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330字
- 2020-11-06 19:17:28
二、簡答題
1.在西方國民收入核算中,投資總是恒等于儲蓄,而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投資可能不等于儲蓄,二者是否矛盾?為什么?(華北電力大學2007研)
答:在西方國民收入核算中,投資總是恒等于儲蓄,而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投資可能不等于儲蓄,二者并不矛盾。分析如下:
(1)在西方國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恒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總等于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則等于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于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恒等于投資的關系。這種恒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和總需求(
)的恒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
(2)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投資等于儲蓄是指經濟要達到均衡,計劃投資必須等于計劃儲蓄。只有二者相等時,收入才處于均衡狀態。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所以,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投資可能不等于儲蓄。
事實上,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投資恒等式是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看,事后的儲蓄和事后的投資總是相等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投資等于儲蓄為均衡的條件。正是由于投資可能不等于儲蓄,所以經濟社會才會出現失業、危機和波動的現象。
2.由家庭消費函數直接加總是否可以得到社會消費函數?(南京財經大學2004研)
答:家庭消費函數體現的是單個家庭消費與收入的關系,而社會消費函數體現的是總消費和總收入之間的關系,因此,社會消費函數是家庭消費函數的總和。但是,社會消費函數并不是家庭消費函數的簡單加總,從家庭消費函數到社會消費函數,還要考慮以下一系列限制條件:
(1)國民收入的分配
人們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儲蓄,因此,不同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富有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貧窮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因此,國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會消費曲線就越是向下移動,反之亦然。
(2)政府稅收政策
如果政府實行累進個人所得稅,將富有者原來可能用于儲蓄的一部分收入征收過來,以政府支出形式花費掉,這些支出通常成為公眾的收入,最終用于消費。這樣,社會消費數量增加,社會消費曲線就會向上移動。
(3)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比例
公司未分配利潤無形中是一種儲蓄,如分給股東,則必定有一部分會被消費掉,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比例大,消費就少,儲蓄就多。反之,消費就多,儲蓄就少,即社會消費曲線就會向上移動。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社會消費函數,因此,社會消費曲線并非家庭消費曲線的簡單加總,但在考慮了種種限制條件后,社會消費函數曲線的基本形狀仍和家庭消費曲線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3.分析兩部門經濟中儲蓄函數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影響。(西南財經大學2003研)
答:兩部門經濟中,即經濟中只有家戶部門(居民戶)和企業部門(廠商)時,均衡國民收入可以用來表示,即當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時經濟達到均衡,此時決定的國民收入為均衡國民收入。
儲蓄函數為,當投資假定為外生變量時,用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的方法決定均衡收入,可用圖13-3表示。

圖13-3 均衡收入的決定
結合圖13-3可以看出,儲蓄函數變動時均衡國民收入會發生變動。當自發消費增加(減少)時,儲蓄函數向下(上)平移,與投資函數形成的新均衡點對應的均衡國民收入水平增加(減少);當邊際消費傾向
增加(減少)時,儲蓄函數斜率變小(大),對應的儲蓄曲線平坦(陡峭),與投資函數形成的新均衡點對應的均衡國民收入水平增加(減少)。
4.簡述三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山東大學2005研;湖南大學2007研)
答:在三部門經濟中,由于沒有對外貿易,總需求由消費、投資
和政府購買
構成,即總需求
。而國民收入由總需求決定,
。因此,
。如圖13-4所示,橫軸表示國民收入,縱軸表示總需求,在45°線上的點都表示國民收入等于總需求。由于消費可以看作收入的函數,且消費與收入正相關
,所以總需求曲線斜率為正,斜率為邊際消費傾向
。總需求曲線與45°線交點對應的橫坐標就是均衡收入。

圖13-4 三部門模型均衡國民收入決定
另外,三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的決定也可以利用三部門經濟中宏觀均衡的條件而得出,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予以推導。
5.根據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說明三部門條件下,投資變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遼寧大學2005研)
解:三部門條件下,投資變動會導致國民收入正向的成倍的變動,即產生乘數效應。結合圖13-5分析如下:

圖13-5 投資變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如圖13-5所示,橫軸表示收入,縱軸表示消費加投資加政府購買。表示原來的總支出線,總支出線和45°線相交的交點決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
。假定投資增加,總支出線向上移,新的總支出線
和45°線相交于
點,
點對應的收入水平為新的均衡收入
。從圖13-5中可以看出,投資水平較小幅度的變動(
)會帶來均衡收入水平較大的變動(
)。
6.論述乘數原理的形成過程和條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08研;昆明理工大學2010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1研)
答:(1)乘數原理的形成過程
乘數是指自發總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乘數原理說明了各種支出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因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對某一部門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僅會使該部門的生產和收入相應增加,而且還會引起其他部門的生產、收入和支出的增加,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量數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數原理的形成過程分析如下:
設第一部門最初增加的支出為,并且設各部門的邊際消費傾向為
。則第一部門增加的支出會使消費需求增加
,從而又引起第二部門的收入增加了
,并且第二部門的收入中又要增加
的消費,于是,第三部門的收入又增加了
,第三部門的收入中又要增加
的消費。這種收入增加帶動消費增加,消費增加又帶動收入增加的變動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不斷地循環下去直到國民經濟再一次達到均衡,此時整個國民經濟部門所增加的總支出為
和國民收入
為
,因為邊際消費傾向
,所以
,其中,
即為乘數,表示均衡時國民收入的增加量
是自發支出增加量
的
倍,并且在這里乘數的大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的大小,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越大;邊際消費傾向越小,乘數越小。
(2)乘數原理發揮作用的條件
①社會中存在閑置資源,即社會中存在過剩生產能力。如果沒有過剩生產能力,沒有閑置資源,則投資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費支出增加,并不會引起生產增加,只會刺激物價水平上升。
②投資和儲蓄決定的相互獨立性。要假定它們相互獨立,否則,乘數作用要小得多,因為增加投資所引起的對貨幣資金需求的增加會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會鼓勵儲蓄,削弱消費,從而會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資增加引起收入增加進而使消費增加的趨勢。
③貨幣供給量增加能否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貨幣供給受到限制,則投資和消費支出增加時,貨幣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貨幣供給相應增加的支持,利率會上升,不但會抑制消費,還抑制投資,使總需求降低。
④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購買進口貨物,否則收入增加會受到限制。
7.以下三種方式中,哪種方式對總產出(總收入)產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種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
(2)政府削減數量為的稅收
(3)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同時增加數量為
的稅收,以保持財政平衡。
請說明你的理由。(南開大學2012研)
答:三種政策中,政策(1)對總產出(總支出)產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個最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與0.5的大小比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考慮定量稅情況下,結合乘數效應可得產出增加
,其中
表示邊際消費傾向。
(2)如果政府減少數量為的稅收,考慮定量稅情況下,結合乘數效應可得產出增加
,其中
表示邊際消費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同時增加數量為
的稅收,以保持財政平衡,定量稅和比例稅情況下,平衡預算乘數都等于1,因此,這種政策的實施會使得產出增加數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稅收變動相等的數量,即產出增加
。
邊際消費傾向為大于0小于1的數值,因此,三種政策中,政策(1)對總產出(總支出)產生刺激效果最大。當時,
,此時政策(3)效果最小;當
時,
,此時政策(2)效果最小;當
時,
,此時政策(2)和(3)效果一樣。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64二外德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811民法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羅賓斯《管理學》(第11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40小時高清視頻】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名校真題集:基礎英語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考研政治紅寶書專家解析及復習思路
-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752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經濟學原理 宏觀經濟學分冊 考點歸納、習題詳解、考研真題
- 全國名校行政學原理(含公共行政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中央黨校等)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63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626毛澤東思想和中特理論概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會計碩士聯考高分突破·財務會計分冊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