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簡答題

1.簡述GDP與GNP的區別。(東北財經大學2002研;武漢大學2003研;南開大學2005研)

答: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或一地區的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與GNP的區別體現在以下幾點:

(1)范圍不同。GNP是本國國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市場價值的總和,是一個國民概念,即無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處于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本國國民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都記入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所有常住單位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是一個地域概念。

(2)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GDP是按國土原則核算的生產經營的最終成果。

(3)內容不同。國內生產總值是“生產”概念,而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概念。

(4)兩者的數值不一定相等。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國外凈要素收入。國外凈要素收入是指從國外得到的生產要素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國居民從外國獲得的收入-外國居民從本國獲得的收入)。可見,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2.簡述國民生產總值的三種核算方法。(山東大學2003研;華中科技大學2004研;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04研)

答: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在某一時期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所提供服務的價值總和。GNP是按國民原則進行統計的,凡是本國居民,包括本國公民及常住外國但未加入外國國籍的居民,不管生產要素是否在國內,所創造的價值都計入GNP。國民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產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1)生產法

生產法是指從生產的角度出發,把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所有產出和服務的價值總和減去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中間產品的價值總和,獲得GNP指標,用這種方法統計出來的價值總和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在這一時期所有新創造的價值。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產出都是通過貨幣計量的,并構成各生產單位所雇用的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從要素收入角度來對GNP進行計量。一般來講,收入法計量GNP時,GN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3)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因為所有產出和服務都是提供給市場的,市場上的需求者購買這些產出時就會有支出,因此可以從總支出的角度來測算GNP。從這個角度計算的GNP包括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對產品和服務的購買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凈出口。

3.稅收、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這三者對總支出的影響方式有何區別?(上海理工大學2003研;北京工商大學2005復試)

答:總支出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產品和勞務的支出總和,它包括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和國外支出即凈出口。稅收、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作為財政政策的工具,對總支出的影響是不同的。

(1)稅收對總支出的影響

稅收是政府強制、無償地從個人和企業手中取得的財政收入,因此稅收的變動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較大影響。比如,政府通過降低稅率或一次性減稅的方式減少稅收,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可支配收入增加,進而消費支出也會增加,對于投資者來說,減稅意味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所以也促進了投資支出,社會總支出因此增加;反之,社會總支出減少。稅收對總支出的影響是間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

(2)政府購買對總支出的影響

政府購買是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購買軍需品、機關辦公用品、政府雇員報酬和公共項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購買是一種實質性支出,有著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實際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會需求和購買力,其規模直接關系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購買支出對整個社會總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在總支出水平過低時,政府可以提高購買支出水平,如舉辦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會整體消費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進行斗爭。反之,當總支出水平過高時,政府可以采取減少購買支出的政策,降低社會總的消費支出。可見,政府購買可以直接且正向影響總支出。

(3)轉移支付對總支出的影響

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這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政府在付出這些貨幣時并無相應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發生,因而不能直接對總支出水平產生影響。在總支出不足時,失業會增加,這時政府應增加社會福利費用,提高轉移支付水平,從而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水平,社會總支出因而增加;在總支出水平過高時,通貨膨脹率上升,政府應減少社會福利支出,降低轉移支付水平,從而降低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和社會總支出水平。可見,轉移支付對總支出的影響是間接的、正向的。

4.為何轉移支付不計入GDP?(東北大學2001研;山東大學2006研)

答: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險稅)把收入從一些人或一些組織轉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組織手中。它沒有相應的物品或勞務的交換發生,因此不能計入GDP。

例如,政府給殘疾人發放救濟金,并不是因為殘疾人創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為殘疾人喪失了創造收入的能力從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給予救濟。失業救濟金發放則是因為人們失去了工作從而喪失了取得收入的機會才給予救濟。

政府轉移支付和政府購買雖然都屬于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計入GDP而后者計入GDP,因為后者發生了實際的交換活動。比如,政府給公立學校教師發薪水是因為教師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務。

5.下列各項是否計入GNP(國民生產總值)?為什么?

(1)轉移支付;

(2)購買一輛舊車;

(3)購買普通股票。(復旦大學1995研)

答:(1)轉移支付不計入GNP。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把收入從一些人或一些組織轉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組織,沒有相應的物品或勞務的交換發生,因此不能計入GNP。

(2)購買一輛舊車不計入GNP,因為舊車在生產時已被計入當年的GNP,舊車銷售只不過是最終經濟產品從一個消費者手中轉移到另一消費者手中而已。

(3)購買普通股票不計入GNP,因為購買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是一種產權轉移活動,并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

6.請指出以下各項交易是否能計入我國的GDP;如果能,請說明其分別是GDP中的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及凈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請說明原因:

(1)國內消費者購買一臺二手的海信電視機;

(2)國內投資者購買2000股海信電器股票;

(3)海信電器庫存電視機增加一萬臺;

(4)也門政府購買1000臺新的海信電視機;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崗工人提供失業救濟金。(南開大學2010研)

答:(1)國內消費者購買一臺二手的海信電視機不計入我國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消費者購買的這臺二手海信電視機在生產時已計入當年GDP,不能再計入當期GDP。

(2)國內投資者購買2000股海信電器股票不能計入我國的GDP。理由如下:購買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是一種產權轉移活動,并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購買股票對個人而言是一種投資,但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活動,因為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是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即購買廠房、設備或存貨的行為。

(3)海信電器庫存電視機增加一萬臺需要計入我國的GDP,屬于庫存投資的增加,應計入投資部分。

(4)也門政府購買1000臺新的海信電視機需要計入我國的GDP,是GDP中凈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崗工人提供失業救濟金屬于政府轉移支付,不能計入我國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把收入從一些人或一些組織轉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組織,并沒有相應的物品或勞務的交換發生,因此不計入GDP。

7.解釋“”的內涵。(武漢大學2002研)

答: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門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門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經濟社會(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這四方面支出的總和。

(1)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這項綜合經濟指標未扣除生產過程資本損耗的折舊費用,所以稱為“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包含的只是最終產品和勞務,不計算生產中耗費掉的中間產品的價值。

(2)消費支出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家電、家具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勞務(如理發、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資是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廠房、設備、住宅和存貨)的支出。資本產品和中間產品雖然都用于生產別的產品,但不一樣的是前者在生產別的物品的過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則是完全轉化。在資本產品的損耗中,一方面包括實際的物質損耗,另一方面還包括無形損耗(指由于技術進步或者出現了更高效的新設備而導致原設備貶值)。存貨投資指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可為正值也可為負值,即期末存貨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貨。公式中的為總投資,而凈投資=-重置投資。重置投資指的是當年以前資本產品的折舊消耗。

(4)政府購買為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如政府花錢設立法院、提供國防、建筑道路和開辦學校等方面支出。

(5)凈出口指進出口的差額,其中表示出口,表示進口。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8.在國民經濟核算賬戶中,一個經濟體一年所生產的總產量恒等于售出的總銷售量,而現實中,總供給與總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態,這中間有什么矛盾嗎?簡述其中的道理。(中央財經大學2004研)

答:這中間沒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國民經濟核算賬戶中,一個經濟體一年所生產的總產量和銷出的總銷售量,是實際發生的總產量和總銷售量,也就是事后發生。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的原則,事后的總產出和總供給必然相等。而總供給和總需求是指事前計劃的總供給和總需求,計劃中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不一定相等,兩者之間沒有矛盾。

對國民經濟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產法和收入法。生產法反映了一段時期內一國生產總量,支出法指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這四方面的總和,實際上反映的是經濟體的總銷售量。由于任何生產的產品或服務都要銷售出去(存貨投資在廣義的總銷售量中),用支出法和生產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必然相等。因此,一個經濟體一年所生產的總產量和總銷售量必然相等。

而總供給和總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會意愿的供給和需求。當總供給等于總需求時,企業意愿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恰好提供給居民,社會經濟達到均衡狀態。當總供給和總需求不相等時,即意愿總供給不等于意愿總需求,就會出現非意愿的投資或者需求不能滿足的情況,從而導致物價和國民產出的變化,社會經濟處于非均衡狀態。

綜上所述,國民經濟核算的會計原則導致一年總產量和總銷售量必然相等,但計劃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不一定相等,這兩者之間沒有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谢通门县| 河池市| 阳城县| 华容县| 龙游县| 恩平市| 黔西县| 瓮安县| 嘉兴市| 乌拉特中旗| 阳东县| 珲春市| 青神县| 剑河县| 临海市| 贺州市| 辉南县| 正蓝旗| 霍林郭勒市| 浦北县| 辽宁省| 蓬莱市| 湄潭县| 多伦县| 禄劝| 如皋市| 大兴区| 丹凤县| 威信县| 宁海县| 松溪县| 甘德县| 桂阳县| 永新县| 奈曼旗| 青河县| 吴川市| 西城区| 乐平市| 崇仁县|