案發時王永明并不在案發現場。
答:去掉“從……中”。
理由:句子后半句“充分證明案發時王永明并不在案發現場”缺乏中心語,而前半句“從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屬于狀語成分,去掉“從……中”改為“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在句中作主語。
3.對于縣委關于擴種省里推廣的新的棉花品種的決定,反應不一,有的甚至抵觸情緒。
答:“反應不一”前加“群眾”或“老百姓”等主語。“抵觸”前面加上“產生”。
理由:該句中“對于縣委關于擴種省里推廣的新的棉花品種的決定”屬于介詞短語,“反應不一,有的甚至抵觸情緒”缺少主語,應該添加主語成分。”有的甚至有抵觸情緒”缺少謂語動詞.
4.聽說到了7月,南京的天氣就熱上來。
答:句尾加“了”。
理由:補語成分殘缺,“了”表示新情況的出現,起成句煞尾的作用。“熱”是形容詞,用做動詞表狀態,屬于非延續性,在句子中表示“到了7月”這個時間點,所以需要加上助動詞“了”表示新的情況出現以及動作的完成。
四、分析下列短語的歧義成因。(8分)
1.我還要煎雞蛋。
2.東北亞語言研究會。
1.答:歧義成因:結構關系不同
①我 還 要 煎 雞 蛋
│主│ 謂 │
│ 動 │ 賓 │
│ 狀 │中│
②我 還 要 煎 雞 蛋
│主│ 謂 │
│ 動 │ 賓 │
│定) 中 │
都是主謂賓結構,但是謂語動詞不同,①中謂語中心是“煎”,意為“我還要去煎雞蛋。”②中謂語中心是“要”,意為“我還要(吃)煎的雞蛋。”
2.答:歧義成因:結構關系不同
①東 北 亞 語 言 研 究 會
│ 定 ) 中 │
│ 定 ) 中 │
(相當于“東北亞地區的語言研究機構”,是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共同機構)
②東 北 亞 語 言 研 究 會
│ 定 ) 中 │
│ 定 ) 中 │
(相當于“專門研究東北亞地區的語言的機構”,機構不一定是東北亞地區的)
都是名詞短語,但是結構關系不同造成語義不同。
五、用加線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8分)
1.老師讓小李和小張把教室打掃干凈。
2.我們已經借給他一百多萬美元。
1.答:老師讓小李和小張[把教室]打掃 <干凈>。
2.答:我們[已經]借<給>他 (一百多萬)美元。
六、簡答題。(20分)
1.舉例說明詞尾和詞綴的區別。
答:(1)詞綴與詞尾的概念
①詞綴
只能粘附在詞根上構成新詞的語素,它本身不能單獨構成詞。粘附在詞根前面的詞綴稱為前綴,粘附在詞根后面的詞綴稱為后綴,插入詞根中間的詞綴稱為中綴。
②詞尾
在詞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詞的主干,也不參與構造新詞,并且不改變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類別,只改變詞的語法范疇意義的語素。
(2)詞綴和詞尾的區別
①位置不同
詞尾只出現在詞的末尾,詞綴可以出現在詞的前中后。
②功能不同
詞綴構成新詞,是詞的構成部分,也即增加了新的詞匯義內容或改變了詞的類別歸屬,是構詞語素。如英語的work是個動詞,表“工作”義,而加了派生詞綴-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詞義,詞類也變成了名詞。
詞尾,不構成新詞,只是改變詞的形式,表示某種語法意義,不改變詞的類別歸屬。如“work”加了詞尾“-ing”之后,只是表示進行時的狀態,沒有增加新的意義。因此被看作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詞。
2.一般認為,現代漢語語法有哪些特點?
答: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主要有:
(1)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不大用形態,主要用語序和虛詞。這里所說的形態,主要指表示語法意義的詞形變化。例如英語“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一個詞“她”,位居主語(she)時和位居賓語(her)時詞形不同;同是一個代詞“我”,位居主語(I)時和位居賓語(me)時詞形不同。同是一個動詞“愛”,當主語是第三人稱時“love”要加“s”,主語是第一人稱時則不必加。而漢語里的“她愛我”和“我愛她”里面的兩個代詞“她”和兩個“我”,不管是做主語還是做賓語,詞的形態不變。
(2)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無論語素組成合成詞,詞組成短語,詞或短語形成句子,都有主謂、動賓、補充、偏正、聯合五種基本語法結構關系,例如詞“地震”,短語“地面震動”,句子“地面震動了。”都是有陳述關系的主謂結構。
(3)詞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英語中大體是一類詞充當一類成分;漢語里同一類詞可以充當多種成分,詞在語法方面呈現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種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幾類詞充當。所以,漢語中的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像印歐語那樣簡單,因此漢語的兼類詞(同詞異類)比較多。
(4)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數詞和名詞結合時,一般需要在數詞后加量詞,而量詞又隨它后面的名詞而不同,例如“一個人、一頭牛、一張紙、一粒米”等。語氣詞常常出現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的細微差別,例如,“是他嗎?”“是他吧!”“是他呢。”
3.什么是音位?舉例說明確定音位的基本原則。
答:音位是某種語言或方言中能區別語素或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語音單位。這是依據語音的社會屬性劃分出來的語音類別。
對于同一種語言來說,對立原則、互補原則、音感差異和經濟原則是歸納音位的四個重要標準。
(1)對立原則。兩個音素在同樣的語音環境中獨立承擔區別詞或語素的語音形式(或稱“區別意義”)的作用,則兩個音素就處于對立關系中。而在同一語言中處于對立關系中的音素,就需要歸納為不同的音位。這是音位歸納的首要原則。
(2)互補原則。一類音素從不在相同的語言環境中出現,這種現象稱為互補分布。呈互補分布的音素可以考慮歸并為同一個音位。
(3)音感差異原則。歸納音位時除了要遵循互補原則外,還要注意音素的音感類型。有的音雖然處于互補分布中,但是當地人聽起來差異過大,這樣的音也不宜歸納為同一音位。
(4)經濟原則。在音位歸納中還要遵循經濟原則,即在正確描寫語言現象及滿足交際需要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控制音位的數量。
4.什么是變換分析法?請用變化分析法分析“臺上坐著主席團”和“臺上擺著鮮花”的異同。
答:變換分析法是指通過句型變換的方式進行歧義句分析的方法。使用變換分析法對句子①“臺上坐著主席團”和②“臺上擺著鮮花”的比較如下:
(1)相同點
這兩個句子都是“名1+動+著+名2”,語法結構的格式完全相同。①可以變換成“主席團坐在臺上”,把②相應的變換成“鮮花擺在臺上”,句子也能成立。
(2)不同點
句子②可以變換成“臺上正在擺鮮花”,①就不能相應的變換成“*臺上正在坐主席團”。變換不同,說明①和②雖然語法形式上相同,但語法意義上有區別。經過比較分析,它們的區別是,句中的“V著”有兩種語法意義:(1)表示靜止狀態的持續;(2)表示動態的動作或行為的“持續”。
七、文言文閱讀題。(10分)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镸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眔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史記·淮陰侯列傳》)
1.給第一段加上標點。(4分)
答: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1)飯信
(2)於是孰視之
(3)吾哀王孫而進食
(4)以爲怯
答:(1)給……食物;
(2)仔細;
(3)可憐,認為……可憐;
(4)認為。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句子的意思。(2分)
若雖镸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答:別看你長得高大魁梧,還喜歡帶著刀劍,但其實是個非常膽小懦弱的人。
八、寫作(60分)
《孟子·離婁下》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請圍繞這句話,(1)寫一篇分析或議論性文章;(2)自選角度,自擬標題;(3)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4)不少于800字。
答:“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可理解為“現在的不為正是為之后的可有為,每個時期都會有要為有不可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分清輕重緩急。”可根據這個角度展開論述。寫作過程中注意字數等要求。
- 周勝林《當代新聞寫作》筆記和典型題詳解(第2版)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考研真題詳解
- 日語專業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第4版)
- 羅賓斯《管理學》(第11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40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工商管理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廉錕《結構力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考研高等數學精選習題集
- 希爾《國際商務》(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秦曾煌《電工學·電工技術》(第7版)(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18考研歷屆數學真題題型解析(數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