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2257字更新時間: 2020-11-06 19:17:27
三、計算題
1.設A國某年國民收入經濟數據如下:(單位:億美元)
個人租金收入 31.8
折舊 287.3
雇員報酬 1596.3
個人消費支出 1672.8
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 212.3
企業轉移支付 10.5
國內私人總投資額 395.3
產品和勞務出口 339.8
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力 534.7
產品和勞務進口 316.5
凈利息 179.8
財產所有者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潤 182.7
統計誤差 -0.7
(1)用支出法計算GNP、NNP、NI。
(2)用收入法計算NI、GNP、NNP。(上海理工大學2002、2003、2004研)
解:(1)按支出法計算:
GN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進口)
=1672.8+395.3+534.7+(339.8-316.5)
=2626.1(億美元);
NNP=GNP-折舊=2626.1-287.3=338.8(億美元);
NI=NNP-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企業轉移支付-統計誤差
=2338.8-212.3-10.5+0.7
=2116.7(億美元)。
(2)按收入法計算:
由GNP=個人租金收入+折舊+雇員報酬+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企業轉移支付+凈利息+財產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潤+統計誤差,故有:
GNP=31.8+287.3+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630.6(億美元);
NNP=個人租金收入+雇員報酬+凈利息+財產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潤+統計誤差,即:
NNP=31.8+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343.3(億美元);
NI=個人租金收入+雇員報酬+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企業轉移支付+凈利息+財產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潤+統計誤差=31.8+287.3+1596.3+179.8+130.6+182.7-0.7=2120.5(億美元)。
2.下表給出某國某年國民收入的統計資料:

要求:(1)按收入法計算GDP;
(2)按支出法計算GDP;
(3)計算政府預算赤字;
(4)計算儲蓄額。(中南大學2005研)
解:(1)按收入法計算: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100+10+30+30=170(億元)。
(2)按支出法計算:GDP=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90+60+30+(60-70)=170(億元)。
(3)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所得稅-(政府轉移支付+政府購買支出)=30-(30+5)=-5(億元),即政府財政赤字為5億元。
(4)四部門經濟中,根據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可得:
(億元)
即儲蓄余額為45億元。
3.某經濟實體國民收入統計資料顯示(單位:億美元)凈出口=150、凈投資=1250、消費=1600、資本折舊=500、政府稅收=1000、企業間接稅=750、政府支出=2000、社會保障基金=1500、個人消費=5000,公司未分配利潤=1000、公司所得稅為500、個人所得稅為800。
計算:GDP、NDP、NI、PI、DPI。(武漢大學2009、2014研)
解:(1)GDP=消費+投資(凈投資+折舊)+政府購買+凈出口=1600+(1250+500)+2000+150=5500(億美元)。
(2)NDP=GDP-資本折舊=5500-500=5000(億美元)。
(3)NI=NDP-間接稅=5000-750=4250(億美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4250-1000-500-1500=1250(億美元)。
(5)DPI=PI-個人所得稅=1250-800=450(億美元)。
4.已知下列資料,國內生產總值6000億元,總投資800億元,凈投資300億元,消費400億元,政府購買1100億元,政府預算盈余300億元,試計算:
(1)國內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的收入;
(4)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北京大學2006研)
解:(1)根據各指標的含義和相互關系,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折舊,其中國內生產總值為6000億元,資本折舊=總投資-凈投資=500億元,因此,國內生產凈值=6000-500=5500(億元)。
(2)根據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法有:國內生產總值=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其中國內生產總值為6000億元,消費為400億元,投資支出為800億元,政府購買為1100億元,因此凈出口=(6000-400-800-1100)=3700(億元)。
(3)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余,其中政府購買為1100億元,政府預算盈余為300億元,因此,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的收入=(1100+300)=1400億元。
(4)個人可支配收入=國內生產凈值-政府稅收+政府轉移支付=國內生產凈值-(政府稅收-政府轉移支付)=5500-1400=4100(億元)。
(5)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4100-400=3700(億元)。
5.某統計資料如下:

分析上面的資料并回答如下問題:
(1)國民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后的收入;
(4)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青島科技大學2010研)
解:(1)國民生產凈值=國民生產總值-資本折舊,而資本折舊等于總投資減凈投資后的余額,即800-300=500(億元),因此國民生產凈值=4800-500=4300(億元)。
(2)根據用支出法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公式,,因此凈出口
=4800-3000-800-960=40(億元)。
(3)用表示政府預算盈余,
代表凈稅收即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的收入,則有
,從而有
(億元)。
(4)個人可支配收入本來是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后的余額,本題條件中沒有說明間接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等數據,因此,可從國民生產凈值中直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即(億元)。
(5)個人儲蓄(億元)。
6.某一經濟社會生產六種產品,它們在1998年和2001年的產量、價格如下:

求:(1)1998年和2001年的名義GNP。
(2)以1998年為基期,2001年的實際GNP。
(3)計算2001年的GNP折算指數,2001年價格比1998年價格上漲了多少?2001年相對1998年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上海理工大學2003研)
解:(1)1998年的名義GNP為:
1.5×25+7.5×50+6×40+5×30+2×60
=37.5+375+240+150+120
=922.5(美元);
2001年的名義GNP為:
1.68×30+8.35×60+7.2×50+5.5×35+2.5×70
=50.4+501+360+192.5+175
=1278.9(美元)。
(2)以1998年為基期,2001年的實際GNP為:
1.5×30+7.5×60+6×50+5×35+2×70
=45+450+300+175+140
=1110(美元)。
(3)以1998年為基期,2001年的GNP折算指數為:
GDP折算(平減)指數
可見,物價水平上漲了15%,即2001年相對1998年的通貨膨脹率為15%。
- 嚴蔚敏《數據結構》(C語言版)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黃瑚《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85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福惠《憲法學原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廈門大學出版社)
- 孟昭蘭《普通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鴻賓《有機化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家林《中國新聞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伍勝健《數學分析》(第2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1小時高清視頻】
- 北京大學數學系《高等代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黃達《金融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周三多《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精華版)—要點精編、考題透析及名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